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五年制医学生临床学习阶段的科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向355名2011级五年制医学生发放科研能力调查问卷,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学生科研能力现状得分为(15.380±2.760)分,合格率15.5%(52/336),科研能力培养需求得分为(19.540±3.888)分,态度积极者占49.4%(166/33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是否当过班干部、是否对科研活动有兴趣、是否愿意加强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能力培养需求密切相关。结论医学生科研能力较弱,对科研能力培养有较大需求,应通过增加科研活动数量、开展科研培训讲座和实验操作技术培训,多管齐下,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专科医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改编的医学生价值取向调查表和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调查某医学类高职院校6个专业512名学生。结果专科医学生价值取向调查表总体平均分为(3.85±0.39)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政治、法律、职业、恋爱与婚姻、学习、自我、生活、社会公德;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总体平均分为(3.77±0.52)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网络应对、交往适应、认知模式、压力应对、情绪控制。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喜爱程度的学生两个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心理素质与价值取向显著相关(P<0.01)。结论专科医学生价值取向调查表和心理素质量表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正确的价值取向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高校教育者应分层次、分性别、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和情绪控制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效果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经过抗挫折教育后抗挫折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3级原调查的大学生在经过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后采用标准化问卷方式等进行再次调查.结果:①教育后大学生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丧失和其他因子应激程度高于教育前,学习压力因子应激程度低于教育前;②教育后大学生应付方式中仅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得分低于教育前;③教育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和焦虑情况基本没有变化;④教育后大学生抑郁标准分和发生率明显降低(具体表现为抑郁严重指数、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抑郁心理评分明显降低);⑤68.5%的大学生自我感觉抗挫折能力明显提高;86.2%的大学生是通过自我调节提高抗挫折能力的.结论:经过教育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浅谈医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以人为服务对象,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对医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此,现代医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医学生较强的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相容能力及勇于创新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对医疗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为加强医学生电离辐射知识宣教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医学院医学生880名,自制问卷对其电离辐射知识的知晓度、获取途径以及从业意愿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收回的824份有效问卷中,电离辐射知识平均得分为(6.206±2.359)分,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医学生对电离辐射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学生获取电离辐射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媒体;35.1%(289/824)的医学生不愿意从事医疗放射相关工作。结论医学生对医疗电离辐射知识认知水平偏低,需加强医学生“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建立对待医疗电离辐射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 找出医学院校创业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和存在问题, 对医学院校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 对昆明医科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通过卡方检验等对比分析性别、专业、年级等9个不同组学生之间创业意向的差异, 从而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创业心理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50份, 回收1 099份, 有效回收率为95.6%.创业心理素质得分为 (76.9±9.0) 分, 创业心理素质较好者仅占8.2%, 对创业环境、意志因素的认识心理素质较好者仅占0.5%和15.5%.女性创业意向优于男性 (P<0.001) .理科学生创业意向优于文科学生 (P=0.025) , 对创业环境认识差与对创业环境认识一般组组间P<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创业环境认识差组的创业意向优于对创业环境认识一般组.结论 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差, 在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正确认识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加大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舆论氛围;加强创业教育, 完善创业课程, 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知创业心理素质, 激发创业动机, 为创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践医学生情商教育 构建和谐就医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院校除了要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外,更要重视医学生情商的培养教育。医护人员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决定了医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医疗服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医学生情商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情商教育体现了医学生储备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业的压力决定了医学生情商教育的可行性;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得医学生情商培养具有社会意义。医学生应注重自我的伦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完善情商教育的组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选好情商教育的时机,将情商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情商素养,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5个年级共1 600例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淡路向性检验卡、医患认知及沟通知识状况问卷、人际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分别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与医学生沟通知识状况、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医学生内外向性格特征。根据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以得分达到总分的80%及以上者为绩优组,以得分低于总分的80%者为绩平组。分析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1 460份,有效问卷1 381份,有效回收率为86.3%。1 381例医学生中,性格类型为外向型者455例(32.9%),中间型者598例(43.3%),内向型者328例(23.8%);认为医患关系会趋好者612例(44.3%),认为变化情况不一定者551例(39.9%),认为会趋坏者218例(15.8%)。医学生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15.9±20.1)分,沟通能力绩优组254例,平均得分为(142.7±10.0)分;绩平组1 127例,平均得分为(109.7±16.5)分。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性格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以及不同医患关系态度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格类型、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医患关系态度是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重要性象限图结果显示,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属于Ⅱ区,重要程度较高,但得分较低;性格类型和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属于Ⅳ区,重要程度和得分均较高,应继续维持。结论 医学生沟通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性格类型、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和医患关系态度是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强医学生自信心锻炼,增加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医学院校规范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等措施,促进医学生沟通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学生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指"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能力[1]。加强耐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文本通过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医专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了解其挫折承受力的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增强其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进而缓解心理冲突,增强抗挫折的意识和技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验挫折教育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方法以两所民办高校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创设挫折情境,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基础实验课挫折教育,采用"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结合实验考核成绩及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检验挫折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结果挫折承受力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末实验考核实验组学生表现相对沉稳,成绩略高于对照组;带教教师对实验组学生心理素质评价较高。结论挫折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薛芳  钱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406-1408, 1412
