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尤璐  杨帆  季文翔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0):1019-1024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血吸虫病领域中文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HCPs)特征及趋势,旨在为制定传播阻断后血吸虫病科研攻关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血吸虫病、血吸虫或钉螺”为检索主题词,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0—201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文章被引频次截至检索日期2020-06-02)。根据普莱斯公式,定义HCPs被引频次阈值,对筛选获得的血吸虫病HCPs被引频次、发表年份、载文期刊、参与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9 094篇文章,最高被引频次为187次,HCPs被引频次阈值为11次。筛选获得257篇血吸虫病HCPs,总被引频次为6 17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4次。2000—2014年累计发表222篇HCPs(占86.4%),2015—2019年共发表35篇HCPs(占13.6%)。257篇血吸虫病HCPs主要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63篇,63.4%)和《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7篇,6.6%)。血吸虫病HCPs的主要参与机构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等。被引频次居前20位的血吸虫病HCPs研究主题涵盖全国血吸虫病年度疫情通报(9篇)、防治策略(6篇)、监测(3篇)、防治目标与任务(1篇)、灭螺药(1篇),篇均被引频次为104次,其中19篇刊载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被引频次居前20位的血吸虫病HCPs中,周晓农做出了主要贡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是主要贡献单位。结论 2010—2019年血吸虫病领域中文HCPs数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度疫情通报、防治策略和监测类文章受关注和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疟疾病例诊治基本情况,为提出针对性疟疾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7—2018年长沙市报告的疟疾病例进行普查,采取电话回访病例及查阅病例资料的方式开展。结果 共调查70例疟疾病例,病例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初诊正确率(88%)显著高于县级以下医疗机构(5%);病例就诊-确诊时间间隔基本与全国水平持平,对就诊-确诊时间间隔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前咨询疾控机构”、“就诊时医生询问流行病学史”及“病例有疟疾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时医生询问流行病学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抗疟药使用规范率为74.29%,不同年度、不同疟疾类型及不同用药方式(口服或注射)抗疟药使用规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今后应提高重点人群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治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6—2019年输入性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例管理情况,评估重庆市疟疾的防控工作薄弱环节,为重庆市消除疟疾防控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寄生虫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重庆市辖区内报告的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病例在时间、空间、人群的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病例在发病到初诊和初诊到确诊的间隔时间按年度和病情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共报告确诊境外输入疟疾131例,其中恶性疟102例,间日疟16例,卵形疟10例,混合感染2例,三日疟1例。病例以在非洲地区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有28个区县有病例报告,其中渝中区30例,沙坪坝区27例,万州区和渝北区均报告9例,4个区县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57.3%。病例初次诊单位主要在县级医疗机构占37.4%,其诊断正确率为63.3%(31/49)。病例从“发病-初诊”和“初诊-确诊”间隔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1 d和2 d。症状较重住院治疗病例占58.0%。住院治疗病例从“初诊-确诊”间隔时间高于门诊治疗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市疟疾疫情以非洲输入恶性疟为主,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用时较长,症状较重住院治疗的病例占比较高,应加强对境外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疾诊疗技术培训,设立疟疾定点医疗救治机构减少疟疾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为提高我国热带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控制热带病流行或暴发的能力,加快热带病防控历程,海南省预防医学会、《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社拟定于2017年6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热带病防治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将邀请国内热带病防治科研、教学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授课。参加培训的学员经考核合  相似文献   

5.
