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兔角膜环孢素A含量测定及其经时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滴眼剂在角膜组织中的药量及经时过程,方法:1%和0.5%CsA混悬滴眼剂50μl滴入兔眼后一定时间取角膜和血样,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1%和0.5%CsA混悬滴眼剂在角膜中的药量和血药浓度基本呈倍数关系,且在滴眼后240min内,角膜中浓度保持在20~52和13~34μg/g达峰时间均为120min,结论:CsA滴眼后兔角膜中可保持较高浓度,而血液浓度很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核形态变化。方法 22只(40眼)新西兰白兔行-5.5OD,5.5mm 直径的近视 PRK,术后不同时期取角膜进行茜素红—锥蓝染色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核形态。结果 PRK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核形态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PRK 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损害,是一项安全的矫正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云珍  钟晓东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51-145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年来矫正近视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随着LASIK手术的普及,一些角膜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Lin等。引对529例行LASIK手术眼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8.6%有角膜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占2.2%.包括不全瓣0.3%、不规则瓣0.9%,自由瓣1%;术后角膜并发症占7.29%,其中,角膜瓣移位占2.0%.角膜瓣皱折需重新复位占1.1%,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占1.8%,感染性角膜炎占0.1%.上皮内生占2.2%。作者同时观察到术中并发症从前100只眼的6%下降到后300只眼的0.3%.说明医生的经验对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性。本文对LASIK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致兔眼损伤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百草枯致[损伤的病理]变,为构建相应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将20只普通级健康成年白色新西兰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4只。每只家兔左眼结膜囊内滴入百草枯原液100μl后立即将其眼睑轻轻闭合,使药液分别保留30 s(30 s组)、1 h(1 h组)、4 h(4 h组)、8 h(8 h组)和24 h(24 h组);右眼结膜囊内滴入生理盐水100μl作为对照。接触百草枯原液达规定时间后,以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双眼5 min。应用裂隙灯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技术观察眼结膜、虹膜和角膜的损伤情况并进行评分,记录眼损伤累加最高积分和损伤完全恢复时间。实验第21天处死动物,取角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30 s组家兔出现轻至中度结膜刺激症状,未见角膜、虹膜损伤,实验第2天眼损伤累加最高积分达峰,为(14.0±2.3)分,眼损伤完全恢复时间为(9.5±0.6)d,角膜组织切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1 h组家兔出现中至重度结膜刺激症状,虹膜无损伤,角膜有局灶性损伤,染毒后(5.5±1.9)d眼损伤累加最高积分达峰,为(47.5±8.5)分,高于30 s组(P<0.05),眼损伤完全恢复时间为(13.5±2.4)d,组织切片见角膜受损部位上皮扁平细胞层缺失。4 h组、8 h组和24 h组家兔除了出现重度结膜刺激症状外,均出现角膜和虹膜损伤,损伤程度随着接触百草枯原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眼损伤累加最高积分分别在染毒后(6.2±1.0)、(7.7±1.0)和(7.2±2.1)d达峰,分别为(67.5±10.5)、(79.5±9.7)和(80.0±9.5)分,均高于30 s组和1 h组(均P<0.05),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组中有2只家兔分别在实验第12、19天眼损伤完全恢复,另2只和8 h组、24 h组的全部家兔至实验第21天眼损伤未完全恢复。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4 h组家兔角膜上皮细胞部分脱落,呈虫蚀样改变;8 h组角膜上皮扁平细胞和棘状细胞脱落,仅存柱状基底细胞,部分深达角膜基质层,角膜基质纤维板层结构紊乱,可见肉芽组织和角膜新生血管;24 h组角膜上皮完全剥脱,仅存基质层、内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结论眼接触百草枯原液30 s即可导致结膜损伤,接触1 h可致角膜损伤,接触时间≥4 h可造成角膜混浊、角膜损伤瘢痕愈合等难以恢复的眼损伤。家兔眼接触百草枯原液≥4 h出现的眼损伤可作为百草枯致眼损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角膜损伤是临床上因为物理、化学、微生物感染、免疫等因素造成的角膜结构、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系列眼科临床疾病。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不可逆盲病人的40%来自于角膜盲,而各类角膜损伤则是角膜盲的最主要病因。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角膜损伤阶段对伤口的愈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同研究表明其在各个通路中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就目前关于EGF在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通路研究做出综述,旨在为日后角膜损伤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牛血红细胞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兔角膜损伤后创伤修复以及对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作角膜板层切除模型,在兔右眼角膜中央,用直径8.5 mm环钻制作成直径8.5 mm、深度100μm的无菌性角膜损伤。