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尤其是老年人。我科于2011年以来,对长期卧床的下肢骨折手术病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预防了DVT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共收治老年骨折行手术治疗病人64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8例、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8例、髌骨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1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8岁。均  相似文献   

2.
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已病的防变,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属于中医消渴 病之兼证"脱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防止糖 尿病足的发生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的记载.其意是指疾病处于萌芽状态就能发现的医生才算是"上工",也就是医技很高的医生;如果已经患了疾病才能发现,然后才去治疗,未免为时已晚,故称之为"下工",也就是医技很低的医生.<内径>这句话,实际上是强调"防"重于"治"的观念.所以,古人一直是以"治未病"为原则,认真对待人们的身体状态,防重于治,以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进一步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养生、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由于其全球性的高发率和并发症所致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使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需费用极为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数已接近5000万,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全欧美(将近2000万)的总和。据最保守的估计,我国糖尿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每年最少需600亿元以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和降低患病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存在很大优势[1].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最严重且难以治疗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40%[1].DN是糖尿病进程中因微血管受损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2],造成蛋白尿排泄和滤过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痛风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风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开展社区医学干预,降低痛风病的发病.方法 采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是采用预防和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结果 通过社区医学干预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本病健康知晓率,预防社区发病的重要途径.结论 开展社区医学干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是临床最常见、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临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从调整偏颇体质入手,对预防和控制慢性胃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探讨卵巢早衰的防治思路,以助于推进"治未病"理论的发展,发挥中医药防治卵巢早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1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思想的体现.<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内经>"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个方面,指出不但要治病,更要防病;治病要注意阻挡病变扩散和蔓延,防止疾病加重和恶化.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注重养生,有病早治、重视整体,既病防变、全面调理,愈后防复、寓养于治等多方面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策略,以期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老年病的防治.方法采用调摄精神、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固护脾肾之气等措施防治老年病.结论“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防治老年病具有重要意义,确能提高老年人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糖尿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更好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高血压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普遍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有效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应用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针对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自我防治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中医药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cancer, PLGC)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复三个方面防治PLGC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病先防,强调顺应时节与调节体质,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以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全面的治疗疾病,从而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病后防复,脾胃穴位贴和中成药结合养生茶,以防止疾病复发。文章充分阐述了“治未病”思想在胃癌前病变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PLGC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的含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着重探讨了“治未病”的含义,认为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诸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