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国内核糖核酸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下载原始病例报道,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共获得19篇25例核糖核酸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男19例(76%),40岁以上的患者22例(88%),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一般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其他不良反应仅为个例报道。结论:注意患者和适应证的选择,密切监测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可有效预防核糖核酸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38例地塞米松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和2006年)和《药物不良反应多媒体光盘》(1960—1997年)中关于地塞米松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种医药期刊中共检索到38例地塞米松注射液,31起过敏性休克。18—60岁的青、中年人占30例(78.9%)。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36例恢复正常,2亡(5.3%)。结论地塞米松引起过敏性休占并不少见,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加强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雷招宝 《医药导报》2009,28(3):378-379
[摘要]目的探讨曲克芦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年)、《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1998~2007年)和《药物不良反应多媒体光盘》(1960~1997年)中关于曲克芦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曲克芦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用药30 min以内31例;41~60岁中年患者20例,~90岁老年患者11例;经积极地抗休克治疗,全部病例恢复正常。结论曲克芦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临床并不少见,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中有关头孢菌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资料(1998~2011年),筛选收集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发生时间、愈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获得头孢菌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共459例,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酶抑制药复合制剂为主(62.31%);居前3位的品种为头孢曲松(20.48%)、头孢噻肟(12.85%)、头孢哌酮/舒巴坦(12.8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85.40%);多发于用药后10 min内(61.66%);1 min~24 h内缓解或痊愈(87.58%);有48例(10.46%)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菌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鼓励、推广头孢的皮试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荧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荧光素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有关医药数据库有关荧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对获得的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荧光素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46篇53例。荧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中老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为1:2.12;49例发生在眼底荧光素造影期间和造影以后;与给药途径和给药速度有关;致过敏性休克的机制有多种;过敏试验不能完全预测过敏性反应。有6例死亡的病例报告。结论:荧光素用于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比较多见,其中严重的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多例,个别患者可因抢救不及时或不当而致死亡。加强用药监测是安全有效使用荧光素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B12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维生素B12致ADR病例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维生素B12 致ADR病例报告39例,女患者(29例,74.4%)和21~60岁的患者(28例,71.8%)多见;过敏反应多见,其中又以过敏性休克多见(25例,64.1%);肌肉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均可致ADR;联合用药,尤其是与维生素B1注射液的联合肌肉注射是导致严重ADR的重要原因。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维生素B12是安全用药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54例国内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医药信息系统》和《维普资讯网》三大数据库,下载其中的病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54例,女性多于男性(1.22:1),大多数(81.5%)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已有3例死亡病例(病死率5.6%);致过敏性休克的刺五加注射液产品似乎有厂家倾向性。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属于严重不良反应,应引起I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19例异丙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1998-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年)和王永铭主编的《药物不良反应多媒体光盘》(1960-1997年)中关于异丙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异丙嗪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19例,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18例恢复正常,1例死亡。结论:异丙嗪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丁小丽  雷招宝 《中国药师》2009,12(10):1468-147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医药信息系统》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下载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始病例报告,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51例;男28例,女23例;速发型(3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40例,迟发型过敏性休克11例。经积极抗休克治疗,50例恢复正常,1例死亡。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SADR)的发生规律,发掘药物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武汉市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中2009~2011年头孢菌素类严重的(包括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73例进行分析。结果:73例SADR涉及头孢菌素19个品种,其中以头孢曲松的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样反应为主的全身性损害最为突出;41例SADR发生时间在30min内;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10岁以下儿童ADR构成比较高。从ADR病例报告中反映存在相当数量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SADR,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以减少和避免S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检索1994—2008年收载的中文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死亡个案,对文献资料应用文献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资料中,男12例,女13例;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相对较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4例,占96.0%);有过敏史7例,过敏史不详的13例;与输液以外的药物配伍的有4例;19例(占76%)出现不良反应时间在用药开始30min内;共涉及11种中药注射剂。