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门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182首,涉及中药168味,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山药等22味,可归为益气健脾、滋肾养阴、祛风解表、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5类药。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虚风水占33.5%,阴虚湿热占30.7%,瘀水互结占19.2%,阳虚水泛占16.4%。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药物组合多为益气健脾药与滋肾养阴、解表祛风、活血化瘀中药的组合(可归为玉屏风散合二至丸加解表、清热中药),聚类分析后得到4首候选新处方。结果以数据阐释了洪钦国教授临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思路:治疗原则为"扶正、御邪、清热、活血",治法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活血、解表、清热,药物组合多选择益气、养阴、活血、解表、清热中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吴焕林教授门诊中胸痹患者的处方信息整理,探寻吴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冀望为阐明吴焕林教授对胸痹治疗的思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及整理吴焕林教授2015—2017年门诊治疗胸痹患者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aprop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吴焕林教授常用处方中的各中药的关系,包括关联规则及用药频次,提炼出吴教授治疗胸痹的常用药物并得出新方。结果:此研究共纳入出处方407首,统计出频次≥80的中药有24味,频率在≥120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46组,挖掘出中心的药物有9味,核心组合24组,根据关联规律得到新处方11首。结论:吴焕林教授治疗胸痹时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活血化瘀治疗方法为主,处方用药上喜用、善用茯苓、白术、三七、党参、首乌藤、法半夏、橘红、远志等药物,治疗上注意化痰祛瘀,重在五脏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挖掘熊继柏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用方经验及学术特色,为胸痹心痛的临床治疗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熊继柏教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胸痹心痛患者的处方419首,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软件统计证候,治则治法,方剂以及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频次,并进行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所用药物多为甘、苦药,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心、脾、胃、肝、肾经;使用最多的方剂是十味温胆汤,其次为小陷胸汤、颠倒木金散、葛根姜黄散等方剂;高频药物主要有法半夏、丹参、酸枣仁、陈皮、西洋参、枳实、竹茹、远志等;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组合129个,置信度>0.99的组合有17个,其中置信度为1的组合有8个;药物聚类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合,方1功能益气养阴,豁痰化瘀;方2功能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3功能豁痰化瘀,养心安神;方4功能清热化痰,行气解郁;方5功能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结论 熊继柏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的核心病机为心气不足,痰瘀互结,处方以十味温胆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其用药特色为寒温并用,虚实同调;审察病机,因证选方;分辨主次,随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临床中诊治的从脾论治胸痹患者的处方用药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从脾论治胸痹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软件——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为工具,收集于2015年12月—2017年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并符合从脾论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80例,并做为数据源,对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将临床症状、患者主诉、用药处方情况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运用数据关联规则分析、频数规律分析等方法对资料中处方用药的核心治疗药物之间的组合方式、药物出现的频数、常用治疗中药的组合方式及规律、规则等进行多角度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挖掘出治疗胸痹的药物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结果通过对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80例从脾论治胸痹患者的处方用药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最常用的有23种组方中药、常用药物使用方式共80条(频数最高的为2味药组合模式62条、3味药组合模式21条),共94条两味药物间相互关联规则。其中以薏苡仁、炒白术为代表出现频数最高,并且处方中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要治疗用药。结论从脾论治胸痹(如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组方中重点以益气健脾、运脾补益、活血化瘀类中药为治疗用药,基本治则为扶正祛邪,祛邪重在活血化痰祛瘀,扶正则要灵活运用运脾和胃、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芳香化湿等治疗方法。并且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研究从脾论治胸痹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进一步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传统及现代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及特点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治疗眩晕的辨证和用药规律,整理辨证用药经验,规范当代眩晕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统计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治疗眩晕的病案,分别整理出其证候分布和用药的性、味、及功效,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选用3857例病案,176首治疗眩晕病症的方剂,涉及证型28种、中药235味病例中出现频次高于100的证型为痰瘀阻窍证、风痰上扰证、肝火上扰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中阻证、阳虚血瘀证。病例中出现频数≥25次的药物有半夏、天麻、赤芍、桃仁、川芎、钩藤等33味多为活血化瘀、化痰药,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多苦辛甘。结论治疗眩晕多以"化痰通窍"为治则用药多以活血化瘀、化痰药为主,组方思路以活血化瘀、化痰、利水渗湿、清热滋阴、温阳化饮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刘红旭教授2009年—2019年门诊医案,筛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案,应用Excel 2016、IBM SPSS statistics 15.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筛选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功效及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713个,中药184味,经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用药以平抑息风药(19.40%)、补益药(16.36%)和清热药(12.74%)为主。