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下称单纯艾灸法)进行干预,每个月经周期施灸7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腹部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隔药灸组与单纯艾灸组治疗前后腹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隔药灸组疗效优于单纯艾灸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隔药灸组和单纯艾灸组有效率分别为9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神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神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单模拟平行实验方法 ,将 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神灸贴”外贴神阙穴治疗组和市售“痛经贴”外贴神阙穴对照组 ,每组 4 0例 ,以症候积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8 76± 0 .87,对照组为 8.76± 0 .87;治疗组痊愈 3例 ,显效 1 6例 ,有效 1 6例 ,无效 5例 ,显愈率为 4 7 5 0 % ,总有效率为 92 .5 0 % ;对照组痊愈 1例 ,显效 1 0例 ,有效 2 1例 ,无效 8例 ,显愈率为 2 7.5 0 % ,总有效率为80 0 0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 >0 .0 5 ;但两组显愈率比较 ,P <0 .0 1。结论 “神灸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明确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3.
李立 《中外医疗》2009,28(17):104-104
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态等多种原因造成,也不排除体质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子宫畸型、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粘连、卵巢囊肿及盆腔瘀血综合征等。近年来,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50例,50例均系我科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的门诊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痛经患病率逐年上升,令现代女性苦不堪言。历代医家对痛经证型总体上分为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而寒凝血瘀证痛经居多。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日趋完善,尤其对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研究深入,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故该文总结近年来寒凝血瘀证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关元、子宫、三阴交、血海、膈俞)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温经汤随症加减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痛经患者48例,连服14天为1个疗程,下个月经周期自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继续第2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治愈32例,占66.7%;有效13例,占27%;无效3例,占6.3%.总有效率达93.7%.结论 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方加味温经汤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51例。西药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中药组给予加味温经汤治疗。分别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开始停药,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及停药3个月后,患者的痛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痛经评分方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和停药3个月后,两组的痛经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且中药组下降较西药组显著(P0.05)。临床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经周期,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1%,西药组为72.5%;停药3个月随访,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2%,西药组为62.7%。中药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加味温经汤能较好缓解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疼痛程度,其临床效果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PGF2α、PGE2、VA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PD寒凝血瘀证患者,可通过调整患者血液前列腺素浓度,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痛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2001年6月-2003年6月运用自拟痛经汤治疗寒 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48例患者,年龄15-36岁,平均17.5岁; 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病例经B超 或妇科检查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且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 型均为观察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统一施行的诊断标 准: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痛减或经行黯红,有瘀块 或经血色黑,畏寒,手足欠温,苔白润或腻,脉弦或沉肾。 治疗方法:痛经汤的药物组成:当归12g,川芎9g,赤 芍15g,醋延胡索15g,蒲黄9g,五灵脂9g,香附12g,桂枝 6g,炮姜6g,小茴香12g,乌药12g,细辛3g,川牛膝12g,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临床妇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该病病因复杂多样、反复发作、痛苦难忍,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特殊的医疗优势,现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本科门诊采用温针灸治疗的2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阐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门诊招募的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靳三针(阴三针、阳三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痛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63.33%(19/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痛经VAS评分及CMSS量表的痛经症状持续时间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的痛经VAS评分及CMSS量表的痛经症状持续时间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均相差不大(P>0.05),而对照组均较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且均重新恢复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前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田七痛经胶囊口服,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2.17±3.01、4.32±1.28,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1.76±2.64、5.45±3.16。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前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暖宫散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暖宫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本病;对照组以少腹逐瘀丸治疗。结果:观察了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总有效率81%。结论:可见暖宫散瘀中药汤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病例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确诊为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饼灸,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热敏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筛选8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常规艾灸治疗组,各42例.根据分组,对热敏灸治疗组患者采取热敏灸方法进行治疗,对常规艾灸治疗组采取常规艾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热敏灸治疗组患者的C-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常规艾灸治疗组(P<0.05);且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艾灸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艾灸治疗方法相比,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热敏灸的方法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痛经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金匮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维普、CBM、CNKI数据库,收集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按照Rev Man5.3软件推荐研究方法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15篇,合计133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16例,西药对照组617例。Meta分析结果,以痛经症状积分为结局指标,温经汤与其他止痛药相比,MD=-0.32,95%CI(-0.76,0.11),Z=1.46,P=0.15;以痛经疼痛评分(VAS)为结局指标,温经汤与其他止痛药相比,MD=-1.30,95%CI(-2.31,-0.28),Z=2.50,P=0.010.05;以痛经总体疗效为结局指标,温经汤与其他止痛药相比,RR=1.25,95%CI(1.19,1.31),Z=8.55,P0.00001。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是可供临床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川芎、灵脂、蒲黄、赤芍、醋元胡、肉桂、干姜、制没药、当归)煎汁口服治疗病53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0.6%。结论:少腹逐瘀汤是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宫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温宫活血汤,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月经前7d开始口服,连服7d。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胶囊300mg,每天2次,痛经开始时服用,疼痛消失停药。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宫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其他临床症状;与常规口服止痛药相比,采用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能起到根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