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检测结核病患者外周血(PBMC)和胸水(PFMC)T细胞CD161水平,比较PBMC和PFMC T细胞 CD161表达水平的差异,明确结核病人外周及感染部位T细胞CD161表达的差异。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健康对照者、41例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57例肺结核患者PBMC CD3+CD161+、CD4+CD161+和CD8+CD161+ 细胞的表达水平,比较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检测2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BMC和PFMC CD3+CD161+、CD4+CD161+和CD8+CD161+ 细胞的表达水平和差异,比较CD161在外周和感染局部的表达差异。结果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61在PBMC和PFMC中表达,并且分别在T细胞(CD3+、CD4+和CD8+细胞)中表达;结核患者PBMC CD3+CD161+、CD4+CD161+和CD8+CD161+ 细胞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和潜伏感染者;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FMC中CD3+CD161+和CD4+CD161+细胞表达均高于PBMC(P<0.01),但在PFMC中CD8+CD161+细胞则高于在PBMC中的表达(P<0.01)。结论 CD161均在PBMC和PFMC 中表达,并且CD161能区分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以及健康人。另外CD3+CD161+和CD4+CD161+细胞表达在结核病感染局部增加,结果提示CD161可作为早期诊断结核患者的分子标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为早期对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65岁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年龄、治疗次数、身体质量指数(BMI)等资料。采取患者胸腔积液经BACTEC MGIT 960结核菌培养+药敏试验,按耐药结核病分类将患者分为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及广泛耐药;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营养及免疫相关指标检测,依据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分值(NRS2002)将患者分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和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结果 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在年龄、诊断类型、治疗次数、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营养风险越高,耐多药、广泛耐药、治疗次数多和BMI<18.5营养风险较高;营养风险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预后营养指数(PNI)、CD4+T、CD3+T及CD4+T/CD8+T分别为(60.96±3.94)g/L、(32.46±3.82)g/L、(108.63±13.54)g/L、36.58±0.32、(34.20±6.73)%、(60.15±9.21)%和1.09±0.08,低于无营养风险组(69.01±3.49)g/L、(41.01±3.21)g/L、(116.68±14.84)g/L、44.21±0.28、(42.38±7.96)%、(70.02±7.99)%和(1.48±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住院天数分别为(38.64±7.56)%、6.48±0.32及(28.28±2.10) d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26.55±5.98)%、4.12±0.12及(21.12±1.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NK细胞、B淋巴细胞、IgG、IgA、IgM分别为(9.98±6.46)%、(11.21±6.45)%、(12.25±6.48)g/L、(2.16±0.28)g/L及(1.41±0.48) g/L与无营养风险组比较(10.38±4.89)%、(10.42±6.89)%、(11.76±5.19) g/L、(2.15±0.32) g/L、(1.38±0.54) 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评估在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及预后推断有重要意义。营养风险发生率与年龄、治疗次数呈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营养风险高的患者TP、ALB、Hb、PNI、CD3+T、CD4+T明显偏低,可能延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布鲁菌感染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sPD-1)、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A( IL-17A)及Treg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探讨sPD-1与Th17/Treg细胞因子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布鲁菌感染患者(布病组)与健康人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sPD-1的水平,用流式微珠阵列技术(CBA)法检测血清中Th17 /Treg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43例布病组血清中sPD-1、IL-17A水平和TGF-β水平分别为(53.46±17.13) ng/mL 、(10.42±9.86) pg/mL和(7 510.80±314.34) pg/mL,4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7.78±14.01) ng/mL 、(7.17±1.47)pg/mL和(5 461.58±794.04) pg/mL。布鲁菌感染患者sPD-1与IL-17A不相关(r=0.222, P>0.05);sPD-1与TGF-β 呈正相关(r=0.789,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布鲁菌感染患者血清中sPD-1、IL-17A及TGF-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sPD-1水平与TGF-β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布鲁菌病患者血清sPD-1的水平与Treg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关。sPD-1可能与TGF-β共同参与了布鲁氏菌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泡型肝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的成熟度,探究DC在AE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并经病理证实为A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0+细胞、CD86+细胞、CD83+细胞及(CD80%+CD83%+CD86%)/ CD14%比值。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该院初诊并经病理证实为A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3、CD86、CD80表达率。结果 AE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检测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 CD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细胞表达(7.94±1.32)较对照组低(P<0.05)。