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蛇咬伤后咬伤部位早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结合三棱针打孔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中毒时间、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配伍设计,选取2012年7-8月份我院接诊手部腹蛇咬伤肿胀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切开引流组,10例,在咬伤部位行"+"字形切开至皮下层)、B组(切开引流+VSD组,10例,伤口"+"字形切开,然后行持续VSD)、C组(单纯三棱针打孔组,10例,在咬伤伤口周围用三棱针多点打孔20~30个)和D组(三棱针打孔+VSD组,10例,在咬伤伤口周围用三棱针多点打孔20~30个,然后行持续VSD).入院后同时给予抗腹蛇毒血清、抗感染及中医中药等治疗.观察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伤口部位感染、脓肿、坏死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①各组间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差异显著,D组明显低于A、B、C组[(2.1±1.5)d比(5.0±2.7)d,(3.4±1.7)d,(3.1±3.0)d;P〈0.05];②B、D组无一例出现伤口部位感染、脓肿形成及坏死,与A、C组(20%和40%)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各组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D组均明显低于A、B、C组[(3.5±1.5)d比(7.5±2.5)d,(5.3±1.3)d,(4.7±1.3)d; P〈0.05].结论:腹蛇咬伤后咬伤部位早期三棱针打孔法结合持续VSD可显著缩短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外敷蛇伤散结合西药治疗蝮蛇咬伤105例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蝮蛇是江浙一带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毒蛇,近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蝮蛇咬伤患者也逐年增加。本院多年来采用自制中药一蛇伤散局部外敷结合常规的西药救治了数百例蝮蛇咬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对照,观察外敷蛇毒散治疗蝮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21例陈旧性Colles’骨折畸形愈合试用手法折骨不成功后,采用克氏针扇形钻孔与正骨手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所有病例的畸形均被矫正,腕关节功能也有明显改善,经3—5个月的随访,21例中优14例、良4例、有效3例。认为本方法创伤小,对消除腕部外观畸形和恢复腕关节功能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儿科患者外周静脉细小,加上患儿本身性格活泼好动,日常静脉输液中存在一定护理风险,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对临床维持稳定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其具有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弧形针脂肪抽吸技术在体形雕塑中的应用。方法:将传统直形吸脂针,沿吸脂针全长进行均匀折弯,使之呈轻微弧形,用弧形针对目标区域脂肪进行分层抽吸,保证吸脂针在吸脂过程中位于同一层次抽吸。结果:2018年6月-2020年12月共采用弧形针吸脂塑形256例,术中出血少,术后出现血肿、血清肿以及凸凹不平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弧形吸脂针更符合人体曲线形态特点,即使在不同区域也更容易在同一层次抽吸脂肪,使吸脂更加均匀,手术创伤相应减少,术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多见,治疗方法多样,以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常用。该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克氏针滑动、旋转、钢丝脱套等。自2000年2月~2006年1月,笔者采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82例,有效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性67例,女性15例;年龄12~67岁。横断骨折26例,粉碎性骨折56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72例。所有开放性骨折及部分闭合性骨折急诊手术,其余择期手术。1·2带孔克氏针制作选用直径2·5mm克氏针,距针尖10cm左右打孔,孔径0·8mm,能穿过直径0·8mm或0·6mm钢丝。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回旋手法在小儿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12例股骨骨折患儿,男8例,女4例;年龄1~12岁,平均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2例,其中橫行骨折1例,斜行骨折4例,螺旋形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2例,青枝骨折1例。所有患者在伤后1~2 d行手法复位加杉树皮小夹板固定,并行下肢皮肤牵引术。结果:12例患儿获得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2个月。12例患者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6周,并无明显短缩、旋转成角畸形。末次随访时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结果:优11例,良1例。结论:中医正骨手法中回旋手法对儿童股骨骨折整复尤为关键,配合杉树皮小夹板固定,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了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而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神经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常不完善.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我们从2001年开始探索应用二针三分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付爱霞 《护理学杂志》2006,21(20):53-54
目的 探讨一次性TB针在采集动脉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21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TB针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576例次(观察组);2004年19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2 ml、5 ml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标本535例次(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淤斑、血肿发生率,意识清醒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淤斑、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意识清醒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次性TB针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无痛、血肿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的发病、致伤及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2011年9月接诊的42例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后均接受精制抗蝮蛇毒血清6000 U静脉滴注、伤处近心端以糜蛋白酶等局部注射封闭、抗生素预防感染、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及外用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指标进行对照.结果:42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未留后遗症.13例患者出现脏器功能损害;11例患者出现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其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蛇咬伤在北京及周边部队有一定的发病率,可影响肝功能、心肌酶和凝血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必需的药品配备及救治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分组设计原则设立长圆针治疗组和毫针对照组,两组均结合局部毫针围刺及毫针排刺枕部、项部规律性阿是穴,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97例,治愈率75.26%,总有效率97.94%;对照组97例,治愈率46.39%,总有效率79.38%。两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圆针针刺背俞穴结合毫针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总结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患者46例,其中静脉畸形43例,动、静脉畸形3例.治疗1~3 次,其中第1次治疗41例,第2次治疗4例,第3次治疗1例,再次治疗至少间隔6个月.观察铜针留置治疗后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检测其中6例患者铜针留置治疗前及铜针留置治疗5天后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治疗患者4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治疗效果:I级(差)3例,占6.5%;II级(中)11例,占23.9%;III级(好)27例,占58.7%;IV级(优)5例,占10.9%.43例(包括中、好和优)脉管畸形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图2~3),总有效率为93.5%.6例留置铜针治疗5天后,血清铜轻度升高,方差分析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秩和检验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铜针留置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对患者组织形态和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脉管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是铜针治疗脉管畸形的改进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脉管畸形,适用于治疗病变范围较大、较深的脉管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评分、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双钩疝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应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并于腹膜外行疝内环口结扎术的4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221例采用腹腔镜下双钩疝针内环口结扎术(双钩针组),22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下单钩疝针内环口结扎术(单钩针组)。2组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均由同一手术者操作完成,对比2组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双钩针组、单钩针组单侧手术平均耗时分别为(12.42±1.60)min、(18.32±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18.17±2.50)min、(24.39±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5±0.69)d、(2.63±0.7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针组回访至今无并发症,未见复发。单钩针组有1例患儿在术后6个月出现穿刺部位线结反应,另有1例患儿同侧腹股沟斜疝术后1年复发。 结论双钩疝针用于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不仅具有手术操作方法简单,能够注水分离腹膜组织,不会结扎腹壁组织或者遗留局部的腹膜间隙等优点,而且完全能够保证在腹膜外间隙行结扎内环口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薄芝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并梅花针治疗轻型斑秃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薄芝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同时给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胱氨酸和复合维生素B。两组患者均给予5%米诺地尔外用,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6.7%,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率30.0%,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薄芝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并梅花针治疗轻型斑秃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灸疗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观察周期为2个疗程。结果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情况(包括内旋、外旋,前屈,外展,后伸)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较单一针灸疗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笔者科室2011年7月~2014年7月采用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的58例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8例,治愈37例(63.79%),显效17例(29.32%),有效4例(6.89%),无效0例,总有效率(93.11%)。门诊随访6~20个月,5例出现色素沉着(8.6%),1例出现表浅性瘢痕(1.7%),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意外损伤。结论: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可以加速其消退,缩短自然病程,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输尿管软镜内切开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新型手术方式,术中寻找囊肿最薄处行切开引流是手术的关键点和难点。本文报道2例患者,术中应用可视穿刺针辅助寻找囊肿最薄处,并行内切开引流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2年复查,结果显示手术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