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材料和方法: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症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5天~6个月;纯母乳喂养20例,混合喂养2例。结果:经头颅CT检查全部病例均显示异常。出血部位在蛛网膜下腔者16例,硬膜下13例,脑室出血10例,脑实质出血8例。伴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脑实质扩大10例,中线移位8例。结论:头颅CT检查可做到早期安全诊断,明确出血部位及范围,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并进行分析,以提高CT早期诊断价值,达到对该病的早期及时治疗和预后恢复的观察。方法: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m)298例临床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的新生儿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高海拔地区HIE头颅CT表现为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脑水肿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型,颅内出血可见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结论:高海拔地区HIE发病率明显偏高,早期行头颅CT扫描检查对高海拔地区HIE早期诊断、分型、预后的判断、治疗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阶段CT表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9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在新生儿早期阶段的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CT值)及合并颅内出血类型和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低密度灶范围越广,CT值越低,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是脑实质出血者其预后越差。结论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及颅内出血情况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表现与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分度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和临床随访,总结CT诊断HIE的价值。按HIE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的病变分为3度。结果 在98例中CT诊断轻度HIE32例,中度HIE48例,重度HIE18例。跟踪随访HIE所致脑低密度灶在生后3个月内吸收消失;19例3~6个月出现外部性脑积水,1岁以后,外部性脑积水消失;3个月后部分病例可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重度HIE在2个月内可引起脑软化和脑萎缩。结论 HIE的CT分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表现明确HIE病变部位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并探讨CT诊断中所存在的问题。资料与方法:总结50例HIE患者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HRCT检查。结果:HIE的CT主要表现为脑实质低密度,合并颅内出血11例。有脑室受压表现21例,根据脑实质低密度范围分度,轻度29例,中度10例,重度11例。结论:CT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超声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出生并收治儿科ICU室临床怀疑颅内出血患儿568例,超声于生后1~7天内检查,CT于14天内检查,观察比较二者诊断价值。以MRI结果为标准或根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标准,分别计算超声和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568例患儿经临床证实为颅内出血的有556例,其中,室管膜下出血3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硬膜下出血51例,脑实质合并脑室内出血79例。超声诊断颅内出血506例,其中室管膜下出血3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硬膜下出血40例,脑实质合并脑室内出血72例。误诊1例,漏诊51例。诊断的敏感性为90. 8%,特异性为91. 7%,准确性为90. 8%; CT诊断颅内出血534例,其中室管膜下出血3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硬膜下出血51例,脑实质合并脑室内出血79例。误诊0例,漏诊22例。诊断的敏感性为96. 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 1%。结论早期颅内出血超声可作为筛查手段;超声对室管膜下出血敏感性高于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脑实质出血及硬膜下出血,CT优势于超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CT影像与临床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临床较为典型、资料较为完整的140例病例。结果:轻度脑损害48例,脑实质区散在分布的片状、斑片状低密度影,其中合并颅内出血3例;中度脑损害68例,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灰白质对比模糊,其中合并颅内出血39例;重度脑损害24例,各脑叶广泛低密度影,其中合并颅内出血16例。脑CT表现与胎龄、临床分度、与急慢性窒息史具有相关性。结论:CT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或与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称HIE)CT表现与特点.方法:对61例HIE患儿的CT资料片由两位影像科医师进行双肓法阅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①HIE结合文献按受累脑叶范围分轻、中、重度,其中轻度16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②HIE易并发颅内出血,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约占44%.结论:HIE的CT表现颇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及新生儿正常影像学表现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高危新生儿头颅CT表现(附4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高危新生儿头颅CT异常表现的认识。方法:41例均为高危新生儿,出生后1.5h-12天内行CT检查,扫描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或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使其安睡。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实质出血5例,脑室内出血3例,室管膜下出血4例,硬膜下出血5例,单纯脑缺氧缺血性损害9例,正常CT表现2例。结论:高危新生儿大部分存在颅内出血或脑缺氧缺血性损害,CT检查对这些病变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在CT平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围产期有窒息史,且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和CT诊断为不同程度的HIE病例。结果:HIE病儿颅脑CT平扫发现脑实质内程度不同的不对称性低密度区,1-4个脑叶可同时受累,有的合并颅内出血。结论:CT是诊断HIE最合适、简单的首选方法之一,而且平扫就获得明确诊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