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伤寒杂病论》经方中配伍应用芍药的61首经方(56首原方,5首加减方)及126条相关条文。通过对经方剂量、比例、配伍、病位主症的分析,认为:经方中芍药为白芍;白芍并非补血药,其益阴补血的功效是通过配伍实现;经方中"分"为计量单位;芍药在丸散汤中的常见用量;经方中芍药主治的症状包括四肢挛急、腹痛、烦满、下利、小便不利等。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部位与症状随之变化,常见配伍有桂枝、附子、甘草、柴胡、黄芩、枳实、当归、茯苓等。  相似文献   

2.
考查《伤寒杂病论》经方中配伍应用枳实的19首经方以及相关的61段条文,通过对经方比例、病位主症的分析,认为经方中的枳实应为今之枳壳,并总结出对应相关的病位病证的枳实配伍用药及炮制方法:(1)病位在心、胸,症状表现有"痞"、"硬"、"烦"者,常配伍生姜、栀子、桂枝、柴胡、薤白;(2)病位在腹,症状表现为"满"、"痛"者,常配伍厚朴、大黄;(3)症见大便不通者,必与厚朴、大黄同用;(4)与血分药大黄、芍药同用,需采用"炙"、"烧"、"水渍炙干"等炮制方法,以除其苦燥之性,烧黑入血行气。  相似文献   

3.
4.
通过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主治证候、配伍应用探讨经方中当归的运用规律,提出:①当归在《伤寒论》中用于厥阴病篇4方,主治证候皆涉及血分,配伍温热药、泻火解毒药,符合厥阴病阴尽阳生、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②《金匮要略》中含当归的经方主要见于妇人三篇,所述患者多见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用药常与芍药、川芎配伍,若主治病证伴有虚损之证,当加入生地黄,且须配伍山药、人参、阿胶等补虚之品,可知四物汤的功效不拘于补血,需结合药量比例及组方配伍;③当归配伍升麻用治咽痛。  相似文献   

5.
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配伍规律三方面,考据《伤寒杂病论》18首含石膏经方相关原文,提出:①经方中石膏入汤剂,用量4 g至240 g不等,不拘于其质重而取大量。量大至“一斤”,取石膏清透热邪之用,需配伍粳米,煎煮以“米熟汤成”;②原文多提示有“热”“咳”“喘”“汗”“渴”“烦”等,然此并非皆为症状,且原文亦提示有“无大热”“不渴”“无汗”,提示相关经方主治证候的复杂性,不可简单地对症用药;③石膏与麻黄配伍见于11首经方。重用麻黄,意在发越水湿;更伍桂枝,有发汗散邪之功;更伍杏仁,可宣降肺气以止“咳”“喘”;更伍生姜,用于“风水”“风气”“微风”等邪郁在表之证。  相似文献   

6.
考据配伍应用桔梗的10首经方发现,(1)经方中桔梗的计量单位"分"可以作为衡重单位,也可表达比例关系;(2)桔梗常用于治疗身体中上部疾病,如头赤、头痛、咽痛、胸部疼痛及痈脓,也可用于治疗四肢烦重及全身性虚性疾患;(3)经方中桔梗常与甘草、贝母、大腹槟榔、枳实、白术、防风、当归等药物的配伍。后世继承并发展了桔梗与白术、大枣等益气健脾药,桔梗与桂枝、防风等清透宣散药,及与当归、川芎等活血行血药的配伍;且发展了桔梗与柴胡、当归、芍药等气血分药并用,以通行全身气血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7.
详查配伍应用半夏的47首经方、相关77段条文,通过考据药物的应用,认为经方中均选取生半夏,反复热水烫洗后煎煮或伍之蜜、姜汁可达到安全用药的要求。通过对经方比例、病位主症的分析,总结出以下规律:1)半夏主要功效是"下气",配伍他药调畅气机。2)半夏主治病位多在脾胃肠、肺。3)治本为主者,半夏用量多于生姜,治标为主或标本同治者生姜用量多于半夏。4)与乌头、附子相反只是相对而非绝对。5)半夏治痰饮不必拘于寒热。  相似文献   

