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缺血性、出血性中风起病时的证候特点。[方法]采用量表法,按标准操作规程搜集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缺血、出血性中风起病时各证型的构成比例分别是风痰瘀阻证58.8%、41.2%,气虚血瘀证26.0%、29.0%,痰热腑实证21.1%、26.0%,阴虚风动证11.8%、16.9%,痰热内闭证6.2%、16.8%,痰湿蒙神证1.7%、9.9%。[结论]缺血性中风以风痰瘀阻证起病为多,出血性中风以痰热内闭证、痰湿蒙神证起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符合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病情凶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34-36
目的 :探讨鹤膝风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143例鹤膝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病种、C反应蛋白(CRP)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蕴结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不足型、阳虚寒凝型四型。分析不同病种、年龄、病程及CRP水平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43例患者热毒蕴结型63例、痰瘀互结型38例、肝肾不足型36例、阳虚寒凝型6例。不同年龄、病程、病种及CRP水平各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鹤膝风常见证型为热毒蕴结型,其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病种、病程及CRP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甲型流感病例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共151例,进行中医四诊资料的临床问卷调查,采用卫气营血辨证进行证候分析。结果 149例(占98.7%)为外感风热病邪,即属于风热证,其中风热夹湿者37例(占24.5%),仅2例(占1.3%)为外感风寒病邪;出现卫分证136例(占90.1%)、气分证91例(占60.3%)、卫气合病证78例(占51.7%)、单一卫分证59例(占39.1%)、单一气分证14例(占9.3%);在气分证中,热盛阳明证52例(占34.4%)、热郁少阳证40例(占26.5%)、肺热壅盛证30例(占19.9%)、湿热中阻证28例(占18.5%)、热扰胸膈证10例(占6.6%);病程不同的甲型流感病例的气分证(X2=9.73,P=0.02)、单一卫分证(X2=8.78,P=0.03)之构成比具有显著差异,病程越长,气分证出现比例越高,而单一卫分证比例越低;季节、年龄、既往慢性病史对流感证候分布的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是甲型流感证候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北京地区,甲型流感绝大多数为风热病邪,部分为风热夹湿;以卫气合病证最常见,其次为单一卫分证,单一的气分证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常规临床辨证方法,进行大样本量临床调查,总结胃癌中医证候的主次构成。方法:以前期课题组研究得出的6种证型分类为依据,由两名主治医师同时床边分别辨证,保证辨证的无偏倚性,多中心运用临床辨证调查表(由流行病学专家指导设计完成)进行调查,详细记录,以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管理,对症状体征进行赋值后统计计算。结果:肝胃不和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胀痛、弦脉、嗳气、疼痛与情绪有关、心烦易怒、泛酸、呃逆、饱胀感或稍食即胀、头晕、细脉、腹部胀大、进食梗阻感、疼痛不固定、涩脉;胃热伤阴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舌色红绛、苔少甚则舌面光、灼痛、数脉、肛门灼热、口干、裂纹舌、细脉、午后潮热、呕吐、盗汗;脾胃虚寒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舌苔嫩、进食梗阻感、迟脉、缓脉、促脉、情绪如常、腹痛、腹泻、四末不温、下肢浮肿、畏寒怕冷、面色(?)白、头晕、消瘦、嗳气、沉默寡言、恶心、涩脉、泛酸、饱胀或稍食即胀、呕吐、便秘;瘀毒内阻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涩脉、刺痛、舌下脉络迂曲、舌色青紫或紫暗、疼痛固定、黑便或便色为暗红色、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面色晦暗、口干不欲饮、疼痛、弦脉、舌苔白、恶心、舌苔薄、绞痛、嗳气、头晕、泛酸、口苦、缓脉、促脉、细脉、腹痛喜按;痰湿凝结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滑脉、舌苔腻、舌苔厚、口干不欲饮、呕吐胆汁、恶心、口苦、饱胀感或稍食即胀、绞痛、嗳气;气血双亏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腹痛喜按、地图舌、细脉、乏力、面色萎黄、头晕、自汗、裂纹舌、上腹部不适、盗汗、消瘦、畏寒怕冷、便秘、恶心、舌神枯。结论:所得出的胃癌证候较为贴合临床实际,本课题组认为可以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干眼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类型,为临床老年干眼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7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干眼将患者分为病例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干眼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是否屈光不正、是否有眼表疾病史、是否易失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屈光不正、有眼表疾病史、易失眠均是老年干眼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老年干眼的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结论 屈光不正、眼表疾病史、易失眠均是老年干眼患病的危险因素,以肝肾阴虚证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符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10-313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其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中频数分析与交叉表的方式,回顾性分析268例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的证素及证候分型。【结果】268例病例提取的12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痰频率最高(25.7%),其次为气虚(24.0%)、热(22.2%)、瘀(15.8%)、阴虚(11.3%)等;病位证素以肺频率最高(53.0%),其次为脾(31.0%)、肾(15.0%)等。