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采用HPLC 法,检测不同成药时间陈皮中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柠檬酸- 乙酸铵缓冲液和甲醇为流动相,利用梯度洗脱,分析1 年、2 年、3 年、5 年陈皮中橘皮素、新橙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川陈皮素、槲皮素、芦丁、圣草枸杞苷的含量并利用FRAP 和DPPH 法评价不同成药时间陈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果:5 年、3 年陈皮中8 种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均高于1、2 年的陈皮和新鲜陈皮,5 年陈皮抗氧化活性高达11.07 mg/gDW.结论:陈皮的抗氧化活性与8 种类黄酮组分的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酸橙枳实中黄酮类抗氧化药效组分。方法:利用统计学中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将酸橙枳实黄酮类组分HPLC共有峰峰面积和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3个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参与抗氧化作用的药效组分及各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用十批药材各药效组分的峰面积平均值计算药效组分之间比例。结果:酸橙枳HPLC图谱中的11个黄酮类组分峰与其抗氧化活性相关。与清除DPPH自由基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X1>野漆树苷>柚皮苷>X6>X3,组分间比例为138:34:1:149:15:12;与清除ABTS自由基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野漆树苷>X1,组分间比例为138:1:34;与总抗氧化能力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X1>柚皮苷>X3>川陈皮素>橙皮苷>X6>芸香柚皮苷>X4>野漆树苷>X2,组分间比例为138:34:149:12:19:12:15:13:08:1:04。结论:酸橙枳实抗氧化药效效应是多个黄酮类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新橙皮苷、野漆树苷和未知成分X1是酸橙枳实黄酮类抗氧化核心药效组分;新橙皮苷、野漆树苷和未知成分X1之间的比例为138:1:34。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柑橘不同用药部位——橘核、橘络和陈皮中橙皮苷、柠檬苦素及诺米林的含量与其抗氧化和抗乳腺癌活性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HPLC法检测来自不同产地的橘核、橘络和陈皮药材中橙皮苷、柠檬苦素及诺米林的含量,结合体外DPPH和FRAP抗氧化实验方法以及MTT法研究3种成分的含量差异对药材抗氧化活性和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作用的影响  结果:橙皮苷含量:陈皮>橘络>橘核;柠檬苦素类物质含量:橘核>橘络>陈皮;体外抗氧化活性:陈皮>橘络>橘核;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橘核>橘络>陈皮  结论:橘核、橘络和陈皮的抗氧化活性强弱主要与橙皮苷含量相关,而三者的抗乳腺癌活性强弱主要与其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NMU2R稳定细胞株和阴性细胞株并通过siRNA干扰分析筛选柑橘类黄酮中对NMU2R有激活效应的物质.方法:利用NMU2R细胞考察9种柑橘黄酮对NMU2R的激活效应,然后针对激活效应较高的柑橘类黄酮,分别用阴性细胞和NMU2R的siRNA干扰分析来排除假阳性干扰.结果:柑橘类黄酮中的橙皮苷和川陈皮素能有效激活NMU2R,橙皮苷和川陈皮素的效能、半效浓度、效价强度分别为4.688,318.970 μmol·L-1,200.933 μmol·L-1和4.758,5.832 μmol·L-1,3.124μmol·L-1.结论:柑橘类黄酮中的橙皮苷和川陈皮素都对NMU2R有激活效应.川陈皮素的半效浓度较低,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枳壳黄酮组分中分离纯化得到7种化合物,并探讨这7种化合物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及现代色谱技术获得橙皮素、红橘素、川陈皮素、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采用MTT分析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TNF-α释放的变化。结果在1~200μM浓度范围内,7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预处理4 h后4种黄酮苷元具有明显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其作用顺序为川陈皮素=红橘素>橙皮素>柚皮素,而3种黄酮苷却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预处理24 h后4种黄酮苷元的生物活性变化不大,而3种黄酮苷的生物活性明显增加,其作用顺序为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结论 7种黄酮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强于二氢黄酮类,黄酮苷元的活性强于黄酮苷,极性低的黄酮苷元又强于极性较大的黄酮苷元。推测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结构中C-2,3共轭双键可能是对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作用的关键因素,其次是母核分子的取代类型,黄酮苷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才可能发挥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陈皮水提物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为化学对照品,固定相: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和0.5%的醋酸水溶液,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3nm和330nm,柱温:25℃。结果: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保留时间在20.46~35.55min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7.5%~98.6%,RSD为2.1%~3.3%,精密度为0.97%~1.0%;同时测定了收集自不同产地和年份的10种陈皮的活性成分含量。结论:HPLC法适合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的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成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郑国栋  蒋林  杨得坡  周芳  杨雪  林乐维 《中草药》2010,41(4):652-655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12批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的量.方法 采用超声法提取药材,通过对提取工艺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1)、川陈皮素(2)、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3)、橘皮素(4)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5)5种活性黄酮的量.结果 12批广陈皮中橙皮苷的量在38.021~70.735 mg/g,均符合药典标准(≥35 mg/g),其中,产于新会的广陈皮中橙皮苷的量低于广东其他两个产地(高要和龙门);另外,广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量以川陈皮素、橘皮素为高.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其结果可为广陈皮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蒋晓文  白俊鹏  田星  赵庆春 《中草药》2016,47(5):726-731
