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代射的影响及其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体外冲击波作用于骨组织,通过动物组织体外培养3H-TdR掺入放射自显影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19例,骨折延迟愈合22例。结果:证明冲击后1、2周实验侧骨膜组织3H-TdR标记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表明实验侧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明显加强,骨膜成骨作用增强。治疗后12周,22例骨折延迟愈合均愈合,冲击后16周,19例骨不连中,16例愈合。结论:体外击波可促进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加强骨膜成骨作用,可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能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体外高能冲击波作用于骨组织,通过动物实验,骨膜组织体外培养H3-TdBR掺入放射性自显影研究.结果证实冲击后1、2、4周,实验侧骨膜组织H3-TdR标记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表明实验侧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明显加强,骨膜成骨作用增强.结论高能冲击波可使骨膜组织成骨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3.
高能冲击波对骨组织代谢及愈合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高能冲击波对骨组织DNA的影响,以及其治疗骨折延期愈合、骨折不连接的疗效。方法通过新西兰种兔肢体实施体外高能冲击波治疗,取骨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H3—TdR掺入放射性自显影研究。临床应用其治疗骨不连接18例,骨折延迟愈合20例。结果证实冲击后1~2周实验侧骨膜组织H3TdR标记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表明实验侧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明显增强,骨膜成骨作用增强。临床冲击治疗后16周,20例骨折延迟愈合均愈合;冲击后16周,18例骨不连接,15例愈合。结论该法可促进骨膜形成、骨细胞DNA代谢,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接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影响的放射性自显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邢更彦  井茹芳 《现代康复》2000,4(7):1025-1025,1039
目的:了解高能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体外高能冲击波作用于骨组织,通过动物实验,骨膜组织体外培养H3-TdR掺入放射性自显影研究。结果:证实冲击后1、2、4周,实验侧骨膜组织H3-DdR标记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表明实验侧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明显加强,骨膜成骨作用增强。结论:高能冲击波可使骨膜组织成骨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国产液电式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液电式及电磁式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12例, 每月进行X线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ESW治疗3个月后如骨折处无明显骨痂生长,则再行1疗程ESW治疗。结果:电磁式ESW组治疗56例,3例无效,53例有较明显骨痂生长,骨痂出现时间为4—12周;其中48例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25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 ,治愈率为85.71%。电磁式ESW治疗后观察到肢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少。电磁式组与液电式组比较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磁式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优于液电式ESW机;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疗效可靠、创伤小、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与体外冲击波相关的文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 shoc kwave,fracture healing,nonunion,delayed osseous un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折愈合,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随机对照文章,39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39个实验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可能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各实验给予评价。资料综合:许多临床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对治疗人类长骨骨折后的骨折不愈合,疗效是肯定的,有效率可达到41%~85%,并且具有非侵入性、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等优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其激活了骨不连的生物学状态,出现了一种类似新鲜骨折的愈合过程,加之体外冲击波本身对组织细胞的刺激作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诱导成骨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使骨不连得以愈合。但体外冲击波能量大小、治疗次数、总剂量、是否需要麻醉及镇静药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一种安全有效、非侵袭性、并发症少的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可靠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充分证明该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与体外冲击波相关的文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fracture healing,nonunion,delayed osseousun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折愈合,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随机对照文章,39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39个实验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可能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各实验给予评价。资料综合:许多临床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对治疗人类长骨骨折后的骨折不愈合,疗效是肯定的,有效率可达到41%-85%,并且具有非侵入性、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等优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其激活了骨不连的生物学状态,出现了一种类似新鲜骨折的愈合过程,加之体外冲击波本身对组织细胞的刺激作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诱导成骨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使骨不连得以愈合。但体外冲击波能量大小、治疗次数、总剂量、是否需要麻醉及镇静药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一种安全有效、非侵袭性、并发症少的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可靠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充分证明该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26例患者中骨折延迟愈合14例,骨不连12例,均行骨膜下及骨折间隙注射成骨细胞治疗.从患者自身髂后上棘抽取骨髓组织,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为成骨细胞,按无菌操作术在X射线定位下于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病变部位骨膜下及骨折间隙注射浓度为1×105cells/mL的成骨细胞5~8mL,注射后4,6,10,14周定期摄X射线片观察病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所宵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3个月.