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肝肿瘤患者的术中超声、术前超声、CT检查和病理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术中超声可精确定位小病灶,提高诊断率;确定肿瘤与血管关系,指导肝切除手术;辅助穿刺活检,局部治疗等,均优于其它影像学诊断.(2)本组术前超声定位准确率87%(40/46),术中超声定位准确率100%(46/46),明显高于术前超声(P<0.01);术中超声对结节的检出率,尤其对于小于2.0 cm的结节检出率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其它影像学诊断.(3)本组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36例,肝腺瘤2例,肝转移性腺癌4例,炎性假瘤2例,其他2例,其中定位后发现肿瘤与大血管关系密切3例,发现子瘤3例.结论 术中超声方便快捷,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例术前经超声、CT、MRI确诊的肝脏肿瘤病例,与术中超声的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术前超声及CT检查发现13例均为肝脏单发病灶,其中左肝肿瘤8例,右肝肿瘤5例;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脏肿瘤13例,其中1例为左肝的单发病灶,在肝门部见一可疑病灶;术中超声检查发现13例肝脏肿瘤中有4例在肝内发现子灶,其中1例MRI怀疑肝门部病变的病例术中超声检查为肝门部直径约3cm的肿物,并在肝内还检出多个小子灶.结论:术中超声在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对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确定肝脏肿瘤的边界,指导外科医生确定手术范围,降低肝切缘癌残留率和术后肝内转移复发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3月‐2015年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这两种检测方式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病理检查结果:在82例患者中,恶性61例,良性21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肝转移癌23例、肝细胞癌36例、肝血管瘤21例。2超声造影:特异度为80.95%(17/21),敏感度为80.33%(49/61),准确率为80.49%(66/82)。超声弹性成像:特异度为95.24%(20/21),敏感度为90.16%(55/61),准确率为91.46%(75/82),两组数据中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准确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尽早鉴别肿瘤性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必要情况下,可将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相结合,提高肝肿瘤定性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检查在肝脏肿瘤手术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肝脏肿瘤患者行术中超声扫描,与术前超声和CT、MRI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术中超声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差异;将术中超声检查与术中外科医生评定(包括肉眼观察、双手触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术中超声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本组肝脏恶性肿瘤共58例,术中超声全部诊断准确,而术前超声CT和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9%、90.9%和93.6%.术中超声对于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100%),高于术前超声(72.7%)、CT(81.8%)、MRI(81.8%),术中超声对直径≤1 cm的小肿瘤检出率达97.44%,明显优于术前超声(61.54%)、CT(71.79%)和MRI(74.36)(P<0.05).结论 术中超声是检查发现肝脏肿瘤最敏感的方法之一,术中超声由于分辨力高和扫查途径增加,可帮助微小病灶和晦匿性病灶检出.对肝脏肿瘤定性定位诊断准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是微创观惫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吴慧颖  于翠玲  王棉  张钧 《吉林医学》2008,29(9):727-729
目的:观察肝脏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与增强CT三个时期的强化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的26例进行了增强CT检查。研究分析30例病例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的各自不同的典型图像。结果:超声造影显示原发性肝癌中85.7%(18/21)的肿块增强早于肝实质,门脉相和延迟相则多呈低回声;与增强CT显示85%(17/20)的肿瘤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多呈低密度相一致。肝转移癌中88.9%(8/9)在动脉期呈环状增强或均匀增强,而肝实质期回声显著低于肝组织和增强CT83.3%(5/6)的肿瘤动脉期高密度的表现基本一致。肝脏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价肝脏恶性肿瘤激光消融术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激光消融术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64例,所有患者行激光消融术后即刻和1个月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常规超声及增强CT做比较,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与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激光消融术后肝脏恶性肿瘤的灭活度,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Vue(声诺维)-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新技术(CEUS)对4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FHLs)进行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癌5例,肝血管瘤9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FNH)2例,局限性脂肪肝5例,肝硬化结节2例,结核结节1例,肝内炎性假瘤1例,肝细胞腺瘤2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淋巴瘤2例,肝多发肉瘤1例,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造影前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40.9%(9/22),造影后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9% (20/22),p<0.05;造影前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55% (11/20 ):造影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 (18/20 ),p<0.05,造影前后超声诊断结果存在明显不同.