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治疗中抗凝效果。方法:选取行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肝素首剂24-32mg,追加4-8mg/h,治疗结束前半小时停用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用量视患者干体重作相应调整:体重≤60kg患者于治疗开始时一次静推0.4ml,如体重〉60kg,则于治疗开始时先静推0.4ml,治疗2h后追加速避凝0.2ml。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开始时、开始30min、结束前10min查血APTT,观察灌流器、透析器堵塞情况,并做相应记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PTT延长明显降低;对照组21.0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灌流器凝血堵塞,需要重新更换灌流器或终止治疗,治疗组患者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2.63%,两组患者灌流器、透析器堵塞情况差异显著(P〈0.01)。结论: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参考患者的干体重设计用量能有效地保证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治疗顺利进行,且与普通肝素比较能减少灌流器、透析器堵塞发生率,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P〈0.01),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在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SWARTZ分级,选择中、高危出血倾向患者120例,其中A组93例血透患者用LMWH抗凝,剂量为0.4~0.5ml/次;B组27例,用血仿膜透析及小剂量标准肝素抗凝,首剂为1 250U.同时观察临床表现、血清肌酐、尿素和凝血活酶时间(KPTT).结果 A、B两组病人均完成4~5h的血透,透析器及透析管道的凝血情况均为0~I级,血透效果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A组病人血透期间无1例出现出血症状明显加重,B组中有3例出血现象略有加重,A组透析2h与透析后KPTT值较透析前无显著延长(P>0.05),而B组透析2h时KPTT值为69±24s,较透析前45±15s显著延长(P<0.05).结论 LMWH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同时不加重出血,较适用于中、高危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在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SWARTZ分级,选择中、高危出血倾向患者120例,其中A组93例血透患者用LMWH抗凝,剂量为0.4~0.5ml/次;B组27例,用血仿膜透析及小剂量标准肝素抗凝,首剂为1250U.同时观察临床表现、血清肌酐、尿素和凝血活酶时间(KPTT).结果A、B两组病人均完成4~5h的血透,透析器及透析管道的凝血情况均为0~I级,血透效果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A组病人血透期间无1例出现出血症状明显加重,B组中有3例出血现象略有加重,A组透析2h与透析后KPTT值较透析前无显著延长(P>0.05),而B组透析2h时KPTT值为69±24s,较透析前45±15s显著延长(P<0.05).结论LMWH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同时不加重出血,较适用于中、高危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手术后(主要为深部手术)尿毒症患者51例进行了血液透析,现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术后血透患者51例,男42例,女9例,年龄16~52岁,6例为术后48h内急诊血透,余为48h后血透。手术类别见附表。1.2方法术后48h内血透者,首次肝素量为0.2mg/kg,每小时追加4~6mg;术后48h到第5天血透者,首次剂量0.3mg/kg,每小时追加6~8mg,术后第5天到拆线前血透者,首次可用0.4mg/kg,每小时追加8~10mg。透析结束前lh不追加。若急性肾衰,患者血色素及血小板较高,肝素用量可酌情增加;慢性肾衰、肾移植…  相似文献   

5.
透析前注射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对透析器复用效率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血透前注射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LMWH)与持续输注普通肝素(SH)对复用透析器效率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慢性透析患者进行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观察第1、4次透析的透析器纤维包裹容量(FBV)、透析前血球压积(HCT)及透析2h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另外,利用生色底物法测定透析0h,2h,4h血浆肝素抗-Fxa水平。结果 同SH组比,LMWH组透析器复用次数增加(P<0.05),第4次复用透析器FBV及透析2h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无下降(P>0.05),SH组则下降(P<0.05),透析2h两组血浆肝素活性-Fx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析4hLWMH组高于SH组(P<0.05)。结论 透析前单剂量注射LMWH能有效地保护复用透析器清除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尿毒症血透患者中 ,由于本身凝血机制异常 ,且血透中用抗凝制剂 (肝素、低分子肝素 ,枸橼酸等 ) ,无疑将加重出血倾向。而通过不同透析方法和不同抗凝制剂的使用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各种措施来改善出血倾向。方法 :对有明显出血倾向的尿毒症血透患者 ,分别采用 1小剂量肝素 (药剂量减半 ,追加量控制在每小时 5 mg左右 ,或不用首剂量 ,透前用肝素盐水预充管道和透析器 ,追加量同前。如仍有出血倾向者 ,透后静推鱼精蛋白中和 )。 2低分子肝素 ,(根据体重选用不同单一剂量 ) ;3无肝素透析 (用肝素盐水充分预充管道和透析器 ,接管时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肝素钠的两种不同给药方法的抗凝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次透析开始时从静脉端给予首次剂量24mg,此后每小时追加8mg;对照组每次透析开始时从静脉端给予首次剂量40mg,此后每小时追加4mg,观察2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透析前后ACT、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2组均能顺利完成透析;2组患者透析结束后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透析前后ACT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透析器凝血程度轻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组抗凝方法均能有效抗凝,试验组的透析器凝血程度较轻,可提高透析效果,减少患者的失血,利于透析器的复用,试验组的抗凝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钠应用于血液透析的抗凝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稳定的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未分组肝素(UFH)组和LMWH组。UFH首剂4~6mg/kg,追加6~8mg/h,透析结束前0.5h停用。LMWH3200IU透前一次性iv。结果 LMWH组透析器内纤维血栓形成显著较少;用药2和4h血浆aXa活性显著较高,且4与2h比较仅轻度下降;用药后2h血浆部分活化凝血激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4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但UFH组用药后2和4h均显著延长,为LMWH组的2倍余;用药后4h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著升高。结论 LMWH应用于血透时具有较UFH更好的抗栓作用,且有明确的纤溶作用,透析4.5~5h仅需1次用药。  相似文献   

9.
