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Nogo-A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确认的中枢神经髓鞘来源的抑制因子至少有以下三种:Nogo-A、髓鞘相关性糖蛋白(MAG)和少突胶质细胞蛋白多糖(OMgp)。1988年,Caroni等分离大鼠CNS髓磷脂蛋白,获得两种对神经突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kD和250kD,命名为神经突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growth inhibitor,NI)。这两种蛋白分别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Nogo-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go-A是近年来人们在中枢神经系统髓磷脂中研究发现的一种抑制轴突生长的蛋白。现已证明,Nogo蛋白是网状蛋白家族的第四个成员,是一种跨膜蛋白。目前已证实其在体外培养时有很强的神经轴突生长抑制活性。Nogo-A的发现将使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产生革命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Nogo-A作为一个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蛋白分子,最初被认为仅仅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上起作用。但近年的研究发现,它在如细胞迁移、轴突的导向和成束、树突分支、少突胶质细胞( OL)的分化与髓鞘的形成以及CNS的可塑性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发现, Nogo-A与脑中风、阿茨海默病( AD)、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多发性硬化证( MS)、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等病理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对近年有关该蛋白的结构、信号传导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神经性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后远隔部位小脑皮层Nogo-A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远隔部位小脑皮质的动态表达。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只)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组(n=30只),每组分为1、3、5、7和10 d五个不同的亚组;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HE染色观察小脑皮质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脑皮质Nogo-A蛋白的表达。结果 Nogo-A蛋白免疫反应性细胞广泛分布于小脑皮层少突胶质细胞(OLG)构成的髓鞘区域,主要位于OLG(胞体小、胞浆少和突起少)的细胞浆,并于脑缺血后第5 d、7 d和10 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第1 d和3 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远隔部位小脑皮层Nogo-A主要由OLG表达且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损伤后NGF对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NGF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NGF对脑组织Nogo-A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组织Nogo-A的表达在对照组和NGF治疗3 d开始增高,21 d达到最高峰,对照组增高幅度最大,其矫正吸光度值与假手术组和NGF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GF对HIBD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Nogo-A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正>人体的大多数组织在损伤后具有再生和修复能力,但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却再生和修复困难。在脊髓损伤、中风以及许多神经病变的情况下,CNS功能恢复非常有限,并且容易发生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病症。因此,CNS再  相似文献   

7.
胡启国  刘怀存  陈玲  赵妍  王君 《解剖学报》2019,50(5):549-553
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的Nogo-A在炎症性热痛觉敏化过程中对微管的调控作用及其下游分子通路。 方法 对野生型大鼠(n=12)和Nogo-A敲除大鼠(n=14)足底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FA)制造炎症痛大鼠模型,取两组大鼠DRG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DRG中Nogo-A在炎症热痛觉敏化过程中对于微管的调节作用。 结果 Nogo-A基因敲除具有缓解CFA诱导的炎症性热痛觉敏化作用,Nogo-A基因敲除大鼠DRG中的微管聚合减少,微管上游信号分子磷酸化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p-CRMP2)表达增加。 结论 Nogo-A通过增强CRMP2促进微管聚合,促进了炎症热痛觉敏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ogo-A蛋白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黄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72只,清洁级,雌雄不限,平均体重10-16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黄芪治疗组,每组24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结扎,吸入92%N2+8%O2氮氧混合气体行缺氧处理2h,制成HIBD模型。假手术组只作分离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不作缺氧处理,不给与药物处理。黄芪治疗组于建模成功后立即及3h腹腔注射0.5ml/只,假手术组及HIBD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上述各组均于术后6h、12h、24h、72h随机抽取6只,于麻醉下处死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例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ogo-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术后脑组织Nogo-A蛋白表达增高,但Nogo-A蛋白随各时间点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BD组相比,黄芪治疗组各时间点Nogo-A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黄芪可下调缺氧缺血性损伤大鼠脑组织Nogo-A蛋白的表达,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朊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 美国生理学家Prusiner及其同事,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而提出朊病毒 (prion)的概念, 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侵染颗粒 (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s), 并将其称为朊病毒蛋白(prionprotein), 简称为PrP。