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全麻下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麻醉诱导后导尿组(观察组)和麻醉前导尿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1)。结论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增加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及血压、心率的升高。留置导尿宜在麻醉前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前后留置导尿的适宜时机与方法。【方法】选择12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在全麻诱导后导尿,观察组(n=60)在全麻诱导前尿道局麻下导尿,观察两组在导尿毕与麻醉苏醒期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导尿毕与麻醉苏醒期心率、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导尿毕与麻醉苏醒期心率、血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躁动明显。【结论】全麻诱导前应用尿道局麻后导尿,即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可以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避免或减轻全麻术后留置尿管的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行手术的需留置导尿管的全麻患者200例,年龄20~70岁,无严重前列腺增生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多模式护理措施留置导尿管,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术毕麻醉恢复时苏醒期的尿道疼痛、血压、呼吸、心率和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尿道疼痛和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变化与术前比较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了术后镇痛的患者除了苏醒期的血压、心率、呼吸较平稳外,无躁动,尿道疼痛也相对较轻。结论对全麻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采用多模式护理措施(舒适护理+利多卡因胶浆+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留置尿管的痛苦,使护理更具人性化、个体化,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男性患者术前无痛留置导尿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无痛留置导尿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无痛留置导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无痛导尿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无痛导尿过程中疼痛程度、术后麻醉苏醒期(苏醒即刻、苏醒后5 min、苏醒后10 min)的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后的收缩压(125.3±5.2 mmHg)、舒张压(82.6±4.0 mmHg)、心率(83.4±5.1 r/min)均低于导尿前,且均低于对照组留置导尿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导尿过程中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各阶段尿管躁动反应:苏醒时(0.33±0.479分)、苏醒后5 min(0.30±0.466分)、苏醒后15 min(0.13±0.346分),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患者术前无痛留置导尿过程中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对导尿的抗拒感,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带来良好的手术效果,体现了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后留置导尿管对成年男性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在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实验组(n=45)在全麻诱导后行导尿术,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血压(BP)及心率(HR)的变化,以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即刻、拔除后5min、10min及15min时的SBP、DBP及HR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成年男性患者全麻诱导后密置导尿管可导致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急剧升高、以及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的明显增加,导尿管留置宜在全麻诱导前实施。  相似文献   

6.
侯燕 《当代医学》2010,16(26):100-101
目的探讨丁卡因凝胶应用于全麻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全麻插管成功后用丁卡因凝胶1~2g充分润滑导尿管前端,对照组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前端,行常规导尿术。观察患者苏醒期躁动等级和全麻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时的血压(SBP/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等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等级值(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后5min时的SBP、DBP及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卡因凝胶应用于全麻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简称"全麻")前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无痛导尿术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进行全麻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在全麻诱导后行无痛导尿术,观察组120例在全麻前清醒状态下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做尿道表面麻醉行无痛导尿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前、中、后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一次性置管导尿术成功率,并记录麻醉苏醒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置管过程均基本顺利,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全麻前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无痛导尿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宁  蒋新  郭情 《实用全科医学》2010,8(3):394-395
目的探讨男性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男性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麻醉前10min留置导尿管)和对照组(麻醉后留置导尿管),观察两组留置导尿管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对导尿管的适应程度。结果麻醉前10min留置导尿管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有波动,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适应性较好;而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平稳,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适应性较差。结论男性全麻患者留置导尿管宜在麻醉前10min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不同留置导尿管时机对全麻苏醒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全麻手术并行导尿的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1组在术前留置导尿管,对照2组在麻醉插管后留置导尿管,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行导尿管留置,将3组患者苏醒时的躁动发生情况以及导尿时和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躁动0分24例、1分6例,无2分与3分者,躁动发生情况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就生命体征而言,观察组导尿和术后的心率分别为(80.7±2.2)次/分、(79.4±2.9)次/分,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5.7±10.5)mmHg、(105.3±11.2)mmHg,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优对照1组及对照2组.结论 对于全麻患者来说,在麻醉诱导期对导尿管进行留置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在苏醒其时的躁动发生率,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其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郑亚珍  韩文峰 《中国病案》2011,12(5):64-65,6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病房晨起麻醉前导尿,观察麻醉成功后留置尿管,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尿道刺激症状,粘膜损伤及留置尿管一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前血压,心率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留置尿管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一次性留置尿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尿道刺激症状及粘膜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患者麻醉成功后留置尿管,可稳定患者术中的血压及心率,减轻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及粘膜损伤,提高一次导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用于全麻诱导后留置尿管对于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4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全麻诱导后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2.5g充分润滑导尿管前端,对照组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前端,行常规导尿术.观察患者苏醒期躁动等级和全麻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时的血压SBp、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等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等级值(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时的SBp、DBp、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软膏用于全麻诱导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麻醉与传统的静脉全麻在小儿断指再植手术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110例ASAⅠ~Ⅱ级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惠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丙泊酚血浆浓度靶控输注复合臂丛阻滞;对照组予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维持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手术中、术后患儿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围手术期异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血压、心率和呼吸均较术前变化明显;实验组苏醒快(P<0.05);围手术期异常情况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麻醉更适合成为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前访视采取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麻醉前及苏醒期配合的效果。方法: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前访视,测量记录患者术前1 d和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及麻醉苏醒期配合情况。心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术前访视外还给予心理干预:介绍麻醉、手术相关信息及麻醉苏醒期不适等。测量记录项目同对照组。结果:2组患者术前1 d血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麻醉诱导前血压和心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麻醉诱导前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麻醉苏醒期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和焦虑程度,缓解紧张心理,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各56例,比较两组血压、心率、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手术患者保持血压、心率相对平稳,减少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麻醉苏醒相关时间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水平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且术后苏醒快,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黄跃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83-183
目的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者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剂用量以及麻醉后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当,且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剂用量低于对照组,且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和腰硬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相当,但腰硬麻醉用药少、苏醒早、且对血压和心率的控制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醉术前访视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行肺灌洗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只进行简单的麻醉协议书书签字,B组除此之外,再由麻醉医师术前1 d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心率、血压和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T 1)及入室(T 2)心率、血压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其心率、血压,降低全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从而减少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行全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及术中处理相同,其中观察组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记录不同时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结束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期躁动评级、遗忘程度评级。结果两组吸痰时、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率、遗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EA发生,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其苏醒快且生命体征稳定,为较理想的麻醉复合用药。  相似文献   

19.
林海平  陈健  李清浩 《医学综述》2012,18(3):475-47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手术室时血压和心率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前、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和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术后麻醉恢复快,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导尿对男性手术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的影响,减轻患者全麻苏醒期CRBD(留置导尿相关膀胱不适)症状,确保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减少麻醉苏醒期烦躁及并发症,真正意义上体现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200例全麻手术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无精神病史,无前列腺增生,未使用镇痛泵)随机分为实验组(全麻诱导前留置导尿管)和对照组(全麻诱导后留置导尿)各100例,采用全麻诱导前10分钟和全麻诱导后两种留置导尿方法,术毕麻醉苏醒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尿道刺激反应和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临床实践,数据统计分析,针对男性手术患者,采用全麻诱导前实施留置导尿,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和因躁动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切口出血等潜在并发症.结论:选择全麻诱导前实施留置导尿,在充分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导尿管插入的不适感明显减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在手术护理实践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