AE组外周血单核源性培养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水平(41.71±8.16、39.69±8.05、50.79±7.72)均低于对照组(62.27±5.94、56.37±7.33、72.00±7.36)(P均<0.05)。结论 AE患者外周血DC成熟度比健康对照组低,存在成熟障碍,可能会导致宿主抗原提呈功能下降,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从而促进了多房棘球蚴感染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胸水中结核菌核酸检测法比较,评价IL-27在检测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5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4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检测两组患者胸水及血清中IL-27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胸水进行结核菌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核组患者胸水IL-27浓度为(516±14) ng/L,高于恶性组(313±87) ng/L(P<0.001),恶性组患者血清IL-27浓度虽高于结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水IL-27应用ROC曲线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78.0%。胸水IL-27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高于结核菌核酸检测(P<0.001)。结论 胸水IL-27检测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较为简便、高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外周血CXCR5+CD4+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水平与HIV感染者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23例和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500/ μL)77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为(4.70±1.13) log /mL显著高于B组(2.74±0.74)log/mL(P<0.05)。A、B和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3.64±23.44)/μL、(334.10±31.52) / μL和(995.41±49.23) /μ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18.63±5.67) /μL、(59.35±13.73) /μL和(194.85±25.78) /μL,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83±4.05)%、(17.57±5.08)% 和(19.59±4.25)%,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TFH计数可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HIV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亚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对2019年3—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痰或肺泡灌洗液等样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基因分型鉴定,回顾性分析不同亚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29例样本中Ⅰ型105例,Ⅱ型23例,Ⅰ型Ⅱ型混合感染1例。Ⅰ型支原体肺炎合并其它病原感染率高于Ⅱ型支原体 (59.05% vs 43.47%, P<0.05)。去除合并感染的病例,Ⅰ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热峰值(39.22±0.60) ℃高于Ⅱ型患儿(38.67±0.92) ℃(P<0.01),发热持续时间也长于Ⅱ型患儿[Ⅰ型(7.91±2.74) d,Ⅱ型(6.36±1.69) d,P<0.05];Ⅰ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计数(7.54±2.41)×109/L、补体C4(0.38±0.11)g/L和NK细胞百分比(9.86±4.49)%均低于Ⅱ型患儿[分别为(8.98±2.20)×109/L、(0.45±0.13)g/L和(13.07±6.31)%,P均<0.05];Ⅱ型患儿胸腔积液发生率(30.77%)高于Ⅰ型(6.97%, P<0.001)。结论 多重巢式PCR法可对不同类型临床样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分型,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以Ⅰ型为主,因不同型别的MP导致的临床症状有差异, MP分型可以有效地提示临床在治疗时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1号方”中药颗粒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确诊住院的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病毒、抗炎、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肺炎1号方”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及总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6.44±8.2)分和(17.56±8.3)分、(4.20±4.3)分和(7.81±5.2)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有效率构成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上升、D-二聚体(D-Dimer)下降、血乳酸脱氢酶(LDH)下降,LYM和D-Dimer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仅在治疗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上调血LYM(P<0.05)及减轻血LDH的上升幅度(P<0.05),同时缩短住院天数(P<0.05)。 结论 “肺炎1号方”颗粒能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实验室指标,缩短住院病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5例,并根据年龄、镜下分型和支气管CT评分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同期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单核细胞和B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76±17.44)%和(41.24±15.65)%,与健康对照组的(65.43±10.00)%和(32.3±8.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单核细胞比例(9.38±8.1)%高于健康对照组(2.1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炎性浸润型患者和瘢痕狭窄型患者的CD4细胞比例降低,CD8细胞比例升高,CD4细胞/CD8细胞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炎性浸润型患者的单核细胞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溃疡坏死型患者的单核细胞和B细胞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CT评分高的组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低CT评分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阐明肺结核的免疫致病机理,同时也可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为探讨预防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2017年石家庄市6区3县2县级市24所中小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4—2017年石家庄市中小学有效体检学生人数共计102 820人,其中男生51 370人,女生51 450人,男生身高为(161.66±16.90) cm,体重为(55.81±18.73) kg,女生身高为(156.00±13.03)cm,体重为(49.72±13.87) kg。