目的调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基层工作的意愿,分析其选择全科医生作为职业的影响因素,为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定向医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基层服务意愿和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基层工作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基层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定向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比例为42.45%(118/278)。基层就业意向定向医学生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得分为(3.81±0.57)分,非基层就业意向医学生得分为(3.26±0.59)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父亲文化水平和对国家政策认同情况、对医学兴趣认知情况、为家乡做贡献意愿、学前合同束缚感的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国家政策是否了解、对医学兴趣、为家乡做贡献、受学前合同束缚均为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定向医学生到基层工作意愿较低,有关部门要完善定向政策和长期激励机制,加强定向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增加其对专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而经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既有其形成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又有其积极和消极的特点。针对其特点对大学生实施不同的体育教育;采用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353名青年医学生心目中的临终关怀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青年医学生对临终关怀认识与态度 ,探讨对医学生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对青海医学院 1999年 4月在校医学生整群随机抽样 ,采用自制医学生心目中的临终关怀调查问卷。结果 :35 3名青年医学生对临终关怀一词未看到过 (未听说过 )和记不起来的占 5 1.0 0 % ,对临终关怀基本知识回答完全正确的仅占 3.12 % ;有 91.2 2 %的医学生认为医学院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是必要的 ;有 45 .6 1%的医学生表示今后愿意从事临终关怀工作 ,其中男性占 43.46 % ,女生占 48.15 % ,无显著差异 (P>0 .5 )。结论 :目前应加强对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对医学生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是必要的 ,应纳入医学教育范畴。文章还对临终关怀教育内容和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教研室设置及带教教师的培训做了一定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脑卒中病人呈逐年增高趋势,社区康复的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本研究希望通过社区脑卒中病人集中运动康复教育意愿情况问卷调查和分析,探寻适用于我市社区脑卒中病人康复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们共设计了同意和不同意参加运动健康教育的2种问卷。研究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59份;同意问卷49份;不同意问卷110份。结果显示:此次共调查脑卒中病人174人,实际收到有效问卷159份;其中愿意者31%,不愿意者占69%。愿意参加的群体中多数希望能够在原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了解更多的康复知识,也喜欢和大家聚在一起,但对出行不方便有所担心。不愿意参加群体多数对宣教活动不感兴趣,认为自己可以在家锻炼,或者已不需要再指导和锻炼,也不愿意集体活动。两组病人对于最担心和最希望得到的帮助集中在手功能的提高和步行能力加强方面。体会:康复意识薄弱和专业人员不足是阻碍社区脑卒中病人康复教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剖析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定式问卷、同意指导语和填表方式,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和人文素质方面内容,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并对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心理素质、文史哲知识、审美素质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4.9%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的提高对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56.4%的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87.1%的学生在业余生活时间愿意阅读人文书籍,45.1%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能基本满足对人文书籍和资料的需求,70.6%的学生对学校人文氛围和校园文化生活的评价是一般,41.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人文素养所起的作用很大,60.8%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未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各项目回归系数t值的相伴概率P<0.05,表明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得分高低对学生思想道德与理想信念、心理素质、文史哲知识与审美素质存在影响。结论: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较好,比较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但对医学人文教育现状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志愿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志愿功能动机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均分高于中间分2.50分,高于中等水平2.50分的医学生163人,占总数的54.3%.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P<0.01).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医学生(P<0.01).进入大学后的成绩及家庭所在地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志愿动机6个维度和志愿动机总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现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志愿动机总评分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志愿动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在引导医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时,可以从满足其自信能力、荣誉感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态度和影响因素,为改进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医学本科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患沟通技能态度量表(中文版)进行横断面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2.50%。受调查者积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50.17±7.25)分,与性别、参加社团活动、热爱医学专业、对毕业后从医的信心和人际沟通能力好等因素有关(P<0.05~P<0.01),热爱医学专业和人际沟通能力好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消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34.98±5.70)分,与性别、参加社团活动和性格类型等因素有关(P<0.05),而性别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调查者中从未学习过人际沟通课程者占91.10%,其中255人(75.67%)认为需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必修课。结论: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学习医患沟通技能积极性高,应开设必修课程,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临床教师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男生、内向性格、不喜欢医学专业、学习信心不足、不参加社团活动、人际沟通能力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方面。要从思想政治课、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校园文化及医德医风实践教育等途径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专业素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高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专业承诺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和《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对蚌埠医学院600名五年制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16.32±14.72)分,专业承诺得分(85.10±13.24)分;与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医学生比较,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医学生专业承诺强的医学生百分率相对较高(P<0.01);医学生自我管理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与专业承诺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逐步回归分析职业生涯管理、人际关系管理、身心管理、时间管理进入以专业承诺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专业承诺相对较好,自我管理能力中职业生涯管理、人际关系管理、身心管理、时间管理对专业承诺有影响,职业生涯管理影响最显著,可以解释医学生24.1%的专业承诺。  相似文献   

20.
吴洪梅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3):110-112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高职生的抗挫折能力。方法随机抽取100名高职生,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了解干预前后学生抗挫折能力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抗挫折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抗挫折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学生较多运用积极应对方式,减少了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P<0.05);实验组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职生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