目的研究牛蒡Arctium lappa根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构效关系。方法采用重结晶、硅胶柱色谱、RP18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黄酮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NMR、ESI-MS)鉴定其结构,并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牛蒡根5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7-芸香糖苷(1)、橙皮苷(2)、淫羊藿苷(3)、芒柄花苷(4)、异芒柄花苷(5)、新甘草苷(6)、新异甘草苷(7)、甘草苷(8);经3种不同方法测试,分析了这一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8显示出较强抗氧化活性;黄酮的B环上的3′-OH和4′-OCH3结构具有较高电子离域并且能形成氢键,很大程度提高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了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UPLC-MS/MS测定多黄酮成分含量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陈皮质量,为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指纹图谱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6个产区,49个不同批次陈皮药材(S1~S49)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确认,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采用UPLC-MS/MS法建立了8个黄酮类成分柚皮素、柚皮苷、木犀草苷、川陈皮素、橙皮素、橙皮苷、橘皮素和芸香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60批7个产地陈皮药材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49批不同产地陈皮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64~0.999,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HCA分析49批陈皮明显分为4类;PCA得到5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748%;OPLS-DA表明8、7、10和11号峰可能是影响陈皮药材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陈皮中黄酮类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广东新会以川陈皮素和橘皮素为主要标志成分,四川荷花池以木犀草苷为差异性成分,江西樟树以柚皮素和柚皮苷为差异性成分,广西玉林则以橙皮素、橙皮苷和芸香柚皮苷为主,重庆云阳以川陈皮素和橙皮苷为主。结论 建立了稳定性强的不同产地陈皮HPLC指纹图谱和8个黄酮类UPLC-MS/MS定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可用于陈皮药材综合评价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海藻玉壶汤是含有甘草-海藻反药药对的古代名方之一,用于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该文采用UPLC-TQ-MS对大鼠灌胃给药不同组方海藻玉壶汤中血中11种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同时比较不同组方之间11种活性成分药动学差异,探讨了海藻玉壶汤与甘草-海藻反药药对的相互影响。首次建立了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甘草酸、甘草素、佛手柑内酯、川陈皮素、蛇床子素与甘草次酸同时测定的UPLC-MS/MS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发现,海藻可提高甘草酸的峰浓度,海藻玉壶汤中其他组分可能促进甘草中黄酮类成分在正常大鼠体内的吸收,却抑制了皂苷类成分的吸收,加快甘草中某些皂苷类成分的代谢;甘草与海藻反药药对可提高橙皮苷、佛手柑内酯、川陈皮素、蛇床子素与贝母素甲的生物利用度,减慢柚皮苷与贝母素甲的消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连续2年收集于不同产地的槐米样品为材料,建立槐米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5种黄酮类组分含量,结合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评价不同产地槐米的品质。方法采用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已收集54份槐米样品的芦丁、槲皮素、染料木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和总黄酮组分含量及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运用相似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不同产地槐米的品质。结果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样品组分分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共有峰28个,确定了峰面积之和占共有峰总峰面积80%以上的5个组分;以总黄酮和5个黄酮类组分的含量以及4个抗氧化能力指标为依据,将54份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者结果一致,不同产地的样品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域特性。结论 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及抗氧化能力可准确、综合地对槐米进行品质评价,通过分析表明不同生产年度同一产地间的样品品质有差异,同一生产年度不同产地间样品品质有差异,说明槐米品质受气候的影响;还表明同一生产年度同一产地的不同样品品质也有差异,充分说明了槐米的品质也受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浮萍Spirodela polyrriza中5个黄酮类成分的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测定8个产地17批浮萍药材中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的量;采用DPPH清除率法比较不同产地浮萍的抗氧化活性,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浮萍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不同产地浮萍中5个黄酮类成分量存在一定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将不同产地浮萍分为3类,且分类结果一致。