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抑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江  张凡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156-115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52例为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伴抑郁症患者5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Holter监测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家庭和睦及社会支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Holter监测显示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发生率显明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易产生睡眠障碍负面情绪等症状,心脏重大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老年冠心病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普查法,在2020年3月,对某高校在校医学生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及自编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下某高校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9.57%,男生较女生更易发生,P = 0.008。不同的年级、专业、学历层次、生源地的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作息不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家庭睡眠环境不好,感情受挫对疫情期间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有显著影响,P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不高,可以依据影响因素对出现睡眠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脑力与体力劳动职业人群睡眠障碍流行学调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力,体内劳动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差异。方法 将11432名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调资料分为脑力与体力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脑力组的发生率(11.58%)明显高于体力组(6.74%);年龄,婚姻状态,住房条件,家庭关系是脑,体职业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的共有相关因素,性别,文化程度是脑力组所特有的相关因素,烟酒嗜好,性格特点是体力组所特有的相关因素,睡眠障碍者中,脑,体组各症状出现频度相仿,  相似文献   

4.
科技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科技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状况,探讨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自制的《科技人员睡眠情况调查表》,对黑龙江省6个代表性城市中的3145名科技人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技术人员睡眠障碍时点发生率为10.81%。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化程度、经济状况、年龄、婚姻状况、住房条件、家庭关系及性格特点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民族、家庭结构、烟酒嗜好等无显关系。结论:在科技人员中开展心理卫生工作非常必要,这将有助于减少他们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生,以便提高其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爱云  杨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702-2704,270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对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8.7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大脑皮质下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6.10%)较皮质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0.40%)、小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8.00%)较右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2.3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25.00%)较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陈静  张强春  周胜华  杨君祥  冯耀耀 《浙江医学》2013,35(13):1275-1277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Hoehn- Yahr分期(H- Y stag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帕金森病疾病严重度、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8.3%,其中H- Y分期1~2期发生率为75.0%,2.5~3期发生率为65.0%,4期及以上发生率为95.0%,不同分期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性别、H- Y分期、HAMD分值呈正相关。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患者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催眠药物这6个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重要的非运动症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阳市3~13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和影响该年龄段儿童睡眠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阳市3城区1878例儿童,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南阳市3~13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为41%,影响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儿童年龄、白天是否容易哭吵或发脾气、睡前安慰物、喘鸣、家庭人口数、主要看护人身份、儿童生病、母亲学历、母亲怀孕期间或产后情绪低落等。结论目前南阳市3-13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需引起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务人员以及广大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透析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现况及其相关性,为CKD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透析前CKD患者225例,收集一般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和SF-36问卷调查分析睡眠及生活质量现况及其相关性。根据PSQI总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136例及无睡眠障碍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结果:CKD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60.44%,明显高于自诉睡眠质量差者发生率17.33%,前三位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夜间去厕所(84.00%)、夜间易醒或早醒(58.67%)、入睡困难(42.67%)。PF、RP、GH、RE、SF及MH维度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一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SF-36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PSQI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透析前CKD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低于中国一般人群,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相关,合并睡眠障碍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显著降低。建议将睡眠质量及催眠药物应用调查纳入CKD随访管理常规评估项目,及时干预,提高用药安全性,改善CKD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延缓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刘静霞 《新疆医学》2023,(1):28-30+3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睡眠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收治的1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PSQI结果将患者分为有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所选的164例患者经PSQI评估后,睡眠障碍的有69例(42.07%)。根据PSQI结果将患者分为有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心理状态、疾病活动性指标、疼痛程度等方面,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态、疾病活动性指标、疼痛程度均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AS患者常见睡眠障碍,AS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疾病活动度,心理状态,疼痛等因素密切相关,心理状态、疾病活动性度、疼痛程度均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市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兰州市4个区选取3283名小学生,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睡眠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小学生全天总睡眠时间小于10 h,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各组间均数呈线形趋势,以10岁为界,有显著性差异(f=25.32,P<0.01);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体重、非单独卧室、业余学习、写作业所用时间、近期家庭有意外事件发生、居室的安静情况,抚养人的学历、职业及就寝时间等10项。