组合形式以四证素组合(17.2%)及五证素组合(47.8%)相对较多。268例病例中,原临床辨证分型有23种,其中气阴两虚、痰热瘀阻(24.3%),气阴两虚、痰热阻肺(11.9%),气虚痰热瘀阻(10.8%),肺脾肾虚、痰热瘀阻(9.7%),肺脾两虚、痰热壅肺(8.6%)等5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单纯实证共30例(占11.2%),单纯虚证共2例(占0.7%),虚实夹杂所占比例最大,共236例(占88.1%)。【结论】支气管扩张以肺脾肾气虚、阴虚为本,以痰、热、瘀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夹杂,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35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证机要素及证型进行分析,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候证机要素及证型进行分析,总结并归纳证机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结果 8种证机要素一共出现1 487频次,其中风、阴虚、气虚3种证机要素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22.33%,21.56%,20.58%,且在各期所占比例相对稳定。五种证型共出现447频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证型为肝肾阴虚型135次(30.2%),其次为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痰热动风,血瘀动风。结论阴虚、气虚及风是帕金森病的关键证机要素,肝肾不足是帕金森病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1)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症状、中医证候的分析,探讨MS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遴选MS患者20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客观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S症状分布特点及其中医证候分布、证候组合形式的规律。结果 MS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16个;9个主要证候的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湿热证、燥热证、肾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证候组合中2证组合占复合证候组成的50%,其中实证以痰湿证+血瘀证多见,虚证以气虚证+阴虚证多见。3证组合占复合证候的50%,均为虚实夹杂证。结论 MS以复合证候为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瘀证均明显高于阴虚证及燥热证(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搜集门诊及住院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资料,观察其中医临床表现,对其进行证候分型,并作相关统计分析,探索糖尿病伴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候特点,对中医治疗糖尿病伴发抑郁提供指导。方法:对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条件下,由经专门进行精神测评量表问卷调查培训的医生操作,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进行调查,筛选出得分>17分的患者,剔除掉不符合要求的患者,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作统计分析,评价糖尿病抑郁障碍中医证候特点。结果:痰郁气滞最多24例,气阴两虚证17例,湿瘀互结、阴虚火旺各11例,肝郁脾虚9例,阴阳两虚最少8例。结论:气机郁滞贯穿于郁证的整个病理过程,糖尿病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缺血性、出血性中风起病时的证候特点。[方法]采用量表法,按标准操作规程搜集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缺血、出血性中风起病时各证型的构成比例分别是风痰瘀阻证58.8%、41.2%,气虚血瘀证26.0%、29.0%,痰热腑实证21.1%、26.0%,阴虚风动证11.8%、16.9%,痰热内闭证6.2%、16.8%,痰湿蒙神证1.7%、9.9%。[结论]缺血性中风以风痰瘀阻证起病为多,出血性中风以痰热内闭证、痰湿蒙神证起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符合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病情凶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治疗1组22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茯白方,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组23例,在基础治疗上也加服茯白方,但2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24例,仅用一般基础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中医证候、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以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其次是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少;并且同一患者可有几个证型重叠,以脾胃虚弱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重叠最为常见。经中药茯白方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以脾虚、生化乏源,肝肾同源、肾精受损为其本,又以痰瘀毒交阻、脉络阻滞为其标。中药茯白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更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且中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食道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50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证候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并根据是否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治疗将食道癌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的构成特点。