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7-11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16例热性惊厥患儿按照复发与未复发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143例),对两组患儿的病史及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对影响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年龄<3岁、体温<38.5℃、复杂型惊厥、围生期异常、惊厥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生活环境差、缺铁性贫血及锌缺乏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发作年龄小、低热惊厥、复杂性惊厥、有惊厥家族史、生活环境差、围生期异常、缺铁性贫血及锌缺乏是热性惊厥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反复发作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为预防惊厥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5例热性惊厥复发病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治疗的66例首发病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在体温>38.5℃及发热24小时发病率最高,但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低温惊厥及发热短时间内惊厥趋势,对照组<3岁居多,以单纯型病例为主,脑电图异常率低。而观察组无明显年龄界限,复杂型病例多,脑电图异常高。结论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发热时,不分年龄均应积极控制体温,具有惊厥高危因素的患儿同时进行预防性治疗,重视家长的配合,对预防热性惊厥复发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结合8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转为癫痫和出现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复发共43例。其中,各种危险因素的例数分别为:惊厥家族史20例、初次发作年龄<1岁8例,初发体温<38.5℃8例,复杂型热性惊厥19例,围产期异常11例(P<0.01或0.05)。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10例;转为癫痫的各种危险因素分别为:初次发作年龄<1岁5例,热性惊厥反复发作9例,复杂型(CFC)6例,惊厥家族史7例(P<0.01或0.05);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2例(2.44%)。结论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初次发作年龄、复杂型热性惊厥及围产期异常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和惊厥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热惊厥(FC)的首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F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FC首发情况中95.3%患儿年龄为6个月至6岁之间,75.8%体温在38.5℃以上,19.5%患儿有惊厥家族史,首发诱因上感占70.3%,居首位.复发67例中,初发体温<38.5℃者15例,复杂型36例,有惊厥家族史者22例,与无复发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C首发患儿多为6个月至6岁之间,体温38.5℃以上,部分病例有惊厥家族史,首发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为首位;复发危险因素与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复杂型FC及惊厥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135例首次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研讨其复发、转为癫痫的相关因素。结果复发59例(43.7%),远期转为癫痫病例3例(2.2%);复发危险因素与患儿热性惊厥和/或癫痫家族史、首发惊厥形式(局限性惊厥)、首发惊厥持续时间(>15min)以及首发惊厥时体温(<38.5℃或≥40℃)密切关联(P<0.01),同时还与初发惊厥时患儿年龄(<6个月或>72个月)、首发24h内多次惊厥关联(P<0.05)。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密切随访,必要时采取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85小儿热性惊厥病例根据是否复发分为惊厥复发组(41例)和惊厥未复发组(44例),回顾性分析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惊厥复发组患儿首次发作年龄低于2岁者、复杂型惊厥、发作时体温<39.0℃、一级亲属中有惊厥史的比例均明显较未复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复发组男童比例,患儿在热退后2周~3周脑电图仍发现异常,患儿有围生期异常史,合并贫血、缺钙、营养不良者比例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涉及多种因素,在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同时,须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以减少惊厥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临床表现及诊断 分型:热性惊厥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通常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发病年龄多在0.5~6岁;体温骤升时很快出现惊厥发作(通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12小时之内,体温>38.5℃,多在39~40℃);呈现全面性强直或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10分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热退1周后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若无高危因素,本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儿首次热性惊厥(FC)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108例FC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跟踪随访,研究其复发、转为癫痫的相关因素和出现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 共复发42例,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分别为:初次发作年龄<18个月(13例),初发体温<38.5℃(18例).复杂型FC(19例),有FC家族史(20例),围生期异常(9例),有巅痫家族史(7例).FC转为癫痫共5例,转为癫痫的各种危险因素分别为:初次发作年龄<18个月(3例),有癫痫家族史(2例),复杂型FC(4例),FC家族史(3例),FC反复发作(5例),围生期异常(2例).随着FC再发次数增多,脑电图异常率增加.结论 FC复发及转为癫痫有一定的危险因素.脑电图(EEG)多次异常或出现痫样放电对癫痫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复杂型热性惊厥的意义。方法:对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脑电图标记,同时将同期单纯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并分析了相关家族史及分娩史,结果:脑电图异常与复杂型热性惊厥明显相关;早期脑电图检查无意义。复杂型发作与单纯型相比较与家族史明显有关,分娩史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复发的相关因素、预后情况及药物预防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收治的12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体温、持续时间、24 h内惊厥次数、家族史、围产期情况.结果:复发54例(占45%),转为癫(癎)4例(占3.3%),复发的危险因素有首发年龄<2岁,初发体温<39 ℃,首发24 h内惊厥≥2次,持续时间≥10 min,有热厥及癫(癎)家族史及首发为复杂型者.结论:首发FC年龄越小、体温越低、惊厥持续时间越长、首发24 h反复发作2次以上、首发为复杂型、有热厥及癫(癎)家族史者日后越易复发.对于易复发患儿应采取临时性药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热性惊厥患儿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在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4例复杂型热性惊厥和32例单纯型热性惊厥以及2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18例正常对照儿童的AVP水平,并同时测定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结果 复杂型热性惊厥组和单纯型热性惊厥组血浆AVP水平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高于单纯型热性惊厥组(P<0.05).