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心电学的发展应追溯到 192 8年 ,董承琅等老一辈心血管病学专家留学回国后 ,创建了我国的心电学 ,为我国心电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 ,195 0年黄宛教授回国 ,先后举办多期心电图学习班 ,编写了《临床心电图学》及《临床心电图图谱》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心电学的普及、发展与提高。黄宛教授已成为我国心电学发展的一面旗帜 ,是我国临床医师和心电学医师学习的榜样。为此 ,1994年中国中青年心律失常研究会提出动议设立“黄宛心电学奖” ,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设立了“黄宛心电学奖” ,以表彰心电学领域中成绩突出的临床医师或研究者 ,进一…  相似文献   

2.
由陈新教授主编的《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于2009年1月出版。  相似文献   

3.
《建议将现行的肢体导联系统合并为单一的“F”导联系统》一文读后感李清朗心电图检查所采用12导联记录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国外医院)已有几十年历史,标准肢体导联及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均为各科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工作者所熟悉。本期发表黄宛教授撰写的《建议将现行...  相似文献   

4.
对黄宛、李清朗医师两文的补遗方炳森贵刊1995年第34卷第8期刊出黄宛医师《建议将现行的肢体导联系统合并为单一的“F”导联系统》(简称《建议》),同期还刊出李清朗医师《“建议”一文读后感》(简称《读后感》),现有几点补遗:一、黄宛医师对我国心电学的贡...  相似文献   

5.
2007年本刊又新辟“心电学史话”专栏。在此之前,《临床心电学杂志》的“心电学人物”专栏已连续刊出了16期(每期封2封3),不断向读者介绍中外重要的心电学人物。重视和尊重历史不光是《临床心电学杂志》的人文宗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盛唐之初,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完成建国大业、继而又完成贞观之治的丞相魏征不幸辞世,太宗亲临吊唁.失声痛哭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幸得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既逝,遂亡一镜矣。”。大唐盛世威震世界,其缔造者李世民这种律己恕人的胸襟.尊重历史、以史为镜的胸怀一直是中华历史的佳话。 “心电学史话”专栏就是要以古为镜,以史为镜.要从历史中吸收养分,寻求榜样与楷模,获取鞭策和力量。本期刊出田轶伦医师撰写的《纪念王肇勋教授》一文,不仅描写了如何潜心搜集王教授个人历史、文字及照片资料,也使我们了解到早在1933年北京协和医院就有了心电图的专业进修.还了解到早在那个时期.王肇勋教授为传播和推广心电图知识,就已奔波在长沙与南昌两个城市之间,在交通尚不发达的那个时代,此举谈何容易。在田轶伦医师搜集的照片中,有一幅是湘雅医学院1954年心电图学习班的结业照片,这比《中国心电学发展史》一书刊出的北京协和医院举办的第一期心电图结业照还早1年。而且在这些历史已封存的照片中.我们又目睹了1940年在贵阳中央医院毕业生合影中风华正茂的沈克非(外科专家)、张孝骞(内科专家)、钟世藩(儿科专家、钟南山之父)、吴执中(吴英恺的兄长)等人的英姿。难怪田医师与“湘雅医学院档案馆”的黄珊琦老师发现了这些珍贵资料时兴奋的击掌相庆.热情拥抱。 历史是公正的,真理是永恒的,王肇勋教授没有因为是右派、曾被批斗游街而被遗忘,他为民族、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人民将永远怀念,历史将永远给予真实的记载。 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为“心电学史话”专栏撰稿.渴望将更多鲜为人知的我们前辈高尚的情操.过人的才干展现给世人,鞭策与激励我们及我们的后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与黄宛相比,颜和昌年少2岁,但两位先贤都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独有情钟的心电学事业。1953年,33岁的颜和昌编写出版了《实用心电图学》,这比黄宛1956年正式出版的《临床心电图学》早了3年。黄宛的最大功绩是将单极导联心电图引进了中国,并不遗余力地推广与普及,而颜和昌的贡献是将大量的心电图新概念与进展,在几十年中源源不断地介绍给国内同道,使心电图医生的知识得到及时的扩充与更新,使中国心电图水平不断提高。两位大师级的前辈尤如两位旗手,引导了半个世纪中国心电学事业的发展与前行。  相似文献   

7.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1):34-34
黄宛教授1918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嘉兴。1938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协和医学院,从此走上了学医的道路。该校独特的教学方法,严格求实的学风以及注重能力与实践的严师,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1947年10月,已获得医学博士的黄宛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在美国罗切斯特医学院及迈克瑞斯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他研究的领域是内科学,主要是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还初步了解了心导管技术及血氧含量测定技术。他天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到深夜。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很快成为医学界最年轻的心电图学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前辈,他们本人就是一部历史. 有许多学者,他们的足迹构成学科发展的轨迹.解放军总医院的黄宛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新中国心血管内科的开拓者之一,他为新中国的心电图学、心导管学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编写的<临床心电图学>被公认为经典教科书,一版再版,影响了几代医学后人.  相似文献   

