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归类,形成系统辨证脉学的整体架构。手指感觉系统开发和诊查区域是其特色技术要点。从脉象要素到层次到系统形成明晰的思维过程,进而构建出脉治相应的辨证诊疗模式。系统辨证脉学丰富了中医脉学的体系内涵,为实现多学科汇通及中医药现代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脉学与系统辨证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四大方法,并有“神圣工巧”之说。切,指切,指脉诊。系统辨证脉学来自传统脉学,传统脉学与系统辨证脉学要素是整体与元素的关系,辨证脉学是在传统脉学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各家脉学发展特点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经典脉学存在"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尴尬局面,现代脉学吸纳系统论、现代信息学、认知心理学、物理学、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等现代各科学,从而为脉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本研究以经典脉学的发展概况和现代脉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当今脉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去芜存菁,掌握脉学之要,而且直指临证,指导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中医与藏医的脉诊具有比较的基础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医的脉学知识由来已久 ,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 ,中医和藏医就有相互之间的交流 ,文成公主入藏时更是带去了许多汉地的医学典籍。从藏医脉诊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脉诊对其产生的明显影响 ,但是藏医脉诊也有其独特的一面 ,藏族人民将自己的医疗经验与外来的知识相结合 ,发展了藏医的脉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脉学发微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北京100029)主题词《伤寒论》,脉诊清·徐大椿对仲景的脉学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可见,《伤寒论》虽然不是一部脉学专著,但其中有关脉学的论述,亦不乏精要之处...  相似文献   

7.
《内经》是我国最早总结脉学的经典著作,文章从脉的定义、形成、脉重气口、脉重胃气及脉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内经》脉的生理,说明《内经》奠定了脉的生理基础,是后世脉学的基石及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8.
《内经》是我国最早总结脉学的经典著作,文章从脉的定义、形成、脉重气口、脉重胃气及脉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内经》脉的生理,说明《内经》奠定了脉的生理基础,是后世脉学的基石及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俞震《古今医案按》按语中的脉学特点及思想,从而丰富中医脉诊的理论体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借鉴。 [方法] 以《古今医案按》中530余条按语及部分医案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经典著作中相关论述,对俞氏按语中的脉学特色进行分析。 [结果] 分析认为,由于时代背景及师承缘故,俞氏辨证以脉诊为中心;根据脉象与药物的规律凭脉用药,同一患者脉象相同则病机未变,症同而脉不同考虑同病异治,若患者无证可辨时,脉诊为用药的可靠根据;判断预后方面,俞氏依据脉象转变评估病情顺逆;同时利用经络循行解释脉象变化,揭示脉象具有时间关联性。 [结论] 《古今医案按》按语中包含了丰富的俞氏脉学思想,为脉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范例,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0.
脉学,是将实践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用明确、清晰的语音描述,形成概念的一门经验医学。脉学经过历代医家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传统脉学研究主要侧重于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表达脉象,缺乏逻辑化的脉象概念体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及现代化诊疗仪器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脉学的现代化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现将脉学现代研究的概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论心系病四异脉的辨治福州附属人民医院(福州350004)张品珍主题词心病(中医)/中医药疗法,脉象异常/中医药疗法,@迟虚脉,@疾脱脉,@涩散脉,@结代脉切脉审证乃中医诊断学之特色,尤其运用于心脏病证的诊断更有临床意义。中医所论心系病证则见于内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顾厥中教授(1921——),江苏海门人,早年私淑章次公、秦伯未二位先生,对脉学一门,数十年来反复揣摩印证,有其深切的心得和见解。兹将顾师对古今脉学的扬弃观点及积年脉诊经验,举要整理于次,谨候明哲教正。一、摒弃模棱,崇尚实理顾师认为,脉学从《内》《难》以降,廿四、廿六、廿八、卅三,愈出愈繁,其中有一些脉象,不惟近似到难以凿分的程度,而且过  相似文献   

13.
刘冠军教授论脉诊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李杰刘虹李松明【关键词】刘冠军教授脉诊老中医经验刘冠军教授,是国内针灸界著名学者,国家名医。刘老临证,重视四诊,尤重脉诊。他编撰的《脉诊》一书是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脉学专著。刘老指出,脉诊的意义,就在...  相似文献   

14.
霍尔姆斯、埃文-佐哈尔和图里共同建立的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描写性翻译研究方法论,将翻译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为中医翻译史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自第1部涉及中医脉学的西文译作17世纪问世以来,中医脉学在西方的译介和传播已走过了300多年,涌现了多部脉学西文译作.采用多元系统论指导下的描写翻译研究方法,以中医脉学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为主题,以中医脉学的英文译介为中心,对9部具有代表性的脉学西文译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历时性描述,可以呈现中医脉学在西方译介传播的历史脉络和规律:译介内容从技术开始逐步涉及中医典籍,发展趋势是从跨文化视角、基于中医典籍和中西医学文化差异对中医学从理论基础到临床技术的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5.
周学霆熟知脉学渊源,所撰《三指禅》以对举法拈出缓脉,以定平人脉象,并用26种病脉互相对照,简捷易记,他提倡意会,昌明指下。对常见疾病采用脉,症,治紧密结合的方法,此书在脉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难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之元气理论引入中医学,以元气作为生命之根,提出尺为脉之根。以此审察生命的强弱,预测疾病预后,成为后世脉法的重要原理,体现了《难经》脉学理论的原创性价值,其诊察方法与机制,对于临床至今仍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追溯伊本·西那《医典》的历史背景及其之前的西方脉学历史脉络,进而把《医典》的脉学内容与盖仑脉学具体内容进行对照,发现《医典》脉学与中医脉诊不同,它源自西方脉学,而且主要是盖仑的脉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志教授是吉林省名老中医,在中医领域辛勤耕耘60余年。他对脉学的研究不落窠臼,将视觉所见转移到触觉之中,别有心得。现摘其要,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独取寸口法是《难经》在《内经》诊寸口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诊察方便,准确性高,对后世脉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运用,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姚心源著《脉学复古》,倡导脉学复古运动,传承古代中医脉诊学术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推崇三部九候诊法,重视脉贵有根,提倡三部脉相比较,阐释阴阳关系论脉,恰当借鉴西医认知等方面,对现代脉诊的研究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