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VSD组和常规组,各50例,比较两组早期临床与检验资料。[结果] VSD组术后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伤口初愈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VSD组浅表感染发生率2.00%,常规组为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VSD组临床优良率88.00%;常规组为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术后VSD组血常规、肌肉标志物和炎症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患者接受VSD技术治疗,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作用.方法 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96例,均急诊行清创缝合一期解剖复位内固定内术.26例术后常规换药治疗(换药组);70例行VSD治疗(VSD组).结果 术后随访1年3个月~2年2个月,平均1年7个月,伤口愈合情况:VSD组51例伤口浅表,拆除VSD敷料后换药1~2周伤口愈合.换药组:15例经3~5周换药后创面愈合,11例因创面面积大,换药4~7周后,行游离植皮术闭合伤口.换药组3例发生骨髓炎及关节化脓感染,骨折愈合时间较VSD组延长2~3周.治疗结果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部分的评分标准测定,VSD组:优32例,良26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2.9%;换药组:优3例,良8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为42.3%.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明显促进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伤口的愈合,提高AOFAS评分,是治疗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皮瓣在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66例患者,男52例,女14例;年龄15~61岁,平均36岁.随机分为VSD组33例,常规换药组33例,从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感染率、抗生素应用时间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VSD组与常规换药组在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感染率、抗生素应用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较好控制感染,解除患者痛苦,为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较传统方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8年5月采用VSD技术结合二期创面手术治疗1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VSD组),男9例,女6例;年龄16~65岁,平均(38.7±14.4)岁.创面范围为5 cm×8 cm~15 cm×20 cm.选取同期15例采用传统换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治疗费用.结果 VSD组15例创面全部治愈,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创面二期处理采用游离植皮覆盖12例,二期缝合2例,局部皮瓣移位修复1例.两组患者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创面愈合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能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治愈时间,是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月8月共收治9例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3~55岁,平均34.5岁.按Sanders关节内跟骨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2例.开放性损伤按Gustilo分型:Ⅱ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均使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软组织和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0个月(6~14个月)随访.2例患者手术切口切缘红肿,1例患者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静脉使用抗生素后逐渐愈合.9例患者骨折均得到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所有患者无慢性软组织感染、骨髓炎或截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76~93分,平均83.4分,其中优1例,良5例,中3例. 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骨折和软组织均得到愈合,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负压封闭引流在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肌腱与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97例(412足)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其中男301例,女96例;年龄20~73岁,平均36岁。按AO软组织损伤分型:Ⅰ型74足,Ⅱ型211足,Ⅲ型108足,Ⅳ型19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12h,平均5.6h,平均治疗时间10个月(4~19个月)。结果:141例创面Ⅰ期愈合,97例Ⅱ期缝合;103例行Ⅱ期全厚皮片植皮术,25例行游离皮瓣转移术。术后感染34例,因感染拆除钢板3例。14例因第1跖骨外露,行剔骨皮瓣覆盖创面。22例因足趾坏死截趾术,10例前足坏死行跖附关节离断术。术后创面渗血3例。3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3~20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结论: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不能代替清创和皮瓣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疗效. 方法 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52例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24 ~ 66岁,平均38.9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cm~35 cm×30cm,骨外露面积:6 cm×4 cm~lO cm×5 cm.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Ⅲ A型17例,Ⅲ B型35例.急诊清创后利用邻近肌瓣转移最大限度覆盖骨外露,缩小骨外露范围,裸露骨质钻数个小孔后使用VSD技术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采用游离植皮术联合持续VSD技术修复创面.小腿及足踝部功能按Lowa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 结果 52例患者应用VSD技术治疗1~4次,骨外露被完全覆盖时间为6 ~ 29d,平均18.2d.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至5年(平均为2年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软组织缺损区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质地好,骨外露被快速生长的肉芽组织所覆盖,创面游离植皮全部成活.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5例发生跟腱挛缩致马蹄足畸形,后期行矫正术.无合并感染、骨坏死和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小腿及足踝部功能按Lowa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33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0.8%. 结论 VSD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可避免截肢和复杂手术,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2例接受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VSD组,36例接受传统换药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VSD组患者体温高于正常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t =6.000、6.769,P <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76,P >0.05);VSD组患者治疗1周后WBC、N%、ALT、AST和Ccr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8.239、5.474、2.679、3.092、4.697,P <0.05);VSD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后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524,P >0.05)。结论在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治疗中,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VSD技术能够使得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创面与骨折部较好地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0例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VSD治疗结合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治疗结合二期手术治疗,对两组创面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二期手术等待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治疗费用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依据创面情况分别采用游离植皮、二期缝合、皮瓣转位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观察组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二期手术等待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刨面愈合治疗费用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具有刺激刨面生长、缩短治愈时间的作用,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足踝开放性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优势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62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在伤口护理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A组)患者37例,采用传统伤口换药联合被动执行医嘱模式护理干预(B组)患者25例。观察比较两组创面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T1)、第一次清创至植皮的时间(T2)、术前VAS评分、术后3天平均VA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共6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56例行二期网状植皮或邮票植皮,6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植皮区或皮瓣均成活。