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出院时16例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颅脑感染,1例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时间13~142d,平均84d。结论外伤性尿崩症的预后与颅脑损伤程度、尿崩症出现的时间、尿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经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血肿2例,硬膜外血肿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于颅脑损伤后2~14d出现尿崩症;经治疗痊愈12例,死亡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多发生于颅底骨折或脑底部挫裂伤,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性尿崩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报告15例颅脑外伤性尿崩症,占同期颅脑损伤的4.7‰。12例暂时性尿崩症,其中单纯颅底骨折者11例,颅底骨折并轻度额叶底部挫裂伤1例;3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发生于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术后,二例继发于额叶底部脑挫裂伤减压术后。颅脑损伤后、烦渴、多饮、每日尿量超过4000ml,尿比重低于1.006,可确诊。应与肾源性尿崩症鉴别,暂时性尿崩症可口服双氢克尿塞及对症治疗,能获治愈,永久性尿崩症应选用激素替代疗法、可控制症状.该症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临床较少见,常见于颅骨骨折伴视丘下部或垂体损伤者。我院自1995~2003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患者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20~45岁,平均34.5岁,其中交通事故5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2例。均有昏迷史,入院GCS评分4~6分4例,6~9分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伤后出现尿崩症时间为4~13d,平均9d,所有病例入院前均无尿崩症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垂体-下丘脑原发性疾病。1.2辅助检查CT报告均有脑挫裂伤,合并颅底骨折6例,弥漫性脑肿胀4例,颅内血肿7例。9例中24h尿量4000~15000ml,平均80…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的临床上较多见,以往多归因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r antiduretic hormone secretion, SIADH)或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 D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在伤后2~14d发病,24h尿量4600~12200ml,尿比重1.001~1.006。给予双氢克尿噻、卡马西平等口服药物及微量泵持续静脉泵人垂体后叶素治疗,疗效显著。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典型,微量泵持续静脉泵人垂体后叶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28例尿崩症23例治愈,4例好转,1例死亡。颅脑损伤后2~10d发病,24h尿量5 200~13 600mL,尿比重1.001~1.005,垂体后叶素静脉泵入以及口服双氢克尿噻、卡马西平治疗,疗效显著。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典型,及早诊断、综合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47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患者,根据尿崩症状轻重给予双氢克尿噻鼻饲、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长效尿崩停肌注,酌情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结果治疗4周后,4例患者尿崩症状用双氢克尿噻控制,25例用垂体后叶素或弥凝控制,11例用长效尿崩停控制,7例死亡。随访半年,30例治愈,10例未愈,需口服弥凝维持。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与下丘脑垂体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有关,GCS3~5分、急性尿崩症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尿崩症是颅脑创伤后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1],患者多因水电解质失衡而危及生命.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2000-2007年共诊断、治疗12例颅脑创伤并发尿崩症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69例报告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夏昌兴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并不少见,但是,往往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延误治疗。1987年至1993年间,我院收治颅脑损伤1689例,按照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并发精神障碍6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损害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预后判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01—2012-08重症监护病房收治42例脑损害致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尿崩症出现时间和所致高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尿崩症出现时间早,并发高钠血症组患者的GCS评分较对照组低,病死率高。结论中枢性尿崩症是颅脑损害的结果,会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出现越早,伴血钠值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在临床很常见,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者并不多见。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下消化道出血者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崩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多尿、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点。神经外科中多见于外伤、鞍区肿瘤及手术后,主要是因颅脑创伤、肿瘤侵蚀和手术干扰破坏等损伤了下丘脑、垂体柄、垂体后叶或供应血管,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而发生的中枢性尿崩症。根据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可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尿崩症;根据尿崩症发生和持续时间又分为暂时性、持续性和三相性三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同时需要排除其它多尿症候群、非尿崩症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激素替代,术中保护下丘脑、垂体柄及垂体后叶等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院2000年3月~2010年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6600例,其中并发中枢性尿崩症26例,占0.4%,就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过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9~57岁,平均38岁.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引起肺炎的相关因素依次为呼吸障碍排痰不畅、误吸、医源性因素。结论 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肺炎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2例报告林时松自1980年1月至1993年1月共遇到颅脑损伤并发急件肾功能衰竭(ARF)22例,占本院同期收治颅脑损伤1893例的1.1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5例,女7例,年龄16~59岁,平均25.9岁。均有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3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急性颅脑损伤后并发ARDS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23例患者诊断治疗正确,15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并发ARDS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是其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兰蒙李健骆太顺一、临床资料诊断指标:颅脑损伤后GCS7分以下并相继出现二个以上的多器官衰竭,我们认定为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形成。本组男21例,女3例。年龄6~84岁,平均年龄50岁。患者入院时GCS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颅窝手术并发尿崩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后颅窝手术并发尿崩症的治疗情况。结果 尿崩症发生于术中及术后10天。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后颅窝手术并发尿崩症的可能原因为脑组织的缺血,水肿,血管活性物质刺激及手术和麻醉后机体应激反应产生的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暂时性抑制。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液体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性脑积水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8—08—2004—03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积水26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5%,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