结论: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指征,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特别是儿童与老年患者,密切关注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雷 《海峡药学》2016,(6):273-274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下载其中的病例报告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10例,≤40岁的5例,41~68岁的11例;大多发生在用药30 min 以内,与性别无关,多为首次用药。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虽不多见,但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右旋糖酐致死亡的原因,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网,以“右旋糖酐”、“死亡”、“致死”、“休克”、“过敏反应”、“严重”等为检索词检索截至2013年9月右旋糖酐致死亡的病例报告,分析其致患者死亡的原因。结果:共检索到右旋糖酐致死病例报告25篇(26例),其中19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右旋糖酐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他药物混合静脉滴注,特别是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混合静脉滴注;与高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先后静脉滴注是致死亡的次要原因,医务人员对患者过敏史和对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漠视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结论:谨慎选择用药人群、严格控制用药适应证、单独静脉滴注、加强用药后30 min内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是避免右旋糖酐致死亡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文献数据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统计分析患者相关资料.结果: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病例41例,男性和21~60岁的中青年患者多见,过敏性休克均发生在用药后的30 min以内,临床症状以血压剧降、胸闷、大汗淋漓、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循环系统表现为主.经积极的抗休克治疗,39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选择合适人群,重视过敏史的询问,加强用药监测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鹿瓜多肽注射制剂致过敏性休克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线检索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药物和食物过敏史、给药途径与剂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及临床表现与转归等。结果共检索到鹿瓜多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39例。其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是:男性患者占比较高(25例,占64.10%),20~60岁患者占比较高(34例,占87.18%),静脉滴注给药者占比较高(38例,97.44%),首次用药占比较高(36例,占92.31%),静滴开始后30min内发生者占比较高(35例,占89.74%),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闷)和心血管系统(血压骤降、大汗淋漓)为主。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原患疾病和给药途径等有关,临床用药须重视过敏史询问、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及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先兆症状积极做好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刺五加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三大专业数据库,收集刺五加致过敏性休克病案48例,对病案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结果病例中男性:女性=0.846,全部在30岁以上,与人口自然分布有显著性差异;所用刺五加均为注射剂;过敏性休克均发生在输液过程中,症状多样性,除4例转院结果不详,2例(4.54%)死亡,42例(95.45%)痊愈。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应当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严密监测患者用药过程。  相似文献   

17.
244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楚和 《医药导报》2010,29(6):809-810
[摘要]目的分析加替沙星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加替沙星为关键词,对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1月~2009年5月数据库收集的ADR报告进行检索,从性别、年龄及民族、剂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药品情况、ADR发生时间及临床症状、ADR评价及转归等方面,对相关报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加替沙星ADR报告共计244例,年龄19~86岁,平均(49.3±16.8)岁,ADR男女比例为1:1.32;以静脉给药途径为主;单一用药为主要用药方式;引起ADR的加替沙星涉及41家制药公司;ADR表现以胃肠道症状、皮肤症状最为常见,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血尿等;明确记载ADR发生时间的有86例,在30 min内发生者70例(占81.40%);多数ADR不严重,无死亡病例,仅有2例报道存在后遗症(0.82%),其中158例(64.75%)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及生产企业应重视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使用加替沙星时应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8.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火星  雷招宝 《海峡药学》2011,23(3):204-205
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有关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原文,进行手工统计与分析。有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7~82岁。过敏性休克以速发型为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胸闷、口唇和四肢末梢紫绀、呼吸困难和(或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无死亡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文期刊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报道,关键词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和“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1篇,病例23例。其中,涉及脂溶性维生素2个品种,分别是脂溶性维生素(Ⅰ)和脂溶性维生素(Ⅱ);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大,占47.82%,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为1:1.09;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致过敏性休克最常见,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多在用药后1~15min内,占56.52%;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结论脂溶性维生素以过敏反应居多(特别是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与年龄、过敏史、用药时间有关。故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用前询问过敏史,在遵照说明书使用的前提下,注意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用药15分钟内的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肪乳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国内共有16例脂肪乳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其中男8例,女8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1例;全部为静脉滴注给药,5例有药物过敏史。发生在用药后30 min以内的过敏性休克占68.75%临床表现以循环系统(血压下降、胸闷等)、神经系统(意识丧失等)和呼吸系统(呼吸困难等)为主。经积极的抗过敏性休克救治,16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脂肪乳注射液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