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新法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一种全新的角膜内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体视显微镜下撕下角膜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并剪切成小块,分置于培养皿中,将盖玻片叠加在组织块上进行培养。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很快自组织块迁移生长,结论:本法培养内皮细胞不需用酶,具有简便,可靠,不易污染,细胞量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毛晓春  张虹  李贵刚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2):137-138,F0003
目的探讨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撕下兔角膜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并使之完整覆盖于盖玻片上,避免其卷曲和折叠并剪切成均匀小块,使内皮面向上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结果未加入任何促细胞分裂剂的情况下,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角膜内皮细胞很快自组织片迁移生长,1周后组织块周围长出细胞晕,2周内铺满瓶底,可以快速获取角膜内皮细胞。结论本法培养的内皮细胞不需用酶,具有组织片无折叠,贴壁更牢固,细胞更易移行、增殖等优点,可为角膜内皮的研究提供较多的纯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烧伤早期患者血清对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方法:将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模型与烧伤患者早期血清(EBPS)共同孵育1,4,12及24h,应用MTT掺入和比色技术,检测EBPS对培养EC DNA合成和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用^3H-TdR标记和特异性释放实验,观察了终浓度为200mL/L EBPS介导EC^3H-TdR特异释放率的变化。以相应浓度的正常人血清(NHS)和小牛血清(FCS)作对照。  相似文献   

4.
烧伤皮肤提取物对体外培养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4种皮肤提取物(HNSE、HBSE和RNSE、RBSE)对EC功能与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与大鼠肺微血管EC培养模型。动态观察人与大鼠两种烧伤皮肤提取物四种不同浓度作用于相应肺EC后培养液中ET-1、NO及TNF-α体液因子的检测和镜下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1)用两种烧伤皮肤提取物滴定培养的EC后,其三种因子均升高,与相应的对照组及鲜艳皮肤提取物组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方法:以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模型与烧伤患者早期血清(EBPS)共同孵育1,4,12及24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EBPS对培养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影响.以相应浓度的正常人血清和小牛血清作对照.结果:EBPS能迅速上调EC粘附分子ICAM-1,PECAM-1的表达,其表达效应与EBPS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关,200mL/LEBPS作用24h,阳性细胞率和阳性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最高.结论:EBPS可促进EC粘附分子的表达.EC粘附分子表达增强,能促进循环WBC与EC粘附,越血管迁移和向组织中浸润,可能是介导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 (EC)损伤机制 .方法 以培养脐静脉 EC为模型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 ,3H-Td R特异性释放实验 ,观察了终浓度为 2 0 0 m L· L- 1 的早期烧伤患者血清 (EBPS)介导 PMN与 EC相互作用后 ,EC及PMN的表面结构 ,PMN与 EC粘附特性及 EC3H- Td R特异释放率的变化 .结果 正常人血清 (NHS)调理的 PMN为园形、规则 ,EBPS调理的 PMN形态不规则 .NHS对照组 PMN与 EC连接松散 ,EC与 EC连接紧密 ,EBPS刺激 EC与 NH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 ,EC与 EC连接出现微小间隙 ,EC表面突起增多 ,PMN形态不规则 ,主要粘附于 EC间隙 .NHS刺激的 EC与 EBP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后 ,PMN偏平状锚于 EC表面 .EBPS刺激的 EC与 EBP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 ,PMN形态不规则 ,表面微绒毛显著减少 ,EC从膜上分离脱落 ,EC3H- Td R特异性释放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 1) .结论  EBPS可激活 EC和 PMN,激活的 EC与PMN相互作用 ,可引起 EC损伤 ,EC损伤依赖 PMN的参与 ,EBPS可能不是作为一种直接的损伤因素而是作为一种细胞激活剂参与了烧伤早期 EC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8.
