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肌萎灵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肌萎灵注射液(JWL)对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密度离心法分离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加入合氨酸建立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模型,评价不同浓度肌萎灵注射液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NF-200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测定神经突起主干长度,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TUNEL阳性神经元计数观察细胞凋亡。结果:(1)肌萎灵注射液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的活力,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2)肌萎灵注射液可减少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运动神经元LDH的漏出;(3)肌萎灵注射液能显著减少谷氨酸诱导的运动神经元凋亡。结论:肌萎灵注射液对正常运动神经元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运动神经元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剂-肌萎灵注射液对神经干细胞的促分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加不同浓度的肌萎灵注射液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7d,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中间丝蛋白(NF -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观察肌萎灵注射液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肌萎灵注射液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2) 1%肌萎灵注射液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药制剂肌萎灵注射液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用PRV和PNMT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肾上腺素有神经元对 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观察到在延髓的C1、C2及C3等部位有PRV和PNMR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脑干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孤束核中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有纤维联系。推测可能和调控咽肌的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跨突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配咽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疑核,控制凝核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孤束核中的前运动神经元在控制吞咽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支配咽肌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的什么部位还不清楚。文内用假狂犬病毒研究字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在孤束核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划痕损伤后 Bcl-2表达的影响 ,本实验从成鼠和乳鼠骨骼肌中提取出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第 7d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成鼠组和乳鼠组 ) ,取 10 0μl肌源神经营养因子 ( 0 .1μg/ ml)加入实验组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 PBS,同时进行划痕损伤。损伤后第 3d计数各组存活的运动神经元 ,行 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反应 ,计数 Bcl-2免疫反应 ( Bcl-2 -IR)阳性神经元数量 ,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 Bcl-2 -IR阳性神经元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 ,损伤后第 3d,实验组运动神经元存活数 ,Bcl-2 -IR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而乳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功效优于成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结果提示 ,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受损运动神经元具有增强 Bcl-2表达、减少凋亡和损伤修复等作用 ,且乳鼠的此因子效能尤佳  相似文献   

6.
兔腭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腭肌的运动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结果:腭帆张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内侧群。腭帆提肌和咽腭肌的运动神经元位同侧疑核的吻侧部。悬雍垂肌的运动元位于双侧疑核的吻侧部。舌腭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同侧疑核吻侧部和下舌神经核尾侧端的腹外侧部。结论:腭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不同的脑神经核中,在各脑神经核中的分布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用PRV和PNMT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观察到在延髓的C1、C2及C3等部位有PRV和PNM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脑干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孤束核中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有纤维联系.推测可能和调控咽肌的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三角肌前,后部的运动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军  黄瀛 《解剖学杂志》1995,18(2):143-146
为了解主动肌与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应用HRP逆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鼠三角肌前部、后部的运动神经元。三角肌前部的运动神经元池位于C4-6脊髓前外侧核背部及其与后外侧核之间。三角肌后部的运动神经元池位于C4-7脊髓外侧核及其与前外侧核之间。与前池略有重叠。  相似文献   

9.
包新民 Alts.  SM 《解剖学报》1998,29(2):113-118,I001
为了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调控机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假狂犬病毒注射咽肌后跨突触标记在脑中的分布。咽肌注射PRV后,脑内PRV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相似文献   

