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DSA、MRA与CTA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DSA、MRA与CTA三种不同血管成像法对颅内动脉狭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SA、MRA与CTA血管成像都能清楚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且能从不同方位观察。以最佳角度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血管成像方法对颅内动脉狭窄都能明确定位、定性,正确诊断率高,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DSA是一种微创性检查,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仍是金标准,而MRA、CTA属于无创性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沈雪峰  赵连东  钟井松 《西部医学》2010,22(7):1304-1305,1307
目的对比分析DSA与SCTA检查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确诊价值。方法对出血性脑血管病中DSA检查阳性的38例病人与之前所做的SCT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S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病例中有29个动脉瘤在SCTA影像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与DSA及介入栓塞、动脉瘤夹闭术所见完全吻合,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瘤颈宽度、瘤体最长径数值无显著性差异,有2例在DSA检查中未发现SCTA显示部位动脉瘤,检出率为93.55%,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6例动静脉畸形DSA显示清晰,SCTA清晰显示4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检出率为85.71%,1例显示为阴性,此例行DSA检查动静脉畸形位于胼缘动脉末端,属微小的动静脉畸形。结论 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既安全、方便、快速且定性、定位明确,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疾病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22例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15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行CT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成像显示(SSD),21例同时行脑血管造影(DSA)。结果:CT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提示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5.
刘玉梅 《黑龙江医学》2014,(11):1288-1290
目的:分析比较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01~2013-12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需进行脑血管检查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CTA、MRA、DSA检查,比较不同方法对脑血管疾病的诊出率以及发病部位的诊断情况。结果 三种诊断方式对脑血管疾病检出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诊断方式对脑血管疾病检出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检查方式均可用于不同类型脑血管畸形诊断,诊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比较,MRA对小型畸形检出效果较差,CTA对重型畸形检出效果较差。结论 CTA、MRA及DSA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检查方式利弊,并注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周群惠  马和平  张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72-373
目的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SA,E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怀疑和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20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RDSA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比不同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20例,经常规DSA和RDSA检查共检出脑动脉瘤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脑血管狭窄及脑缺血78例。然而,与常规DSA.极少数病例可显示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结论R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脑血管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影像,其中8例动脉瘤和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SCTA成像对比,6例动脉瘤与其手术结果对比,结果64例SCTA均获成功。其中显示动脉瘤26例;AVM8例,6例较大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均显示良好;脑梗塞5例中,1例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阻塞,其余29例的SCTA未见异常血管改变,8例动脉瘤和4例AVM的DSA检查及6例动脉瘤进行手术者,其SC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提示SCTA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疾病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 6 4例颅内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的影像 ,其中 8例动脉瘤和 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并与SCTA成像对比 ,6例动脉瘤与其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6 4例SCTA均获成功。其中显示动脉瘤 2 6例 ;AVM 8例 ,6例较大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均显示良好 ;脑梗塞 5例中 ,1例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 ,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阻塞 ;其余 2 9例的SCTA未见异常血管改变。 8例动脉瘤和 4例AVM的DSA检查及 6例动脉瘤进行手术者 ,其SC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提示SCTA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疾病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送到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讨论其CT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CT血管造影(CTA)检出脑内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2例,急性脑血管梗塞5例,血管狭窄2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接受CTA与SCTA检查的患者108例,其中98例患者同时进行DSA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经SCTA检查发现有101例存在脑血管异常,其中动脉瘤39例,脑动脉狭窄48例,CCF 10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7例脑血管正常;98例行DSA检查,有4例与SCTA结果不符,其余与SCTA均相吻合,其中3例SCTA检查出脑动脉畸形,而DSA未发现,1例DSA检出了动脉瘤,而SCTA未检出,SCTA检查发现88例患者脑血管壁有钙化影,血栓附着与血管壁上.结论 DSA与SCTA是确诊颅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两者两结合可互相弥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减低误诊和漏诊率,SCTA可作为确诊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利于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段青顺 《黑龙江医学》2019,43(3):249-250
