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早胚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探讨p38MAPK与胚泡植入的相关关系。方法取小鼠胚胎的2细胞,4细胞,8细胞,桑葚胚,胚泡等不同发育阶段的早胚,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测定早胚中p38MAPK的表达及变化情况。用体外胚胎培养技术:将2细胞期小鼠早胚随机分组,接种到添加不同浓度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20025的培养液内进行培养,台盼蓝染色观察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对小鼠早胚发育的影响。结果 p38MAPK在小鼠胚胎发育各细胞期均呈阳性表达,随着妊娠进展,其表达逐渐加强。体外实验显示:抑制剂组早胚不能发育到胚泡阶段,抑制剂恢复实验发现抑制剂组胚卵仍具存活能力。结论 p38MAPK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作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可抑制小鼠早胚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小鼠72h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LPS组,n=23)、氯胺酮1组(K1组,n=22)、氯胺酮2组(K2组,n=23),各组小鼠均经尾静脉注射LPS(25mg/kg),K1、K2组分别在LPS注射前30min肌肉注射氯胺酮(100mg/kg),K2组还在LPS注射后1、4、7h皮下注射氯胺酮(20mg/kg),观察72h存活率.结果3组小鼠的72h存活率分别为21.74%、54.53%、69.57%,K1、K2组值分别显著(P<0.05)、非常显著(P<0.01)地高于LPS组.结论氯胺酮可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72h存活率,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PS刺激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诱导p38MAPK信号转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diseases caused by endotoxin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human health.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38 MAPK pathway is involved in the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inflammation-related cells to release inflammation mediator.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gresses in the isoforms distribution, substrat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cellular specific activation and levels of p38 MAPK.  相似文献   

4.
背景: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物理屏障抑制轴突跨越损伤部位,被认为是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目的:研究siRNA干扰波形蛋白表达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的意义.方法:①选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未转染组、siRNA-NC组、siRNA-Vimentin组,利用siRNA干...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高血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大脑皮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随后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Zea-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记录大鼠神经行为改变,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灶体积,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大脑皮质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高血脂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损伤加重,且梗死灶体积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明显扩大。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高血脂脑缺血再灌注组大脑皮质p38MAPK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2 h时其表达量即开始增高,再灌注24 h时达高峰,而后又降低。相同再灌注时间点,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脂脑缺血再灌注组p38MAPK表达增高。结论:高血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高血脂可上调大脑皮质p38MAPK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是细胞将信号从细胞膜传递到细胞核的主要通路.其中p38MAPK可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因子-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糖尿病肾病的进程.研究p38MAPK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机制可能为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52只随机取4只作为假手术组;余48只行脊髓半横断(右侧)损伤,并随机分为两大组:罗格列酮组和溶媒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在术后5 min、6 h、24 h均以2.5 mg/kg剂量腹腔注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溶媒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溶剂。分别在术后1、3、7、14、21和28 d行BBB评分,各时间点取材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经Image-Pro Plus 6.0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后行方差分析。结果:罗格列酮组在7、14、21、28 d BBB评分均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脊髓损伤后PPARγ、MMP-9、p-EGFR及GFAP表达均增高,罗格列酮组PPARγ在3、7和14 d较溶媒对照组水平较高,其峰值出现在第3 d;MMP-9和p-EGFR较溶媒对照组在3、7和14 d明显减少,其峰值出现在第7 d;GFAP随时间增加而增长,14 d基本达高峰,从第3 d开始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PARγ可能通过抑制MMP-9,下调p-EGFR及GFAP表达水平,减少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于哲  邢飞跃  王通 《现代免疫学》2007,27(3):182-187
