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为《金匮要略》安胎有七法,即活血化瘀消症安胎、温阳祛寒暖宫安胎、养血止血固冲安胎、疏肝健脾利湿安胎、清化湿热养血安胎、温散寒湿健脾安胎、通窍利水化气安胎等。从原文分析、诸家引证、笔者体会等方面,分别对上述七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1 调和阴阳法 怀孕之初,胎元始结,经血下聚以养胎,体内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偏颇,冲气上逆,证见“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本证之渴,当为呕,即恶心呕吐,不能食,乃为冲气上逆,胃气不降,脾失运化,无寒热显系非外感所致。治疗以桂枝汤,化气而调阴阳,和脾胃,且桂枝可平冲降逆,俾阴平阳秘,脾升胃降,冲气以平,则呕吐不能食而自愈矣。是知,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2 消瘀化症法 素有症病,复以受孕,症病碍胎,证见:“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具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本证“为症痼害”,乃为症积不去,漏下不止,血去过多,胎失所养,此时欲想 相似文献
4.
5.
6.
习惯性流产属中医滑胎 范畴,笔者通过近几年治疗观 察,认为本病部分患者,乃由 于脾虚肝郁,气血失调,胎气 受阻,胎失所养而致,故以调 气安胎法辨治。 笔者收治60例,年龄22 ~30岁,流产月份2~3月44 例、4~5月13例、6~7月3例,流产次数均在3次以上,服药最少12剂、最多36剂,平均服药24剂。其基本方:紫苏、陈皮、香附、白术各6g, 白芍、当归、党参、熟地黄各10g。兼有胎热现象加黄芩10g;腰痛腹坠者加川续断、桑寄生各15g;胎漏者加阿胶12g,艾叶炭6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g。在确定… 相似文献
7.
8.
固肾安胎法治疗先兆流产100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00)邢玉霞【关键词】固肾安胎法,先兆流产我院多年来收治庄院先兆流产病人100例,用固肾安胎法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00例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29岁。无... 相似文献
9.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大多治病与安胎并举。安胎之法,多以补肾培脾为主。然傅青主安胎之要在于去病,病去则母安,母安则胎自安。现将《傅青主女科》安胎方法归纳如下:1培脾补肾安胎法适于脾肾亏损之腹病动胎,用安奠二天汤。方中重用参、熟地补气养阴;白术健脾安胎;山... 相似文献
10.
11.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我们要深刻领会预防对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意义,把预防工作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流产后出血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肌肉注射缩宫素10U,2次/d,3 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生化汤加味(方药组成:川芎15 g,当归12 g,桃仁8 g,红花12 g,炙甘草6 g,炮姜6 g,血竭3 g,益母草1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8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出血较单一缩宫素治疗方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疫情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兴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2)
通过了解中医学防治疫病的历史及新发传染病的治病特点,分析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的参与基础、应对策略及优势所在,提高广大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并且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希望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能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床实验法等分析了中医药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对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明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9):167-168
中药不良反应常被忽略,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今应用存在质量不合格、过量用药、长期用药、品名混用、患者体质差异及禁忌症等诸多因素影响疗效,应加强管理,合理用药,保证质量;预防中药不良反应需提高全民对中药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自行增加剂量,不随意延长疗程;从源头上控制中药质量,依法炮制;最大限度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现状,提出RA中医诊治的思路:从中医病因病机的特点以及辨治与结合现代检查,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研究成果来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提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消渴病(2型糖尿病)的分期及证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近10年有关消渴病(2型糖尿病)证候、病机和病理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消渴病早、中、晚期各自的证候特点。认为治疗消渴病不能固守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而应遵从分期、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贾晓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4):60-61
依据中医理论解读糖尿病前期,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的理论对糖尿病前期进行防治。依据中医理论解读糖尿病前期,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的理论对糖尿病前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