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16.24%,其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男孩为18.22%,女孩为14.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体重、睡眠不固定、睡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有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睡觉前30min看紧张电视、剧烈运动、卧室放电视、与家长同床睡、父母关系不良、父亲有焦虑情绪等11项。结论兰州市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少于国家规定,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发达城市稍低。睡眠相关因素主要是家庭社会环境、课业负担、睡眠习惯、抚养人的高学历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50例确诊为老年CHF的患者为观察组,不伴有CHF的老年患者58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Holter监测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患者的家庭和睦及社会支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01).Holter监测显示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源性猝死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老年CHF伴抑郁症患者易产生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等症状;CHF伴抑郁症患者心源性猝死率增高;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老年CHF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睡眠障碍孕妇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孕妇孕中期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预约在我院分娩的100位孕中期睡眠障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个人信息表和 WHO 生存质量量表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采用频率表、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相关分析及 ANOVA 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孕中期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差孕妇平均睡眠质量得分是8.62±2.81,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结论:由于孕妇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因此孕期除了日常产前保健护理之外,应该对孕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孕期生活质量,并减降低产生畸形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住院的肿瘤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自编的患者睡眠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相应评定.结果 (1)在调查中,在34人中调查者PSQI量表总分>7分的有20人,发生率为58.82%.(2)病房卫生环境、电话铃声、疾病对身体带来的不适、厌烦等不良情绪以及对家庭经济的担心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肿瘤住院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并且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和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种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睡眠过多及梦行症等。许多疾病都可以干扰正常的睡眠,反之,睡眠质量的好坏又会影响疾病的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2.4%,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之一。本文着重分析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特点、临床意义、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帕金森(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及相关调查表分别对68例PD患者睡眠及相关因素进行评定和计算。结果:68例PD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47%;其中入睡困难40例.睡眠破碎38例,睡眠运动障碍32例,白天过度嗜睡20例。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总分与UPDRS-Ⅲ评分、HAD评分、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MMSE评分及年龄相关。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其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认知状态、抑郁、年龄、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等因素有关。加强临床护理与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男性与女性职业人群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性职业人群睡眠障碍流行学调查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房条件是男、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的共有相关因素;经济状况是男性,家庭关系、性格特点是女佐各自特有的相关因素;在睡眠障碍者中,“多梦”、“睡惊”等症状女性出现频度多于男性,“睡行症”仅出现于男性,女性曾求诊治疗者多于男性;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女性重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发生预激综合征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预激综合征在专业运动员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诊断38例预激综合征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从事项目特点、家族史、临床表现等因素。结果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检出率为3.2%,在各年龄组均可见,男女性别发病无差异,从事耐力项目者多见。无家族遗传病史。其中18.4%合并心律失常,以阵发性心动过速最多见,房颤次之。无症状预激综合征运动员约占80%。结论 预激综合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有症状的预激综合征反复发作,影响正常训练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无症状预激综合征发生率高,同样存在一定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猝死率,进行危险分层及合理的防治,以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提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等调查表分别对34例PD患者睡眠障碍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34例PD患者中,合并睡眠障碍者25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3.5%。采用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与HAD评分、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MMSE评分、年龄具有相关性。结论 PD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多见,其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认知状态、抑郁、年龄、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等因素相关。加强临床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状况,提高PD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探讨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158例肺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调查肺癌初治患者的一般资料、疼痛、情绪、生活和睡眠质量;并根据AIS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生活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0. 5%(64/158)。两组患者在性别、有无信仰、付费方式、肿瘤分期、有无疼痛、是否存在焦虑和抑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疼痛、焦虑和抑郁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肺癌初治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存在相关关系(P<0. 01)。结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肿瘤晚期、存在疼痛、焦虑和抑郁是肺癌初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此外,睡眠障碍越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20.
杨盛贤  秦胜军  朱凌  周乃强 《广西医学》2009,31(10):1426-1427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为情感障碍组和单纯脑卒中组,并比较分析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为45.10%。相关因素有性别、性格、经济状况、家庭关系、伴发疾病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