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小鼠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p38 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和p38 MAPK的激活剂茴香霉素在不同剂量下对ConA刺激的T细胞增殖作用,并测定其增殖的相关指数;采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SB203580和茴香霉素对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的小鼠T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0.5μmol/L~15.0μmol/L SB203580对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r=-0.97,P<0.01);该浓度范围的SB203580能够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地阻止ConA或PDB加Ion诱导的T细胞进入S期或G2/M期(r_s=-0.98,P<0.01;r_(G2)/M=-0.97,P<0.01)。茴香霉素浓度在0.01~0.5ng/ml时能够增强ConA对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并能够促进ConA诱导的T细胞进入G2/M期,促进PDB加Ion诱导的T细胞进入S期。以上提示p38信号通路的活化在促进小鼠T细胞增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CTGF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on RNA,siRNA)局部注射联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CI组、CTGF siR-NA干扰(CTGF)组、CTGF siRNA干扰联合电针(EA+CTGF)组。制作大鼠SCI模型,将含有CTGF siRNA/Invivo-fectamine复合物溶液的明胶海绵移植入CTGF组和EA+CTGF组大鼠的脊髓(T10)损伤断端,SCI组用Invivo-fectamine转染试剂代替。EA+CTGF组在模型制备后每天的固定时间给予电针治疗。各组在3 d、7 d、14 d后分别取材,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数量和GFAP、GFAP mRNA表达变化。结果:SCI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胞体肥大,损伤边缘区形成GFAP强表达的胶质界膜;CTGF siRNA干预后,GFAP表达减弱,胞体减小,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EA+CTGF组GFAP免疫反应表达明显降低,损伤边缘区GFAP荧光强度与脊髓其它区域基本相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CI组相比,CTGF组与EA+CTGF组的GFAP均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GF组相比,EA+CTGF组的GFAP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电泳结果表明损伤早期EA+CTGF组GFAP mRNA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变化与Western Blot结果是一致的。结论:SCI后,CTGF siRNA联合电针治疗能有效阻止GFAP表达,使胶质反应减轻,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处理组(TSA组)。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和丹参酮ⅡA20 mg/kg,连续注射10 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0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0天,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p38MAPK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索脊髓损伤(SCI)后p38有丝分裂原激酶(p38MAPK)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动物模型,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CI后p38MAPK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CI后caspase-3 mRNA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表明SCI后总p38MAPK表达无变化,但p38MAPK磷酸化明显增多,于伤后6h达高峰;伤后24h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TUNEL检测显示,伤后6h受损伤的脊髓组织有少许凋亡细胞出现,24h细胞凋亡最明显。鞘内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明显减少caspase-3的表达,并减少细胞凋亡。以上结果显示SCI后损伤局部p38MAPK激活诱导了caspase-3基因表达,导致神经细胞凋亡;抑制p38MAPK可以阻止SCI后继发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 5mg/kg,iv)和干预组(UTI 50000U/kg,iv),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10 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中p38 MAPK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0.5、1和3hTNF-αmRNA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78.55±18.99,128.74±34.79和12.29±1.32倍,UTI预后分别降至20.95±1.45(p<0.01),58.15±11.01(p<0.01)和2.85±0.57(p<0.05)倍。模型组0.5、1和3hIL-10mRNA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0.89±4.60,38.20±8.26和53.26±8.01倍,乌司他丁干预后分别升至66.77±11.18(p<0.05),97.69±27.00(p<0.01)和128.62±42.30(p<0.01)倍。模型组p38 MAPK的表达在各个时点均明显升高,UTI干预后p38 MAPK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 UTI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发挥其肺保护作用。p38 MAPK信号通路在UTI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NG2、Neurocan、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脊髓横切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仅切除T10全椎板及T9、T11部分椎板,对脊髓未作任何处理。分别在大鼠脊髓损伤制作后3、7、14及28 d时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G2、Neuroca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脊髓损伤后3 d时NG2的表达出现明显升高,7 d时NG2的表达达到最高点,14 d及28 d时NG2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与7 d时的表达相比有下降,空白对照组NG2各时间点均呈低表达。模型组脊髓损伤后7 d时Neurocan的表达显著增加,于14 d时达到最高点,从14 d开始Neurocan的表达开始逐步下降,空白对照组Neurocan各时间点均呈低表达。模型组脊髓损伤后3 d时GFAP的表达明显升高,14 d时GFAP的表达达到顶点,28 d时损伤部位GFAP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NG2、Neurocan、GFAP表达升高,可能是脊髓损伤后抑制轴突再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观察纤维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复合支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评价该支架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本研究将圆柱状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完全横断缺损部位,同时以该模型动物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w、8w、12w对动物下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然后取出支架/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损伤部位神经纤维再生和胶质细胞增生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支架移植部位的组织学结构。