刘彬  刘磊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096-1100
目的 研究患者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ICU和呼吸科6 0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解其AB院内交叉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呼吸科共5 002例,呼吸科感染率是0.59%(30例),ICU共1 015例,ICU感染率是19.70%(2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气道开放”、“广谱抗生素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是AB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道开放”是独立危险因素。“气道开放”使得两科患者感染率显著增加,但在ICU感染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基础疾病与无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在ICU与呼吸科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是否有基础疾病,在ICU感染率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ICU感染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开放”是院内感染AB的关键环节,“广谱抗生素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是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应针对性管理,尤其是ICU。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河南省耐药结核病防治现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改进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为23.91%,明显低于国家规划50%的目标;高危病人开展耐药筛查率为72.37%,低于国家规划95%的目标;新病人中开展耐药筛查率为36.40%;高危病人耐多药发现率为56.12%,新病人耐多药发现率为4.87%;耐多药病人纳入治疗率为71.28%;治疗成功率为35.07%;河南省2016年耐多药病人综合控制效果2.15%。结论 河南省耐药结核病防治综合控制效果处于很低水平,为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应推广使用分子病原学检测技术、加大耐药筛查力度、落实耐多药病人的规范治疗和管理,减少耐多药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区2012—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区2012—202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未分级”事件)共78起,每年报告3~21起,年平均7.8起。7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10 374例,波及人口1 703 049人,发病率609.14/10万,死亡24例,死亡率为1.41/10万,病死率231.35/10万。事件级别“一般(IV级)”52起(占66.67%),“较大(III级)”17起(占21.79%)。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51起(占65.39%)。事件发生的高峰期为5—7月和11—次年2月,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39起(占50.00%),其次为家庭20起(占25.64%)。报告起数居前三位依次为食物中毒25起(占32.05%)、水痘17起(占21.79%)、登革热10起(占12.8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24例中食物中毒致死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流行性感冒1例。结果 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西双版纳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的重点,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应高度关注,甲类传染病鼠疫在10年间共发生2起动物间疫情并波及人间,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为下一阶段调整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要求,结合《芜湖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对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的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及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血防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表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同时收集2016—2020年芜湖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纵向比较5年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到2020年底,芜湖市现有病人数432例,全部为临床诊断晚期病例,5年间无新发现粪检阳性病例报告。人群患病率、血检阳性率为0.027%、0.49%,分别较2016年下降了41.30%(χ2=74.001,P<0.01)和58.82%(χ2=618.351,P<0.01)。耕牛存栏数1 490头,较2016年下降了21.83%,5年间无粪检阳性病牛报告。现有钉螺面积4 320.51 hm2,较2016年(4 521.77 hm2)略有下降,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17.84%(χ2=620.392,P<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48.67%,5年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十三五”末,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1个区新达血吸虫病消除,7个县(市、区)新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个县维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到“十三五”末全市范围内已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2015—2017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场所、事件原因和致病因子等因素,描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2017年,长沙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73起,发病174人,死亡20人。6—9月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高峰,事件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5.14%和65.67%;事件发生较多的地区是浏阳市和宁乡市,事件报告数占总数的27.17%和17.34%;事件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事件总数的67.05%,其次是农村聚餐;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食品主要是毒蘑菇,占事件总数的58.96%。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死亡病例90%由毒蘑菇中毒所致。结论 毒蘑菇中毒是长沙市危害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针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管理。