药性以寒性药物(39.84%)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肺、脾经,常用的药物有天麻、菊花、怀牛膝、钩藤、石决明、赭石、白术、鸡血藤、甘草、炒酸枣仁等;常用药对组合有"生龙骨-生牡蛎""菊花-枸杞子""当归-柴胡""陈皮-姜半夏"等;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刘红旭教授临床经验归纳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滋生青阳汤、半夏白术天麻汤4首核心处方及9类加减用药。结论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以"三平一化"为主要治则,以平肝清热、平肝潜阳、平肝滋阴、化痰降浊为主要治法,根据寒热虚实不同处方不同。同时结合患者合并症状、证型施以益气生津、滋补肝肾、泄热通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开窍醒神、宁心安神、行气解郁之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对刘凤斌教授2013年至2016年期间门诊治疗肝硬化的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显示:收集到的合格的90首门诊处方中,共用药84味。频次居前的核心药物为白术、鸡内金、赤芍、当归、甘草、丹参、五指毛桃、茯苓、黄芪、太子参,药物组合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疏肝化瘀药,共得到11首新方。分析结果提示刘凤斌教授治疗肝硬化多采用疏肝调肝、养肝柔肝之品以恢复"肝主疏泄"、"肝藏血"之生理特性;再根据治未病思想,以四君子汤加黄芪、五指毛桃健脾益气,防治脏腑之传变;另佐以破气、利水、通络、清热利湿等中药,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探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胸痹中药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收集知网、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构建治疗冠心病、胸痹的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的平台管理、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对方剂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的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冠心病、胸痹的277首方剂,其涉及中药227味;药物频次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是丹参、川芎、当归、黄芪、炙甘草;药物组合频次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川芎-丹参、川芎-当归、丹参-黄芪、丹参-当归、川芎-黄芪。组方规律的规则分析从高到低排列前5位依次是桃仁,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川芎;红花,赤芍-川芎;红花,当归-川芎;红花-川芎。分析演化得到新方6首。结论治疗冠心病、胸痹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及药对,多配伍理气止痛类药物协同治疗,为临床更广泛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胸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的方秀兰中医辨治肺癌学术经验的规律,以此为基础分析方秀兰的肺癌治疗思想及用药特征。方法:收集方秀兰教授2022年1月~2023年1月门诊时确诊的124例肺癌患者的治疗处方,将各项用药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159味药物(出现频数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并借助于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律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间的配伍规则,以两周为1疗程,评价用药后1个月时的疗效,深入挖掘方秀兰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思路。结果:中药方剂共378首,涉及中药159味。中药四气以寒性药物居首,以温性药物次之。五味以苦味、甘味药物为主。归经以肺经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脾经、肝经的药物次之,分别位列第二、三位,药物功效以补虚为主。结论:方秀兰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强调病症结合、辨证论治,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痰、活血化瘀、健脾化湿、化痰散结为法,辅以补虚、理气、清热,符合肺癌以正虚为主,痰、瘀、毒夹杂为病的发病机制。方秀兰教授的用药规律与治法可为肺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谭峰教授运用“三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证经验。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谭峰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果 筛选出中药处方236首,共涉及中药127味,用药频次居于前5位的是白术、川芎、黄芪、半夏、当归,药物类别以调和气血药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18对,基于熵聚类药物核心组合挖掘出潜在新方5个。结论 谭峰教授认为血瘀贯穿缺血性脑卒中病程始终,提出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三早”疗法,临证强调活血化瘀药物应用,辅以益气化痰、解郁安神药物,针对久病者善用虫类药,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足(DF)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重庆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建库以来的相关文献,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和Pubmed文献为补充;人工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处方;统计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系统可视化分析用药频次,筛选高频药物,并做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检索到4013篇文献,纳入279篇文献,319首处方,239味中药;高频药物依次是当归、黄芪、赤芍、川芎、丹参、甘草、红花等32味中药,多为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通络药;药物性味中温、平、寒、苦、甘、辛最多,多归为肝、脾、肺经;高频药物二项和三项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和置信度较高的是当归—红花、当归—川芎、当归—甘草、当归—赤芍和当归—川芎—黄芪;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提炼出5首新处方,由补阳还五汤、糖脉通、丹血蛭甲逍遥汤、当归四逆汤等经典处方加减而来。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DF整体处方以活血化瘀、益阳生阴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祛湿生津和通络止痛,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提炼出5首新处方,为DF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亦起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5年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对纳入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并对其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64首,使用中药达168味。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牛膝、川芎、地龙、炙甘草、秦艽、当归、熟地黄、桃仁、香附、红花。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药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肾、脾经。药物功效归类主要为补虚药、祛湿通络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10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钟广玲教授采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虚扶正为主,从肝、肾、脾入手,滋养肝肾,调理脾胃;注重活血化瘀,同时辨证配伍祛湿通络、清热等祛邪之药,寓攻于补,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3.