10.
成年Wistar大鼠32只,分为4组.分别按Alien法制成脊髓完全性(545gcf)和不完全性(21gcf)损伤模型.每种损伤模型文分别制成MNTF的实验组和盐水对照组。术后4周,分别做Glees、Nissl染色和ChAT、GFAP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镜下观察了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对脊髓急性撞击伤病理变化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对Allen法所致的完全性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不明显,但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具有局限脊髓空洞、促进瘢痕愈合和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KC不同亚型在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突起生长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蛋白激酶C(PKC) 4种亚型 (α、βⅠ、βⅡ和ε)在胎鼠脊髓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生长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 ,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同步测定突起长度和胞体面积。 结果 原代培养神经元生长过程中 ,7d前随着PKC 4种亚型的表达逐渐增加 ,神经元胞体逐渐长大及突起逐渐延长 ;7d以后无论在胞体还是突起中 ,PKC 4种亚型的表达均下降 ,突起开始萎缩 ,胞体内出现空泡。相关分析发现 βⅡ亚型与突起生长关系最密切 (r =0 73,P <0 0 1)。  结论 PKC可能参与了神经元的生长过程 ;βⅡ型PKC在培养脊髓神经元突起生长中的作用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缺氧复氧时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 NOS的动态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的调节作用 ,藉以探讨 NO在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时的作用以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机制。实验使用胎龄 15~ 17d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 ,建立缺氧复氧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缺氧复氧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应用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细胞 NOS的动态表达 ,并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缺氧复氧可以使神经细胞的 NOS呈双时相的升高 :在单纯缺氧 2、4、6、8h组及缺氧加复氧 18h组中 ,缺氧 2 h组及缺氧 8h复氧 18h组与对照组相比 NOS阳性细胞数量增多 ,染色加深 ,酶活性增强 ,经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其它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中药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抑制上述两组的NOS活性增强。本文结果提示 :缺氧及缺氧复氧可以使神经细胞 NOS活性呈双时相增强 ,NO的升高可能是缺氧复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 ;银杏叶提取物对缺氧复氧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 NOS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家兔正中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元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HRP逆行轴突追踪技术显示家兔正中神经及其各分支的躯体运动神经元。HRP标记细胞见于脊髓C_5—T_2节段前角外侧部,正中神经的臂支、前臂支和爪支的标记细胞在脊髓内分别位于C_5—C_7、C_6—T_2和C_7—T_2节段,各组标记细胞在脊髓灰质内呈明显的躯体定位排列。用图象分析仪对标记细胞分析测量,其平均值为:长径27.8±8.57微米,宽径20.0±6.40微米,面积449±260平方微米,周长为78.8±24.4微米,体积9967±8560立方微米,细胞的长、宽径比值1.41±0.2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类似物阿拉瑞林 (alarelin)对培养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应用离体培养的SD大鼠胃平滑肌细胞 (gastricsmoothmusclecell,GSMC) ,采用四唑盐 (MTT)比色法实验 ,3H 胸腺嘧啶核苷酸 (3H TdR)参入、免疫荧光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 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表达的平均荧光值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观察阿拉瑞林对GSMC的增殖、DNA合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 当加入终浓度为 10 - 9、10 - 7、10 - 5mol L的阿拉瑞林 2 4h后 ,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 ,发现其MTT吸光度 (A值 )逐渐降低 (P <0 0 5 ) ;PCNA表达的平均荧光值逐渐减弱 (P <0 0 5 ) ;GSMC的3H TdR参入量依次减少 (P <0 0 5 ) ,且药物浓度越大 ,此三者下降越明显。在细胞周期中 ,与对照组相比 ,G1 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P <0 0 5 ) ;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 ,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P <0 0 5 )。 结论 GnRH类似物可明显抑制大鼠GSMC的增殖作用 ,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平滑肌细胞自身GnRH受体的直接介导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用使君子酸(QA)损毁SD 大鼠左侧M eynert基底大细胞核,制成老年性痴呆症(AD)模型。将同种鼠胚基底前脑制成的细胞悬液不加神经营养因子和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BDNF+ NGF者植入AD 模型鼠额、顶叶皮质,隔日通过脑室灌注人工脑脊液和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共7 次。移植后4 个月,取脑切片作Nissl染色、NADPH d和NADPH d+ AChE 组化染色,计数移植区中NOS阳性神经元数及其纤维在16900 μm 2 网格中的交点数,并用MIAS 300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移植区中NOS阳性神经元的细胞面积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的动物,移植区中的NOS阳性神经元数、NOS阳性纤维交点数和NOS阳性神经元的细胞面积等形态学指标均较不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的对照组为佳,而在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的各组中又以BDNF+ NGF组为优,提示BDNF、NGF能促进移植区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生长,BDNF与NGF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本文对BDNF和NGF促进移植区中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生长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抗氧化及骨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去卵巢大鼠抗氧化及骨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SD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7组:高脂、雌激素,低、中、高剂量SI干预、假手术及正常对照组.对前5组摘除双侧卵巢后恢复1周开始干预,实验周期为12周,灌胃给药,每周称重1次,分别在去卵巢及处死时(12周)抽取尾静脉血,实验结束后取内脏及骨骼标本,分别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及骨密度等指标,共63只大鼠完成实验.结果 SI干预组股骨重量高于高脂与正常对照组,干预可提高AKP、GSH-Px酶活性.高剂量干预对维持大鼠股骨密度的作用与雌激素相似.SI干预可缓解因去卵巢造成的骨丢失.结论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的抗氧化、骨代谢酶活性及骨转化存在一定影响,适量干预能逆转因去势造成的骨密度下降.考虑到植物雌激素与哺乳动物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能力低下,采用SI在临床开展干预的剂量与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胞二磷胆碱(citicoline,CC)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Parkinson病体外细胞模型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Fluo3/AM荧光染料,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罗丹明123和PI荧光双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凋亡;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LDH的漏出;TH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多巴胺能神经元。实验分成三组:(1)对照组:即原代培养细胞;(2)6-OHDA损伤组:即原代培养细胞加6-OHDA;(3)CC保护组:原代培养细胞中分别加2、1、0.1、0.01和0.001mmol/LCC后,再加6-OHDA。结果显示:与6-OHDA组相比,1、0.1、0.01和0.001mmol/LCC组细胞活力增加(P<0.01);[Ca2+]i浓度下降和ΔΨm升高(P<0.01);除了0.001mmol/LCC组外,各CC组LDH漏出率明显低于6-OHDA组(P<0.01)。以上结果提示:在体外Parkinson病细胞模型中,CC可能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膜,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活力,降低[Ca2+]i浓度,减少LDH漏出等途径削弱6-OHDA的神经毒性作用,发挥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豚鼠臂丛前索损伤与再生过程中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 ( GAP-4 3 )的表达以及电针、NGF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受损神经的神经元 GAP-4 3呈弱阳性表达 ;但 GAP-4 3在神经损伤初期的表达显著增强 ,随着轴突不断生长 ,表达强度又逐渐减弱 ;电针、NGF能够加快其减弱速度 ,特别是电针能够显著加快 GAP-4 3恢复弱阳性表达。由此可以认为 ,神经元 GAP-4 3含量变化不仅能够反映轴突生长锥生长与靶器官的接触 ,还可表达再生轴突与靶器官之间功能联系的完善程度。电针促进其完善的作用优于 NGF,可能与电针对靶肌肉直接刺激性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吉宏龙  王天佑 《解剖学报》1995,26(1):67-70,T012
用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了低温(2~22℃)对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丝(MF)的影响。发现在低于22℃中处理后,GFAP束和MF束变细,MF数量减少。处理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形态分化良好的细胞的GFAP束耐低温能力提高。结果表明,低温时GFAP束间联结断裂,而其本身无解聚;MF束间联结断裂,MF本身出现解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