做好毒蘑菇相关科普宣传,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有关毒蘑菇中毒知识和救治措施的培训,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深圳市丙肝发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丙肝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2008—2017年报告的深圳市丙肝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8—2017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数18 671例,发病率在14.16/10万~22.3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18.54/10万,呈现出无死亡、无聚集性疫情、无明显季节性高发的散发特征,但总体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深圳市0岁组年发病数维持在15例左右,10岁组以下的发病占到全部病例数的1.2%。深圳市丙肝发病人群主要以家务待业及工人为主。结论 深圳市丙肝的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劳务工和家务待业人群为主;同时,母婴传播也是深圳市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持续开展针对流动人群丙肝感染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的干预,增强其防范意识,降低行为风险以及开展母婴阻断是深圳市预防和控制丙肝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运用SWOT战略管理理论分析《武警医学》期刊的学术水平及自身能力因素,明确其存在的优势、劣势和通过分析期刊所处的内、外部竞争环境,指出其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将各种因素排序并构造SWOT矩阵,提出了与国内外期刊业竞争态势相适应、代表武警部队医学科技发展方向的《武警医学》学术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赵睿  刘峰  朱坤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59-1762
目的 为推进全科医生的合理流动,促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实施,提出完善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方法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全科医生执业制度,并运用SWOT (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法,对我国新医改下实施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然后针对性的制定相应对策。 结果 国外大部分全科医生都可以进行自由执业,并且可以进行多点执业。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的雇佣关系是以自雇为主,我国全科医生多为事业单位雇员。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可促进全科医生的合理流动,能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并有利于提升基层医院的发展和管理能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劣势主要是人力匮乏难支撑,医疗风险无保障和配套制度不完善。通过分析,在克服劣势、把握机会、回避威胁的基础上对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发展提出应对策略。 结论 通过SWOT分析法的科学分析,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劣势并存,建立促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消除医疗体制内的各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从而有效的调动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力量,抓住机遇,使新医改下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Incites数据库中选取了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和其他国内高校的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口腔医学学科发展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选取国内参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部分学校。应用InCites数据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学科Web of Science 论文数、被引频次、论文被引百分比、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 、H 指数、基金资助以及关键词分布的情况。结果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学科的论文数量增长平稳,未见高水平论文,但被引次数排名前10%和前1%的论文百分比均为首位。从论文机构分布来看,发文数量及论文被引频次高的机构均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论文数量及被引频次高的前十位作者全部集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要贡献人员是白玉兴教授团队。分析关键词可知,抑龋、人类唾液微生物、生物膜、磷酸钙纳米粒子、蛋白质趋避剂、牙周炎等是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发文的热点。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在推进"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中,应加强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学术影响力;注重论文质量,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引进人才评估兼顾学术合作、学术影响力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80-2015年国内外毒理学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及合作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InCites数据库,从发文量指标 、论文被引指标、科研合作指标对毒理学研究的国家、中国科研机构和作者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结合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高被引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结果 :研究时间范围内,美国、英国和日本是毒理学研究发文相对较高的国家,我国毒理学研究发文量呈指数型增长的同时质量也显著提升,正在向世界平均水平靠 近。结论:今后我国毒理学发展需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加强学科发展定位和体系建设,重视前沿动态与回顾分析相结合并注重国际及横向合作,加快毒理学发展步伐,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基于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分析(SWOT分析)发现,当前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具有中医药理论体系完整、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亦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医药国际标准规范欠缺等劣势;既适逢国家对中医药"一带一路"事业发展的重视与扶持、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成长迅速等有利发展机遇,也面临西方文化中心论、现代科学霸权主义等诸多挑战。为了提升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出SO、ST、WO、WT 4种分析路径。从SO路径出发,深化政府间交流与合作,医带教研,整合资源;从ST路径出发,深耕市场,因地制宜;从WO路径出发,主动承担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和规范的重任;从WT路径出发,应掌握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主动权,减少劣势,降低威胁。  相似文献   

16.