目的探究CTA、MRA与DSA在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洛阳市东方医院治疗脑血管狭窄疾病的患者共80例,分别给予所有患者行CTA、MRA检查,行CTA检查80例患者中有30例同时行DSA检查;行MRA检查80例患者中有30例同时行DSA检查,时间隔为6天。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血管狭窄患者行CTA检查检出血管为186条,狭窄血管为26处;行MRA检查检出血管为150条,狭窄血管为20处;30例血管狭窄患者行MRA与DSA诊断MRA检查脑血管狭窄疾病正确率为86.96%;敏感性为85.00%;特异性为92.02%;30例血管狭窄患者行CTA与DSA诊断正确率为96.67%;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3.00%。MRA与CTA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对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敏感性高于MRA。结论 CTA、MRA诊断诊断符合率、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对于误诊和漏诊病例可采用DSA诊断。CTA、MRA与DSA诊断起到相互补充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武玉坤  鞠发军 《实用医技》2008,15(2):144-14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瘤36例,血管畸形20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12例)经MRI/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MRA可以对62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2%。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6.1%,动静脉畸形为85%,12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Pc及3D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D-TOF-MRA的技术特点及对颅内动脉瘤评估的效果。方法:对5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A和MR血管成像(MRA)检查,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TA与MR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经DSA检查,57例阳性,发现动脉瘤73枚,CTA检查54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7枚,MRA检查52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3枚,CTA、MRA检查敏感性分别为91.8%、86.3%。结论:CTA、MRA可作为辅助DS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探讨其在颅内血管畸形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例疑诊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多种模式的后处理。结果 20例检查中发现Willis环及分支动脉狭窄5例,先天性变异3例,烟雾病1例,AVM6例,动脉瘤5例。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准确的显示Willis环及主要分支,应用多种重建方式显示动脉瘤;明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所致的畸形血管团。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CTA是能够对临床疑诊血管畸形诊断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能无创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78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及3D TOF MR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动脉瘤诊断的符合率.结果:78例DSA诊断颅内动脉瘤91个,CTA检出76例,共89个动脉瘤;3DTOF MRA检出71例,共82个动脉瘤,灵敏度分别为97.8%、90.1%,CTA对3 mm以下动脉瘤的检出优于3D TOF MRA(P<0.05).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总体上优于3D TOF MRA,但3D TOF MRA具有无对比剂副作用、无辐射及经济的优点,这两种检查方法均可作为筛选内动脉瘤的首选,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拟诊为SAH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CT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1例35枚(包括误诊1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8例(包括漏诊3例);DS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3例37枚;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6例。结论 CTA成像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CT血管成像(CTA)的有关技术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144例,其中2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检查。结果:144例CTA均能清楚显示4级或4级以上脑动脉血管分支,其中阴性33例、动脉闭塞11例、动脉变细或狭窄72例、动静脉畸形4例、动脉瘤23例、动脉钙化或斑块16例、其它20例。23例行DSA检查的病例中:CTA检查5例动脉狭窄病例仅1例DSA证实有狭窄,余4例中3例为阴性、1例为颅底小动脉瘤;CTA检查9例动脉瘤DSA均证实有动脉瘤存在;CTA检查3例阴性病例DSA检查也为阴性;另6例包括动静脉瘘、动脉闭塞、动脉瘤栓塞术后,两种检查结果基本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最高;对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需进一步证实;脑肿瘤患者加行静脉相成像对手术指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晋郁  于昭 《中外医疗》2013,32(2):174-175
目的探讨SCTA、MRA和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SCTA、MRA、DSA检查,并由该院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采用双盲法对患者血管成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DSA、SCTA和MRA的灵敏度逐渐降低(99%,92%,86%),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的检查准确度(98%)明显低于SCTA(100%)和DSA(100%),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应综合考量后选择适当的方法 ,SCTA可作为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首选诊断方法,MRA可对因动脉狭窄引起缺血类脑病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手术的指导,而DSA由于有创伤、费用高、有风险等特点,最好不要作为诊断的主要方法 ,但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 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 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 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