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文: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邵荣世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从全国孟河派名医张泽生,深得其传,从事脾胃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各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朱良春教授是首批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临床大家,从医70余载,因擅长应用虫类药治疗风湿类疾病,饮誉医坛,蜚声海内外。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了其治痹经验,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四诊合参谨察病机  相似文献   

3.
<正>2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全国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决定从2月下旬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的内容具体包括生产过程偷工减料行为;擅自接受药品委托加工或存在出租厂房设备的行为;以化工原料代替经批准的原料药,以质量低劣  相似文献   

4.
<正>徐富业,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的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工作中,自创"动静并治法",临床应用诊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志平 《国医论坛》1999,14(4):39-41
逆治从治,语出《索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如今,已不提逆洁从治,而以正治反治作为中医治则,是“治病求本”的重要内容。正治反治的概念总给人以似是而非的感觉,尤其是反治一说,意见分歧,并与治病求本的精神相背离。虽然已有人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终未能解其症结之所在。笔者近有所悟,试新释如下。三似是而非l·1自相矛盾“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其内容主要有:治标治本,正治反治。“正治,是逆疾病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逆治。’伽寒者热之,热者…  相似文献   

6.
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临床治病强调辨证求因,选方用药机变灵活。介绍颜老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的经验:①阴虚内热,滋阴勿忘化瘀;②气阴两虚,补益切忌温燥;③脾肾气虚,补肾尚须防感.  相似文献   

7.
瞿新顺  苏燕 《国医论坛》2011,26(2):17-17
李可是全国著名老中医,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50余年,崇尚仲景学说,善用重剂救治急危重症与各种疑难杂症,破格救心汤是李老自创方之一,数年来笔者对其加减运用,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刁本恕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四川省名中医、成都市名中医。临床五十余载,对于疾病外治有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本文将刁本恕主任中医师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外治经验进行小结,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方法。1耳科:虎耳通窍汤——滴耳适用证:耳痒、流少量稀脓甚者耳臭、耳朵内有闷胀或堵塞感等症。方剂组成、用法:取鲜虎耳草叶适量,洗净去杂质,放干净器皿内捣汁,然后用药汁滴耳,每次1滴~2滴,每日3次。典型病例:顾××,女,47岁。高血压多年,时常耳痒,其随身自备掏耳勺以应急,自己用过多种耳药水,但时好时坏。本次发作耳道奇痒难忍,无疼痛,有少许分泌物。舌黄腻,脉细弦。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8)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学科体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相适应,当前治未病健康工程迅速在全国各地实施铺开。作为派驻紫金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肩负搭建起全国县级特色治未病中心责任,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心的学科建设思路与发展主要从"规范化创建治未病中心""软实力因地制宜多探索""文化氛围塑造凸显特色""建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科普惠民培育中医土壤"等方面进行发挥。以期打造出全国县级特色治未病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特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同时,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创造有利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蔡连香内外并治癥瘕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连香教授是全国第二、第三届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蔡老师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治法治疗妇人癥瘕,在临床中取得很好的效果.笔者有幸跟随蔡老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文中分析了<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内涵,认为"治未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治未病"是指治疗疾病的早期状态.广义"治未病"主要包括治其未生.防患未然;治其未成,防微杜渐;治其未传,防护于先;治其未发,把握时机;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用药精当,勿使过用."亚健康"同狭义"未病"相类似.就"治未病"理论对亚健康防治的指导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杨颖 《河南中医》2007,27(4):16-17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纳差,纳呆,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病证。厌食日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智力发育均可能产生影响。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势,导师杨之藻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擅长诊治儿科脾胃、肺系疾病,尤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现将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简介如下。1内治法厌食症病位在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导师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后天喂…  相似文献   

13.
<正>近30年来我国全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鼓励民众,尤其是对于血脂异常易发人群,  相似文献   

14.
涂福英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华 《河南中医》2007,27(6):19-20
涂福英教授系第二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厦门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其治疗胃肠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2 a,收益非浅,特将其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介绍如下。1分辩病位病性,重视脏腑辨证涂老认为老年性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由于老年人脏腑多虚弱,常与肺、脾胃、肝及肾脏关系密切,病情多虚实夹杂。治疗上非单纯通下,临证需根据五脏相关、脏腑相连、阴阳互根理论,标本兼顾,详辨脏腑虚实,方能取效。1.1治肺通便肺主气,主宣发肃降,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化糟粕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若大肠痰浊湿热糟粕壅塞,腑气…  相似文献   

15.
<正>膝骨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总体患病率高达46.3%,60岁以上则高达62.2%[1]。熊昌源教授是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在50余年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疗体系[2]。  相似文献   

16.
徐经世老中医为安徽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百名老中医,全国第二、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顾问、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业医50载,勤学多思,精于医理,善于总结,富有经验。徐老潜心研究《内经》、《伤寒》,师古而不泥古,在调治高热症状方面有独到之处。现将其治疗思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真心痛"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相似文献   

18.
秦琼 《光明中医》2006,21(1):48-49
《伤寒论》是我国汉前医学成果的综合总结.徐灵胎氏云:"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经方,仲景间有随证加减之法;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的真诀;其治病无不精切周到,无一毫游移参错之处,实能洞见本源,审察毫末,故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真乃医方之祖也."  相似文献   

19.
邵长荣 ,男 ,生于 192 5年。浙江慈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全国暨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之一。先后培养研究生 6名 ,全国和上海市名老中医继承班学员 4名。195 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 195 6~ 195 9年上海中医  相似文献   

20.
喉源性咳嗽辨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俊薏 《新中医》2014,46(12):252-253
<正>喉源性咳嗽由当代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于1989年在其著作《中医喉科学》中首先提出。笔者在本院"常青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室"及"绍派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临床诊疗工作中发现,本病有不断增多趋势。遂用心对其加以研究,除了翻阅古今医籍外,并求教与当地名老中医,在学科间的互相借鉴观察中加深了对本病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兹整理于下,冀就正于同道。1病因病机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保健学,治未病强调体质因素,体质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