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脾虚湿盛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定眩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定眩汤联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西比灵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定眩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血两虚型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予以定眩汤加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26/30),对照组为67.86%(19/2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眩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将8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疗效、血压变化以及伴随症状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 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性高血压病,可有效辅助控制血压,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观察周期为2个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室性期前收缩危险分层(Lown分型)、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危险分层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效果。方法: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气聪明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血亏虚型恢复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气血亏虚型恢复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益气聪明汤.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升阳法治疗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120例2017年1月-2018年12月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健脾升阳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健脾升阳汤治疗。比较对照组、健脾升阳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眩晕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健脾升阳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改善较对照组更好,P<0.05。两组治疗后LVA、RVA血流速度和V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相近P>0.05。健脾升阳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上健脾升阳汤治疗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加用滋肾平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脑血流速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温针督脉联合归脾汤对气血虚型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气血虚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归脾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督脉联合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发作频率降低(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Vm增快(P<0.05),PI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督脉联合归脾汤治疗气血虚型眩晕效果显著,能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增加脑供血量,有效控制眩晕发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参安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四参安心汤治疗,对照组予美托洛尔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心律失常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心律失常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参安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李娜  孙峰山 《陕西中医》2021,(8):1032-1036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16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给予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治疗)和对照组(58例,给予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程度、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及左侧椎动脉(LVA)]、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E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部活动受限或疼痛,涉及肩背部,向外上肢放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手指麻木,肌肉萎缩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颈部活动障碍或疼痛,累及肩膀胸疼痛,向外上肢放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手指麻木,肌肉萎缩评分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BA、RVA、LV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VA、LVA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E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CGRP水平及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T水平更低,CGRP水平及眩晕程度评分更高(均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能够有效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采用葛根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对照组36例口服采用塞来昔布,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能缓解颈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总体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戴美萍 《山西中医》2021,(3):24-25,28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减辅助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治疗组加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FSH、E2、LH水平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Kupperman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加减辅助治疗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疗效显著,能改善性激素水平,改善中医证候,降低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33(IL-33)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的影响。方法:选取病例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每组均为43例,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NIHSS)、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33、VILIP-1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ADL、NIHSS、FMA、NIHSS评分、血清IL-33、VILI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IL-33、VILI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 治疗后,两组ADL、FMA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IL-33及VILIP-1的表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血浆神经肽Y(NPY)、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9例气虚血瘀型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50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其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浆NPY、D-D水平,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PY、D-D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阳还五汤应用于气虚血瘀型眩晕患者安全有效,可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该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浆NPY、D-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桂枝联合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总结2012年6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8例颈椎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运用中医桂枝、葛根汤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常用西药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见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8.57%(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效果显著,降低病症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2型糖尿病并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片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痰瘀阻络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活血通络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2.50%(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NIHSS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而BI评分显著上升,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下降和BI评分上升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活血通络汤可提高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症状体征、神经功能及血液状态,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决渎汤在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左西孟坦治疗,观察组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决渎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Tn)T、血管紧张素Ⅱ(AgnⅡ)、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SD及LVEDD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T-proBNP、hsTnT、AgnⅡ、Hcy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决渎汤治疗阳虚水泛证心力衰竭,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优越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