血液灌流技术近年来在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抢救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肝素抗凝方法的选择对于血液灌流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本文用不同的肝素抗凝方法对19例急性中毒病人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15例,单纯血液灌流4例)。其中肝素吸附法10例,常规抗凝法9例,前者采用高浓度肝素盐水(肝素150mg十生理盐水500mL)冲洗灌流器及管路,并保留20分钟,减少肝素首剂用量为0.3~0.4mg/kg,追加量6~8mg/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抗凝效果基本相同,出血、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穿刺插管部位压迫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0~20分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凝血功能,依据TEG判断血液透析中肝素剂量是否合理。方法:选择MHD患者30例,根据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应用总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16例(总量<80 u/kg)和高剂量组14例(总量≥80 u/kg)。检测血液透析前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及常规凝血功能等。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后在管路动脉端,血液透析2 h时在管路静脉端采血,检测TEG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低剂量组肝素首剂为(26.6±6.2) u/kg,追加剂量为(13.7±5.1) u/(kg·h);高剂量组肝素首剂为(42.3±8.2) u/kg,追加剂量为(18.2±4.3) u/(kg·h)。血液透析前,两组Hb、PLT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无明显差别。低剂量组血液透析2 h时APTT明显延长,血液透析后较血液透析前无差别。血液透析2 h及血液透析后TEG R值延长,血液透析后CI负值增大。高剂量组血液透析2 h及血液透析后APTT均明显延长,血液透析2 h时R值明显延长,血液透析后R值、K值延长,MA值缩小,CI负值明显增大。两组间比较,血液透析2 h时高剂量组APTT较低剂量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仍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液透析2 h时的R值及血液透析后R值、K值、MA值、C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后APTT与肝素剂量无相关性,而R值与肝素剂量呈正相关(r=0.403,P=0.041)。两组患者透析中跨膜压、静脉压、滤器凝血等无差异。结论:低剂量肝素即可达到充分抗凝,TEG比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更敏感地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可以为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应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合理剂量.方法 选取38例HD患者,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给予6种抗凝方法.小剂量UFH组(10例):uFH首剂35 U/kg,追加10U·kg~(-1)·h~(-1);小剂量UFH+预冲组:病例和UFH剂量同小剂量UFH组,并HD前给予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大剂量UFH组(10例):UFH首剂55 U/kg,追加16 U·kg~(-1).h~(-1);小剂量LMWH组(10例):透析前30 min法安明60 U/kg(3500 U)静脉注射;小剂量LMWH+预冲组:病例和LMWH剂量同小剂量LMWH组,并HD前给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大剂量LMWH组(8例):透析前30 min法安明80 U/kg(5000 U)静脉注射.分别在透析前管路动脉端、透析2 h管路动脉端和静脉端、透析结束管路动脉端采血,利用Sconoclot血凝分析仪测试玻璃珠活化凝血时间(gbACT)值、凝结速率(CR)值和血小板功能(PF)值.结果 (1)小剂量UFH组和小剂量UFH+预冲组:与HD前比较,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的gbACT值均明显延长、CR值明显减少,HD结束后gbACT值和CR值无明显变化;但2组间各个时点的各种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别.(2)小剂量LMWH组:各个时点的gbACT值无明显差别;与HD前比较,CR值在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均明显减少,但HD结束后无明显变化.(3)小剂量LMWH+预冲组:与HD前比较,gbACT值HD 2 h动脉端明显延长,但HD 2 h静脉端和HD结束无明显变化;CR值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均较小剂量LMWH组进一步减少,但HD结束后恢复至透析前水平.(4)大剂量UFH组和大剂量LMWH组:与HD前比较,在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以及HD结束,gbACT值均明显延长,CR值明显减少.结论 小剂量UFH抗凝效果充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小剂量LMWH可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大剂量UFH和LMWH可引起出血风险;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增加小剂量LMWH抗凝效果,但也增加HD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陈军宁  尹友生 《华夏医学》2000,13(6):719-721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如何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来完成血液透析及其疗效,方法:采用1.8%浓度的枸橼酸钠,空心纤维透析器和普通含碳酸氢盐透析液,观察RCA透析对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血游离钙(Ca^2+)、pH、HCO3^-、Scr、BUN、HR的影响,同时设无肝素透析组普肝素透析组对照,观察透析效果,体外循环凝血时间(CT)及体内血CT、透析器复用时间的变化,结果:26例急,慢性肾衰患者共行79例次PCA透析,未见有引起或加重出血者,透析器及管路未见发生严重凝血现象,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透析效果优于肝素治疗组,与普通肝素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浓度RCA透析安全,有效,简便,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透抗凝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对比低分子量肝素(LMWH,克赛)和普通肝素(SH)在血液透析(HD)中抗凝的疗效.