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指端缺损患者58例,28例(观察组)采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30例(对照组)采用指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后对两组患指皮瓣存活、外观、有无出现动静脉危象、创口愈合、感觉恢复时间、两点辨别觉、有无痛觉过敏或感觉麻木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皮瓣均存活,外观较理想,观察组皮瓣术后静脉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瓣存活及创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获得随访4~6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皮瓣的痛觉过敏或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问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血流符合生理,术后静脉危象发生率低,并发症少,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治疗30例35指指端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 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28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几种方法.方法: 采用九种皮瓣,根据指端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共265人、282指:用指掌侧V-Y推进瓣修复43例,指神经血管束V-Y岛状推进瓣修复27例,指掌侧带指神经血管束推进瓣修复33例,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瓣修复拇指17例,指总神经血管束岛状瓣修复12例,带神经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25例,带神经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瓣修复85例,带指神经指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22例,带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18例.结果: 279例皮瓣存活,3例坏死,成活率98.9%,随访3~12个月,指端外形满意,感觉良好.结论: 带神经皮瓣皮肤质地结构与患处相似,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或结合其它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1例25指.结果:术后19指皮瓣顺利成活;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2指皮瓣完全坏死,改行其它皮瓣修复.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手指知名血管且术后可带有感觉,是修复同指或邻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指骨外露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7):738-739,742
目的: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实行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是修复指端(指腹)皮瓣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临床运用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筋膜蒂皮瓣含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38例41指。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外形均为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快捷,是指端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0例12指指端缺损。结果手指的功能和外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适用于指端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海平 《大家健康》2016,(9):101-102
目的:探讨不同切取方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该院收治指端缺损患者共10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皮瓣、单纯筋膜蒂近节指背皮瓣、带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蒂的近节指背皮瓣三种修复术,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100例患者122指,皮瓣成活78指、皮瓣部分成活40指、皮瓣未成活4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提示患者在手部外观及患者功能上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结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各项要点,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指,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8指,吻合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7指。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结果 5种手术方式得到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指端缺损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价值.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24例28指指腹指端缺损采用由指固有动静脉及指神经背侧支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除1指皮瓣边缘有少量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外形、质地及弹性均满意,无一指出现瘢痕过度生长及挛缩.结论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适用于修复指腹指端各种深度的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卢忠存  彭伟华  韦铭铭 《广西医学》2012,34(12):1663-1665
目的了解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尸解成人手指标本40指,观察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的显微解剖特点;对20例(26指)指端缺损患者实施皮瓣设计、切取移植及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手指外观及感觉情况。结果成人手指不同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具有不同的解剖特点;20例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6 mm,指关节功能好,皮瓣浅感觉及深痛觉均恢复。结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固有动脉及神经,同时能恢复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损伤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手指掌侧V-Y推进皮瓣,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32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1例12指指端指腹缺损,行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术后辅以积级感觉再训练康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依据国际手外科联合学会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的评定的方法:感觉恢复S5为6指,S4为2指,S3为2指;皮瓣两点辨别觉:正常为6指,减退为4指。结论:应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缺损,术后辅以积级感觉再训练康复治疗,是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邹祖良  刘建文 《广东医学》1998,19(8):640-640
指端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手外伤之一。目前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我科于lop年8月一lop年10月,采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或指背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和带指固有血管神经束的岛状皮瓣急诊复指端缺损sl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引例,男性对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4岁。均为手外伤,且均行急诊清创修复。皮瓣最大面积2.scmX3.scm,最/J\l.scmX20cm。1.2手术方法:①吻合神经的指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38例,包括示指16例、中指12例、环指7例、小指3例。是根据创面大小于伤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在修复拇指指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应用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5例.其中吻合指背神经与挠侧指固有神经的12例.皮瓣切取面积:1.5 cm×2.0cm~2.5 cm×3.5 cm.结果 15例术后皮瓣除1例远端边缘坏死后经换药6周愈合外,其余14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皮瓣颜色正常,弹性好,指端外形佳,轮廓近似正常,耐磨、耐寒,皮瓣感觉满意.12例吻合指背神经与桡侧指固有神经的皮瓣2点辨别觉6~9mm;其余3例无法吻合神经的皮瓣由于受区神经的长人也有了保护性感觉功能.供区无虎口挛缩,拇指无外展活动障碍.结论 采用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可靠,在不牺牲拇指主要神经、血管的前提下,供区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并能重建感觉,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手术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两种手术方法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自2012年8月~2013年9月,选择本科2~4指甲弧以远的复合组织缺损,指腹单纯软组织缺损者,采用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7例(20指)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4例(16指),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皮瓣情况,随访两组皮瓣两点感觉,受区、供区外观及患指活动度等。结果①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8.6min,指动脉皮瓣组45min,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②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中有3例(3指)发生血管危象,指动脉皮瓣组中1例(1指)发生静脉回流障碍;③术后12个月时测量两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6.2~10.4mm,平均8.3mm,指动脉皮瓣组8.5~12.4mm,平均10.45mm;④指动脉皮瓣组中术后患指怕冷、严寒疼痛现象发生率高于指动脉背侧支组。结论与指动脉岛状皮瓣相比,指动脉背侧支皮瓣可较好地重建指端感觉,应用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魏鹏  黄剑  陈宏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587-588
目的 探讨带指背神经或 (和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  1997年~ 2 0 0 3年 ,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 2 11例 2 34指 ,其中治疗组(72例 83例 )用带指背神经或 (和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对照组 (139例 15 1指 )用带指神经血管束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后对两组皮瓣的存活、外观、有无出现危象、两点辨别觉、患指有无痛觉过敏或感觉麻木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均存活 ,外观较理想。随访 1.5~ 2 .0年 ,治疗组痛觉过敏或感觉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指腹感觉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 结论 带指背神经或 (和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重建感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旋转至指腹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皮瓣内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吻合,修复创面;临床应用26例28指.结果 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6例(指)皮瓣获得随诊6~12个月,手功能按TAT法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 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瓣可一次性修复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分析利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外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27例因外伤所致拇指指腹、指端侧方缺损患者,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27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取的皮瓣面积为1.5 cm×2.5 cm~2.0 cm×3.0 cm,游离神经血管蒂长为2.0~2.5 cm,游离神经近端2.0 cm,并与受区指固有神经吻合;术后随诊6~12个月,拇指外形饱满,吻合神经的两点辨别觉为8~12 mm,手指运动功能满意.结论 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式创伤小,术后伤指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