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早期机体对移植物反应强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等发生率高。采用淋巴细胞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进行的免疫诱导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排斥反应发生,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本文对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的有关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器官移植》2021,12(6)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肾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但是标准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仍无法有效控制移植肾排斥反应,因此提出在移植前进行免疫诱导方案。免疫诱导治疗可推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应用时间,降低其使用剂量,减少术后短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改善受者中远期预后。本文将从单克隆抗体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多克隆抗体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以及间充质干细胞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肾移植选择免疫诱导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桢 《器官移植》2011,2(5):298-300
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最理想疗法。然而,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往往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因素,严重降低人、肾存活率。研究显示,使用免疫诱导治疗可显著减少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自从开展器官移植以来,外科手术技术和免疫抑制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过去十年中,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失功发生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并发症已取代排斥反应成为移植治疗的主要挑战。与肾移植和心脏移植相比,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并不高,并且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较小,但不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也会导致移植失败。如何诱导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免疫耐受,适当的免疫调节治疗将是肝移植良好开展的主要保证。本文拟对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应用情况和目前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2021,12(6)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移植肾早期存活率及功能恢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仍有待改善。免疫因素所引发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及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仍是导致移植肾衰竭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对肾移植受者等待移植期间、肾移植术前和术后3个阶段的免疫风险评估及监测内容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肾移植术前受者体内预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非HLA抗体、HLA匹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免疫记忆细胞等的评估,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移植肾程序性活组织检查,HLA抗体和非HLA抗体及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的监测,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及监测方案,预防排斥反应发生,及时发现和诊断排斥反应,根据免疫监测结果避免无效治疗或过度治疗,从而优化移植物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6.
高度致敏受者的肾移植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后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4.4%),急性排斥反应9例(20.9%),经激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治疗后均逆转。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5.6%/91.1%。结论 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是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后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短程诱导、并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治疗,能减少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尽管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移植物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肾移植存活的一个主要问题。移植物排斥反应通常被认为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体液免疫应答机制在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超急性排斥反应中抗体介导引起的移植物损伤即是典型的体液排斥,当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高滴度的抗HLA抗体可以被检测到。实际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也被称为体液或血管排斥反应,被认为在三分之一的急性排斥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治疗较为困难,具有抵抗性,最后结局往往导致移植物的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以“爬行肌酐”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肾移植3个月后,肾功能呈缓慢减退,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既有诸如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免疫移植剂的毒性作用等免疫因素,又有手术、供体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非免疫因素的参与,对各种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即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并发症。AMR由针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介导,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随着对抗移植物抗体产生以及补体系统激活在排斥反应中作用的深入研究,AMR的治疗也出现新的策略。除了标准的AMR治疗包括血浆置换、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新型的针对B细胞、浆细胞和补体系统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如: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依库珠单抗等,被证明能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AMR。如何采用这些新型免疫抑制剂更好地控制体液免疫并延长移植物的生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认识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物内基因表达改变,为进一步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寻找早期诊断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者,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同种异体移植组),以近交系Lewis大鼠间肾移植为对照(近交系移植组)。观察术后3、7和14d时的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7d时移植物中基因表达水平,获得其表达谱。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存在大量基因变化,在丽个通道均有有效杂交信号的基因中,上调的有48条,其中7于扰素诱导GTP酶基因上调最为显著。结论移植物排斥反应是个多途径连续衍变的动态不平衡过程,诸多促进排斥与保护因子并存,很难以单一标志物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进行早期诊断,但同时通过多个标志物来综合分析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1.
脱氧精胍菌素是抗肿瘤药精胍菌素的衍生物,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与环孢素A(CsA)相比,其抑制各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更强。可有效地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当出现排斥反应后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在临床肾移植病人的抗排斥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AdHO-1)基因治疗对同种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血管移植和肾脏移植两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对同种血管移植物和肾脏移植物进行体外AdHO-1基因转染,分析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免疫系统的相应反应。结果AdHO-1基因治疗缓解了慢性排斥反应对同种肾脏移植物的损伤,但弱于对血管移植物的保护效应;空载病毒加剧了同种肾脏移植物的损伤;AdHO-1基因治疗可减少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物内巨噬细胞和CD4^+细胞的浸润。结论AdHO-1基因治疗可能通过保护移植物、下调免疫反应、诱导免疫偏移等作用减轻同种移植物的慢性排斥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遍认为 ,解决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在于诱导受体对供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免疫耐受 ,即受体免疫系统对移植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性。 90年代以来 ,随着器官移植术的广泛开展 ,人们对移植排斥反应的认识不断加深 ,对移植免疫耐受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现就以下方面作一介绍。一、阻断抗移植物特异性免疫应答与一般的免疫应答相同 ,移植排斥反应包括感应、增殖与分化以及效应三个阶段。选择性阻断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的某一环节 ,可以实现免疫耐受 ,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1.利用MHC肽段的封闭作用诱导免疫耐受 :代表…  相似文献   

14.
PRA在肾脏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入了解移植免疫生物学反应,对广东地区2572例肾移植患者术前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及移植后发生严重排斥反应等指标的观察,以研究PRA对肾脏移植的影响。研究证实:PRA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承担移植物早期丧失的责任。移植、妊娠和输血等致敏过程可刺激机体产生PRA,PRA>50%与发生超急等严重排斥反应密切关联,对肾移植构成威胁,认为PRA分析应列入组织配型程序。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仍依赖于肾脏穿刺活检 [1]。本实验通过建立和比较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中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寻找和鉴定其差异表达的组织蛋白质谱,旨在寻找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非创伤性的蛋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正>肾移植是儿童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替代疗法。过去20年,随着围手术期管理、免疫抑制剂、感染监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儿童肾移植的手术并发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和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儿童肾移植受者多为学龄期儿童,甚至是学龄前儿童或婴幼儿。因此,移植术后仍需数十年的密切随访和长期管理。儿童肾移植的长期管理包括受者和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生长发育、药物治疗依从性、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生活质量等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2021,12(6)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致敏在过去被认为是肾移植的禁忌证,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脱敏治疗策略和免疫抑制剂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致敏患者跨过了这一障碍。然而,高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仍面临着较高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制约着高致敏患者肾移植手术的成功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寻找切实有效的脱敏治疗方案是目前器官移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目前的脱敏治疗策略、用于脱敏治疗的新型制剂以及脱敏治疗的获益与风险进行综述,对目前脱敏治疗的方法以及脱敏治疗未来的方向进行讨论,旨在为跨越免疫屏障、提高高致敏患者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受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免疫耐受的诱导、移植物慢性失功和异种供体组织、器官的使用[1] 是目前器官移植的 3个前沿研究热点。基因治疗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能力 ,近年已用于防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及诱导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等研究。1.基因治疗预防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 :对一个即刻血管化的同种异体器官的免疫应答是T细胞依赖性的 ,且其排斥反应机制同时有细胞介导和抗体介导的效应器参与。基因治疗的应用 ,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将参与此过程的因子转入移植物 ,来调节宿主直接针对移植物的免疫反应。Qin等[2 ] 首次进行了这一尝试 ,他们用逆转录病毒或…  相似文献   

19.
<正>免疫诱导治疗可降低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其对移植物和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尚未明确。我们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PE)对预防和治疗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PRA)增高≥30%及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在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作膜分离法血浆置换。结果 PE能清除各种免疫球蛋白及循环抗体,PE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E治疗后全部患者(30例)PRA≤10%,肾移植后经过6~9个月的观察,27例(占90%)未出现超急、加速或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者,8例(占80%)逆转。结论 PE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预防和减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