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肺密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7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非肺部疾病的患者8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64层)与肺功能检查,对比肺密度值与FEV1和FEV1/FVC值的关系以及和COPD严重程度分级的关系。结果:比较2组患者各项肺密度值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ALDin值为(-845±42)、平均ALDex值为(-789±53)、平均ALDin-ALDex值为(-56±24)、平均ALDex/ALDin值为(0.92±0.03)、平均(ALDin-ALDex)/ALDin的值为(-0.06±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慢阻肺患者ALDin—ALDex、ALDex、(ALDin—ALDex)/ALDin、ALDex/ALDin等肺密度值与各项肺功能值有显著的差异性。以上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并且便捷的得到肺功能的评价指标,与PFtr检查相关性较好,肺密度值能够筛查及预测COPD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马秀梅 《安徽医学》2013,34(1):67-6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同时给予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测,探讨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相关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Cvin)、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Cvex)、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Cvin%)、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Cvex%)均显著提高;在FEV1(%)和FEV1/VC MAX(%)指标上升高显著,在RV(%)、TLC(%)、RV/TLC(%)、全肺E/L指标上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家强 《吉林医学》2015,(4):654-655
目的:对16层螺旋CT肺容积与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肺气肿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肺容积与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肺容积比值(87.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肺容积比值(5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36.0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69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肺容积与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能够较好的判断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值得在临床的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13-1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密度测定与陶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健康体检50例作为对照组,陶工尘肺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比较两组的吸气相双肺MLD(肺平均剂量)与上肺MLD、中肺MLD、下肺MLD,比较两组的RV(残气量)、TLC(肺总量)和RV/TLC(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值。比较观察组不同肺密度患者的病理类型。结果 观察组的吸气相双肺MLD与上肺MLD、中肺MLD、下肺MLD、MLDex-MLDin(平均肺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LDnin、MLDe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V、TLC和RV/T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FVC(用力肺活量)、FEV1(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及FEV1/F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同肺密度患者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密度测定与陶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密切相关。明确肺气肿的CT表现对于区分肺气肿的类型和早期诊断肺气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定量CT肺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定量CT肺密度的影响因素,对54例正常人在50%肺活量(VC)时螺旋CT扫描全肺,其中40例在10%VC、90%VC,23例在50%VC呼吸水平于隆突层、隆突上下各5cm处行高分辨CT(HRCT)扫描,用Pulmo软件自动评估平均肺密度(ME)和像素指数(PI)。发现呼吸幅度对ME、PI影响很大,吸呼气末ME差值达125.91Hu。ME和PI还受层厚、年龄、性别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确控制呼吸水平对定量CT肺密度测定极其重要,扫描时要保证技术条件一致,有必要建立正常国人不同性别、年龄的肺密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成像(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肺气肿型和支气管炎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2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PD组),其中肺气肿型COPD患者58例、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7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双相CT扫描,收集肺体积、肺血管体积、平均肺密度、低衰减区域(<-950 HU)占肺总体积百分比(LAA%-950)等指标,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收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测量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实际测量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指标。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CT定量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2种类型COPD患者CT定量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定量和肺功能鉴别2种类型COPD的效能;一致性分析CT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源CT(DSCT)双相肺容积及密度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评估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福州肺科医院CT室确诊COPD患者60例为COPD组,健康志愿者45名作对照组,均进行最大吸气末和最大呼气末的低剂量双相DSCT扫描,比较两组DSCT各项容积及密度指标的差异,分析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最大吸气末容积Vin:(5229.18±1268.26)mL,最大呼气末容积Vex:(3507.55±1208.74)mL,双相肺容积差(Vin-Vex):(1721.63±852.21)mL,最大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816.23±26.03)HU,最大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742.79±56.85)HU,双相平均肺密度差(MLDin-MLDex):(-73.45±53.82)HU,与对照组比较,Vin增高、Vex增高更明显,(Vin-Vex)明显减少,MLDin、MLDex明显下降,(MLDin-MLDex)明显减少.相关性分析中,两组Vin、(Vin-Vex)均与FVC显著相关(P<0.01),Vin、MLDin与FEV1%预相关,与FEV1/FVC相关性更好(r=-0.593、0.444,P<0.01、<0.01),Vex与FEV1%预、FEV1/FVC显著相关(r=-0.451、-0.589,P<0.01、<0.01),MLDex与FEV1%预、FEV1/FVC显著相关(r=0.485、0.517,P<0.01、<0.01).