复查X射线片见4周有骨痂形成,6周骨痂包绕骨折断端,10周骨折线模糊,14周骨折线消失.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1周.提示经皮骨膜下注射成骨细胞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骨不连的作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12年10月~2015年10月40例术后骨不连以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并予以针对性护理,对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完成两个疗程治疗及护理后,治愈34例,好转6例。发生局部水肿2例,且经针对性处理后均有效缓解。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以及骨折延迟愈合,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结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有效控制了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冲击波与骨折愈合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明确冲击波能否成为治疗骨折不愈合的较为理想治疗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64-01/2004-04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不愈合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hock Wave,Fracture Heal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8-01/2004-04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冲击波、骨愈合".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39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数据提炼32篇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文献,25篇符合标准.排除的7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25篇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冲击波可被骨组织遮挡和吸收,促进骨母细胞增生和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临床应用研究提示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成功率为70%~90%,作为非侵入性治疗,安全有效,应成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首选疗法.结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冲击波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在与其他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之前尚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冲击波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基础上,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自体MSCs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观察组)骨不连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并与同期只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每4周复查患肢X线片,9个月后比较愈合率和平均愈合时间.结果 2组骨不连患者接受治疗后均观察到新生骨痂的形成,其中对尺桡骨骨折不连接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胫骨骨不连疗效较差;观察组临床治愈率(88.2%)高于对照组(80.6%);干细胞移植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5.8周,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成骨,结合冲击波的微动力学刺激,可以加速骨痂的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至今尚无十分有效完善的方法.髂骨钢板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持骨折端与植骨块的紧密接触,促进骨折的愈合;还可以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稳定性,提供更加坚强的固定.目的:观察应用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置入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5.5岁:全部患者采用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X射线平片观察骨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进行评定,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4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全部患者原骨不连处均在6-10个月(平均8.1个月)内完全愈合;所有患者肩肘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术后半年Neer评分71-96分,平均87分.无感染及患肢疼痛等并发症,无再发骨折及骨不连发生,肩肘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提示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是一种十分合理、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坚强的固定和骨折部位充足的血供是治疗骨不连的基本保证.目的:观察自体髂骨植骨和桥接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尺骨远端缺损性骨不连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观察,于2002-08/2006-05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完成.对象:入选尺骨远端缺损性骨不连21例,其中尺桡骨双骨折引起的骨不连13例,单纯尺骨骨折引起的骨不连8例.首次发病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6例.骨缺损1.5~5.0 cm,平均3.1 cm.方法:应用嵌入式髂骨植骨,填充骨缺损处.同时控制尺骨的长度和轴线,用5~8孔1/3管形钢板、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最远端至少固定2枚螺钉,近端3枚或4枚螺钉.固定后每个月随访1次,观察临床表现和X射线片.主要观察指标:骨折愈合情况,测量其腕关节背伸和掌屈活动度,前臂旋前和旋后活动度.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14.7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19例对位对线良好,1例冠状面成角<10°,另1例矢状面成角15°,优良率90.5%.结论:自体髂骨嵌入式植骨和钢板桥接固定治疗尺骨远端缺损性骨不连,能够重建尺骨长度,矫正畸形,取得良好的骨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部分骨不连经多次手术治疗仍不能愈合,非手术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近年在国外兴起的骨不连非手术治疗方法。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了解其对骨不连愈合的影响,并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作初步探讨。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1997-09/1999-03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制作骨不连模型,以肥大型骨不连动物为实验对象,共32只,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只。方法:治疗组采用HX902Ⅲ型多功能冲击波碎石机进行骨不连断端冲击波治疗,能量0.54mJ/mm2,频率60次/min,剂量20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透视下调整碎石机第2焦点分别对准骨不连远、近端边缘相对应部位,各冲击1000次。动物行冲击波治疗后,继续外固定架固定,并自由活动。对照组动物不行任何治疗,继续外固定支架固定。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检查观察骨不连的愈合情况。结果:纳入动物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摄片: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通过透视发现骨不连处骨折线逐渐模糊,两硬化骨端密度减低,骨髓腔趋于通畅,冲击波治疗前后摄片所见骨不连间隙有显著性变窄。