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临床以手法复位管型石膏外固定为主,大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于严重的粉碎骨折,波及关节面者,因骨折不稳定,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位置难以维持,时有再移位的现象发生。经多次手汉复位仍有可能移位,严重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6月对16例严重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研究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生活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建军  李金光  何世凯 《海南医学》2016,(17):2790-2794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螺丝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的优劣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博乐市博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外、内固定组,每组各54例,分别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闭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中期疗效。结果外固定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0.7±5.4) min、(55.1±8.1) mL、(7.6±2.0) d和(82.8±9.5) d,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的(70.3±6.6) min、(80.2±9.3) mL、(12.5±2.7) d、(114.5±12.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患肢活动时VAS评分(4.2±0.8)分显著高于内固定组的(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三项指标分别为(12.8±1.5)°、(24.1±1.8)°、(2.2±0.4) mm,与外固定组[(9.3±2.0)°、(21.2±2.0)°、(3.0±0.5)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内固定组上述指标(13.5±1.6)°、(24.9±2.3)°、(0.8±0.4) mm也与外固定组[(11.2±2.1)°,(22.7±2.5)°,(1.4±0.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主动屈伸、桡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及手握、捏力与健侧百分比[(77.7±5.5)%、(68.4±4.9)%、(80.6±5.0)%、(73.3±5.4)%、(79.5±5.9)%]均显著优于外固定组[(62.4±5.1)%、(59.5±5.3)%、(65.8±5.8)%、(57.8±6.1)%、(6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外固定组优良率为62.96%(34/54),与内固定组的70.37%(3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6%(7/54)、11.11%(6/54),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螺丝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基础情况、经济条件及具体伤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1例,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其中,内固定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2.30±3.10)岁;按AO分型:C1型12例,C2型17例,C3型3例。外固定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平均(41.53±3.70)岁;按AO分型:C1型11例,C2型14例,C3型4例。采用腕关节活动度、X线片测量指标及GARTLAND-WERLEY评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内固定组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22.1±1.5)个月;外固定组12~36个月,平均(25.3±2.0)个月。X线片均显示两组骨折全部愈合。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前、旋后等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固定组掌倾角(12.05±3.01)°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05±2.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77,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9.4%)明显小于外固定组(2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0,P=0.006)。钢板内固定组伤口感染2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外固定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碗关节僵硬2例。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钢板内固定固定可靠,未发生固定松弛现象,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1]。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绝大多数简单的骨折,通过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等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对于部分不稳定骨折,特别是粉碎严重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支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以掌侧或背侧入路,外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8例均获12~18个月随访,X线片全部显示骨折一期愈合,愈合时间4~9周,平均7.2周,按Gartland-Werler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5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85.7%。结论:采用外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够有效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0例,甲组(32例)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乙组(28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的优良率。结果:影像学评估:甲组优良率93.75%,乙组优良率96.34%。功能评估:甲组优良率96.88%,乙组优优良率89.29%。并发症的发生率甲组3.41%,乙组为27.43%。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后去除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比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要优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郑志 《中外医疗》2012,31(22):68-69
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6月收治的4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影像学与功能评估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影像学评估结果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为96.0%,2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功能评估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为88.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不仅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预后效果好,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胡小东 《中外医疗》2013,(32):31+33-31,33
目的探讨分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工作加以指导。方法将该院收治治疗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实施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成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骨伤科医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其中采用解剖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分别各20例,经治疗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对上述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术后应用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对两组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疗效显著,优良率分别达到85%和80%。解剖钢板组和外固定架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远期疗效和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丁加进  于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34-134
目的观察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院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患者在牵引复位后采用石膏外固定术治疗,B组接受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Dienst功能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Dienst功能评分发现,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效果牢固、术后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此方法往往难以维持复位,晚期易导致腕关节畸形、慢性疼痛、活动障碍等后遗症。近年来运用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该类型骨折越来越广泛,现就相关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架三维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方法.方法 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三维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该组病例113例,10例失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按Dienst功能评估评估标准评估:优49例,良54例,优良率为90.3%.结论 外固定架三维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是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可有效预防关切僵直,皮肤、软组织受压坏死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6例,外固定架在术后6~8周拆除,术后进行腕关节功能训练。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24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评价,优21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88.9%。结论: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可有效防止骨折的再移位和丢失,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56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腕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桡偏、尺偏、背伸与掌屈的度数都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功能指标可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动态外固定架和LCP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外固定架组和LCP钢板内固定组,每组43例.在随访时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按改良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经10~14个月随访,失访5例,最终纳入统计81例,通过改良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在C1型骨折中,两组在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和握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2型骨折中,两组在疼痛和握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功能和活动范围方面,LCP钢板组均高于外固定架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3型骨折中,两组在疼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功能、活动范围和握力方面,LCP钢板组均低于外固定架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1型骨折两种方法均可以选择,对于C2型骨折,采用LCP钢板比外固定架更合适,但对于C3型骨折,由于骨折类型的特点,采用外固定架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Ⅱ、Ⅲ、Ⅳ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通过随访1~3年,对患者的腕关节的疼痛、运动、肌力、X线片及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2例,良22例,可4例,优良率为93.1%.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患者177例.26例(14.7%)行外固定架固定术,其中15例切开复位,11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术。AO分型:B型4例,C型22例。结果25例获3~20个月随访,随访率为96.2%。Garland—Wedey功能评分:优8例,良11例,可4例,差2例(8%),总优良率为76%。切开复位14例中,优5例,良6例(优良率78.6%),可3例;闭合复位11例中,优3例,良5例(优良率72.7%),可1例,差2例(18.2%)。结论具有微创特点的外固定术符合年老体弱患者的手术要求:有限切开复位,有助于恢复桡骨远端长度和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较好的骨性固定.有助于稳定骨折端.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