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胸入路小儿食管裂孔疝14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胸入路小儿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的方法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左侧经胸入路食管裂孔疝修补附加Belsey方法抗胃食管反流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14例。3例诊断为滑动性疝(Ⅰ型),1例为食管旁疝(Ⅱ型),余10例为混合性疝(Ⅲ型)。结果: 1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130~180 min,术后3~11天拔管,住院15~31天。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2年,患儿体重增加,营养良好,无复发。结论: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Ⅰ型食管裂孔疝和Ⅱ、Ⅲ型食管裂孔疝应早期手术治疗,左侧经胸入路食管裂孔修补术附加Belsey方法抗胃食管反流手术视野暴露好,操作方便,损伤相邻器官少,修补准确,切口隐蔽美观,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方法 本组28例患儿均经X线钡剂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结果 20例可见贲门,胃底进入纵隔呈葫芦状阴影,食管胃环位于膈上,食管胃角增大变钝,其中4例患儿显示合并短食管畸形(其中2例位于右侧胸腔),1例位于左侧胸腔及合并短食管畸形胃粘膜不规则、胃扭转、胃食管反流不明显诊断为旁疝。2例贲门位置不能确定,但可见胃及部分肠管同时疝入纵隔,考虑为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结论 食管裂孔疝是引起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病变。X线检查可以明确不同类型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总结膈肌脚在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胸组31例,经胸腹组9例),治疗组经腹100例。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膈肌成形重建食管裂孔,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癌、胃上部癌112例;缝合、收紧、修补膈肌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28例;分析膈肌脚、迷走神经等解剖标志的识别方法。结果:本组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部分患者避免了经胸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长期疗效确切。结论:膈肌脚是贲门食管区的重要的解剖结构,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缝合、收紧膈肌脚,腔镜手术,解剖标志膈肌脚的正确识别,比较合理、准确、有效的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的超声诊断特点及其与临床手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消化道造影及手术证实的15例食管裂孔疝的超声图像特征,通过测量增大的食管裂孔内径与正常组45名进行统计学分析,探查膈上疝入物以及判断疝入物对于胸腔脏器的影响。结果:15例患儿首诊为食管裂孔疝均由超声实现,结合消化道造影及手术结果,诊断符合率100%。食管裂孔组的食管裂孔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上疝入物多样,超声探查包括胃组织15例,贲门14例,食管下段14例,部分肝脏组织3例,肠管1例,可单独疝入亦可联合疝入胸腔;疝入物压迫心肺造成肺不张2例,心脏移位1例。结论:婴幼儿食管裂孔疝超声特征明显,通过测量增大的食管裂孔内径,探查膈上疝入物以及判断心肺压迫情况,有助于临床判断食管裂孔疝分型,及早手术,超声可成为无创性筛选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永伟  晏楠  白云飞 《当代医学》2009,15(3):144-145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为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分为四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食管旁裂孔疝、混合型食管裂孔疝以及巨大型食管裂孔疝。后者是指1/3以上的胃疝入胸腔内;除了胃外,还可能疝入腹内其他脏器。由于疝囊较大,可在胸腔内发生逆时针扭转而产生嵌顿、绞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8年2月16日收治了一例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采用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食管裂孔疝的认识,提高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2年4月到2010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名食管裂孔疝患者,服用钡剂后胃镜诊断,采取采取疝修补术以及抗反流手术治疗.结果 32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全部治愈,15例食管旁疝治愈13例,5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4例治愈.结论 采取疝修补术以及抗反流手术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贤书  彭彦辉 《河北医学》1996,2(5):476-477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外科诊断与治疗(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王贤书,张晓茹,马文海(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彭彦辉我院自1989年2月~1994年2月共收治17例小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对各型疝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单纯疝修补术、疝修补+胃固定术、N...  相似文献   

8.
对60例食管裂孔疝病人临床及镜下资料作了分析。患者平均年龄33.2岁,症状以剑突下及胸骨后疼痛多见。镜下见全部患者均有齿状线上移,大部分患者见贲门口扩大,齿状线与膈裂孔压迹间距加大,胃底粘膜疝入食管腔及食管下段粘膜炎症改变。这些镜下表现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标准,在静息状态下胃粘膜疝入食管腔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9.
陈海山 《吉林医学》2009,30(16):1732-1732
食管裂孔疝在各类膈疝中最为常见。形成食管裂孔疝的原因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原因。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系环绕食管的膈肌脚发育异常,部分腹内脏器经扩大的食管裂孔疝入胸腔所致,后天性因素主要与肥胖以及其他慢性引起腹腔压力长期增高有关。2000年-2007年我科共收治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20例,对其诊断、手术指征、手术路径的选择等进行探讨,均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食管裂孔疝在各类膈疝中最为常见。文中通过37例小儿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手术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月-13岁,平均(17.0&#177;26.8)个月;体重3.8~39.5kg,平均(9.35&#177;6.02)k。根据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滑疝15例(40.5%),食管旁疝11例(29.7%),混合型疝8例(21.6%),巨大型疝3例(8.1%);合并短食管3例(8.1%)。大部分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31—134g/L,平均(97&#177;26)g/L。合上消化道出血11例(29.7%),肺炎5例(13.5%)。37例患者共行手术40例次,其中术后复发1次和2次各1例。经腹手术32例次,经胸手术8例次。手术除常规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外,加行胃底折叠术17例次,胃小弯固定术(Boerema术)17例次,胃底折叠+胃小弯固定术6例次。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6年,2例复发,其余患儿术前症状消失,体重增加,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对有症状的食管裂孔疝应积极手术治疗,食管裂孔修补结合不同的抗反流手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食管裂孔疝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见者,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自1998年至2005年资料较完整的56例病例进行临床X线分析,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均为中年以上者,最大者86岁,最小者53岁。1病因病理食管裂孔疝的病因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前者常为膈肌食管裂孔的发育不良或先天性短食管,后者为任何原因所致的腹压增加造成食管贲门管连同部分胃疝入胸腔而引起。常见原因有妊娠、腹腔积液、腹内巨大肿块、慢性便秘及外在压力等。此外老年人膈肌松弛,食管裂孔扩大或肥胖等也是常见原因。在上述原因的基础上剧烈咳嗽、呕吐、频繁呃逆为常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胸外科21例采用经胸入路治疗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8.7岁;男女比例1∶2;病程1个月至20年余。合并疾病9例(42.8%);食管裂孔疝分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1例右侧胸腔胃患者,均采用经胸入路食管裂孔疝还纳修补术;手术时间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5 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总住院时间平均14.4 d。结论经胸入路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高安全和复发率小等特点,特别是针对病程长、Ⅳ型或难复性疝患者。  相似文献   

