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情况。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56例艾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集所有患者血液样本,对患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得到明显增加(P0.05);病毒载量得到有效抑制,其完全抑制率为71.43%(40/56);患者总耐药性发生率为14.29%,其中对NRTls类药物出现耐药率为8.93%,对Pls类药物出现耐药率为10.71%。结论通过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患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也有了显著提高,但HIV病毒的耐药性相继出现,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止耐药性出现的措施,确保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接受中国现行一线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AIDS)患者,在治疗1年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耐药性产生情况.方法 在治疗6月、12月时对入组患者检测CD4+T淋巴细胞水平、血浆病毒载量(VL)和基因序列测定,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治疗后CD4+平均值明显上升,VL明显下降.治疗12月时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现行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加强服药依从性管理,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产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初治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国产抗病毒药物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艾滋病初治患者20例,给予口服奈韦拉平联合2种不同核苷类药物治疗5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52周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浆HIV-RNA病毒载量和血CD4 T淋巴细胞数等。结果20例患者治疗前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06.50±82.37)个/mm3,治疗52周时血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14.80±149.73)个/mm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20例患者治疗前血浆HIV-RNA病毒载量为(50467.05±46903.89)copies/ml,除1例患者治疗后期病毒载量反弹外,其他19例患者治疗52周时血浆HIV-RNA病毒载量均<50.00copies/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抗病毒药物可使艾滋初治患者的血CD4T淋巴细胞数升高,血浆HIV-RNA病毒载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6例,对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6个月后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在106例艾滋病患者中,其药物服用依从性良好的患者100例(94.34%),84例治疗良好,病毒载量低于400copies/m L。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临床阶段、社会支持、知识得分以及CD4+临床计数关系密切(P<0.05)。结论在艾滋病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提升其服药依从性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服药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选取的70例艾滋病患者做问卷调查,并抽取患者血液,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并提取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RNA作为样本,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In-house方法对基因测序,分析扩增基因与HIV耐药数据库的对比结果,探讨耐药性的影响因素。结果采集到的70例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pol序列中,呈现耐药性的有12例,总耐药率为17.14%。治疗时间≤1年的患者耐药性较治疗时间超过1年的患者低;服药依从性〉90%的患者较服药依从性介于50%-90%之间的患者耐药性低;用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较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耐药性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和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研究总结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2年至2016年574例HIV/AIDS抗病毒随访记录和检测信息,并对人口学特征、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HIV/AIDS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长(P0.05);同时有93.73%(538/574)的HIV/AIDS艾滋病病毒载量降至100copies/m L以下。结论呼和浩特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针对昆明地区艾滋初治病例感染、免疫及耐药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将临床特征及病毒学特征进行联合分析,为艾滋病治疗难易程度的判定及抗病毒精准医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初治HIV病例200例,于治疗前采集血液,进行HIV病毒载量、HCV病毒载量、HB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ALT、...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自愿检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水平,为了解本地区HIV 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110例HIV感染者在2010年1~6月和2011年1~6月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构成比进行比较;对2005-2010年加入一线抗病毒在治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Easy-Q方法检测病毒载量,同时在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查阅患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1年较2010年未治疗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1和200 ~ 350个·μL-1之间的患者构成比均有所增加;宁夏累计在治60例AIDS患者中,随抗病毒治疗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 350个·μL-1的患者构成比越多,治疗时间越短,<200个·μL-1的构成比越高(26.5%),x2=6.558,P<0.05;2010年和2011年检测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81,P=0.327),机会性感染以持续性发热所占比例最高为33.3%,腹泻和带状疱疹所占比例次之,分别为15.5%和14.3%.结论 宁夏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加快,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将增多;艾滋病患者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部分病人可重建免疫功能;部分治疗后病毒载量未降低的病人,可能面临治疗失败的危险,关注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同时也需要及时进行耐药监测以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前艾滋病西医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的金指标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核酸定量(病毒载量)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但两者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生存质量评价是一种较为适合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手段,但相关量表需要反复修订、长期完善。因此,建立一套突出中医特色、综合的艾滋病中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生化指标、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主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机会性感染发生率、生存期、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等,以便更好地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合并肝功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定期检测肝功能、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结果 经过治疗2年,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CD4+T淋巴细胞增加;无HIV相关症状及并发症出现.