四年学生总体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85%,超重率为16.24%,肥胖率为12.55%。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7.06%)高于女生(4.66%),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也均高于女生(P<0.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4—2017年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从小学到高中这三个学段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最差,其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P<0.05)。不同学段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和生长迟缓检出率均与营养不良检出率保持一致(均有P<0.001)。经χ2趋势性检验,超重和肥胖率均有随年级增长呈下降的趋势(P<0.001)。结论 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男生和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Th1和Th17细胞的分布和平衡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及进行结核病筛查排除结核病可能的健康人员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Th1和Th17细胞亚群,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人员外周血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的差异以及病例组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的差异,分析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Th1与Th17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人(8.6%±3.2%vs.2.1%±0.8%,1.1%±0.3%vs.0.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9,P=0.001;t=1.175,P=0.003)。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Th1和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外周血(38.4%±10.7%vs.8.6%±3.2%,6.1%±0.9%vs.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78,P=0.000;t=4.492,P=0.000)。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Th1和Th17细胞分布均呈正相关(r=0.68,P=0.000;r=0.51,P=0.000)。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存在Th1和Th17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HIV阳性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M)患者是否产生积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HIV阳性CM患者40例,其中20例腰椎持续引流为观察组,20例定期腰椎穿刺引流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CD4计数、脑脊液检查及隐球菌墨汁染色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8.70±12.04)×106/L]、蛋白含量[(477.25±198.61) mg/L]比治疗前[(68.80±34.71)×106/L、(712.15±427.89) mg/L]明显下降(P<0.001),对照组中也有相似的结果(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的CD4计数[观察组(31.30±22.00)cells/µL、对照组(27.70±20.18)cells/µL]、糖含量[观察组(3.41±0.62)mmol/L、对照组(2.80±0.77) mmol/L]、氯化物[观察组(127.78±9.47)mmol/L、对照组(125.25±8.03) mmol/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CD4/CD8、白细胞计数、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恶心/呕吐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最终,腰椎持续引流方式治疗有效15例,无效5例;定期腰椎穿刺引流治疗7例有效。结论 腰椎持续引流方式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能较快缓解临床症状,加快脑脊液的更新,缩短病原菌清除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初治、复治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肺结核患者的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为初次治疗分为初治组和复治组,其中初治组117例,复治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营养状况指标。结果 复治组患者的CD3+、 CD4+T细胞与CD4+ /CD8+数值分别为(64.15±9.12)%、(35.21±6.37)%、(1.13±0.09)%,均低于初治组(71.07±8.07)%、(43.28±7.96)%、(1.52±0.13)%,而CD8+T细胞计数复治组(36.36±7.58)%高于初治组(28.55±6.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的NK细胞、B淋巴细胞、IgG、IgA、IgM数值分别为(12.37±5.98)%、(12.41±7.74)%、(12.37±6.28) g/L、(2.13±0.26) g/L、(1.34±0.52) g/L,复治组为(11.89±6.38)%、(13.21±6.41)%、(13.35±7.24) g/L、(2.17±0.31) g/L、(91.42±0.45) g/L,两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组BMI、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数值分别(18.64±3.68) kg/m2、(110.36±15.57) g/L、(1.63±0.52)×109/L、(30.05±5.84) g/L,均低于初治组相应数值(20.34±3.58)kg/m2、(119.86±17.85) g/L、(1.92±0.61)×109/L、(34.25±6.31)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推断中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此类指标进行监测。