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近5年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5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占69.5%,其次为尿液及血培养,分别占14.0%、8.4%;主要分布于高压氧科、呼吸内科、ICU,分别占14.3%、10.2%、9.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179株,检出率为27.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由于产ESBLs菌株易检出率高,对常用抗菌药物多呈耐药性,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及时准确鉴定和药敏分析,把握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及标本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纯计分析44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忘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临床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茼除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以及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惠外(敏感率高于96.0%),对其他各类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如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和1~3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吱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普遍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其耐药率均在50.0%以上: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和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稍低,大多在20.0%-30.0%之间,结论:该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霄伯菌耐药严重,且至多重耐药,因此临床必须重视合理使用抗萄药物,以减少或廷缓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预后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抗菌药物使用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和配套鉴定及药敏卡,应用Whonet 5.6进行耐药分析。
结果75例入组者主要分布科室为ICU、普外科、血液科和急诊内科,平均年龄63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其中以肺部感染(46.67%)、颅脑疾病(30.67%)、糖尿病(29.33%)、胆道疾病(18.67%)、低血红蛋白症(18.67%)、肾功能不全(14.67%)和实体器官肿瘤(13.33%)多见,发生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15例(2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5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占42.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0.67%和8.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00%)和阿米卡星(10.67%)耐药率较低(均< 20%)。入组患者病死率为25.33%,MDR组患者病死率(29.73%)高于非MDR组(21.05%)。感染性休克、入住ICU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χ2 = 18.91、P = 0.025,χ2 = 6.63,P = 0.01)。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病死率高,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出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I临床及时、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尿液标本培养出的1681株病原菌进行菌种分类及耐药性分析,并与既往文献报道的泌尿系感染菌群及耐药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9.08%)、肺炎克雷伯菌(8.98%)、粪肠球菌(6.6%)、白色假丝酵母菌(5.5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9.1%、59.6%;粪肠球菌对四环素、链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性较高;真菌的总体耐药率不高。辟论大肠埃希菌仍然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的细菌率上升;泌尿系真菌感染率增高;临床应及早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早期可使用含有p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不推荐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血流感染(BSI)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BSI患者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较高,这不仅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近年来CRKP BS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来源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14株CRKP及患者临床信息。采用E-tes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血清分型。采用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本院耐药监测数据显示,分离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已是本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2]。为及时了解各病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本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儿内科分离率居前3位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24株、大肠埃希菌134株和鲍曼不动杆菌73株)分别进行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直肠拭子培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阳性对CRKP的血流感染的预警价值,寻找受者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肝移植的148例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对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CRKP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根据是否给予干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观察干预治疗对CRKP的血流感染的干预效果。结果148例肝移植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检出CRKP阳性23例(15.5%),发生CRKP血流感染5例(21.7%,5/23);直肠拭子培养阴性125例,均未发生血流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严重的基础疾病(重症肝炎)、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肾替代治疗(RRT)、术后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的诱导均是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干预组中18例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后期发生CRKP血流感染者2例(11.1%);未干预的5例CRKP阳性的受者后期发生CRKP血流感染者3例(60%)。干预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对肝移植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可为CRKP血流感染提供预警,对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高危受者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琼范建中王敏敏裘春宁王贤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6):444-447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血流感染已成为医院的重要感染性疾病,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在一些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血流感染的第二大细菌[1] ,该菌还可引起肺炎、泌尿系统和手术部位感染等. 研究认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尤其是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CRKP)血流感染患者治疗失败率较高,且医疗费用昂贵[ 2-3 ]. CRKP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27.8%~66.7%[4-5] ,已严重危胁公众健康[6].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住院时间延长、抗生素联合使用、器官功能较差、器官移植、多部位侵入性操作和接触CRKP携带者是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7-8]. 本研究主要对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碳青霉烯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439株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细菌株为284株,占64.7%.其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8.2%和97.5%,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如头孢克洛、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分别为97.9%、98.9%、96.5%、98.6%、97.5%、100%、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达100%.结论: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逐渐增强,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一定关系,实验室应高度重视产ESBLs株的检测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及时有效控制ESBLs菌株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肾盂积水术后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的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及药物敏感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90例术前尿培养为阴性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盂积水患儿,在术后7天(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前)作尿液培养,阳性者再作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21例尿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7%(121/190)。位于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肠球菌(28.9%)、大肠埃希菌(18.2%)和葡萄球菌(14.9%)。大肠埃希杆菌产酶率为36.4%(8/22),肺炎克雷伯杆菌产酶率为36.4%(4/11)。药敏特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第一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ESBLs阳性者只对头孢霉素类的头孢替坦和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敏感。肠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高度耐药,只对呋喃妥因、力奈唑烷和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耐青霉素酶的苯唑青霉素高度耐药;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脂类、四环素、氨基糖甙类也不敏感,只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热淋清颗粒口服2周后再次尿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谱有其本身的特点。各种致病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热淋清颗粒治疗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的尿路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