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解决上呼吸道梗阻的急症手术,而有效吸痰是保证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吸痰的刺激可造成患者一系列的不适反应。2007年1月~12月,对耳鼻喉科94例清醒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调查,重度不适反应发生率为55.3%。参照长海痛尺评估法进行分度统计,其中轻度不适反应48例,占44.7%;重度不适反应52例,占55.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式气切面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0.45%NS经改良式气切面罩行气道湿化,B组经加热湿化罐行气道湿化。结果两组均有气道湿化作用(p<0.05),但两组对气道的湿化作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气切面罩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是保证各项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解除喉部、眼部地梗阻,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气道、有利于气道吸引、进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1].但是由于下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失去了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保湿以及过滤地作用,且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肺部感染机会也必将增多[2].因此,对于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梁红丽 《现代养生》2014,(16):80-80
目的:观察气切型雾化器持续低流量氧化雾化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146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持续低流量氧化雾化。结果 :在146例患者中没有出现痰痂堵塞现象,且并发症发生几率与感染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气切型雾化器持续低流量氧化雾化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作用显著,既可吸氧、有效湿化,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困难气道管理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麻醉、急救与复苏实践中,喉镜暴露失败、喉罩(laryngealmask airway,LMA)和面罩通气困难或失败即困难气道,是麻醉科医师可能面临的危急事件。气道管理的索赔构成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封闭索赔程序数据库的一部分。困难气道可发生在麻醉诱导、维持、拔管、苏醒及术后等各个阶段,目前有5种类型:(1)面罩通气失败。(2)困难气管插管(difficult tracheal intubation,Drll)。(3)气管切开造口困难。(4)面罩通气失败合并DTI。(5)面罩通气失败、DTI、气管切开造口困难并存,DTI可能不会威胁生命,而通气失败则可致命。当出现困难气道时,必须综合考虑有关装置、技术因素,迅速建立通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03年1月~12月间我科收治的24例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气管切开需要吸氧支持的患者,使用MR840湿化器进行密闭式恒温湿化供氧,与吸氧管结合微量泵持续湿化相结合的供氧方式进行比较,旨在寻求一种更加符合气道生理需求的吸氧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气管切开患者共50例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1年12月气管切开患者共50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原发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  相似文献   

8.
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艳梅 《医疗装备》2011,24(1):47-48
目的:观察输注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输注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管套管内湿化,观察痰液的黏稠度、量。结果:无出现因套管口痰痂形成所致的气道阻塞。结论:输注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防止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气道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气道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并针对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5.26%低于对照组15.78%,P0.05;观察组气道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占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行不同气道管理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气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减少气道内的痰痂形成,避免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手术患者i-gel喉罩和SLIPA喉罩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gel喉罩组和SLIPA喉罩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喉罩置入成功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记录最高气道压、平均气道压、喉罩置入成功情况、置入时间、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罩体带血和反流及术后1、24h咽喉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二次置入成功率、喉罩置入时间、最高气道压和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气道密封压高于SLIPA喉罩组[(29±6) 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23±4)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1级27例、2级3例,SLIPA喉罩组1级3例、2级4例、3级13例、4级10例,i-gel喉罩组明显优于SLIPA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罩体带血及术后1、24h咽喉部疼痛均为2例(6.7%),SLIPA喉罩组分别为5例(16.7%)、8例(26.7%)、7例(23.3%),i-gel喉罩组各发生率均低于SLIPA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反流和误吸.结论 i-gel喉罩和SLIPA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均可保证有效正压通气,但i-gel喉罩气道密封压高,不良反应少,气道管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间断滴注及氧气雾化;观察组30例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湿化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痰栓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强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不良反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增强舒适感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止血带用于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ASAI~II级需采用丙泊酚注射液诱导全麻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在注射丙泊酚前2min,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的同时采用止血带阻断静脉2min;对照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未采用止血带阻断血管。接着注射丙泊酚0.5mg/kg,通过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观察组的VRS及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止血带能有效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优于单用氟比洛芬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送检267份痰标本,培养阳性199份,阳性率为74.53%;革兰阴性菌147株,占73.87%,革兰阳性菌40株,占20.10%,真菌12株,占6.03%;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强,革兰阳性菌中未发现有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病原菌流行病学及药敏试验的测定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7月—2011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9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放置喉罩(气管插管)前,放置喉罩(气管插管)后2min,放置喉罩(气管插管)后30min,拔除喉罩(气管插管)后2min,拔除喉罩(气管插管)后6h的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VP),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结果喉罩组在喉罩插入时及拔出喉罩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升高(P<0.05),但增幅明显小于气管插管组(P<0.05),两组各时期氧饱和度均能维持在正常水平.术后两组患者均有咽喉疼痛、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但喉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可维持高血压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该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间断法、持续法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心肺复苏术、手术全麻尚未清醒等,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共84例,按照患者家属自愿原则,将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组设为试验组,间断性滴药湿化组设为对照组,每组42例,通过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湿化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8.1%、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 滴药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性滴药湿化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并比较老年患者双腔型喉罩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根据瑞芬太尼的不同剂量,分为0.2μg/(kg·min)组、0.3μg/(kg·min)组与0.4μg/(kg·min)组,每组20例.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即刻、置喉罩后即刻、手术开始、术中15 min、停麻醉药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以及术中用药、体动发生率与苏醒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知晓发生.0.2μg/(kg·min)组术中心率、MAP波动大,体动发生率高(45.0%,9/20),丙泊酚使用量最多[(82.4±21.6)mg];0.3μg/(kg·min)组术中心率、MAP波动较小,术后患者苏醒较快;0.4μg/(kg·min)组术中心率、MAP抑制作用明显,麻黄碱使用量最大[(5.2±4.3) mg],术后拔喉罩时间长[(5.2±1.3) min].结论 0.3 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双腔型喉罩通气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通气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与病房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有效切断致病菌的传播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唐山市某三甲医院NICU住院患者为监测对象,监测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同时监测发生感染患者室内空气及床单位(枕头、被服)等环境.结果 224例住院患者中有6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0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90.24%;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7.0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占16.6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6.32%;感染患者病房环境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引发NICU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房空气或床单位等环境因素是这些致病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应加强病房环境和病床单位的消毒,以防止医院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条熏蒸空气消毒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烟雾状气体扩散到房间进行熏蒸消毒,观察熏蒸消毒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痴呆病房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艾条熏蒸空气消毒后,医院感染率为10.52%,明显低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18.18%(χ^2=23.449,P=0.000),且2组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均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观察组从104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致病菌为23株,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离出69株致病菌(χ^2=13.348,P=0.000),且2组患者的常见感染病菌均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观察组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条熏蒸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能降低痴呆病房感染发生率,也可以有效减少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