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外科治疗的原则。方法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于2003年1月~2009年9月共收治术前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病例128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5例。行腺瘤切除术3例,根治性结肠切除手术41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6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3例,Hartmann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4例,腹会阴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切片与患者术前活检切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82例(64.1%)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其中,65例术前肠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中89.2%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低级别上皮内瘤中,有38.1%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术后病理证实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见癌结节22例(22/82,26.8%),1例肝转移。结论要警惕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际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对于疑似病例须紧密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诊断,以免造成过低诊断贻误治疗。如果肿瘤的位置不涉及牺牲肛门的问题,宜首选作病变肠段切除,如术中可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
食管、贲门癌725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食管、贲门癌手术725例外科治疗分析,本组手术切除609例(84.0%),切除组手术死亡16例(2.6%),发生吻合口瘘21例(3.4%).切缘癌残留45例(7.4%).术后5年生存率为27.0%(103/382).其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29/180)和36.6%(74/202).未能切除的116例均在13月内死亡。并就食管、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除范围、吻合瘘预防、切缘癌残留及综合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的肉眼、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内镜发现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105例(106个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中91.5%的病变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内镜下的肉眼形态分别为:有蒂型(Ip)34个病变,亚蒂型(Ips)13个病变,无蒂型(Is)26个病变,表面隆起型(Ⅱa型)11个病变,表面隆起凹陷型(Ⅱa Ⅱc型)22个病变。其中(Ⅱa Ⅱc)型的22个病变中21个为粘膜下层(Sm)癌。Sm癌的25个病变中出现3例(12%)淋巴结转移。治疗上,经内镜下切除13个病变(12例),其中1例Sm癌术后局部复发,行根治性手术。单纯局部切除术和肠管切除术93个病变(93例)。结论:(Ⅱa Ⅱc)型的大部分为Sm癌,病理组织学显示,低、中分化腺癌中以Sm癌多见;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Sm癌中;根治性手术是根治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的肉眼、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内镜发现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105例(106个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中91.5%的病变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内镜下的肉眼形态分别为:有蒂型(Ip)34个病变,亚蒂型(Ips)13个病变,无蒂型(Is)26个病变,表面隆起型(Ⅱa型)11个病变,表面隆起凹陷型(Ⅱa Ⅱc型)22个病变。其中(Ⅱa Ⅱc)型的22个病变中21个为粘膜下层(Sm)癌。Sm癌的25个病变中出现3例(12%)淋巴结转移。治疗上,经内镜下切除13个病变(12例),其中1例Sm癌术后局部复发,行根治性手术。单纯局部切除术和肠管切除术93个病变(93例)。结论:(Ⅱa Ⅱc)型的大部分为Sm癌,病理组织学显示,低、中分化腺癌中以Sm癌多见;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Sm癌中;根治性手术是根治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2~1998年间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960例,其中早期食管、贲门癌 26例,占 2. 7%,手术切除25例,病理证实均为早期癌,单纯探查一例,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 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9岁。有不典型临床表现者17例,拉网普查9例,手术切除25例(病理均证实为早期癌),单纯探查1例,(术后随访3年仍死于食管中段癌)。病变位于食管上段者5例,中段12例,下段3例,贲门6例。胃代食管颈部吻合9例。弓上吻合10例,弓下吻合6例。术前单纯靠分段拉网制定手术方案的6例;经食管镜(…  相似文献   

6.
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复发的因素及肿瘤周围应切除的范围。方法:对103例T3胸段食管癌行常 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将肿瘤所在部位的瘤床组织再行进一步切除,切除的瘤床组织做标记后送病理检查。结 果:切除的瘤床组织中病理检查发现有癌残留者共5例,占全部病例的4.85%(5/103)。结论:T3胸段食管癌行 常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少数病人存在瘤床癌残留,而成为术后复发的原因。因此,除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外, 术后应行放疗或化疗,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复发的因素及肿瘤周围应切除的范围。方法 对103例T3胸段食管癌行常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将肿瘤所在部位的癌床组织再行进一步切除,切除的瘤床组织做标记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切除的瘤床组织中病理检查发现有癌残留者共5例,占全部病例的4.85%(5/103)。结论 T3胸段食管癌行常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少数病人存在瘤床癌残留,而成为术后复发的原因。因此,除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外,术后  相似文献   

8.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和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已癌变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最佳治疗选择,回顾性总结了内镜诊断和治疗的314例腺癌性息肉中37例癌变息肉的结果。37例中为管状腺瘤癌变者25例(占8.9%),绒毛状腺瘤癌变者11例(占36.3%),混合性腺瘤癌变1例。18例仅行内镜下电切,电切后又追加手术8例,手术切除11例。分期为原住癌12例,早期浸润癌13例,浸润癌12例。19例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者3例(15.7%),包括1例绒毛状腺瘤恶变的早期浸润癌和2例浸润癌。认为除原位癌外,对电切后病理证实的早期浸润癌或浸润性癌,只要无手术禁忌,应追加外科手术治疗为妥。  相似文献   