结果:乏力、气短、舌淡红、纳差、盗汗、苔薄白、呃逆为食道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其中乏力、气短、纳差、口干、呃逆、盗汗、反酸、舌红、苔薄白、脉细弱为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而盗汗、消瘦、咽干、呕吐痰涎、进食哽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为未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食道癌的中医证型以脾气亏虚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胃不和、气阴两虚,痰气交阻。未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与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相比,痰气交阻证更为多见,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食道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证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改变与当前诊疗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16例患在诊断方面以中医四诊和西医检查予确诊和辨证分型;在治疗方面除均服用熊去氧胆酸外。进行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结果:中医证型的发生依次为:肝肾亏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胆湿热型;经中西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提示:该病病位在肝脾肾三脏,病机为本虚标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48名,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析,分析不同证候分布规律特点;结果中医证候分布中肾精不足、肾阳虚在老年抑郁症中分布较广;结论肾精不足、肾阳虚在老年抑郁症中医证候分布中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北京地区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病例1 158例,其中糖尿病组361例,非糖尿病组797例,建立ACCESS数据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易见阴虚有热症状,阳虚与阴虚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虚证均以气虚为主,实证均以血瘀为主,且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多见,糖尿病组比例更高;糖尿病组有56种证型,非糖尿病组有74种证型,虚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实证以血瘀痰阻证多见。虚实夹杂证糖尿病组40种,非糖尿病组56种,2组构成比排在前4位的证候类型均为:气虚血瘀痰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证、气虚阴虚血瘀证,而糖尿病组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类型表现复杂多样,治法应注意攻补兼施、寒温并用以求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7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频数分析归纳主要的症状及舌象、脉象,进行聚类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研究各证型特点、KPS评分等相关因素,分析其证候演变及预后情况。结果:1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患者证型为肝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凝聚证和热毒瘀结证。2热毒瘀结证患者的KPS评分最低、体力差。3痰湿凝聚证和热毒瘀结证患者死亡率高于肝郁脾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多伤及肝脾,出现气虚、阴虚等虚证表现,病变日久,可逐渐出现虚实夹杂,演变为血瘀、痰凝等证型。 相似文献
18.
194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类(AS)常见证候的构成比,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方法:设计AS中医证候分布临床调查表,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94例A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出现频率依次为瘀血痹阻(75.8%),肾阳亏虚(45.9%)和湿热痹阻(38.7%)。其中湿热痹阻与肾阳亏虚主要以主证形式存在,瘀血痹阻以兼证形式存在。临床证型的存在绝大多数为复合证型,占78.9%,其中湿热痹阻+瘀血痹阻、肾阳亏虚+瘀血痹阻为主要形式,分别占22.7%和30.4%。结论:AS的常见证候分别为湿热痹阻证、肾阳亏虚证、瘀血痹阻证,临床常见复合证候主要为肾虚血瘀证和湿热瘀血证,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证候给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或补肾强腰、活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中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心力衰竭、中医、喘证、心悸、水肿”作为检索词检索2002~2007年文献,筛选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心力衰竭的有关文献。根据文献的研究内容,分为临床研究、理论研究、综述三类。从证型出现频率、病例数两个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按出现频率统计,分析其证候情况。结果临床与理论研究共15篇文献中出现证候名称11个,其中虚证7个,实证2个,虚实夹杂2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前5个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阳虚水停、气虚血瘀、心肾阳虚、痰饮阻肺。基本方治疗的文献共24篇,心力衰竭的专方主要是真武汤、生脉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等。以方测证,心力衰竭临床常见证型是以心肾阳虚、心脉瘀阻、水湿停留为主,气阴两虚者次之。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味药物依次为:黄芪、丹参、附子、葶苈子、人参、茯苓、红花、桂枝、白术、川芎。显示治疗心力衰竭时常用具有益气温阳活血作用的药物,主要针对气虚血瘀、阳虚之证。结论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阳虚水停、气虚血瘀、心肾阳虚为多,但文献资料的临床研究方法存在欠规范之处,心力衰竭中医辨证的规范化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