9.
《心电学杂志》2010,(2):F0002-F0002
中国现代心电图学的奠基人黄宛教授,于2010年2月28日9时15分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心电学奠基人、我刊名誉总编黄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28日9时15分不幸逝世,享年91岁。黄宛教授逝世的消息传来,全国心电工作者无比悲痛,在京心电学会的同志们来到黄宛家中,代表心电学界的同仁们,向黄宛亲属表示最沉痛地哀悼,在悼念薄上写下了“一代宗师黄宛教授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1.
本次大会37位专家教授就心电学相关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涉及以下6个专题。一、心电图回顾与展望心电图的回顾与展望是心电图百年庆典活动的一大亮点。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陈灏珠院士进行了心电图临床应用百年回顾与评价 ,认为心电学在本世纪将再创辉煌。浙江大学医学院赵教授回顾并展望中国心电学教育的发展 ,提出心电图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 ,值得进一步探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泰教授还回顾了我国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的发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就心电图百年发展史做了专题发言 ,他把国际心电图发展史分为5…  相似文献   

12.
F导联(Frontalplanelead)心电图是近年来黄宛教授提出(见其主编第五版临床心电图学)并倡导使用的新方法,具有心电图肢体导联描记排列顺序合理、测量标准统一等优点,但是限于方法上的原因,迄今尚未见临床应用的报道。  作者在普通心电图机上加装P586计算机数字处理系统,利用心电图机的“CRO”输出插孔,将心电前置放大信号引出,经电平转换器匹配调整,送到计算机内的模数转换器(A/D),在计算机主机的控制下,对心电信号以500/s的频率进行采样和量化,形成标准12导联心电图数组,然后按关系式进行F导联心电图的转换。  检测对象均为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共同举办“新概念心电图及21世纪战略研讨会”。研讨会将在1999年11月中旬(会期7天)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除专题交流研讨外,还邀请北医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孙瑞龙教授、马向荣教授等做专题报告,研讨会将对钩拢、裂隙、蝉联、各向导性、拖带、折返、连缀、长短周期等心电图现象,对心肌病心电图、缺血性心电图、起搏器心电图、对心电图U波、Epsilon波、Osborn波等做精辟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将记国家级继续教育15学分。研…  相似文献   

14.
赵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和心电学家,1918年7月出生于浙江嘉兴,1941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赵昜教授从事教学、医疗、科研等工作65年,一生致力于开拓和促进我国心电学事业,取得卓著成就,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教授、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终身名誉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终身资深委员、《心电学杂志》名誉主编、《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会学术指导委员会资深专家。他在全国心电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先后于1994年荣获中国心功能学会授予的“第二届心电图特殊功勋奖”、2002年荣获中华心电图临床应用百年纪念大会授予的“心电学教育奖”、2004年荣获中国心电学学会授予的“中国心电学特殊功勋奖”等殊荣。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领导下的心电学专业学组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准备,于1997年8月15日~18日在沈阳市召开了第二届心电图学学术会议。我国老一辈心血管病专家黄宛、林传骧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代表共400余人出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麟游县克山病的发病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为掌握病区人群心电图改变特点,于1992年6月对历史病区2个乡(镇),7个病村1563人进行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7个自然村均为克山病病区。做心电结合临床检查,共1500份心电图,心电图机采用青岛产Fx—101B型。心电图诊断按全国《克山病防治工作标准》及黄宛《临床心电图学》。  相似文献   

17.
《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1):48-48
我国著名心脏病内科学专家、中国现代心电图学的奠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专家组成员、教授,黄宛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28日9时15分不幸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8.
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心电学、心电生理学等得以迅速发展。临床医疗研究工作中,仪器设备、检查项目日新月异。除了传统的常规体表心电图以外,由之衍生的动态心电躅(Holter)、希氏束电图、心室晓电位、心率变异性等项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尚无统一标准,影响到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名词术语,仪器性能,操作方法,测量诊断的统一规范和标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成立之后,立即开展了心电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在总结借鉴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们经验的基础上,委托王思让,杨虎、杨世豪、昊杰、陈端、昊祥和黄采辟等教授于1995年分别起草了心电图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心电图机标准化、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心电图测量标准化和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等文稿。1996年12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心电标准化”首次研讨套,我国心血管病学、心电学界的老前辈和著名专家黄宛、林传骧、陈新、孙瑞龙、顾复生、昊宁,王方正、黄从新、李清朗、徐成斌、郭继鸿等教授及心电图学学组成员,共18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对上述文稿(除心电诊断标准外)进行了认真的讨论。1997年8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二次心电图学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有300多住专家及代表参加。再次对修改稿进行了讨论并原则通过。会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重新进行了修改。经学会陈新、孙瑞龙教授终审后将分期刊出,供同行在临床实践中借鉴。然而任何标准都有其局限性和时间性。随着心电学技术的发展和实践中的再认识,我们将定期修订完善已发布的标准,补充新的标准。欢迎各位同行、专家、学者关心和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国心电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2月28日,一代心电大师黄宛教授走完他92年的人生之路,落下他精彩传奇的人生帷幕。从此中国失去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医学家,心电学界失去了一位世人尊敬的导师。回顾先生辉煌的人生历程,更对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中国心电图学事业的开拓者崇敬万分。精诚所至终成大器黄宛1919年生于北京,17岁那年,他收到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本来想上协和医学院,由于家境突遇变故,便被迫放弃了学医的念头,而上了学费较低的清华大学化学系攻读。而后听说,在协和只要成绩  相似文献   

20.
久盼的《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终于面世了,较之第5版增加了不少新知(如心肌离子通道疾病、长QTs诊断标准等),综合了近年来的诸多进展,反映了近代的新成就(如心脏起搏器50年来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