10.
报告TNNⅡ Ⅲ Ⅳ期食管癌291例,切除259例(89.0%),其中根治性168例(64.9%),姑息性切除91例(35.1%),手术死亡9例(3.1%),并发症发生率11.3%,断端癌残留23例,随访230例(81.6%),结果:探查或短路手术32例均6个月死亡。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6.5%、33.9%。病程、断端癌残留,病理类型及病期是影响3年生存率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MDM2 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 6 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30例癌旁组织及 16例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MDM2 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 ,MDM2 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75 % ( 4 5 /6 0 ) ,其中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5 .6 % ( 4 3/45 ) ,无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13 .3 % ( 2 /15 )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36 .30 ,P <0 .0 0 1) ;MDM2 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的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分别为 2 8.42 ,2 4.6 7,P均 <0 .0 0 1) ;但在不同的Duke分期、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及类型的大肠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DM2 基因蛋白表达阳性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 .40 ,P <0 .0 5 )。 30例癌旁组织及 16例良性病变呈阴性表达。结论 MDM2 基因在大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DM2 基因蛋白的检测 ,可作为大肠癌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AI1/CD82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1例大肠癌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分化腺癌74例,中分化腺癌90例,低分化腺癌42例,未分化腺癌35例;肿瘤位于黏膜层(T0)88例,黏膜下层(T1)19例,肌层(T2)55例,浆膜层(T3)42例,侵及外周组织(T4)37例.血道转移14例,淋巴道转移44例,种植性转移4例.结果KAI1/CD82蛋白的表达随大肠癌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临床分期有淋巴道和血道转移者KAI1/CD8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大肠癌浸润和转移可能与KAI1/CD82基因的低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诊治过程,随访其疗效及生存情况,并对预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临床表现有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咯血等;影像学提示边界不规则的结节影,多伴有坏死;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有新生物,中央型肺癌患者行气管镜检查患者均可见菜花样或息肉样新生物;共有26例患者行手术切除加或不加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行根治性手术有25例,姑息手术仅1例);31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22.5%和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31)、TNM分期(P=0.000)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42)、TNM分期(P=0.018)和治疗方法(P=0.033)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高度侵袭性肿瘤,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挽救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98例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临床资料。68例行癌复发手术切除及术后常规放疗,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1例,颈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5例;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8例;下咽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例。颈淋巴结转移15例;30例行单纯放疗或姑息性治疗。68例行癌切除术和(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其中胸大肌皮瓣修补术29例,胃上提代食管下咽15例,游离结肠上徙代下咽食管2例。结果:喉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0%和33.33%,下咽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和5.88%,而单纯放疗或姑息治疗1年及3年的生存率仅为10%和0%。结论: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预后较差,适当的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周凤珍  周霞平  柯玮琳  罗璐 《中外医疗》2010,29(9):13-14,16
目的探讨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宫颈癌Ⅱb期患者,术前行静脉化疗,2~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并与16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31例术后病理阴道断端均无癌转移。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3例,占术前化疗人数的20%;直接手术组淋巴结阳性7例,占直接手术人数的43.75%,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盆腔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静脉化疗是Ⅱb期宫颈癌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阴茎癌患者选择保留阴茎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8例早期阴茎癌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术前行病理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阴茎鳞癌,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保留阴茎的解剖完整性及功能完整性。结果随访2~5年,8例均成活,其中无复发5例,复发后补充手术2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早期阴茎癌行保留阴茎的手术效果良好,但需要严格把握入组标准及掌握相应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粘膜和粘膜下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位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其中97%(34例)临床有较长时间慢性“胃病”史,最近症状突然加重。认为对既往体健而近期首发上腹疼痛者,应高度怀疑本病,进一步检查。本文35例中5例(14.3%)的周围淋巴结已有转移,且粘膜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3.3%。认为位于粘膜和粘膜下层胃癌,同时没有周围淋巴结转移者,才能称为早期胄癌。对早期胃癌术前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65例大肠癌局部淋巴细胞浸润与其他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间的关系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而且前者反映了机体对肿瘤的防御能力,是影响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判断预后的一个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dm2和p53基因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3例大肠癌和13例正常对照组结肠标本分别进行mdm2、p53基因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癌的发生与mdm2高表达、p53低表达有关,mdm2与大肠癌局部发展、浸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53起负调控作用。结论mdm2、p53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性。mdm2、p53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AK在大肠上皮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析49例结直肠癌、23例腺癌、10例非肿瘤型息肉.结果49例大肠癌中FAK表达分别是34例(84.4%),FAK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23例腺癌标本中,FAK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与相关基因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FAK的表达具有正负调节的协同作用可能,FAK可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潜能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