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围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2例均获随访24~32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均有满意的恢复,末次随访Cobb角及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再丢失,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刘沛  肖少雄  熊伟 《微创医学》2014,(6):711-713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施行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88例,以纠正伤椎的后凸畸形和移位,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7个月,术前术后Denis腰痛分级,定期复查脊柱正侧位X光片,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55.1±10.2)%,Cobb角(17.0±7.8)。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压缩率(15.5±5.9)%,Cobb角(5.5±6.1);术后1年伤椎椎体压缩率(19.3±7.7)%,Cobb角(7.2±5.3);术后18个月伤椎椎体压缩率(20.5±8.7)%,Cobb角(8.5±5.4)。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和骨折的愈合,改善固定强度,防止断钉和脱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谢祖全 《当代医学》2012,18(21):98-99
目的 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患者均为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对其行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并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可以重建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陈欢欢  邢进峰  丁伟航  汤小康 《浙江医学》2015,37(6):451-453,521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短节段内固定经椎弓根Wright 液态人工骨植骨的疗效。方法 3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合患者的经济能力分为两组,A(未植骨)组24 例单纯行后路切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植骨)组14 例一期行后路切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经椎弓根行椎体内Wright 液态人工骨植骨术,分别随访10~27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拆钉时伤椎前缘高度的再压缩率、Cobb角变化及伤椎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B 组患者拆钉时伤椎前缘高度再压缩率为(5.43±2.71)%,术后Cobb 角增大为(2.03±0.51)°,与A 组(6.29±2.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出现蛋壳样改变,其中2例出现断钉,1例患者出现上位椎弓根钉切割出椎体,而B 组患者未出现明显蛋壳样改变及断钉现象。结论 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经椎弓根Wright 液态人工骨植骨能明显改善伤椎骨折的愈合,维持椎体的高度,减少蛋壳样改变及断钉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33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其中15例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18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分别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5一36个月,平均10个月,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有助于伤椎恢复伤前高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减少卧床过久及加重骨质疏松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住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30例患者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予以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短节段加伤椎椎弓根植骨螺钉固定来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在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共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置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前、后进行x线检查,测量和比较Cobb角;伤椎椎体的压缩率。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3±2.3个月。患者在手术以后,椎体的压缩率和Cobb角得到了很好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无明显丢失,伤椎上下椎间隙无塌陷,Cobb角丢失较小,植骨都得到了很好的骨性融合。结论:采用短节段加伤椎椎弓根植骨螺钉固定臬治疗胸腰椎骨折.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钉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型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87例。测量手术前后,术后,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结果:共7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A组38例,B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压缩比和 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出血量, 疼痛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应用与不应用伤椎椎弓根钉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效果的理论依据,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41例,行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A组)23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B组)18例.疗效指标,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椎管阻塞指数及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①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②后凸cobb角比较,A组手术方法在矫正脊柱后凸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术前较术后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的比较,2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椎管阻塞指数比较,2组术后椎管阻塞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术式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45例,A组24例,行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B组21例,予传统后路手术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比较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改变、榷管占位面积、神经功能、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等指标.结果 随访8~19个月,平均11.1个月.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内固定失效、融合情况、腰背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典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都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后者可有效重建椎体结构,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对复位困难的椎体骨折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板后外侧植骨与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后外侧植骨融合25例(A组);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椎板后外侧植骨融合19例(B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取内固定前及之后1年行胸腰椎X线及CT检查。结果 术前、术后1周及取内固定前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内固定后1年2组间比较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板后外侧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的操作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我院接诊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中选取27例本研究对象,均给予其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观测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椎体压缩率及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89.54±7.92)min,术中出血量(260.22±27.31)mL;术前VAS评分(8.46±0.42)分,术后2dVAS评分(3.01±0.41)分,末次随访VAS评分(0.95±0.28)分(P<0.05);术前椎体压缩率(44.20±4.63)%,术后2 d椎体压缩率(4.16±0.82)%(P<0.05);术前后凸Cobb角为(21.95±2.64)°,术后2d后凸Cobb角为(5.62±1.17)°(P<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缩小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和椎体Cobb角手术前、手术后7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长期疗效优于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2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对他们行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注射液态硫酸钙骨水泥伤椎椎体成形强化治疗,随访观察其手术后有无内固定失败,椎管前缘压缩率,Cobb角,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经过平均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无内固定失败者,其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及VAS评分相较于术前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强化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恢复椎骨力学强度,避免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性对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时经伤椎椎弓植入椎弓根钉,通过椎弓根钉和固定杆的推顶和撑开、压缩作用,使椎体复位,恢复胸腰椎生理弧度。结果26例均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术后复查20个月以上X线片Cobb角、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稳固。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有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伤椎置钉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高于研究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椎管面积改善指数均低于研究组(均P 0. 05);研究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骨折矫正率均高于对照组,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后路伤椎置钉术可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固定效果,减小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le分级,Cobb's角,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为830ml,B组为68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手术时间:A组2.3小时;B组为1.9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Cobb's角比较:A组为(17.18±3.5)°,B组为(25.3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椎体高度矫正率:A组为(97.2±3.8)%,B组为(85.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患者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弯曲及断裂.B组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2例.结论 后路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