8.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中配伍应用黄芩的25首经方及相关的37段条文,通过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探讨经方中黄芩的应用规律.发现经方中黄芩的用量多为41.4 g,最大用量220.8 g,最小用量6.9 g.黄芩在经方中主治证候主要包括痞满、热、呕吐、烦、下利、出血等,治少阳病及其兼证、变证.黄芩性味苦寒,脾...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载方112首,其中桂枝的出现频率就为43方次之多,因此探讨《伤寒论》中桂枝的配伍应用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求仲景的遣方用药之精妙所在,也有助于临床上进一步扩大桂枝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桂枝的配伍应用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载方112首,其中桂枝的出现频率就为43方次之多,因此探讨《伤寒论》中桂枝的配伍应用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求仲景的遣方用药之精妙所在,也有助于临床上进一步扩大桂枝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麻黄和石膏为主要配伍的经方进行分析,归纳麻黄与石膏的主要配伍规律。认为麻黄与石膏既可相互制约,又可相互为用,通过剂量的调整和方中其他辅助药物的加减变化,二者配伍应用可以实现发汗清热兼顾、以发汗为主和以清热为主等不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探讨“麻黄—石膏”配伍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麻黄—石膏”经方药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黄—石膏”配伍经方中甘草、麻黄、石膏是核心药味配伍组合;药味以温性为主,寒性次之;五味以辛、甘味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症状涉及两大症状群,一为发热、恶风、汗出、脉浮、喘为核心的症状群;二为身肿、身黄、脉沉、小便不利为核心的症状群;麻黄与石膏配伍剂量比例变化随病机变化而改变。[结论] “麻黄—石膏”经方病邪分无形与有形,且两者多混杂出现;“麻黄—石膏”经方病机围绕肺之宣肃功能的改变;“麻黄—石膏”配伍用药以麻黄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多功效的中药在复方中功效的发挥方向与其配伍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为进一步证实此“配伍理论”,以类风湿关节炎中常用的具有温通经脉功效的桂枝及其配伍环境来进行验证。本文阐述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促炎细胞因子的密切关系,以及桂枝复方对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提出桂枝温通经脉功效及其配伍环境对类风湿关节炎促炎细胞因子具有下调作用,以及开展此项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葛根,味甘辛而性凉,轻扬升散,具有解肌退热之功,故可配伍用于外感表证,且于退热之中,又能鼓舞清阳之气上升而止泻利,可治疗下利不止,又兼有生津止渴之效,常于口渴证中配伍。《伤寒论》入方4次,《金匮要略》入方3次,该文试从仲景经方含有葛根方剂中探求仲景对于葛根的使用规律,以及含有葛根方剂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与甘草的配伍规律,从其用药形式、治疗病证、用量规律、配伍方法等细微之处,探讨其在方中的配伍作用与配伍技巧,来指导临床,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经方桂枝剂是指《伤寒杂病论》中桂枝和其他药物组成的方剂,有二十余首,由于配伍不同,作用亦异:桂枝汤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炎症;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证、哮喘;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不宁腿综合症;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胸痹。经方桂枝剂在临床上应用较广,这是由于其功用和配伍决定的,探讨经方的使用,开阔思路,扩大经方的使用范围,并从中找出其规律,实属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方治疗血痹及其病传中芍药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上应用芍药提供思路。[方法]整理《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等中医古籍中对血痹和芍药的论述的记载,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讨血痹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芍药除血痹的功效,探讨芍药在血痹及其病传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血痹包含津血亏虚、水饮充盛、风邪犯表三方面的病机,芍药除血痹的功效主要是和营除痹、化瘀除痹、利水除痹这三个方面。芍药配伍桂枝,突出和营除痹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痹本病;配伍饴糖,突出养营除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痹病传虚劳;配伍大黄,化瘀除痹,治疗血痹病传入里;配伍茯苓,利水除痹,治疗血痹病传累及水分。所举两则验案皆属于血痹病传,第一则病传入里,为太阴中风证及血瘀化火证,治以化瘀清热除痹,方拟桂枝加芍药汤;第二则累及水分,属营血不足、血瘀水停证,治以养营利水除痹,方拟当归芍药散改汤。两则验案均收获良效,进一步验证了芍药除血痹的功效。[结论]芍药配伍不同药物能够突显不同功效,在血痹及其病传中使用得宜,可收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诸方,上溯岐黄,下逮百世,倍受历代医家推崇,为中医学理论的经典方剂,被后世奉为制方之圭皋,方剂之始祖.其对大黄的应用,因证配伍,权宜应变,常因配伍不同,用量用法各异,而作用不同,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运用桃仁的方剂共有9首。为了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桃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实际意义,现将桃仁的配伍、作用及适用范围,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锡纯认为阿司匹林性寒,善入少阳,最善解表发汗、散风除热,并具透疹功效。临证常与经方麻黄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越婢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硝石矾石散合用治疗伤寒、感冒、温病、水肿、黄疸等疾病,取得良好效果。开创了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新局面,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