13.
贲门裂孔疝是指胃的上部(偶尔可以是全胃或甚至一段结肠和脾脏)通过扩大的横膈上的食管裂孔凸入胸腔形成的。临床上常分为3型:滑动型、食管旁型和混合型。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疝的大小和胃液反流的程度,如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胸腔镜辅助下膈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指导胸腔镜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住我科并行胸腔镜辅助下膈疝修补术的患者37例,其中食管裂孔疝9例,胸腹裂孔疝6例,创伤性膈疝14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8例,同时对比未采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膈疝患者33例,分析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其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的疗效差异。结果:胸腔镜辅助下膈疝修补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开放式手术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置管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生发生率、膈疝复发率及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手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的膈疝修补术应用广泛,安全性较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是应用于严重创伤导致的膈疝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符合临床适应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胸腔镜治疗,但不能盲目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在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3个trocar孔法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12例。其中:滑动型(Ⅰ型)5例;食管旁裂孔疝(Ⅱ型)3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型)2例;巨大型食管裂孔疝(Ⅳ型)2例。通过X线吞钡动态透视确诊,还纳疝内容物,切除疝囊,并用丝线紧缩、修补食管裂孔,全部进行了360°Nissen′s胃底折叠术。结果12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修补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60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约10 mL。术后1~2 d开始进食,5~7 d出院,出院前均行钡剂胃食管造影,食管裂孔无明显异常。12例随访7~70个月,平均42个月,无明显反流。结论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安全可靠,创伤小,手术野显露清晰,可以在治疗裂孔疝同时还可探查腹部是否有其他的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胃镜及超声造影在诊断食管裂孔疝(EHH)中的表现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临床高度怀疑为EHH者152例的胃镜及超声造影表现,总结胃镜与超声造影对食管裂孔疝诊断的优点与缺点。结果152例患者胃镜诊断EHH15例,阳性率9.87%,表现为食管胃连接部上移至食管裂孔环之上、门齿距食管胃连接部的距离缩短〈38cm、贲门裂1:3明显增宽或略增宽、膈上可见疝囊腔等。15例显示胃食管连接部上移至食管裂孔环之上,门齿距胃食管连接部距离30~37cm,12例可见疝囊,9例伴反流性食管炎。超声造影诊断EHH13例,阳性率8.55%,表现为膈上疝囊、食管一胃环、腹段食管消失、胃底变浅、部分可见胃壁滑动征、胃底横隔异常等。13例膈上可见疝囊,疝囊直径4.08—5.30cm,10例食管裂孔增宽,8例见胃壁滑动征,7例胃底横隔异常。胃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患者中有2例超声造影未见EHH征象,但均可见胃食管反流征象。结论超声造影与胃镜诊断EHH各有优劣,二者应相互结合以提高EHH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又不易造成其他疾病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7.
食管裂孔疝是引起婴幼儿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我院 1986年 7月至 2 0 0 0年 4月共收治13例。现就其诊断及手术治疗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男 11例 ,女 2例 ;年龄 9d~ 6岁 ,平均 2 5.5个月。临床症状 :反复性呕吐或溢奶 9例 ,呕吐咖啡样液 4例 ,排黑粪 4例 ,反复咳嗽 1例 ,贫血 2例 ;Ⅱ度营养不良 9例。本组病例均经胸腹部X线检查 ,7例膈上有含气液平 ;均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立诊断。手术证实滑疝 5例 ,食管旁疝 3例 ,混合疝 5例 ,2例伴有短食管。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儿均经适当术前准备后行食管裂孔疝…  相似文献   

18.
蒋宁霞  邓志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39-1040
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称食管裂孔疝.胃疝入胸腔最多见,所以通常所称的食管裂孔疝即为食管裂孔胃疝.食管裂孔疝是老年人易患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9.
腹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称为食管裂孔疝。胃疝入胸腔最多见,所以通常所说的食管裂孔疝即指食管裂孔胃疝,以老年人为多发。现将我院临床资料完整的8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管裂孔疝为膈疝的一种,是腹腔内脏器通过食管孔进入胸腔而形成的。疝内容物多为胃,所以食管裂孔疝又称食管裂孔胃疝。本文收集10例并经食管钡餐证实,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的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