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于角膜板层切除术后第1天起,各组分别用0.9%生理盐水(模型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阳性对照Ⅰ组)、5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阳性对照Ⅱ组)及20%小牛血红细胞提取物眼用凝胶(试验组)点眼每日4次。分别于治疗后7,14,21和28天,进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并观察各组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和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在角膜板层切除后,观察期末,20%小牛血红细胞提取物眼用凝胶组,对角膜上皮修复速度,与其他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较其他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牛血红细胞提取物眼用凝胶明显能促进兔角膜损伤的组织修复,减少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0岁.因左眼突然异物感、疼痛1 d,于2004年10月20日10:00就诊.裂隙灯检查:左眼视力1.2,左眼球结膜轻度睫状充血,角膜中央可见一黑色异物.诊断为"左眼角膜异物".给予1%地卡因眼水滴眼,5 min 1次,每次1滴,共3次,然后取出角膜异物,并滴0.3%诺氟沙星眼水,涂0.5%红霉素眼膏包盖.4 h后患者又返回复诊,并自诉包盖左眼约30 min后即再现左眼疼痛,流泪一直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爱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爱丽滴眼液滴眼治疗角膜上皮疾病32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用药两周后明显有效率78%,有效率16%,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爱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损伤疗效好,毒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斌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10-1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滴眼液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00例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滴入结膜囊,每日4次,每次1~2滴;对照组采用0.3%妥布霉素滴眼液滴入结膜囊,每日4次,每次1~2滴。滴眼后3d、6d观察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滴眼3d和6d,rhEGF治疗组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滴眼后3d、6d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能够特异性地和角膜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受体相结合,很好地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缩短病程,是一种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角膜损伤,直接影响视力,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本研究观察了一种抗肿瘤药对动物角膜的损伤。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名称:BMA-1,化学合成药物。动物种属:Beagle犬24只及Wistar大鼠160只。Beagle犬口服给予5、15、50mg/kg,大鼠灌胃给予20mg/kg;1次/d,连续8周。2结果2.1Bea  相似文献   

11.
陈惠英 《江苏医药》1998,24(9):695-696
自1996年以来,我院应用氟康唑和碘伏烧灼治疗角膜真菌病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5例(15只眼)中,男8例,女7例。右眼7例,左眼8例。农民8例,学生1例,工人6例。年龄ZO~7O岁,平均年龄50.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Zo天,平均8.2天。有明显外伤史者6例,角膜炎史2例,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后患病1例,原因不明者6例。治疗前视力光感1例,手动5例,指数5例,002以上4例。角膜括片均找到霉菌,角膜荧光素染色均为阳性。二、治疗方法1%地卡因滴眼2次,用棉律蘸少许碘伏在溃疡表面反复涂擦4~5次,不累及健康角膜,然后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因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00例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金因舒滴眼液滴入结膜,4次/d,1~2滴/次;对照组采用0.3%妥布霉素滴眼液滴入结膜,1~2滴/次。滴眼后3d、6d观察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滴眼3d和6d,金因舒滴眼液治疗组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滴眼后3d、6d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金因舒滴眼液的主要成分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它能够特异性和角膜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受体结合提高损伤的角膜上皮创伤愈合的时间和增大愈合速度,是一种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测量LASIK术前角膜厚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角膜屈光手术前准确地评价角膜厚度和角膜形态已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矫正的可预测性,有助于术前的筛选。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超声测厚仪,虽然是目前测量角膜厚度准确有效的仪器,但检查时需先滴表面麻醉眼液,且在连续测量过程中难以对同一位点进行精确定位,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角膜宁滴眼液对角膜病及角膜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74例89眼的角膜病及角膜外伤患者分为2组,一组常规用药,一组加用角膜宁滴眼液,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和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 加用角膜宁滴眼液症状减轻,角膜上皮愈合快.