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宁蔚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6):691-692
<正>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肝脏急慢性炎症疾病。既往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为主,但患者会出现发热、抑郁等不耐受情况,且存在持续病毒学应答低的问题,进而影响疾病转归[1]。研究发现,直接使用抗病毒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本文分析以索磷布韦为基础抗病毒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的预后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66例,均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例,均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第12周、48周及疗程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2周时,7例患者血清ALT水平恢复正常,血清HCV-RNA阴性(低于103拷贝/ml);治疗48周时,10例患者血清ALT均恢复正常,血清HCV-RNA阴性(低于103拷贝/ml);治疗结束后24周,1例患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转阳。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初始时患者均出现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治疗期间8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均予以相应药物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需停药;随治疗时间延长,5例患者出现明显脱发,均于治疗结束后恢复。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无论在早期还是治疗结束的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均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能够耐受,可作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
曹民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3):294-295
近年来,我院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HCV-1型)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1~55岁、平均38岁,病程>6个月;按治疗方法不同将27例患者分为A组15例和B组1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抗-HCV及HCV-RNA均为阳性,并排除混合感染甲、乙、戊型肝炎病毒者和其他病毒感染者及患有甲状腺和精神方面疾病者;治疗前半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及免疫调节剂治疗.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将116例CHC患者随机分组,在利巴韦林依给药基础上,对照组(56例)给予普通干扰素α-2b(INFα)3MU/次,3次/周,肌肉注射;观察组(60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180μg,1次/周,皮下注射。疗程48周,停药后观察24周。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和随访24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46.4%、86.7%和32.1%、70.0%,HCV-RNA阴转率,治疗结束时应答(ETVR)为32.1%和7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46.4%和93.3%(P<0.01)。结论: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CH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秦金环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5):711-713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mg/d)治疗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4、12、24和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RVR:36例(62.1%)EVR:18例(31.0%),SLVR:3例(5.2%),ETVR54例(93.1%),SVR:52例(89.7%);HCVRNA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闻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6.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SVR54(93.1%),HCV-RNA低水平组的疗效优于高水平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确诊的CHC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70例。研究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重组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为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周采集静脉血,检查肝功能、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HCV-RNA水平。比较2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多种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早期应答(ER)、完全应答(TR)和持续应答(SR)率均高于对照组,无应答(NR)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Ⅰ型组患者TR率和SR率高于Ⅰ型组,部分应答(PR)率低于Ⅰ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患者ER、TR和SR率高于高病毒载量组,PR率低于高病毒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组患者年龄和肝硬化比例低于非TR组,ER率、基因非Ⅰ型和高HCV-RNA水平比例高于非T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硬化、ER率、基因型和HCV-RNA水平进入回归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CHC较理想的选择;年龄、肝硬化、ER率、基因型、HCV-RNA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与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比较,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HC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观察组予以SOF/VEL。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疗程48周,观察组疗程3月,疗程结束后立刻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记录治疗后两组病毒学应答阴性率[快速病毒答应阴性率(RVR)、持续病毒答应阴性率(SVR)、早期病毒答应阴性率(EVR)]、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病毒学答应阴性率(RVR阴性率、SVR阴性率、EVR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失眠、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正常和均升高的两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于治疗24周和48周进行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并随访24周。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000M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肌注,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重900~1200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63.6%(14/22),7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42.8%(3/7)。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72.7%(16/22),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77.2%(17/22)。3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其中1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复发率为17.6%(3/17)。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1例患者于疗程近结束时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个别患者睡眠受影响,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连续使用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答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74.17±7.61)分、心理功能(59.31±5.37)分、社会功能(57.83±2.74)分、认知功能(58.84±5.74)分和总体生活质量(81.84±8.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聚乙二醇(PEG)干扰素、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4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19例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应答,13例患者获得SVR,2例患者无应答。对照组10例患者获得早期病毒答应,6例患者获得SVR,18例患者无应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确切、安全,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适当措施,能够确保患者完成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 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CHC患者79例,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2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总疗程为4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24、48、72周采集静脉血,化验肝功能、血常规及HCV-RNA,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2周肝脏LSM值.比较2组相关参数差异.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基于RVR、EVR、ETVR、S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及对照组不同治疗时间肝功能复常率x2及P值分别为:12周:x2=0.0006,P=0.981、24周:x2=5.144,P=0.023、48周:x2=3.918,P=0.048及72周:x2=6.244,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及对照组肝脏LSM值在48周及72周t值分别为-2.035 (P=0.045),-3.081 (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组较IFNα-1b联合利巴韦林组治疗CHC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疗效。方法: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罗氏)180μg,每周腹部皮下注射一次,利巴韦林(RBV)800mg/d口服,疗程48周。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疗程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HCV-RNA)由阳性转为阴性,血生化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由升高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派罗欣系统治疗后,收到了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吉林医学》2015,(15)
目的:进一步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状况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化,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76%,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10-911
目的:观察索菲布韦(Sofosbuvi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7例,给予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疗程16~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1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检查肝功能、HCVRNA水平,以及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2周检测肝脏LSM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7例中,20例(74.04%)在2周时HCV RNA低于检测下线,27例均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26例完成治疗,其中25例(96.15%)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VR)12,LSM值较前明显下降,肝功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性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安福隆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福隆(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22例慢性丙型肝炎被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62例、对照组(B组)60例,二组基础治疗相同.A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安福隆500万单位/(次·日),肌注,连续两周后改为500万单位/次,隔日一次,连用22周,利巴韦林400mg/次,口服,一日两次,连用24周;B组只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结束时和随访12个月时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的变化,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A、B两组分别为83.87%和81.7%,差别无显著性(P>0.05),随访12月时分别为79.03%和45%,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HCVRNA阴转率治疗结束时A、B两组分别为48.39%和0,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12个月时分别为45.16%和0,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抗-HCV阴转率治疗结束时A、B两组分别为51.61%和0,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12个月时分别为50%和0,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安福隆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方法:80例丙肝患者,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丙肝病毒(HCV)基因型分型,根据病毒基因型分型结果分成HCV 1b型组和非1b型组,2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5 μg/kg皮下注射)和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检测高灵敏HCV RNA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获得各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比较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结果: HCV 1b型组与非1b型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8.1%和8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1b基因型疗效不佳,丙肝的疗效与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8例入选病人,应用PEG-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治疗至12周末时根据是否停用利巴韦林,将病人划分为A、B两组,A组为停用利巴韦林组,B组仍采用原来的联合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12和24周时2组HCV RNA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周结束时ETVR率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SVR率,A、B两组分别为55.6%、44%和85%、75%,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疗效优于PEG-IFNα-2 a单药治疗,也优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是目前较理想的丙肝治疗方案。早期联用利巴韦林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早期应答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d-2a(Peg-IFNct-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0例CHC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d-2 a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ALT以及血清抗-HCV、HCV-RNA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24周以及48周后,观察组ALT好转率分别为70.59%(60/85)、80.0%(68/85)、92.94%(79/85),对照组分别为52.94%(45/85)、62.35%(53/85)、70.59%(60/85),观察组ALT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HCV-RNA转阴率分别为64.71%(55/85)、75.29%(64/85)、91.76%(78/85),对照组患者HCV-RNA转阴率分别为50.59%(43/85)、61.18%(52/85)、70.59%(60/85),观察组24周、48周后HCV-R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eg-IFNct-2 a联合RBV治疗CHC复发患者效果显著,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