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能提高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显示肝脏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患者接受了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并与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比较,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达96.1%,增强CT诊断准确率95.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最小病灶为0.7 cm,增强CT显示最小病灶为1.0 cm.原发性肝癌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超声造影显爪供血血管的病灶43例,增强CT显示18例.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超声造影对微小病灶及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可更好地反映肿瘤组织新牛血管灌注特点,对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状况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术中超声在肝胰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胰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肝脏和胰腺肿瘤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并与术前超声、增强CT检查对比分析.结果 术中超声对直径>1 cm病灶的检出率为100%,高于术前超声(88.64%)和CT(97.73%)的检出率,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超声对直径≤1 cm病灶的栓出率为92.86%,明显高于术前超声的检出率(64.29%)和CT检出率(71.43%)(P<0.05);术中超声总体检出率为97.22%,明显高于术前超声的检出率(79.17%)和CT检出率(87.50%)(P<0.05),新发现的病灶以及隐匿在肝胰实质内部的病灶都在术中超声的引导下行手术切除或无水乙醇瘤内注射.结论 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相比,术中超声可以提高微小病灶(直径≤1 cm)及位于肝脏和胰腺深部的病灶的发现率,并能指导外科操作和手术治疗,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少见类型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少见类型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少见类型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40例,对各种类型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少见类型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占同期所有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手术病例的0.74%(40/5487),包括12种病理类型:血管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横纹肌肉瘤1例,胚胎性肉瘤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淋巴瘤5例,囊腺癌4例,类癌3例,鳞癌2例,腺鳞癌3例,癌肉瘤4例门临床表现无症状者21例;右上腹痛者12例,其中肝肿瘤破裂1人;上腹不适者5例,黄疽2例,发热1例。实验室检查中32.5%HBsAg阳性(13/40),CT检查无1例直接确诊,其中3例肝脏淋巴瘤诊断为血管瘤或慢性炎症,3例肝肉瘤分别诊断为慢性炎症、血管瘤或囊腺瘤,2例鳞癌全部误诊为肝结核或肝囊肿,1例类癌诊断为纤维板层癌,1例囊腺癌诊断为肝囊肿,其余病例术前CT诊断均为肝脏恶性肿瘤。预后方面,4例肝淋巴瘤和2例肝囊腺癌生存期超过5年;肝肉瘤1年生存率超过50%,但3年生存率不超过25%;5例肝脏鳞癌、腺鳞癌病例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 各种少见类型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中亦无血清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影像学与肝细胞肝癌和某些肝脏良性肿瘤很难鉴别,术前诊断十分困难。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以肝囊腺癌和肝淋巴瘤预后较好,以肝脏鳞癌和腺鳞癌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70例肝实质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进行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准确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著要高(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诊断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病灶直径10~30mm与<10mm检出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著要高(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病灶直径>30mmm诊断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而言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并在小病灶诊断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20,(3):333-336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及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105例,均进行超声造影及CT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单独CT检查、超声造影检查、CT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共81例(77.14%),其中甲状腺瘤18例(17.14%),结节性甲状腺肿54例(51.43%),桥本氏甲状腺炎9例(8.57%);甲状腺恶性结节共24例(22.86%),其中乳头状癌15例(14.29%),髓样癌3例(2.86%),滤泡状癌6例(5.71%);超声造影联合CT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显著高于单独CT检查与单独超声造影检查(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鉴别诊断中CT与超声造影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且联合诊断方式对患者无创伤性,检查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较好,对降低误诊与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诊断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7岁,上腹部不适伴四肢乏力2个月,饭后恶心呕吐1周。CT检查示胃体部有肿块;MRI和B超检查示肝内有多个结节,考虑为肝转移性癌术前内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胃恶性肿瘤。术中胃体小弯侧见8cm×6cm肿块,右肝表面散在5个直径0.6cm的小结节,子宫表面有2个直径0.6cm的小结节,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为肝转移性未分化癌。行全胃切除术,肝内结节无水酒精注射。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小弯局限溃疡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肝转移,子宫平滑肌瘤。