结论 给角膜病及角膜外伤患者加用角膜宁滴眼液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人工角膜植入术是不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或其他手术获得视力的全角膜白斑患者复明的唯一希望^[1]。其术前术后护理配合及治疗对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方法 我科2002年10月对10例行人工角膜植入术者.通过加强术前术后护理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术前准备,体位训练,心理疏导,饮食指导,预防术后感染,观察眼压,伤口及人工角膜是否脱出,做好出院指导,效果理想:结果 10例病人出院时.球结膜充血( ),眼压Tn人工角膜镜柱无暴露.荧光素染色表层组织阴性.无渗漏结膜创口愈合好。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赵江浩  吴年浪 《海峡药学》2009,21(11):111-113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病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应用DICON——CT200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前后33例(64眼)干眼病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表面不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及角膜预测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PVA)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干眼病患者的SRI、SAI、PVA值及散光度分别为1.32±0.44、1.11±1.43、20/30.12±20/11.93及2.45±1.9;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后SRI、SAI、PVA值分别0.83±0.21、0.59±0.31、20/21.03±20/5.12及1.87±1.13。干眼病患者在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后SRI、SAI和散光度均明显降低,而PVA则明显升高。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前干眼病患者的角膜地形图43.8%为不规则形,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后不规则形降为29.7%。结论SRI和SAI可作为诊断干眼病的客观指标并可用于评价干眼病的严重程度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疗效。璃酸钠滴眼液可改善干眼病患者的角膜表面光滑度。  相似文献   

17.
502胶水常温下瞬间固化,具有很强的粘着性,我科从2000年1月~2003年3月治疗502胶水致角膜损伤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卒中患者暴露性角膜损伤这一并发症的护理方式。方法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的急救护理、生活护理、并发症防控护理及心理护理。特色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进行暴露性角膜损伤的专项特色综合护理。最后评价两组的角膜损伤发生率及损伤后的转好率。结果常规护理组角膜损伤发生率为9.1%,特色护理组角膜损伤发生率为3.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而且发生角膜损伤后的转好率,特色护理组也远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采取科学而细致的暴露性角膜损伤护理干预办法可有效预防暴露性角膜损伤的发生,并且能使已经发生的暴露性角膜损伤顺利转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方两性霉素B滴眼液(抗真菌药物)兔眼局部滴用后在角膜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10组,复方两性霉素B滴眼液双眼点药50μL,每隔5 min给药1次,共3次,分别于最后1次滴眼后5,15,30,45,60,90,120,180,240和360 min取角膜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膜中两性霉素B和利福平的含量,用3P9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性霉素B和利福平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9.09和19.86 μg·g-1;t1/2分别为39.06和49.36 min;AUC分别为574.88和1 533.48 min·μg·g-1.结论 复方两性霉素B滴眼液在兔角膜中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涛  张杰  白景山  王新欣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344-345,347
目的通过研究他克莫司(tacrolimus)滴眼液(0.1%FK506)在损伤角膜上皮愈合过程中水通道蛋白(AQP)3、5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为研制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有效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机械法刮除小鼠角膜中央上皮的方法建立模型,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取损伤若干小时用药后大鼠角膜进行AQP3、5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QP3、5表达情况。结果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可见AQP3表达,并且实验组表达比对照组更高,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18 h。角膜上皮损伤后用0.1%FK506滴眼,伤后6 h实验组愈合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损伤后12、18、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全层可见AQP5表达,随着角膜的愈合,其表达量降低。实验组6、12、18 h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0.1%FK506滴眼,可通过增加AQP3表达而加快小鼠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而AQP5表达量则随角膜愈合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