其中陕西和山西产地的浮萍中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的量均较其他产地明显偏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氧化清除率与黄酮类成分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陕西和山西产地的浮萍黄酮类成分量高,抗氧化能力较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浮萍药材的产地识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苍耳七不同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三种不同有机溶剂依次对苍耳七 50 %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氯仿提取物(C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正丁醇提取物(BE)和水相提取物(WE)。总黄酮含量采用 NaNO2- Al (NO3)3-NaOH 显色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DPPH 自由基清除试验、还原力测定和金属离子螯合试验进行综合评价,以 BHT(2, 6-二叔丁基对甲酚)为参考物质。结果:EAE 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分别为 BE, WE 和 CE。WE 和 BE 的抗氧化活性强于 CE 和 EAE. 每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都显示出浓度依赖性和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论:苍耳七提取物可以被用作天然抗氧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中药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60 nm,流速为1 mL/min,梯度洗脱:0→60 min→80 min,甲醇的比例由25%→40%→60%,柱温45℃,测定中药菟丝子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色谱峰分离情况良好,菟丝子中5种化学成分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8.0%~102.2%,RSD为1.44%~2.63%。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菟丝子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滇产金平木姜子和红叶木姜子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分别研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用正丁醇分别浸提金平木姜子和红叶木姜子得到两种提取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自总黄酮的含量,同时以DPPH清除率实验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分别绘制DPPH随浓度变化曲线进行比较。结果:金平木姜子中黄酮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72.63%,IC50值为1.75mg/mL;红叶木姜子中黄酮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6.67%,IC50值为1.48mg/mL。结论:金平木姜子和红叶木姜子中含较丰富的总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红叶木姜子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高于金平木姜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完善药材质量控制手段。方法:以HPLC—DAD—ESI—MS方法,对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在线分离与定性鉴定;以HPLC方法同时测定山豆根药材中5个主要活性黄酮的含量。结果:从山豆根中共鉴定了17个黄酮成分,其中7个成分的保留时间、紫外吸收特征和质谱碎片与对照品一致,分别是三叶豆紫檀苷、槲皮素、芒柄花素、高丽槐素、苦参酮、山豆根酮和山豆根色烯素;另外根据紫外吸收特征和质谱碎片并结合文献数据初步确定了10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建立了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苷、槲皮素、高丽槐素、山豆根酮和山豆根色烯素等5个黄酮类成分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6.40%-104.43%,采用此方法成功检测了17个山豆根样品中上述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定性、定号分析山豆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可用于山豆根药材的庸号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白银地区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细菌病原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主要细菌种类、分布特征、感染特点、流行的优势菌株。探讨儿童CAP不同年龄、季节的流行规律。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间,将≤5岁的CAP住院患儿1 300例,划分为1~2月,2月~≤1岁,1~≤2岁,2~≤5岁4个年龄段,春、夏、秋、冬4个季节,了解CAP的发病特点,采集急性期呼吸道深部痰标本培养了解主要细菌种类、分布特征。结果:1 300例CAP患儿中,1 126例采集到了深部痰标本,采样率86.62%,细菌培养阳性标本440例,阳性率达39.08%,其中1~2月,2月~≤1岁,1~≤2岁,2~≤5岁CAP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发病率及革兰阳性(G+)菌株革兰阴性(G-)菌株构成比例不同。结论:白银地区5岁以下患儿,年龄越小,CAP发病率越高;冬春季节发病率均高;深部吸痰培养分离菌株中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较革兰氏阳性球菌发病率高;不同年龄段的优势菌不同。  相似文献   

18.
桑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叶作为药食两用的重要植物资源,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桑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现对桑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黄芪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成分研究。方法:将分离得到的黄芪内生真菌28株,按优化的发酵条件发酵培养8天,滤除菌体,得发酵液。对发酵液不同方法分别处理后,进行黄芪皂苷类、黄芪多糖类和黄芪黄酮类成分检测研究。结果:黄芪皂苷类成分检测中Salkowski反应、TLC检测、HPLC检测都没有阳性结果;黄芪黄酮类成分检测,颜色反应也不明显;黄芪多糖类检测为阴性结果。结论:单一黄芪内生真菌发菌液中没有检测到黄芪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4种不同工艺对镰形棘豆总黄酮提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酸解、水提、碱提酸沉及水提酸解4种工艺提取,以镰形棘豆总黄酮得率及纯度为指标,NaNO2-Al(NO3)3比色法测定镰形棘豆总黄酮含量。结果:镰形棘豆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提酸解。该提取物中总黄酮提取率为1.6%,纯度为:11.26%。结论:该工艺可用于镰形棘豆药材中总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