术后行化疗,4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并与增强CT/MRI对照,探讨其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新型造影剂SonoVne对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比研究。结果:2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6例,肝血管瘤28例,3例为肝内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为肝硬化结节,3例为局灶性肝内脂肪缺失。通过造影还可明确:(1)肿瘤内坏死区;(2)在延迟期发现了肝内小转移灶;(4)门静脉内栓子的鉴别诊断。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慧颖 《右江医学》2009,37(5):566-56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47例肝脏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0例10个病灶;恶性肿瘤37例41个病灶)。观察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作出造影诊断。结果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强化,但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脏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双源CT与超声造影对肝脏实质性小病变诊断准确性,探讨两种方法的选择,节省医疗资源。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确诊的肝实质性小病变的双源CT和超声造影的特点及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细胞癌23例,肝转移癌7例,肝血管瘤25例,肝局灶性增生3例,肝硬化结节7例,肝炎性假瘤8例。双源CT增强准确性87.7%,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86.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与超声造影对肝实质性小病变有着很好的诊断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检查在肝脏肿瘤手术的I临床意义.方法 对53例(89个结节)肝脏肿瘤患者的术中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体外经皮超声(ultrasonography,US)、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术中超声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差异;将术中超声检查与术中外科医生评定(包括肉眼观察、双手触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术中超声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肝脏肿瘤的探查中,IOUS、US、CT、MRI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9/89个结节)、81%(72/89个结节)、82%(49/60个结节)和87%(40/46个结节),特异性分别为91%(81/89个结节)、89%(64/72个结节)、90%(44/49个结节)和93%(37/40个结节).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经望诊、触诊不能发现病灶,而由术中超声检查发现并定位的患者有11例,15个结节(17%,15/89个结节).术前所有影像学检查未能提示结节,而由术中超声检查发现的患者有8例,11个结节.结论 IOUS是检查发现肝脏肿瘤最敏感的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可帮助外科医生发现触及不到的已知结节和发现新结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肝脏炎性假瘤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型增生的超声诊断.方法 根据超声表现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超声表现无特异性,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均较难诊断,需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进行鉴别.当出现典型的FNH超声表现,即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动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轮辐状分布的肿瘤血管,动脉期呈高增强,肝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然呈高增强或等增强时,应高度提示FNH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与CT成像诊断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1例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CT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分别对超声与CT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经病理结果显示,81例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中,恶性34例,良性47例;CT成像诊断恶性35例,其中经病理确诊的30例,良性46例,经病理确诊42例;超声诊断恶性37例,经病理确诊27例,良性44例,病理确诊37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41%(27/34)、79.01%(64/81)、78.72%(37/47)、72.97(27/37)和84.09(37/44),CT成像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30/34)、88.89%(72/81)、89.36%(42/47)、85.71%(30/35)和91.30%(42/46);超声诊断和CT成像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成像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0.05)。结论 CT成像与超声检查诊断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均有较高准确性,CT成像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较高,超声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因此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结合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对肝恶性肿瘤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对24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16例、肝转移癌8例)进行术前18F-FDG PET-CT显像。分析原发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测定其标准摄取值;观察转移病灶18F-FDG的异常代谢情况,然后通过CT图像进行准确定位。结果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6例患者PET-CT阳性(占37.5%)。8例肝转移癌患者PET均示阳性。16例原发性肝癌中5例发现转移,找到转移结节14个。其中,肺部转移2例、腹腔转移3例。结论18F-FDG结合PET-CT显像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仅为37.5%,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使用中应当慎重,而对肝转移癌则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检查手段,尤其对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