方法23例伴有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HD患者为LMWH组,应克赛抗凝,在HD前静脉端一次性注射40mg;10例无出血倾向者为SH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肝素抗凝.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临床有关征象及HD疗效.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凝血情况、透析器Curea和Ccr无显著差异(P>0.05);LMWH组对KPTT的影响较SH组小(P<0.01).结论LMWH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出血患者HD中应用安全、有效,优于S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前依诺肝素一次性推注在体外循环抗凝中的有效性和最佳剂量。方法 选取36名常规透析患者,依诺肝素以0.5mg/kg为的起点,每次增加5mg,直到透析器不出现凝血。以平均剂量为界将患者分为2组,分析2组间在纤维蛋白原总量,血小板数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间的差异。以依诺肝素的用量为应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入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的依诺肝素平均剂量为0.6mg/kg。Y(依诺肝素的剂量)和血纤维蛋白原X1,血小板数量X2,之间存在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0.053+0.094 X1+0.001 X2。结论 一半以上的患者(58.3%)静脉应用依诺肝素0.5mg/kg可保证透析过程的顺利完成而并不出现出血等并发症。血纤维蛋白原总量和血小板数量显著影响透析患者应用依诺肝素进行体外循环抗凝的实际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比较低分子量肝素 (LMWH)与普通肝素 (UF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疗效。方法 :选择 10例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作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 ,先后使用LMWH和UFH各四次抗凝 ,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计算透析器对尿素氮、肌酐清除率 ,测量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结果 :与UFH相比 ,LMWH对KPTT影响小 ,对尿素氮、肌酐的清除效力高 ,而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短 ,结论 :LMW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可代替UFH在血透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液透 析前注射单剂量低 分子量肝素( L M W H)与持续 输注普通肝素( S H)对复用透析器 效率的影响。方法:对 30 例慢性透 析患者进行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观察第一、四次透析的透析器纤维包裹容量 ( F B V)、透析前血球压积 ( H C T)及透析 2 h 尿素氮、肌酐 清除率,另外,利用生色底物法测定透析 0 h、2 h、4h 血浆肝素抗 Fxa 水平。结果:同 S H 组比, L M W H 组透析器复用次数明显增加( P< 0.05),第四次复用透析器 F B V 及透析 2 h 尿素氮、肌酐清除 率无明显 下降( P< 0.05), S H 组则明显 下降( P< 0.05),透析 2 h 两组血浆肝素活性抗 Fxa 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透析 4 h L M W H 组明显高于 S H 组( P< 0.05)。结论:透析前 单剂量注射 L M W H 能保护复用透析器清 除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血仿膜吸附法无肝素透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在血仿膜吸附法无肝素透析临床应用基础上,进一步证明血仿膜对肝素的吸附,明确吸附剂量,探讨影响吸附剂量的相关因素。方法以肝素溶液1L(200mg/L)循环冲洗血仿膜透析器25分钟,浓缩液排空,再用0.5L蒸馏水冲洗,分别留样。透析器自然干燥后,对其膜取材样品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循环吸附前后的肝素溶液及冲洗液样品进行对比检测。观察吸附剂量的变化。结果实验后血仿膜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出现特征性硫元素峰,而未使用过的对照样品则没有,直接证明了血仿膜对肝素的良好吸附。肝素平均吸附量:新透析器为31.9mg,复用1~2次后为40.6mg。吸附量随肝素量的增加和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及可行,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钊伦  王瑜  梁璇  薛武军  田普训 《医学争鸣》2006,27(21):1985-1987
目的:比较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优劣. 方法:比较76例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用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处理后动静脉瘘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并比较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 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与小剂量肝素组相比,透析后穿刺点平均所需压迫时间、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以及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无差异,但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 两组透析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TT和APTT较透析前延长(P<0.05),其中小剂量肝素组的APTT延长比较明显(P<0.01). 低分子肝素组较小剂量肝素组TT,APTT时间缩短(P<0.05),但血小板计数无差异. 结论:低分子肝素较小剂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速避凝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冠脉溶栓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AMI冠脉溶栓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速避凝腹壁皮下注射(0.4m1/d,连续7d);B组(33例)溶栓后给予普通肝素(UFH)腹壁皮下注射(50mg/12h,连续7d).结果B组较A组总的临床事件发生率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梗塞后心绞痛、出血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B组治疗后血小板(PLT)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LMWH速避凝用于AMI冠脉溶栓后辅助治疗较UFH临床疗效好,出血并发症少,无需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