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ory Bowel Disease,IBD)的治疗,着眼于控制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以有效控制疾病发作和维持缓解。尽管常用的三大类药物,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均有很大的发展,并仍为IBD治疗的主药,但对克罗恩病(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缓解率分别仅70%与80%左右,即便是最佳的维持缓解方案也仅能使复发率降低50%左右,CD与UC分别约有2/3与1/3的病例最终需手术治疗。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受到一定影响。随着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与免疫反应异常等方面研究的重大进展,使IBD治疗从概念到具体措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原称克隆病),在欧洲、北美发病率较高,亚洲较少见。近年来,我们发现该病在我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病情相对较欧美病人要轻。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功能异常和炎症介质生成增多相关。若阻断或抑制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受体的作用,减少或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及某些细胞因子等,均可能使病情有所缓解。IBD的常用治疗药物为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近年来科学家致力于该病的研究,不断推出IBD的治疗新药……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虽然临床上普遍使用抗生素治疗IBD,但是迄今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抗生素在CD、UC和储袋炎中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1,2]。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IBD是基  相似文献   

4.
<正>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药物治疗的客观疗效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和避免外科手术。CD是慢性、难治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治疗缓解后如何维持缓解,获得持久、长期疗效,是CD治疗的重要研究  相似文献   

5.
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医药论坛杂志》2011,(16):159-16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呈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传统治疗药物柳氮黄吡啶(SASP)临床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新型制剂奥沙拉嗪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研究应用奥沙拉嗪和SASP治疗UC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克隆病(CD),又称局部性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目前,对CD治疗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要素饮食或肠外高营养、外科手术、对症及心理性治疗等。药物治疗根据国际性研究已进一步标准化,首选药物是皮质类固醇类、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及5-氨基水杨酸(5-ASA),第二线药物包括灭滴灵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等。现对药物治疗CD的研究近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 Inflam m atory boweldisease, ) IBD 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 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 ) ,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近年来随着对IBD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型的药物制剂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就IBD 的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1 氨基水杨酸盐制剂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是治疗IBD 的基本药…  相似文献   

8.
窦丹波 《药品评价》2009,6(2):66-6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同属于炎症性肠病(inn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范畴,不同种族问发病率有差别,传统上认为IBD国内发病率较欧美国家明显为低,但近20余年来国内众多地区报道IBD的发病率与患病率日见增高,可能和生活方式改变和诊断手段提高有关。但迄今我国尚无确切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CD相比,国内UC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上常用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用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口服,炎症性肠病(IBD)的缓解率仅为60%~70%。口服5-氨基水杨酸(5-ASA)在上消化道即吸收,无足量药物到  相似文献   

10.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程冗长、易反复发作的消化系统疾病,多数UC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且无特效药。近几年来,借鉴国外利用益生菌辅助治疗UC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并取得了较好疗效[1]。我们选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低剂量SASP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与单用常规治疗剂量SASP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旨在探讨采用双歧三联活  相似文献   

11.
<正>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以慢性反复性发作为特点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前者仅累及结肠,后者整个胃肠道都可受累。两病在不同国家的发病率不同,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UC约为2/10~5~10/10~5,CD约在6/10~5~10/10~5,我国尚无权威的统计学数据,但发病率自60年代后逐渐增多,而且多为青壮年发病,并发症多且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劳动能力。 IBD的传统用药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SP)或其  相似文献   

12.
袁菊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35-435,437
目的观察艾迪莎(5-ASA)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5-ASA组(29例)和SASP组(31例),分别口服艾迪莎和柳氮磺胺吡啶,给药8周。结果 5-ASA组总有效率75.9%,高于SASP组的71.0%,但差异不显著(P>0.05);5-ASA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0.3%,显著少于SASP组(16.1%)(P<0.05)。结论艾迪莎治疗UC疗效与SASP相似,但副反应显著少于SASP。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BD)是慢性复发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亚非国家IBD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儿童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很大.本文介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生物制剂及微生态制剂等在儿童IBD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药物在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中的作用,并探讨"下台阶"疗法在儿童IBD中的应用概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药物SASP结合药物灌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住院的2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1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药物灌肠(思密达、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治疗;对照组11例,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药物结合药物灌肠联合治疗UC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蚂蚁制剂阴阳平衡散灌肠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其中阴阳平衡散灌肠组(A组)40例和柳氮磺氨吡啶(SASP)栓剂塞肛治疗组(B组)42例,健康对照组35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及肠黏膜组织中CD+4 CD+25 Tregs细胞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组织中的CD+4 CD+25 Tregs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经SASP和阴阳平衡散灌肠治疗后该细胞亚群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CD+4、CD+25 Tregs细胞亚群在UC的发病及病情转归中可能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阴阳平衡散通过调节Tregs细胞的数量对UC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住的炎性肠道疾病的病例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治疗体会结合临床具体病例整理归纳总结。结果:虽然临床治疗上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大多数病人在病程中也接受手术治疗。结论:炎性肠道疾病(IBD)只要把握治疗的关键,是可以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的。  相似文献   

17.
艾迪莎与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华  李克迪 《天津医药》2001,29(8):493-494
溃疡性结肠炎(UC)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症状是腹泻伴粘液脓血便,病程漫长,反复发作。柳氮磺胺吡啶(SASP)一直被传统用作UC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治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999年起我们应用艾迪莎治疗UC患者疗效满意,并与SASP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雷鑫明  路亮 《安徽医药》2017,21(10):1854-1857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并发贫血的临床特点及蔗糖铁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例IBD患者,观察其并发贫血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蔗糖铁静脉滴注治疗和效果评估.结果 200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贫血发生率为38.99%;克罗恩病(CD)患者贫血发生率为65.85%,UC患者、CD患者的年龄、贫血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与CD患者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病变范围、疾病活动度分期均为UC、CD合并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对贫血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也是造成贫血的重要原因.蔗糖铁静脉滴注治疗1周后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血红蛋白(Hb)、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中位数分别升高为98 g· L-1、35 mg·dL-1、28%、84Ⅱ,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IBD并发贫血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蔗糖铁对于IBD合并贫血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美常安胶囊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美常安胶囊和柳氮磺吡啶(SASP)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36例UC患者,随机分为SASP治疗组(共16例)和联合SASP和美常安胶囊治疗组(共2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血液生化变化等.结果 联合SASP和美常安胶囊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明显优于SASP治疗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黏膜糜烂、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好转或消失.而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美常安胶囊可以明显提高SASP的临床疗效,它是治疗UC的良好益生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尚无针对IBD的有效治疗药物。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型药物和制剂。笔者就IBD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