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20年1月腾冲市报告的1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曾到刚果金务工,自述在国外期间曾患疟疾,于回国途中发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89×109/L,血红蛋白141 g/L,血小板75×109/L,丙氨酸转氨酶188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110 U/L,总胆红素29.3 μmol/L,血糖6.66 mmol/L,尿素氮3.8 mmol/L,肌酐95 μmol/L。其血涂片显微镜下可见环状体、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疟原虫密度54 846 个/μL血,环状体占86.38%(8 640/10 002)、大滋养体占13.51%(1 351/10 002)、裂殖体占0.11%(11/10 002),PCR基因检测确诊为恶性疟,经抗疟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恶性疟外周血中出现裂殖体期原虫较少见,镜检时应注意与其他疟原虫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为登革热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确诊的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5例登革热患者年龄4~88岁;男性患者66例,≥ 60 岁者51例。登革热患者外周血中登革热患者组AST、LDH、HBDH、CK、CK-MB、APTT和CRP分别为(75.39±63.75)U/L、(345.79±146.09)U/L、(247.47±95.27)U/L、(340.98±506.73)U/L、(42.30±47.91)U/L、(42.28±9.48)s和(7.45±10.41)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0.01±5.79)U/L、(184.95±42.31)U/L、(147.40±32.79) U/L、(97.85±43.84)U/L、(13.46±5.55)U/L、(29.76±4.90) s和(1.79±2.2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登革热患者组血白细胞均数、血小板均数、K+、Na+、CREA和PT分别为(2.84±1.50)×109/L、(79.00±41.25)×109/L、(3.49±0.40)mmol/L、(137.86±3.62)mmol/L、(89.78±24.81) μmol/L和(11.03±2.23) s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67±1.93)×109/L、(237.49±61.25)×109/L、(4.07±0.34) mmol/L、(139.33±1.73) mmol/L、(95.99±15.40) μmol/L和(12.39±1.2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6年期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病毒感染流行人群中大多数患者为成年人。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心肌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既往血吸虫感染者的健康状况,并研究其与脂肪肝、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华东疗养院2016年6万余例体检人群中,筛选出既往血吸虫感染者272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以1∶100的比例,从同期体检人群中抽取277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详细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血吸虫感染与脂肪肝、冠心病等疾病的关系。结果 既往血吸虫感染组中脂肪肝和冠心病患病人数分别为26例和5例,对照组相应为119例和1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血吸虫感染组的TG、AIP、空腹血糖以及血小板分别为(1.28±0.67) mmol/L、(-0.08±0.27)、(5.82±1.19) mmol/L和(182.01±49.20)×109/L,均比对照组的(1.79±1.26) mmol/L、(0.11±0.30)、(6.09±1.63) mmol/L和(199.22±47.03)×109/L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血吸虫感染组的HDL-C为(1.42±0.35) mmol/L1、总胆红素为(14.59±5.08) μmol/L,分别与对照组的(1.22±0.34) mmol/L和(13.26±4.38) 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血吸虫感染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与同年龄段人群相仿,但既往血吸虫感染可能与轻度脂肪肝、冠心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长沙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和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5—2019年长沙市疟疾病例信息,描述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疟疾诊断机构、诊断及时性、病情等情况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长沙市共报告290例疟疾病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患者占74.83%;长沙市9个辖区(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和分布,现住址为本市病例151例,外地病例139例;疟疾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居多;市级医疗机构诊治病例数最多,省级医疗机构诊断率最高,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初诊到诊断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396, P>0.05);2019年相对于2015年诊断及时性上升(H发病-初诊=14.186, P<0.05; H初诊-诊断=33.708, P<0.05);疟疾重症患者(包括危重)有191例,恶性疟相对于其他疟疾患者重症率高(χ2=6.712, P<0.05),不同病情的疟疾患者诊断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发病-初诊=-1.157, P>0.05; Z初诊-诊断=-0.197, P>0.05)。结论 长沙市输入性疟疾诊断及时性有所提升,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疟疾防控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外周血CXCR5+CD4+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水平与HIV感染者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23例和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500/ μL)77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为(4.70±1.13) log /mL显著高于B组(2.74±0.74)log/mL(P<0.05)。A、B和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3.64±23.44)/μL、(334.10±31.52) / μL和(995.41±49.23) /μ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18.63±5.67) /μL、(59.35±13.73) /μL和(194.85±25.78) /μL,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83±4.05)%、(17.57±5.08)% 和(19.59±4.25)%,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TFH计数可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HIV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和B细胞及其各亚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在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抗结核疗效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对象包括4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5例结核潜伏感染者、94例健康对照者。