结果显示:术后4~12w支架移植组动物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于术后4w,移植组可见支架内有少量神经纤维,此后神经纤维逐渐增多,而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对照组脊髓损伤局部可见坏死空洞,空洞周边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移植组神经丝蛋白(NF-200)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含量高于实验组。以上结果提示:纤维蛋白支架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并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纤维蛋白(原)作为生物材料用于构建修复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的影响,为阐明BDNF对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大鼠均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压迫组和减压组。用自行设计的压迫器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模型。压迫组作脊髓压迫12 h,减压组作脊髓压迫1 h,假手术组仅作脊髓显露,不作压迫。用锇酸染色观察CSCI后1、3和7 d有髓神经纤维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BDNF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结果压迫组和减压组都出现脱髓鞘病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髓鞘逐渐水肿、变性、MBP崩解。BDNF表达量在CSCI后随时间延长也逐渐降低(P0.05),但与压迫组相比较,减压组脱髓鞘病变较轻且MBP和BDNF降低幅度小而缓慢(P0.05)。结论 CSCI后尽早减压可减轻脱髓鞘的发生,且可能与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p38MAPK)在白细胞介素1(IL-1)β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程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JSA法检测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症介质IL-6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其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生成的影响。结果:IL-1β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系膜细胞引起p38MAPK的活化,并明显上调系膜细胞IL-6表达。SB203580以剂量依赖方式从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IL-6表达。结论: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产生炎症介质IL-6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是否具有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和BMP7实验组,以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MP7组大鼠每天在脊髓损伤处注射50ng BMP7蛋白,连续7天,NC组对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HE染色以观察脊髓损伤处病理学改变;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 200,NF200)、胶质纤微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表明两组大鼠造模后脊髓损伤处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突触数量减少,尼式体淡染且数量减少,组织中可见空洞形成,1周后,BMP7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尼式体染色逐渐加深,神经突触数量增多,变化较NC组明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MP7实验组大鼠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至第4周时达到高峰,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BMP7实验组及NC组术后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变化均不明显,且两组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BMP7实验组大鼠SYP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结论 BMP7蛋白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dimethylargine,ADM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的细胞骨架改变的影响及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p38MAPK)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进行HUVEC培养,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sB203580组、ADMA组(量效关系组、时效关系组)及sB203580+ADMA组(SB203580+ADMA量效关系组及SB203580+ADMA时效关系组)。对各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肌动蛋白(F-actin)形态变化,图像分析软件行F-actin荧光灰度值分析,流式细胞仪行F.actin荧光定量分析。结果:ADMA可诱导HUVECs应力纤维形成,导致F.actin荧光灰度值、荧光定量增加;而SB203580可抑制ADMA的作用。结论:ADMA可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地导致细胞骨架改变。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抑制ADMA对内皮细胞骨架的改变,提示p38MAPK参与了ADMA所导致的HUVECs内皮细胞的骨架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n=25)、细胞组(n=25)、单损组(n=25)、正常组(n=5)。术前制备兔坐骨神经细胞混悬液以及将其微囊化,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在损伤处分别植入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1、0μ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10μl生理盐水。于术后2 d7、d1、4 d、21 d2、8 d(每个时相取5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组织,正常组(每个时相取1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组织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GDNF阳性染色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2 d后表达开始上升2,1 d达到最高。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GDNF的表达,有利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