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五年2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病史资料.结果:28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治愈21例,其中出现腹水15例,继发感染6例;死亡2例,其中继发肝性脑病1例,因出血凶猛急救无效1例.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中,急诊胃镜检查对及早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董安山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63-1164
目的 总结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4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绝对卧床、止血、补充血容量、保护胃黏膜、预防并发症、维持水电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后,治愈38例,死亡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水28例,继发感染10例;继发性肝性脑病5例.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对症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内二科收住的肝硬化患者75例,并对其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幽门杆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5例,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3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者19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l例;其中HP阳性4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0例;HP阴性2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 HP阳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有一定关系,肝硬化HP阳性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明显升高,因而要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首先得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诱因与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莲英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77-178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为降低其反复发作率,我们分析总结了2000~2003年11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分析其诱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洪芒  鲁春妮 《工企医刊》1999,12(6):106-107
我科于1995年~1998年共收治肝硬化患者66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8例,除6名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1 及时发现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常较多,常易诱发肝性脑病、出血性休克,甚至猝死,早期发现有无出血征兆,对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峰 《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肝硬化及晚期肝癌患者较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本文总结了6年以来我们对45例肝硬化、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郭永堂 《中国保健》2007,15(13):27-27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黏膜的改变方法,对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纤维胃镜及电子胃镜检查,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ro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PHG)进行诊断,并分析消化道出血、肝功能的关系,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复杂、危重,必须及时做出诊断及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的方法及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配合抢救工作进行相应护理.结果:护理显效34例,护理有效14例,护理无效4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2.3%.结论:细心且优质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韶关市粤北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20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胃镜检查结果等。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和内镜止血,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PT、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白蛋白≤33.0 g/L、PT16 s、脾脏厚度40.00 mm、门静脉内径13 mm以及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在给与治疗一月后,死亡总人数为14例,存活人数106例。死亡组入院前呕吐鲜血以及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的例数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前呕吐鲜血和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风险因素(P0.05)。结论白蛋白≤33.0g/L、PT16 s、脾脏厚度40.00 mm、门静脉内径13 mm以及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入院前呕吐鲜血和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135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了解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以及出血的原因,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黏膜尿素酶试验,检查Hp,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肝硬化患者中检测出Hp阳性61例,发生率为45.19%;肝功能A级的Hp感染率为45.07%,肝功能B级的Hp感染率为45.45%,肝功能C级的Hp感染率为45.16%,3组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52.78%,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54.84%,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60.87%,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24.44%,与前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消化道出血Hp阳性患者发生率为44.26%,Hp阴性患者发生率为18.92%;135例患者中出现消化性溃疡患者83例,发生率为61.48%,其中Hp阳性患者出血发生率为18.07%,Hp阴性患者为2.41%.结论 Hp参与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过程,是造成肝源性溃疡升高和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引起出血的原因之一,根治Hp可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被广大医师所认识和熟悉。然而,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并非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内镜检查是目前确定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选办法。我科自1994年4月至2002年10月间采用胃镜检查7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非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45例。现就其出血病因构成比及出血方式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42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诊治的42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结果本文中42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临床救治及护理后,4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达到最佳的治疗疗效,有效率达95.24%。结论临床及时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对救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之间300例我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对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不良情绪、刺激性药物、上呼吸道感染等,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2月135例肝硬患者,对其中的66例上消化道出血细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组,而无细菌感染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出血的差异性,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细菌44株,占63.7%,而在感染部位中菌血症、肺炎、自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hild分级平均积分对照组为(9.12±2.12)分、观察组为(分11.33±2.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再出血及4周病死率,分别为30.4%、15.9%,观察组分别为51.5%、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细菌感染会加重肝脏的损害程度,增加近期病死率,在临床上要积极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9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东汇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81-18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舞钢职工医院9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结果 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0.0% (49/98);门脉高压性胃病占26.53%(26/98),消化性溃疡占21.43%(21/98).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非曲张静脉出血(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出血量大、病死率高,控制出血是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2月收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70例,通过分析出血原因并积极采取止血措施,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和预见性观察病情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103例患者中痊愈出院96例,未愈自动出院2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3例,肝性脑病引起肝肾综合征1例,肝性脑病合并感染1例。结论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可以增加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和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有效的心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867例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13.5统计软件,对医院感染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86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53例,感染率为29.18%;感染部位主要为腹腔和呼吸道,分别占28.85%和29.25%;共检出病原菌103株,阳性率为40.71%,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84%,检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普遍较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HBVDNA病毒载量、出血多少、三腔两囊管的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Child-pugh评分、腹水、血清白蛋白等因素相关。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积极抗病毒治疗,加强保肝、利尿、支持治疗,采取套扎止血等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次数,缩短出血时间,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李爱莲  杨静 《健康大视野》2007,15(7):101-102
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抢救成功29例,成功率90.6%。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休克期护理,加强病情观察,严格遵守输血程序,合理安排局部止血药物的灌注及口服时间,积极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等,是圆满完成此类患者临床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