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CD19+B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和B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CD3+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796±243)个/μL和(68.35±8.94)%、(1 213±449)个/μL和(65.58±6.07)%、(1 391±538)个/μL和(66.75±6.54)%;CD3+CD4+分别为(438±153)个/μL和(37.91±7.47)%、(630±254)个/μL和(38.88±6.06)%、(709±242)个/μL和(34.62±3.79)%;CD3+CD8+T分别为(280±112)个/μL和(23.83±7.33)%、(456±208)个/μL和(23.51±6.52)%、(530±253)个/μL和(25.01±5.90)%;CD19+B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111±50)个/μL和(7.32±2.96)%、(163±69)个/μL和(7.91±2.95)%、(188±99)个/μL和(8.59±3.96)%。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CD3+T、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比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CD3+、CD3+CD4+、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未成熟B细胞及记忆性B细胞较健康者及潜伏感染者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外周血初始B细胞较潜伏感染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者比较无差异。结核患者外周血浆细胞较健康者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治疗3月记忆性B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浆细胞进行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核患者外周血T、B细胞稳态被打乱,随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被破坏的T、B细胞稳态将逐渐恢复,动态观察T、B细胞亚群的变化对结核病的诊断和疗效转归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骨髓抑制与CD4+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入组53例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住院的HIV/AIDS患者,观察外周血象特征、骨髓造血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HIV病毒载量情况,比较不同骨髓抑制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差异。结果 按CD4+T细胞计数,将53例患者分为CD4+T细胞>200个/μL组和CD4+T细胞≤200个/μL组,CD4+T细胞>200个/μL组16例,CD4+T细胞≤200个/μL组37例。CD4+T细胞≤200个/μL组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CD4+T细胞>200个/μ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200个/μL组中,三系减少8例,两系减少12例,一系减少9例;但在CD4+T细胞>200个/μL组,三系减少1例,两系减少2例,一系减少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骨髓分级分0、I~Ⅱ、Ⅲ~Ⅳ级三组,HIV病毒载量中位数分别为1.60 、4.08、4.67 Log(copies/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D4+T细胞分别为156、131、28个/μ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 患者病毒载量越高,骨髓抑制现象越明显,导致血细胞减少为主的外周血血象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PGZ)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炎性损伤。方法 离体培养的H9c2细胞随机分6组,分别为低糖组(5.5 mmol/L葡萄糖,NG组)、高糖组(35 mmol/L葡萄糖,HG组)、高糖+不同浓度PGZ组(HG+5 μmol/L PGZ 、HG+10 μmol/L PGZ、HG+15 μmol/L PGZ、HG+20 μmol/L PGZ),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干预24、48 h后细胞活性变化;据CCK8结果选取NG组、HG组、HG+10 μmol/L PGZ (Low组)、HG+20 μmol/L PGZ (High组) 4组细胞干预48 h,ELISA检测各组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p-p38、p-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24、 48 h后HG组明显活力下降(P<0.01),表明高糖可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与HG组比较,48 h后HG+10 μmol/L PGZ、HG+ 15 μmol/L PGZ两组细胞活力均升高(P<0.05),HG+20 μmol/L PGZ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提示PGZ可对高糖环境下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干预48 h后ELISA结果显示,HG组TNF-α、IL-1β含量与NG组比明显升高(P<0.01),提示高糖环境可致心肌细胞发生炎性损伤;与HG组比较,Low组IL-1β含量降低(P<0.05),High组TNF-α含量降低(P<0.05),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提示PGZ可减轻高糖诱导心肌细胞炎性损伤。干预48 h后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p-p65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HG组比较,Low组p-p65和p-p38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High组p-p65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PGZ可下调高糖诱导心肌细胞NF-κB/p38MAPK通路的表达。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以减轻高糖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14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普通病例组95例和重症病例组4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BM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ALT、AST、脑脊液葡萄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症病例组的WBC [(12.65±3.51)×109/L vs (9.16±3.44)×109/L]、CRP[(10.67±4.75)mg/L vs(6.58±3.04) mg/L]、热程[(7.46±2.21)d vs(2.93±1.22)d]、热峰[(38.91±0.35) ℃ vs(38.34±0.45) ℃]、血糖[(8.40±0.78) mmol/L vs(5.96±1.14) mmol/L]、CK-MB[(17.84±1.57)U/L vs(15.75±1.64)U/L]、NP[53.47(31.50~70.22)% vs 46.89(29.44~67.01)%]、肢体抖动(37.78% vs 9.47%)、脑脊液蛋白质浓度[319.63(211.40~463.53)mg/L vs 224.82(172.24~396.91)mg/L]、脑脊液细胞数[(18.74±5.62)×106/L vs (4.87±2.03)×106/L]均较普通病例组显著升高,脑脊液氯化物水平[(117.52±2.84)mmol/L vs (119.75±3.09)mmol/L]较普通病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热程延长(OR=8.812)、热峰升高(OR=682.359)、血清CRP(OR=1.920)、CK-MB水平升高(OR=6.299)以及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升高(OR=1.014)是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化与患儿年龄、性别无关,与热程、热峰、CRP、CK-MB、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陕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的情况,为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的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5—2019年陕西省报告的所有疟疾病例信息,对其诊断方式、初诊机构、实验室检测机构、诊断及时性等情况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陕西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09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快速诊断试剂(RDT)使用率由2015年的48.56%(36/74)提高到2019年的82.83%(82/99)。