方跃坤  谢作钢 《中国医药导报》2022,(10):140-143+158
目的 研究谢作钢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男科门诊谢作钢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历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法挖掘处方中相关的核心药物组合及隐藏于处方中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56例病例,共纳入处方1015首,涉及药物267种。药物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多用苦、辛为主,常用归经多为肝经。使用频次在220种以上的有23味药物,前五位分别是茯苓、桂枝、炙甘草、黄芩、柴胡。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挖掘核心处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演化出12个中药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 谢作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炎治法上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补肾益气”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从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和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从血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处方,初步筛选、统计后进行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229首,中药282味,其中高频中药30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和丹参;四气属寒的中药种类最多,属温、平者次之;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肝经最多,其次为心、肾经;功效类别以清热、补虚、活血化瘀居多。核心处方为: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花蛇舌草、甘草、丹参、黄芪,聚类分析得到8项分类组合。[结论]核心处方以活血、清热、益气三效并举,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并能够减少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收集2017年度向楠教授门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有确切疗效病例的方剂,人工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中,形成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集聚分析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所录91首方剂中,药物应用频次9次及以上共43味,归纳常用药物组合29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0个、新方15首;中药配伍中四气多寒,其次温;结合桥本甲状腺炎基本病机"脾虚痰结,肝火伤阴,热瘀互结"及"补气化痰、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治法的综合优势,为进一步临床药理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刘红旭教授2011年12月—2020年12月门诊医案,筛选出治疗AF的病案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布、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AF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955首,中药223味,基于辨证论治分析得出,刘红旭教授治疗AF所用药物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肺、脾、肝、心经;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太子参、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当归、赤芍、牡丹皮、黄连、炒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神、石菖蒲、生龙骨、煅牡蛎等;经典药物配伍组合有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阿胶-火麻仁、黄连-牡丹皮-赤芍、茯神-远志-柏子仁-炒酸枣仁等;并演化出10首新处方。结论 刘红旭教授治疗AF常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为常用治疗法则,随证兼顾活血通阳、安神养心等治法,常以“生脉散”“炙甘草汤”“调脉饮”“安神定志丸”等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4-2014年间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和挖掘,在"血浊"理论指导探讨目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基本方药运用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知网平台(www.cink.net),收集、整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处方,用Exce1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软件为SPSS Clementine 12.0,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挖掘核心药物、常用药物分类的配伍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207个处方,共186种中药,其中出现频数在30次以上的核心药物20种,自高往低依次为黄芪、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牛膝、全蝎、甘草、水蛭、鸡血藤、菖蒲、白芍、天麻、胆南星、蜈蚣、茯苓、熟地黄.主要药类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祛风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结论:基于"血浊"理论和数据挖掘挖结果,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分为清热活血法、清化痰浊法、益气健脾法和滋补阴血法四种,对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风后遗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软件对既往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辨证及处方用药提供思路。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4个数据库1989—2016年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的175篇文献中的181首处方录入中医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用药模式,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81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及药对,其中核心用药为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挖掘出28个核心组合和14首新处方。结论:高尿酸血症常用的药物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以清热利湿,健脾渗湿,补益肝肾,兼以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冯玲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冯玲教授门诊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使用“处方聚类分析”模块,运用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的方法挖掘核心处方。结果 共收集有效处方1 151首,涉及中药225味。用药频次≥467的中药有10味,其中黄芪、檀香、桑白皮的频次最高。四气中以寒、温为主,平次之;五味以甘、辛居多,苦次之。归经以入脾、肺、心经为主。药物功效分为理气、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等17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个关联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核心类方,核心方剂组成为黄芪、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猪苓、丹参、檀香、木香。结论 冯玲教授辨治慢性心衰以气虚血瘀水停为核心病机,治以健脾益气、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为法,“脾肺心”同治,甘辛苦合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并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处方共计127首,通过分析软件总结消渴肾病患者组方规律及临床症状分布规律,为临床症-药配伍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将其处方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及患者的症状、舌脉、证型、证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关联分析,将药物-药物,症状-症状,症状-药物进行关联挖掘;在通过层次式聚类的方法,将药物频次前2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消渴肾病是本虚标实的疾病,临床多见口干、乏力、泡沫尿、多饮等典型症状。用药规律是在补肾健脾,固精缩尿的基础上,以黄芪、山药、金樱子、芡实、山萸肉、胡芦巴、杜仲等药物为主,辅以知母、赤芍等滋阴清热,茯苓、泽泻等化痰渗湿,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关联多以水陆二仙丹、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居多;症状-药物关联多以:泡沫尿-金樱子、芡实,下肢水肿-浮萍,睡眠欠佳-酸枣仁等药物。结论 消渴肾病是以本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病位涉及肝、脾、肾等脏腑,治疗上以补益气血为主,兼顾化痰活血、清热利湿、平衡阴阳、固精缩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