A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疼痛缓解上明显优于B组。结论〓VSD治疗有利于保持足踝软组织缺损创面清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提供良好前提条件,针对VSD治疗开展的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规范化VSD护理流程,加强护患双方有效沟通。二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7年3月—2010年8月采用原位全厚皮片回植方法治疗的62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覆盖回植皮片、持续负压封闭吸引(负压引流组)35例,传统敷料加压包扎覆盖回植皮片(敷料加压组)27例。观察两组术后皮片成活情况、创面感染率和创面愈合效果,记录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负压引流组中有31例回植全厚皮片全部成活,皮片成活率88.6%,余4例皮片存活面积〉95%,;2例遗留创面感染,感染率5.7%;平均住院时间(12.3±5.4)d。敷料加压组全部成活18例,皮片成活率66.7%,余9例皮片成活面积〉75%;6例遗留创面感染,感染率22.2%;平均住院时间(19.7±8.3)d。对两组皮片成活率、创面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换药或二次手术植皮后,撕脱创面均愈合。结论与常规敷料加压包扎技术比较,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提高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创面植皮的成活率,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天数,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开放性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2年6月对15例开放性跟骨骨折行一期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二期创面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并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疗效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6个月,平均12.8个月,3例患者手术切口表皮部分坏死,1例部分钢板外露,经换药和VSD处理后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64~90分,平均79.3分,其中优3例,良8例,一般4例,优良率:73.3%。结论〓开放性跟骨骨折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策略,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初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中、低三种负压闭式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对足踝部碾轧伤治疗效果,并为足踝部碾轧伤治疗提供合适的VSD负压值。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3月,应用VSD高(-40.1—-60kPa)、中(-20.1--40kPa)、低(-16.6--20kPa)三种压力对足踝部碾轧伤进行治疗,观察不同负压梯度下患者的体温、引流量、局部微循环等变化。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Maryland足功能评分.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7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完整随访24例,随访率78%:VSD三种压力治疗组在术后1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1),但术后6个月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SD技术是治疗足踝部碾轧伤的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高(-40.1—-60kPa)负压力治疗组较其他两组可获得更好的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反取皮和直接反取皮治疗开放性创伤截肢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6月,应用随机单盲法对收治的6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截肢患者分别采用一期VSD联合反取中厚皮片植皮(试验组,30例)与一期单纯反取中厚皮片植皮覆盖截肢创面(对照组,30例)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截肢部位、皮肤缺损面积、术前白蛋白指数及受伤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截肢后剪除多余残肢皮肤应用皮鼓取皮制成中厚交错筛网状皮片,植于截肢创面,表面用VSD覆盖,24 h不间断吸引持续7~10 d;对照组截肢后直接行反取中厚皮片覆盖创面,术后常规换药。结果试验组患者于术后平均8 d去除VSD装置。试验组皮片存活率(90.0%)、创面感染率(3.3%)及再截肢率(0)、换药次数[(2.0±0.5)次]、住院时间[(12.0±2.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3.3%、20.0%、13.3%、(8.0±1.5)次、(18.0±3.2)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末次随访时,试验组瘢痕面积、瘢痕分级及创面两点辨别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残肢均未见明显肿胀;术后试验组患肢疼痛发生率、残肢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患肢残端形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肢与健侧相比较,均存在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各组健侧与患侧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反取中厚皮片比较,VSD联合反取中厚皮片能够一期关闭截肢创面并对创面进行引流,降低感染发生,促进皮片与创面良好贴附,提高了皮片存活率,降低了截肢平面,利于假肢佩戴,是一期处理截肢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各种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创面植皮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的82例需要行植皮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VSD联合植皮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打包加压植皮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后植皮30例,2例皮片边缘坏死,全部成活者的成活率93.75%,1例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治愈,感染率3.12%;对照组术后植皮34例,12例边缘坏死,4例大部分坏死,全部成活者的成活率68.00%,10例感染经抗炎及换药处理后治愈,感染率20.00%。两组植皮全部成活者的成活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传统加压打包法,应用VSD技术于植皮术中能显著提高植皮成活率,降低植皮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跟腱断裂通道微创修复和传统开放切口直视下修复治疗新鲜闭合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将43例新鲜闭合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跟腱断裂通道微创修复术治疗,25例)和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切口直视下修复术治疗,18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7.
焦晓虎  王福顺  焦晨炜 《骨科》2017,8(2):103-106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辅助应用对难治性骨感染病人创面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0例难治性骨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灌洗法,即对照组(65例);采用VSD技术辅助治疗,即VSD组(65例).比较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换药次数,治疗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VSD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换药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组病人治疗后7 d和14 d炎症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组病人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54%、4.6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38%、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SD技术辅助用于难治性骨感染病人治疗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进程,控制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2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2 cm×10 cm至4 cm×3 cm)患者经急诊清创后持续应用VSD技术5~7 d,待创面条件改善后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4 cm×12 cm至6 cm×5 cm)覆盖,其中带肌皮瓣8例。结果 26例患者经VSD技术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术后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感染及瘘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VSD技术能有效控制足踝部局部感染,降低皮瓣坏死风险,提高创面修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踝关节B型、C型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3例踝关节B型、C型骨折的X线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者中1例差,可2例。手术治疗者80例中68例效果良好,可4例,差8例。优良率81.9%。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B型、C型骨折效果好。踝关节矢状面不稳定,应固定胫距关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期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开放性复杂Pilon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开放性复杂Pilon骨折56例,全部采用一期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搜集术后皮瓣和软组织愈合情况、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无创面软组织感染缺血等并发症发生.Helfer评分,优22例,良21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达到了76.8%.结论 一期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严重开放性Pilon骨折可同时处理骨折复位固定、骨缺损及软组织覆盖等问题,具有操作简单、预防感染明显、骨折愈合率高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