病例的初诊机构主要为地市级医疗机构(67.97%,278/409)和县级医疗机构(10.27%,42/409)。病例的初诊诊断正确率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7,P<0.001)。实验室检测主要为市级医疗机构(69.44%)。病例的报告机构主要为地市级医疗机构(66.99%)。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4 d,其中发病-初诊时间中位数为2 d,初诊-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27,P<0.001),其四分位数间距由2015年最长的4 d缩短为2019年的1 d。不同虫种的疟疾病例初诊-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28),以三日疟的初诊-确诊的中位数最长,为7 d。结论 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就诊意识,持续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意识和水平,发挥医疗机构在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监测工作中的哨点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一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为输入性疟疾诊冶及预防提供参考资料.收集该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诊治经历及流行病学等资料并进行分析.该患者疟疾发作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WBC)5.02×109/L,红细胞计数(RBC)3.91×1012/L,血红蛋白(HGB)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策略,为疟疾防控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8.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输入性恶性疟血液临床检验指标特征,为诊断及预防重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武汉市输入性恶性疟确诊病例入院第1次的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将病例资料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t检验分析两组差异性。结果 共收集106份较完整的病例血液检测结果,其中重症组20例、普通组86例,血常规结果显示重症组红细胞(2.77±0.87)×1012/L、血红蛋白(84.52±25.57)g/L、红细胞压积(24.70±7.12)%,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重症组血小板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结果显示重症组和普通组总胆红素(M=63.40,32.60)、直接胆红素(M=27.65,12.85)、间接胆红素(M=29.35,18.40)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中位数82.00 U/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总蛋白(51.79±6.00) g/L、白蛋白(27.52±3.61) g/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组肾小球滤过率(56.06±42.05) mL/min、尿素(14.91±9.71) mmol/L、肌酐(161.93±36.21) μmol/L、胱抑素C 中位数2.22 mg/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均明显上升,重症组(978.65±653.65)U/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钙下降,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疟重症以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乳酸脱氢酶升高及钙代谢紊乱为特征,对恶性疟重症诊断与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鲍温样丘疹病(BP)患者 L1-IgG抗体、存活素(Survivin)表达水平,为鲍温样丘疹病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HPV感染致BP患者150例。根据HPV分型分为高危型组112例和非高危型组3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PV L1-IgG抗体、Survivin、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水平;使用杂交信号方法核酸检测技术,检测标本中HPV E6/E7 mRNA数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V E6/E7 mRNA和L1-IgG抗体、Survivin阳性表达水平关系。结果 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L1-IgG和Survivin阳性表达分别为73.21%(82/112)、67.86%(76/112)和26.32%(10/38)、31.58%(1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314,15.400,P<0.01)。高危型组患者HPV E6/E7 mRNA 为(1 125.64±113.42)copies/mL,且L1-IgG、Survivin阳性表达HPV E6/E7 mRNA水平较高,呈正相关(P<0.05)。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IgA、IgG、IgM分别为(1.23±0.13)、(8.89±0.91)、(1.13±0.12)g/L和(1.60±0.17) 、(11.42±1.15) 、(1.53±0.16)g/L,高危型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71,13.814,16.246,P<0.05)。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患者CD3+、CD4+分别为(58.78±5.91)%、(29.96±3.12)%和(65.48±6.61)%、(65.48±6.61)%,高危型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8,8.249,P<0.01)。两组患者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组患者TNF-α、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2.64±0.30) 、(4.36±0.53)和(3.11±0.32) pg/mL,高于非高危型组患者(1.67±0.18)、(2.44±0.25) 和(2.21±0.2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92,21.499,15.769,P<0.05)。结论 BP患者感染HPV可影响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和炎症反应,且HPV高危型患者L1-IgG抗体和Survivin阳性表达水平高于非高危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检测疟原虫的方法。方法 针对疟原虫属保守18S小亚基核糖体RNA (18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确定最佳引物对组合并建立疟原虫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体系。通过该RAA体系检测疟原虫标准质粒、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间日疟原虫( P. vivax, P.v)、三日疟原虫( P. malaria, P.m)、卵形疟原虫( P. ovale, Po)]病原体以及其他6种输血传播寄生虫(婴儿利士曼原虫、杜氏利士曼原虫、刚地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虫、犬吉氏巴贝西虫、田鼠巴贝虫),以评估该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筛选出一组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对,整个RAA体系使用最佳引物对在37 ℃,20 min即可完成扩增,对标准质粒的检测下限为10-2 copies/μL,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102 copies/μL,三日疟原虫为10 copies/μL。RAA检测体系未与其他输血传播寄生虫产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应用RAA方法检测外籍学生献血者标本,结果与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和特异的疟原虫RAA检测方法,将会给血液筛查和一些基层偏远医院的临床检测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