肖亚娟  黄开秀 《重庆医学》2018,(16):2134-2139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探讨国内外脑卒中后疲劳(PSF)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9年1月至2017年3月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Ovid、EMBASE数据库与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以及该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的所有PSF相关文献,提取篇名、国家、刊名、第一作者、发表年限、发文机构、研究领域、关键词、文献类型及研究方法等信息,采用SPSS19.0及Nvivo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79篇文献,发文量随时间推移总体呈上升趋势.PSF的研究共涉及167家机构、140种期刊,同一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文章数最多9篇.按文献类型及研究方法分类,国外文献共9类,以描述性研究为主(95篇,53.67%);国内文献共6类,以干预性研究为主(39篇,38.24%).国外研究共涉及13个学科,主要为神经病学(76篇,42.94%)和康复医学(27篇,15.25%),多探讨PSF的危险因素,约占描述性研究的62.11%,其机制的探讨已扩展到分子生物学领域;国内仅涉及5个学科,主要为神经病学(45篇,44.12%)和中医学(34篇,33.33%),多关注我国传统中医干预方法,除综述外国内约53.42%的研究采用该干预方法.结论 PSF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缺乏有效地干预方法;对比国外,国内研究领域较局限,忽略PSF病因学及其机制的探讨,研究方法单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近10年(2007-2016年)SCI收录热带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论文发表情况、热带医学交叉涉及的学科门类、相关的重要研究机构、项目资助等情况.方法 以Web ofScience数据中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JCR)中的学科分类为依据,对热带医学、公共环境职业健康、传染病、寄生虫病学4门学科的期刊在2007-2016年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4门学科相关的310本期刊共检索得到480 413篇研究论文,分析表明这些研究与免疫学、微生物、药理学与药学、环境科学等存在较大的交叉.SCI数据库收录的热带医学及相关学科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美国是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和高被引论文最多的国家,中国在热带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参与论文占比从2007年2.17%激增到2016年的5.98%,是所有国家中增幅最大的.国际上主要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是加州大学系统、哈佛大学、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中国排名最靠前的是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资金资助方面,大部分是来自各国国家机构的资助,国外有一部分来自慈善资金和生物制药公司的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中国的主要资助来源,占20.58%.结论 目前,美国在热带医学相关科研方面的总体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国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热带医学相关领域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产出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在自主创新方面亟待加强.从资金资助模式来看,国外的民间慈善机构和生物制药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从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看国内外行为医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学术论文发表情况探讨行为医学的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简称STADS)形成学术界对"行为医学"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结果 行为医学在短短30余年内迅速发展和壮大,国内外关于行为医学的文献数量持续增长,2000年至2009年国内外文献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5.7%和33.7%,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以及较高科研实力的专业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有的获得了专利和前沿性的科技成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结论 行为医学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重点研究心理行为因素的致病机制、影响因素与诊疗、康复机制研究,着力探讨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对人心身健康的影响,推动健康促进,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behavioral medicine from papers published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Methods Using assis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DS) to form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of academic attention to "Behavioral Medicine". Results In last 30 years, behavioral medicine developed and grew rapidly. Th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s increased remarkably. The growth rat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were respectively 35.7% and 33.7%,some professional journals and more powerful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core authors who acquired patents and cutting-edg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were initially developed.Conclusion Behavioral Medicine uses the advantages of interdisciplinary, focusing on pathogenic mechanisms,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factors, especially on the effect social and family environment on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promote health promotion and medical pattern chang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国内外儿童心力衰竭(pediatric heart failure,PHF)研究相关文献,揭示国内外PHF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iteSpace 5.8.R3软件分别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5735篇、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的5246篇PHF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10年我国发表的PHF中文文献数量逐步下降,但英文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我国该领域作者分散,作者间的合作较少,国外作者数量相对较多,团体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内PHF领域内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而国外机构间的合作更紧密。我国发表的PHF英文文献数量排在第6位,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包括多巴胺、美托洛尔、肺炎、护理、心肌病、栓塞、心脏毒性、肥胖等,中英文文献持续至今的突现词有治疗效果、重症肺炎、米力农、多巴胺、健康、建议。结论 国内主要关注PHF的治疗及护理等方面,国际上重点关注病因、机制研究及新药物的临床应用,我国机构及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也缺乏高质量科研成果,应加强机构间、国际间的合作,协同开展多中心研究,尽早建立中国的PHF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20.
利用Bicomb、SPSS、Citespace等分析软件,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国内外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提取高频关键词并绘制聚类树图、突变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与作者机构国家合作网络图,对比分析国内外埃博拉病毒研究现状,探测国内外埃博拉病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相较国外的快速发展,国内埃博拉相关研究领域尚处于初期阶段,应不断加强我国与国外前沿研究机构及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快我国抗埃博拉疫苗与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