结论 HAART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载量并将其维持在检测不到的水平,使患者维持或重建免疫功能,延长其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提高艾滋病治疗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部分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采用SPSS 11.5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AIDS患者服用抗病毒药以后从未停药者占87.67%,停药者停药的原因分析显示,66.7%是因为严重药物副反应。有督导者停药病人比例明显低于无督导者停药病人比例。结论:AIDS患者抗病毒药服用情况较好,药物副反应是造成病人服药依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服药的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4月5年抗病毒治疗的病人,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存状况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艾滋病病人经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治疗2~3年后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平均增长150/mm3以上;病人治疗1年后,体质量增加明显,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体征发生率由治疗前的94.57%下降到7.61%;病人生存率提高,维持治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2.46%和61.54%.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HIV/AIDS患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其病毒学、免疫学疗效以及对耐药变异的影响。方法对辽宁、吉林、河南三省HIV/AIDS患者采用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进行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耐药变异基因型监测。结果经HAART治疗6个月,辽宁病例病毒载量下降5.7log10拷贝/ml,有8/11的病例病毒载量达到最低检测限(LDL)以下,病毒抑制率为72.7%。吉林病例病毒载量下降幅度3.8log10拷贝/ml,有11/24的病例病毒载量达到LDL以下,病毒抑制率为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辽宁HIV/AIDS患者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淋巴细胞平均增加164个/mm3,吉林患者平均增加24个/mm3,个体差异很大。在应用逆转录酶抑制剂后有耐药变异发生,且交叉耐药、多药耐药常见。结论在应用逆转录酶抑制剂时一定要加强监测,规范化管理,及时调整用药以节省有限的药物资源并防止耐药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HIV/AIDS合并结核病初治患者196例,分析AIDS合并活动性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的痰液/组织液/纤冲液及病理组织送检分枝杆菌培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采用BACTEC MGIT960鉴定系统进行菌型鉴定,960分枝杆菌培养系统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共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菌株196株,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总体耐药率为26.02%;将196例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分为大于100个/μL、≤100个/μ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发现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抗结核药耐药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5类耐药结核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结核病初始患者耐药率与我国结核平均初始耐药水平一致,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结核耐药性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载量水平变化及对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3组的 HIV RNA、HBV DNA、HCV RNA、CD4+ T淋巴细胞频数、CD8+ T淋巴细胞频数、CD4/CD8比值,并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与HIV RNA的关系,HBV DNA/HCV RNA与HIV RNA、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 T 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8+ 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CD8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感染 HBV后,HIV/AIDS患者T细胞的数量下降更明显,致HIV RNA、HBV DNA高载量,加速了 HIV病情进展;感染 HBV后CD4+ T细胞的数量下降比感染HCV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警以降低一线治疗的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门诊启动一线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2020年3月的HIV/AIDS患者基线人口学和随访资料,在此期间有耐药基因检测证实一线抗HIV治疗失败、更换含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免费二线方案患者为治疗失败组,以同期病毒持续抑制患者作为对照,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 739例HIV/AIDS患者中有44例(2.5%)因病毒学失败更换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 (OR=13.105,95% CI:5.025~34.176)和基线病毒载量≥1×105 拷贝/mL (OR=2.491,95% CI:1.210~5.128)是一线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一线治疗失败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指数、传播途径、从确诊到治疗间隔时长、是否有基本医疗保险无关。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与低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高基线病毒载量有关,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失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HIV/AIDS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的RAND随机函数生成的随机数字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选取排序前200例的HAART失访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在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随机选取的2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传播途径、基线疾病分期、目前疾病分期、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领药、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地区、药物不良反应等12项因素与失访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接受HAART 12个月内失访85例,占总失访人数的42.5%,24个月内失访123例,占总失访人数的61.5%。将12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传播途径、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药物不良反应,其调整的OR值及OR95%CI分别为6.26(2.99~13.10)、8.68(4.32~17.45)、10.52(2.77~40.00)。结论 HIV/AIDS患者HAART 失访大部分发生在开始治疗的2年内,对出现HAART有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处理或更换治疗方案,强化对注射吸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提升不理想HIV/AIDS感染者的个体指导和警示教育,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少失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就诊的17例PHC合并HIV/AIDS患者为试验组,同期HIV阴性的PHC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 d及试验组患者术后1、4周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的比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试验组术后1、4周外周血T细胞亚群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试验组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1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明显较治疗前下降,CD8明显增高(P<0.05),而4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较治疗1周后明显增高,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 TACE对PHC合并HIV/AID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PHC合并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较HIV阴性的PHC患者明显低下,TACE治疗PHC合并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呈现先抑制后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