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RPAECs)DNA合成、损伤、一氧化氮(NO)合成、内皮素(ET)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胶原酶I消化分离获得兔肺动脉内皮细胞 ,在含不同浓度肺心病患者或正常人血清的培养基孵育12h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应用单细胞电泳法检测细胞DNA的损伤 ;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ET、NO等指标观察RPAECs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 :高浓度肺心病患者血清对RPAECs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中部分细胞脱落死亡 ;肺心病患者血清浓度为10 %、15 %、20%时LDH释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随着肺心病患者血清浓度的升高 ,NO较正常对照合成量下降 ,而ET分泌量显著升高 ,且两者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高浓度肺心病患者血清对RPAECs有毒性作用 ,损伤DNA ,且抑制DNA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毒副作用.方法 取家兔6只(共12眼),每只眼制取6片组织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加入2%、4%、6%、8%、10%的牛磺酸液(同一动物的左右眼加同一浓度牛磺酸溶液),设立空白对照.倒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在培养的第1、2、4、6、8天,将部分培养细胞用Wright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空白对照和加入2%、4%、6%牛磺酸溶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1周后均形成内皮细胞层,细胞形态呈六角形或类圆形.加入8%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4天时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第8天时培养细胞死亡.加入10%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2天时出现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部分细胞已死亡.同一动物的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形态相似.结论 2%~6%牛磺酸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提示该浓度范围的牛磺酸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毒副作用。方法 取家兔6只(共12眼),每只眼制取6片组织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加入2%、4%、6%、8%、10%的牛磺酸液(同一动物的左右眼加同一浓度牛磺酸溶液),设立空白对照。倒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在培养的第1、2、4、6、8天,将部分培养细胞用Wright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空白对照和加入2%、4%、6%牛磺酸溶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1周后均形成内皮细胞层,细胞形态呈六角形或类圆形。加入8%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4天时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第8天时培养细胞死亡。加入10%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2天时出现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部分细胞已死亡。同一动物的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形态相似。结论 2%~6%牛磺酸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提示该浓度范围的牛磺酸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显微分离兔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采用贴壁法、贴壁消化法及两种消化法培养,观察每种方法细胞生长的特点。结果: 4种方法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均呈单层密集生长,形态为六角形或多边形,具有活体细胞的形态特征。培养周期最短约为1周。结论: 将揭取的附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预培养1天后再进行消化培养的方法,可为实验研究提供有效的角膜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14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烧伤后48h内早期切痂组(A组)和烧伤后非早期切痂组(B组),于伤后1,3,7d收集烧伤血清。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内皮单层通透屏障模型,应用99锝标记白蛋白,观察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结果A组伤后1,3和7d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较B组降低,而内皮细胞活力升高。结论严重烧伤病人血清可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增加内皮单层通透性;烧伤早期切痂可减轻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有利于防治早期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3.
烧伤病人血清对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加入体表面烧伤面积30%~50%和70%~90%两组病人的血清,观察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前列环素(PGI2)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测定HUVE台,纤维状聚合体(F-actin)含量和内皮素-1(ET-1)斑点杂交半定量,结果表明,加入烧伤血清后1hET-1mRNA量增加3倍并持续到12h,NO产量在3h开始显著升高(P〈0.05),持续  相似文献   

14.
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混合培养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比例和不同时间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时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变化 ,选择适宜的两种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比例及时间 ,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取兔骨膜成骨细胞 (RPOB)和肾血管内皮细胞 (RRVEC) ,以成骨和内皮细胞数目比 1∶2 ,1∶1和 2∶1直接混合培养 4 ,8,12d ,通过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测定及 3 H -脯氨酸掺入试验观察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及功能状态。结果  2∶1组细胞 4d增殖最活跃 (P <0 .0 5 ) ,8d和 12d细胞增殖减慢。ALP活性和 3 H -脯氨酸掺入呈时间依赖性增长 ,其中共培养 12dALP活性组间无差异 ,但 3 H -脯氨酸掺入较高 ,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2∶1直接混合培养 12d ,功能活跃 ,适宜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技巧,观察免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为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功能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自兔髂骨抽取骨髓,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采用常规培养液及含矿化液的培养液进行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对细胞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计算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观察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时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加入矿化液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细胞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其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大大提高,在体外长期不传代培养时可形成钙结节。结论: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筛选与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体外分离筛选及扩增的条件 ,同时观察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 ,肝素抗凝 ,经淋巴细胞分层液 (相对密度为 1 .0 77)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进而贴壁培养 ,获得MSCs。采用常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的研究方法 ,观察不同贴壁时间、不同种植密度、有无包被成分及不同蛋白包被培养板对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预先蛋白包被培养板有利于MSCs贴壁。在细胞生长和增殖方面 ,纤粘连蛋白优于明胶和Ⅰ型胶原 ,以贴壁 48~ 72h ,种植密度 (3~ 9)× 1 0 4 /ml为最适条件 ,有利于梭形细胞形态和快速增殖能力的维持 ,保持成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性。结论 :建立了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最适条件 ,为进一步研究MSCs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高浓度的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方法:抽取兔双下肢骨髓,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应用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FGF联合诱导培养传代细胞,观察诱导前和诱导后第2代、3代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对培养所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测CD34、CD133、CD3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第2 d出现簇状贴壁生长,第4 d由圆形变成纺锤形,呈条索状排列.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第2代细胞CD34、CD133和CD31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诱导后第3代细胞CD34细胞阳性率无明显改变,CD133细胞阳性率明显下降,CD31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兔骨髓源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所得细胞具有EPC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EC)培养。应用光镜、电镜进行鉴定。探讨人重组TNF对1~3代EC合成组织因子的调节作用。TNF与EC孵育4h,EC内组织因子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至12h,升至峰值,随后逐渐减少。EC内组织因子的合成还随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表明TNF能促进EC内组织因子的合成,并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提示TNF在感染性休克时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