正常PrP(PrPc)转变为致病PrP(PrPSc),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又叫做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ransmissiblespongiforencephalopathies, TSEs)。Prion概念的提出不仅提供了一个疾病既能传染又能遗传的假设, 而且解释了至今未明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部分原…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是传染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完整病毒颗粒有三层蛋白壳(Capsid),本文简要综述组成病毒颗粒的六个结构蛋白和另外五个病毒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非结构蛋白的生化特性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很多成功用于实验动物中的肿瘤免疫疗法已经用于临床试验,但是只有部分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很多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最近,研究者发现在肿瘤病人中有一种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明显增加。其可以在很多方面抑制免疫系统。研究者正在研究各种克服MDSC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得抗肿瘤疫苗和其他的免疫疗法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D-半乳糖致衰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半乳糖衰老动物模型已成为国内较公认的衰老动物模型,与其它几种衰老动物模型如臭氧损伤衰老模型、去胸腺衰老模型、自然衰老模型等相比,该模V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因而得到广泛运用.本文拟从行为学水平,生化水平,组织病理学水平,分子生物学水平等方面对该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属于短效静脉麻醉药,相对于其他麻醉药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几乎无残留副作用等优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丙泊酚可引起短暂的欣快感,甚至可因此进一步发展为成瘾性,本文对丙泊酚致欣快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应激性溃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的急性致死性并发症.SU为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粘膜急性病变,包括应激性溃疡及出血较合理的命名应为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粘膜病变(acute stress mucosal lesion ASML)[1].危重病人合并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死亡率目前仍在50%以上[2].而近期研究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高达14%~76%,致使其病死率高达78. 6%[3].因而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日趋被广大学者所重视.现就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修饰技术逐渐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方法.基因修饰技术根据不同原理及发展阶段可分为同源重组、RNA干扰和基因编辑.其中基因编辑技术以其能够定点切割DNA,构建简单、特异性高并且适用于各类动植物等特点,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基因定点编辑技术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内皮细胞NFκB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近十年来内皮细胞NFκB的研究概况 ,NFκB与IκB的相互调节机制 ,内皮细胞的NFκB在恶性肿瘤细胞形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抗NFκB或抑制NFκB活性抑制恶性肿瘤的形成及转移的潜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免疫调节机制中,CD4^+CD25^+Treg细胞和FOXP3转录因子成为近十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CD4^+CD25^+Treg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肯定,FOXP3被证实是CD4^+CD25^+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起关键作用的调节子。目前认为,至少在鼠类,FOXP3是CD4^+CD25^+Treg细胞区别于CD4^+CD25^-T细胞的一个较特异性的标志。影响FOXP3诱导表达的因素很多,FOXP3介导的免疫调节机制也涉及多种分子,对FOXP3的更深入研究有助于发挥其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酰氨醇类(Amphenicols)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该类抗生素不仅水溶性差,其毒性、耐药性也逐渐被发现。本文对该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构效关系、制剂研发、残留检测以及废水处理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分别以“膝关节”“前外侧韧带”“前外侧关节囊”“Segond骨折”为关键词,检索1980年1月—2015年10月与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力学及其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前外侧韧带近端起源于股骨外侧髁腘肌腱止点附近,远端止于Gerdy结节外侧,经组织学研究显示前外侧韧带符合韧带组织的特征。前外侧韧带对维持膝关节内旋稳定有重要作用。前外侧韧带损伤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诊断不仅依靠影像学检查,还要结合临床查体;手术方式一般为关节外肌腱固定。结论 前外侧韧带是与Segond骨折相关的韧带结构,有助于维持膝关节内旋稳定性。目前对其损伤后的手术治疗方式尚无统一定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