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版:正文:中医安胎法是根据中医妇科理论,对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萎不长一类可安之胎实施预防和治疗,以期达到未孕先防,孕后养胎,保产无忧,足月分娩健康后代为目的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2.
国家妇科名中医尤昭玲教授基于中医传统安胎方法不完全适应现代临床的背景,构思中医"别类分步"安胎方案。该方案依据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人工授精(AI)、药物助孕、自然受孕"四类"不同受孕方式的特点,分胚胎着床前与后"两步",并膳药结合养胎安胎。着床前以健脾长膜为主,注意把控各类受孕方式的胚胎着床时期;着床后辨证安胎,以补肾固胎为主,注意饮食宜忌。其健脾长膜治法的运用是对《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的胎孕理论内容广泛,已初具规模,为后世中医妇科胎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内经》提出胎孕的形成与胞宫肾奇充实,天癸按时而至,冲任相资,督脉阳盛,气血调和,氤氲经汛正常,父精母血阴阳和合均密切相关。《内经》记载妊娠期间子瘖和胎儿巅疾等奇病,指出诊治妊娠病应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流产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中医中的"滑胎""数堕胎"等范畴,临床中笔者擅于把握妇人不同时期生理特点,主张从孕前调经和孕后安胎两个阶段治疗该病,同时认为肾虚、血热、血瘀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故当以"补肾""清热""消瘀"三法运用于调经安胎之始末,调治过程中亦不忘防治结合,身心同调。临床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5.
张琼  李祥云 《新中医》2014,46(6):15-16
李祥云教授认为前置胎盘中医病因病机是气虚下陷,有母体气血损伤和胎元精气不实二大病因,故注重益气提升法,以固肾安胎,预防出血。本病的预防则应分孕前孕后两个阶段,以"治未病"思想为理论依据,孕前强调治疗前置胎盘发病因素,如盆腔炎,以改造母体内环境;孕后注重益气提升,以补益母体与胎元之精气。  相似文献   

6.
《景岳全书·妇人规》是明代医家张景岳妇科学思想的代表作,其汲取前人思想之精华,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详细介绍了胎孕类病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调摄宜忌等.对滑胎病证认识全面,提出"预培其损",论治独具特色.现通过具体阐述《妇人规》中滑胎及安胎之法,探析张氏论治滑胎的特色学术思想,发现张氏强调滑胎重在预防,临证治疗...  相似文献   

7.
曾倩教授为四川省名中医,在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对曾倩教授论治滑胎的经验进行总结,曾教授临证时注重肝脾肾功能的协调,主张未孕先防,孕前脾肾双补,兼以调肝;既孕防变,孕后治病与安胎并举;同时调养身心,静以制动。临证时十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在临床和实践中对安胎思想进行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不少疗效确切的安胎名方名药,至今被临床广泛运用,迄今已形成系统的安胎理论体系。安胎主要以"胎教""养胎""胎病""胎疾"等名称见于中医典籍文献中,完整系统地梳理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于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中医妇产科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1先秦时期安胎思想萌芽起源先秦时期是中医文化思想哲学的爆发时代,医家结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流产是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遵循"预培其损"的防治原则。中药干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可从调月经、治病因、安胎元、畅情志四个方面体现。孕前先治,通过调月经和治病因提高胚胎质量,为成功妊娠打下坚实的基础;孕后防流,初孕即注重安胎元,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畅情志则提倡从备孕至孕期均应做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流产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属中医“滑胎”的范畴,又称“屡孕屡堕”或“数堕胎”。肖承悰教授认为滑胎主要与肾虚、冲任不固有关。固肾安胎为肖教授治疗滑胎的重要方法,自创经验方固肾安胎饮。临床中她重视肾主生殖及肾为冲任之本,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序贯方案,即孕前干预、孕即安胎,未病先防、预培其损,并将疏肝解郁贯穿治疗始终。结合临床病案对肖教授防治滑胎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