(MLDin-MLDex)与FEV1%预、FEV1/FVC相关(r=-0.382、-0.332,P<0.01、<0.01).结论 低剂量DSCT肺容积及肺密度与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有效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首过灌注CT指数对COPD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过灌注CT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28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及29例COPD患者(病例组)进行肺灌注成像,应用ADW4.3工作站的CT Per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两组肺组织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值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值,比较两组各灌注参数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肺实质的BF、BV及PS平均值低于对照组,病例组肺实质TTP及肺实质一肺动脉TTP平均值大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BV及TTP肺实质等首过灌注CT指数对COPD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定量CT肺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对54例正常人在50%肺活量(VC)时螺旋CT扫描全肺,其中40例在10%VC、90%VC,23例在50%VC呼吸水平于隆突层、隆突上下各5cm处行高分辨CT(HRCT)扫描,用Pulmo软件自动评估平均肺密度(ME)和像素指数(PI)。发现呼吸幅度对ME、PI影响很大,吸呼气末ME差值达125.91Hu。ME和PI还受层厚、年龄、性别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确控制呼吸水平对定量CT肺密度测定极其重要,扫描时要保证技术条件一致,有必要建立正常国人不同性别、年龄的肺密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张柏林  纪祥  罗军  张雄  徐翠芳 《海南医学》2016,(12):1915-1918
目的:探讨肺密度及肺容积比值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且接受大容积肺灌洗治疗的尘肺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30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尘肺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接受胸部CT检查及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密度指标及肺容积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患者CT肺密度及肺容积比值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容积指标全肺深呼气末容积(Vex)为(3.3±0.9) L、全肺深吸气末容积(Vin)为(4.9±0.8) L、肺容积比(Vex/Vin)为(66.9±9.7)%、肺密度指标平均肺密度(MLDex、MLDin)为(731.6±38.6) HU和(803.1±33.6) HU,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肺容积差(Vex-Vin)为(2.2±0.4) 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5±0.7) L、用力肺活量(FVC)为(3.2±0.7) 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为(80.3±12.3)%,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残气量(RV)为(2.6±0.7) L、肺总量(TLC)为(5.5±0.9) L、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为(40.5±8.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肺密度指标MLDex-MLDin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呈正相关(r=0.765、0.657、0.712,P<0.05),与RV/TLC呈负相关(r=-0.687,P<0.05);肺容积指标Vex/Vin与肺功能指标RV/TLC呈正相关(r=0.657,P<0.05),Vin-Vex与FVC也呈正相关(r=0.713,P<0.05)。结论 CT肺密度及肺容积比值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疗效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MSCT肺容积测定在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PFT)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4例COPD患者(COPD组)和22例肺部CT检查正常者(正常组),均在1 周内完成肺功能检查及MSCT 检查。采用MSCT于最大吸气末和最大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用Pulmo 肺定量软件测定全肺容积。应用 SPSS13.0 软件对 CT Pulmo 软件分析所得结果及 PFT 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OPD组最大吸气末容积(Vin) (P<0.05)、最大呼气末容积(Vex) (P<0.05)、容积比(Vex /Vin) (P<0.01)均明显升高,而容积差(Vin-Vex) (P<0.05)则明显下降。MSCT 肺容积指标中, Vin 与PFT的肺总量(TLC )(r= 0.923 ,P<0.01) 、Vex 与残气量(RV) (r=0.912,P<0.05) 呈正相关关系, Vin-Vex与肺活量(VC) (r = 0.763,P<0.01) 、Vex/Vin 与残气量和肺总量比(RV/TLC )(r= 0.754 ,P<0.01) 也呈正相关关系。Vex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和第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有较好的相关性,(r =-0.616,P<0.01;r=-0.543,P<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Vin、Vex、Vex/Vi
n 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与PFT的表现相一致。结论:MSCT 测定的肺容积指标与PFT 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估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SP-D与CO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大鼠肺、支气管的病理改变,定量检测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及平均肺泡数(MAN)以评估肺气肿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SP-D含量。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SP-D含量变化。结果 COPD组大鼠肺、支气管的HE染色下病理变化符合COPD的典型病理改变。COPD组大鼠MLI较对照组明显增宽[(80±5)μm/个比(49±2)μm/个,P〈0.05],MAN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74±13)个/mm2比(406±12)个/mm2,P〈0.01);内毒素组MLI、MAN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大鼠血清SP-D含量分别为(42.14±2.52)ng/mL、(49.59±2.81)ng/mL和(53.21±4.17)ng/mL,肺组织SP-D含量分别为0.39±0.01、0.56±0.01和0.63±0.01。内毒素组及COPD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SP-D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COPD组又显著高于内毒素组(P〈0.05)。3组血清SP-D水平与肺组织中SP-D含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0.94和0.93,P〈0.01)。结论 COPD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含量明显升高,并且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COPD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的研究为将SP-D作为COPD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20例志愿者和20例COPD患者的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方式为cine(电影扫描),层厚5 mm/1i,扫描时间为45 s,碘海醇(300 mg/ml)60 ml用高压注射器以4 ml/s的流速率通过肘前静脉注入.CT perfusion3软件分析测量兴趣域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和时间-密度曲线.