冲击波治疗6周,治疗组6只(6/14)动物骨性连接,12周有12只(12/12)动物骨性连接。对照组治疗12周摄片有1只动物骨性连接。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治疗组骨不连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②光镜检查:治疗组治疗2周时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活跃;治疗6周时骨小梁形成丰富;治疗12周时骨不连愈合好。而对照组一直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成少。③电镜检查:治疗2周时治疗组成骨细胞增生,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其能分泌具有周期性横纹的胶原纤维;治疗6周时形成大量的骨陷窝;对照组有形细胞少,可见破骨细胞活动。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肥大型骨不连效果满意,有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Fractures of the shaft of the femur treated with a single AO pl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a ten-year period 37 femoral diaphysea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a solitary AO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roblems of Internal Fixation]) plate. Thirty fractures united following the internal stabilization. The seven that received an autogenous cancellous bone graft with the plate united. Twenty nongrafted fractures that stabilized in the first week resulted in one nonunion and four delayed unions. Ten nongrafted fractures were stabilized more than one week following injury resulting in one delayed union and one nonunion. Two femurs unit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a bone graft without disturbing the previously applied plate in the fifth month after initial stabilization. A new plate and bone graft produced union in the remaining five. Higher union rates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A plate rather than an intramedullary nail is the preferred implant in fractures that are either comminuted or infraisthmal or in the presence of a femoral prosthetic ste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10月胫腓骨开放骨折69例,其中AOD外固定支架32例,AO加压钢板37例,比较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结果 两组Ⅰ、Ⅱ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优于钢板内固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n human periosteal cells, 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LIPUS) has an immediate stimulatory effect whereas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s (ESW) have an delayed stimulatory effect. Therefore, we hypothesized that a combined ESW and LIPUS treatment might provide additive or synergistic effects on periosteal cells, by using ESW to trigger a biological activity while using LIPUS to maintain the stimulated activity. Human periosteal cells were subjected to a single session of ESW treatment on day 0 and/or daily LIPUS treatments or no treatment (control). The cell viability, proliferation,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on day 6 and day 18 as well as matrix mineralization on day 35 were measur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LIPUS alone had early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activities on day 6 only. In contrast, ESW alone had an early destructive effect but exerted delayed stimulatory effects on the cellular activities on day 18.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ESW plus LIPUS produced effects that were comparable to the ESW treatment alone. Although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SW and LIPUS stimulate the periosteal cells in two different ways and at different times, their additive or synergistic effects could not be proven.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核心蛋白多糖两种因子均具有促进成骨的活性,并有相关报道两者在促进成骨方面相互促进。目的:了解骨不连骨折区不同部位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核心蛋白多糖的表达情况。方法:11例骨不连患者,骨折持续时间平均11个月。在手术中分类获取骨折端及其周围的组织,包括骨断端、髓腔内容物和贴骨瘢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Real-timePCR检测不同部位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核心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贴骨瘢痕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最高,与骨断端和髓腔内容物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断端组织核心蛋白多糖的表达最高,与髓腔内容物和贴骨瘢痕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骨不连接区组织的抗纤维化和成骨能力的低下,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核心蛋白多糖不能同时高表达有关,因此骨不连区联合注射促成骨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核心蛋白多糖不但可以促进骨诱导能力的提高,还有可能增强陈旧瘢痕的转化,从而使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 C 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胫腓骨 C 型骨折患者,其中40例采用改良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另40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P <0.05)。随访1~5年,改良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组40例患者中,出现针道感染1例,畸形愈合1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40例患者中,畸形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两组均无出现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结论与交锁髓内钉治疗相比,改良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 C 型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