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均表现为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AVP水平与体温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测定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有助于鉴别热性惊厥的类型.精氨酸加压素可降低热性惊厥的阈值,提高惊厥的易感性,在热性惊厥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泽芳  刘晓燕 《四川医学》2007,28(4):432-433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S)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5例F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体温、持续时间、24h内惊厥次数、家族史、围产期情况。结果复发37例(44%),复发的相关因素有首发年龄<2岁,初发体温<39℃,首发24h内惊厥≥2次,持续时间>10min,有热惊厥和癫痫家庭史及首发为复杂型者易于复发。结论首发FS年龄越小,体温越低,惊厥持续时间越长、首发24h反复发作>2次、首发为复杂型、有热惊及癫痫家族史者日后越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68例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转为癫痫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68例热性惊厥患儿初次发作年龄、体温、热性惊厥分型、家族史、复发情况、脑电图等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与转为癫痫的相互关系。结果 复发共39例(S7.3%),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及复杂型热型惊厥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15例(22.1%),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1岁、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惊厥家族史有关。结论 对有复发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密切随访,采取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并对热性惊厥患儿的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入选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156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对引起小儿发生热性惊厥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发热体温在38.5 ~ 40℃之间,年龄<3岁以及存在高热惊厥家族史;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3岁、首次发热体温在38.5 ~ 40℃之间、有热性惊厥发生的家族史以及首次发生的热性惊厥为复杂型.结论 引起小儿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征、相关高危因素、预防及预后。方法:对24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性发病较女性高,男女比例为1.56:1;初发年龄6个月至3岁者202例,占84.5%;初发体温≥38.5℃者211例,占87.9%;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117例,占73.8%;有惊厥家族史者67例,占27.8%;热性惊厥分型中单纯型149例,占62%,复杂型91例,占38%,有18例(7.5%)转为癫痫,转为癫痫者与热性惊厥复发及分型有关。35例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的患儿复发2例,占5.8%。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对6个月至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郭旗艳 《中原医刊》2011,(24):100-101
目的分析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医院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杂性热性惊厥发生率占热性惊厥的18.6%,年龄分布在4个月-10岁。初发19例,复发35例;体温38.0℃以下惊厥30例,体温38.0℃以上惊厥24例;惊厥为全身性发作42例,部分性发作12例;持续时间〉15min15例,持续状态5例。既往固生期异常8例,有惊厥史35例,一级亲属有热性惊厥史15例,癫痫家族史3例。脑电图异常25例,发展为癫痫12例(占复杂性热性惊厥22.2%),智力低下4例(占复杂性热性惊厥7.4%)。结论首发年龄小、首发体温低、有围生期异常者、一级亲属有惊厥史者及脑电图异常者易发展为癫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热性惊厥首发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或来院随访获得是否再次复发的资料,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对12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访(1.67±0.54)年,其中30例患儿(25.00%)复发,复发(1.33±0.24)次;复发组男性比例73.33%、复杂型惊厥类占33.33%、缺少惊厥知识43.33%高于未复发组的46.67%、10.00%、11.11%;复发组患儿首发作年龄(2.76±0.39)岁﹑首发惊厥时体温(38.60±0.30)℃低于未复发组的(3.35±0.46)岁、(39.19±0.38)℃(P<0.05),是引起高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进行首发惊厥的患儿进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作为重点管理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长预防复发技能;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抽搐药物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提供参考.方法 对7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热性惊厥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纳入病例38例和40例.结果 惊厥复发组患儿在性别、初次发作年龄、异常围产史、喂养方式、首次发作合并症以及一级亲属中惊厥病史等方面,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发作时体温、惊厥持续时间、惊厥类型及退热后脑电图情况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发热患儿,尤其年龄较小、有惊厥家族史、合并围生期损伤、贫血、营养不良等状况者,惊厥容易复发,临床应结合首次惊厥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及惊厥类型等采取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复发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导致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68例中有详细体温记录的149例热性惊厥患儿的动态脑电图显示:热性惊厥发作时年龄越大、发作次数越多、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和低热即引起惊厥发作的患儿,脑电图异常率越高;家族史、年龄、性别、热度、发作次数等因素与热性惊厥复发有关,高热是最主要的因素。结论:注重热性惊厥患儿的家庭护理,有效控制感染和发热,是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关键,定期进行AEEG检查,对指导治疗、判定疗效和预后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病因、发热情况、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结合8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热性惊厥发病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67例(77.91%),男性49例(56.98%),呈年龄依赖性,复发危险因素与患儿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首次惊厥时间(>5 m in)以及首次惊厥的体温(<38.5℃或≥40℃)有密切关系(P<0.05)。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性热性惊厥、初次发病年龄<1岁、热性惊厥的反复发作有关。结论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要密切随访,采取适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