复治肺结核患者身体营养状况较差,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保证营养的摄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PTEN)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 在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心室肌中的表达,以探讨PTEN及FAK在压力过负荷性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过负荷心肌肥厚动物模型,于术后4周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心房钠尿因子(ANF)的mRNA 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和检测大鼠PTEN蛋白及FAK蛋白表达在左心室心肌细胞中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假手术的LVMI、ANF mRNA 相对含量和FAK蛋白表达分别为3.46±0.20 和 2.73±0.15、0.93±0.16 和 0.63±0.12、126.45±2.78和77.64±5.74,模型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假手术的PTEN蛋白表达分别为87.14±6.11和 120.60±4.22,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蛋白的表达与LVMI呈正相关(r=0.877, P<0.01),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952, P<0.01);PTEN蛋白的表达与LVMI呈负相关(r=-0.825, P<0.01)。结论 PTEN/FAK通路在压力过负荷性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不同人群血浆标本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蛋白芯片筛选结核诊断标志物时发现IL-6在结核患者中高表达,扩大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9例实验室确诊结核病组(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TB)、31例结核潜伏感染组(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及31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 HC)3组人群血浆中IL-6水平的差异,以评价IL-6对结核病的效能。结果 蛋白芯片检测发现IL-6在TB组、LTBI组和HCTB组中表达分别为(550.39±479.82)pg/mL、(16.67±12.95) pg/mL、(126.89±84.75) pg/mL, TB组明显高于LTBI组及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ELISA,TB组、LTBI组和HCTB组中表达分别为(8 359.85±7 487.13) pg/mL、(1 102.54±2 079.32) pg/mL、(1 873.60±4 320.03) pg/mL,TB组明显高于LTBI组及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辨TB和HC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57 7,灵敏度为79.49%,特异度为80.65%;分辨TB和LTBI的效能AUC为0.883 4,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70.97%。结核患者血浆中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结核潜伏感染人群(P<0.01)。结论 结核患者血浆中IL-6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潜伏感染者,IL-6可能作为用于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结核感染人群的生物标识,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唇系带过短患儿开展Er/Nd:YAG激光与上唇系带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唇系带过短患儿84例,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唇系带修整术治疗,研究组采取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效果、术后疼痛评分、愈合时间等。结果 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7.24±0.75)min、术中出血量(0.41±0.15)mL、愈合时间(7.68±0.9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1.56±1.13)min、术中出血量(1.67±0.56)mL和愈合时间(10.35±0.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李克特(Likert)五点,即唇部运动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出血程度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在术后3 h、3 d、1周等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o analogure pain scale,VAS)评分,研究组术后3 h、3 d、1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Nd:YAG激光治疗上唇系带过短患儿较传统上唇系带修整术,有助于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降低手术对于患儿负面影响,减轻手术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和B细胞及其各亚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在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抗结核疗效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对象包括4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5例结核潜伏感染者、94例健康对照者。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CD19+B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和B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CD3+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796±243)个/μL和(68.35±8.94)%、(1 213±449)个/μL和(65.58±6.07)%、(1 391±538)个/μL和(66.75±6.54)%;CD3+CD4+分别为(438±153)个/μL和(37.91±7.47)%、(630±254)个/μL和(38.88±6.06)%、(709±242)个/μL和(34.62±3.79)%;CD3+CD8+T分别为(280±112)个/μL和(23.83±7.33)%、(456±208)个/μL和(23.51±6.52)%、(530±253)个/μL和(25.01±5.90)%;CD19+B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111±50)个/μL和(7.32±2.96)%、(163±69)个/μL和(7.91±2.95)%、(188±99)个/μL和(8.59±3.96)%。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CD3+T、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比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CD3+、CD3+CD4+、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未成熟B细胞及记忆性B细胞较健康者及潜伏感染者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外周血初始B细胞较潜伏感染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者比较无差异。结核患者外周血浆细胞较健康者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治疗3月记忆性B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浆细胞进行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核患者外周血T、B细胞稳态被打乱,随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被破坏的T、B细胞稳态将逐渐恢复,动态观察T、B细胞亚群的变化对结核病的诊断和疗效转归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