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为《金匮要略》安胎有七法,即活血化瘀消症安胎、温阳祛寒暖宫安胎、养血止血固冲安胎、疏肝健脾利湿安胎、清化湿热养血安胎、温散寒湿健脾安胎、通窍利水化气安胎等。从原文分析、诸家引证、笔者体会等方面,分别对上述七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1 调和阴阳法 怀孕之初,胎元始结,经血下聚以养胎,体内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偏颇,冲气上逆,证见“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本证之渴,当为呕,即恶心呕吐,不能食,乃为冲气上逆,胃气不降,脾失运化,无寒热显系非外感所致。治疗以桂枝汤,化气而调阴阳,和脾胃,且桂枝可平冲降逆,俾阴平阳秘,脾升胃降,冲气以平,则呕吐不能食而自愈矣。是知,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2 消瘀化症法 素有症病,复以受孕,症病碍胎,证见:“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具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本证“为症痼害”,乃为症积不去,漏下不止,血去过多,胎失所养,此时欲想  相似文献   

3.
安胎八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医的心理治疗,并谈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与特色,心理治疗必须贯穿在疾病治疗的始终以及发挥中医唯物辩证的形神统一观和五脏五行整体观的优势等三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安胎方     
续断15g桑寄生15g菟丝子30g阿胶10g(烊冲)白芍15g党参10g白术10g砂仁3g甘草5g性质功效:固肾安胎剂。补肾益气,养血安胎。主治病证:胎动不安或滑胎。凡孕后出现腰腿软,小腹隐痛,或伴见少量阴道下血,或屡孕屡堕,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相似文献   

6.
谢珍 《河南中医》2000,20(4):17-17
习惯性流产属中医滑胎 范畴,笔者通过近几年治疗观 察,认为本病部分患者,乃由 于脾虚肝郁,气血失调,胎气 受阻,胎失所养而致,故以调 气安胎法辨治。 笔者收治60例,年龄22 ~30岁,流产月份2~3月44 例、4~5月13例、6~7月3例,流产次数均在3次以上,服药最少12剂、最多36剂,平均服药24剂。其基本方:紫苏、陈皮、香附、白术各6g, 白芍、当归、党参、熟地黄各10g。兼有胎热现象加黄芩10g;腰痛腹坠者加川续断、桑寄生各15g;胎漏者加阿胶12g,艾叶炭6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g。在确定…  相似文献   

7.
徐继凤 《山西中医》2005,21(1):12-12
2001年8月至2003年5月,我们采用安胎合剂治疗先兆流产132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固肾安胎法治疗先兆流产100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00)邢玉霞【关键词】固肾安胎法,先兆流产我院多年来收治庄院先兆流产病人100例,用固肾安胎法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00例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29岁。无...  相似文献   

9.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大多治病与安胎并举。安胎之法,多以补肾培脾为主。然傅青主安胎之要在于去病,病去则母安,母安则胎自安。现将《傅青主女科》安胎方法归纳如下:1培脾补肾安胎法适于脾肾亏损之腹病动胎,用安奠二天汤。方中重用参、熟地补气养阴;白术健脾安胎;山...  相似文献   

10.
中医安胎方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静 《中医杂志》1991,32(7):48-50
安胎方是指对胎动不安,或素有“数堕胎”病史的孕妇,进行保胎或预防其堕胎、小产,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方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月或先期安胎;一是有所不安而安之者。安胎方的主治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相似文献   

11.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我们要深刻领会预防对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意义,把预防工作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流产后出血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肌肉注射缩宫素10U,2次/d,3 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生化汤加味(方药组成:川芎15 g,当归12 g,桃仁8 g,红花12 g,炙甘草6 g,炮姜6 g,血竭3 g,益母草1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8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出血较单一缩宫素治疗方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疫情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了解中医学防治疫病的历史及新发传染病的治病特点,分析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的参与基础、应对策略及优势所在,提高广大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并且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希望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能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杨秀芹  田廷书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86-178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床实验法等分析了中医药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对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不良反应常被忽略,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今应用存在质量不合格、过量用药、长期用药、品名混用、患者体质差异及禁忌症等诸多因素影响疗效,应加强管理,合理用药,保证质量;预防中药不良反应需提高全民对中药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自行增加剂量,不随意延长疗程;从源头上控制中药质量,依法炮制;最大限度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五架马车之一。具有浓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和易筋经,在糖尿病运动干预疗法中正逐步得到应用。现代研究发现,中医传统运动在改善糖尿病危险因素、调节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收到较好疗效,适宜进一步推广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现状,提出RA中医诊治的思路:从中医病因病机的特点以及辨治与结合现代检查,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研究成果来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提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消渴病(2型糖尿病)的分期及证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芳一 《中医药学报》2011,39(2):101-104
本文通过分析近10年有关消渴病(2型糖尿病)证候、病机和病理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消渴病早、中、晚期各自的证候特点。认为治疗消渴病不能固守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而应遵从分期、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中医理论解读糖尿病前期,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的理论对糖尿病前期进行防治。依据中医理论解读糖尿病前期,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的理论对糖尿病前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占所有类型中风的85%左右,我国中风的复发率为30%,占国际之首。中医药在中风的二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