结果:COPD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较志愿者曲线平坦,峰值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流量、血容量及表面通透性明显低于志愿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spiral CT,S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密度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肺功能检查确诊的COPD患者36例(COPD组)和30例无任何心肺疾患且胸部CT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SCT机进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的全肺低剂量(50 mAs)扫描.按扫描层数将全肺分为上、中、下3个肺区.利用Pulmo软件,分别测量和计算出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深吸气末、深呼气末上、中、下肺区及全肺的各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密度(Din)、深呼气末密度(Dex)、密度差(Dex-Din)、密度比(Dex/Din)、密度变化百分比(Din-Dex)/Din.所有COPD患者均在SCT检查前后3d内完成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s,PFT),指标为第1秒用力肺活量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比较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CT各密度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检验各密度指标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in在上、中、下及全肺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Dex-Din,Dex/Din,(Din-Dex)/Din在各肺区及全肺区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Dex,Dex-Din,Dex/Din,(Din-Dex)/Din均分别与FEV1%,FEV1/FVC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64层SCT低剂量双相扫描能便捷、准确地获得评价COPD肺功能的密度指标,与FEV1%和FEV1/FVC两项肺功能指标相关性良好,可用于评估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15-118
目的探讨128层多排螺旋CT(MSCT)肺容积测定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SCT肺容积指标与PFT指标,分析肺容积指标与PFT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容积指标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容积比(Vex/V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容积差(Vin-Vex)、肺容积变化比率(Vin-Vex)/Vi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in与FEV_1/FVC、TLC、RV/TLC之间具有相关性;Vex与FEV_1、FEV_1/FVC、TLC、RV/TLC之间具有相关性;Vex/Vin与FEV_1、FEV_1/FVC、TLC、RV/TLC之间具有相关性;(Vin-Vex)/Vin与各项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Vin-Vex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结论128层MSCT肺容积测定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预测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海涛  吴勇建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51-115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显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经过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全胸部CT影像,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IP)及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建技术,分析肺隔离症在多层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肺栓塞患者的病变均表现为叶内型,3例病灶位于右下肺,10例病灶位于左下肺。13例肺栓塞病变经CT血管显像证实其供血动脉来源胸主动脉,其中双支或多支血供3例,单支血供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显像能够无创、安全地提示肺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可以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肺隔离症患者术前进行定性诊断、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季丰利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29-129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应用扫描肺部肺结节的可行性,分析其对肺结节的检出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结节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两种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方法对肺结节的检出数据,判断低剂量多层螺旋CT应用扫描肺结节的可行性。结果常规组检出肺结节数量为173处(129、26、18),低剂量组检出肺结节数量为169处(126、25、18),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可对肺结节数量和形态做出准确评价,并且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对健康的影响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尔光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05-1506
目的 探讨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康复锻炼,评价运动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入院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肺康复锻炼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显著,可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再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自愿接受检查的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为入选者进行MSCT和肺功能检查,观察受检者的MSCT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观察组患者的支气管扩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SCT各肺容积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之间有良好地相关性;观察组患者支气管扩张柱状型21例,囊状型12例,静脉曲张型8例,混合型4例。结论 MSCT扫描能很好地评估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情况,并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认识肺隔离症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中的基本征象,探讨多平面重建(MPR)配合多层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0例,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MPR。结果8例位于左肺后基底段,2例分别位于右肺叶后、内侧基段。MPR配合多层螺旋CT扫描对10例患者能清晰显示病灶影像特点,特别是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结论MPR配合多层螺旋CT技术达到各项同性成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可以为肺隔离症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