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院自1997年6月~1999年6月应用络泰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1.2 一般资料:治疗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4~85岁,平均66.4岁。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0例,冠心病史者10例,糖尿病史者5例。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6~86岁,平均70.1岁,既往有高血压史者18例,冠心病史者9例,糖尿病史者4例。经χ2检验,两组年龄…  相似文献   

2.
<正>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男性70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为91岁,以63~73岁最多,占85%。诊断标准及分型:按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21.3kPa或舒张压≥12.6kPa确立诊断。参照罗玉光等,老年人高血压分为3型:BP≥21.3/12.6kPa为典型高血压(CH),占64例;BP≥21.3/12kPa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30例;BP<21.3/≥12.6kPa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占11例。病程:本组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85例。病史: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1~1997年经CT或MRI证实为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共64例,临床以头晕、语言不利、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轻瘫多见。90%的病人无意识障碍,只有10%病人有嗜睡、浅昏迷。梗塞部位以双侧基底节、内外囊、脑室旁、顶叶多见。基病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有关。1 临床资料 64例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25~88岁,平均66.3岁;有高血压病史者38例(59%),有糖尿病史者12例(18.7%),有冠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74年1月~1982年4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人883例。其中资料较完整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89例,占10.1%。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体征常不明显,极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拟就此作一小结,并略加讨论。临床资料一、性别:男性66例,女性23例。男女之比为2.9:1。二、年龄:60~64岁46例(57.7%),65岁~69岁29例(32.6%),70~74岁6例(6.7%),75~79岁7例(7.9%),80岁1例(1.1%)。三、既往史及伴发病:本组病例有慢性胃病症状(最短3个月,最长50年)74例(83.2%),其中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31例。无胃肠道症状者10例(11.2%),记录不详5例(5.6%)。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我院1991年1月至1992年5月,共收治入院患儿2080例,其中高热惊厥(FC)共88例(男61例,女27例),占同期患儿住院总数的4.2%,与国内外报道相符。二、临床资料 1.年龄:≤3岁者67例(其中<6个月者20例),>3岁者21例。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7岁。 2.FC发作时体温:≥38.5℃ 38例(43.2%),≥39.5℃ 48例(54.5%),<38℃2例(2.3%)。FC距始发热时间≤4小时13例(14.8%),~12小时21例(23.9%)。~21小时28例(31.8%),~3天26例(29.5%)。 3.引起FC的发热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44例(50.0%),支气管炎26例(29.5%),肺炎14例(15.9%),急性胃肠炎2例(2.3%),其他2例。 4.家族史:14例有家族史记录,其一级亲属中有FC病史者13例(14.8%),有癫痫史者2例。三、治疗用药情况:治疗用药的原则是镇静、止惊、降温,在控制惊厥发作的同时,应重视对病因的治疗。FC发作时用冬非合剂(冬眠灵、非那根)58例(65.0%),安定9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心律失常3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心律失常比较常见,我院对1989~1993年360例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本文就其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力求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60例中,男206例,女154例,年龄60~99岁。心脏器质性病变者为340(94.4%),其中冠心病138例(38.3%),肺心病78例(21.7%),高血压心脏病62例(17.2%),风湿性心脏病41例(11.4%),其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91例均为 1 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3月本科住院患者 ,年龄 69~ 90岁 ,平均69.1岁 ;男 1 0 6例 ,女 85例 ;心脏病史 :冠心病 91例 ( 4 7.64% ) ,其中有心肌梗死史者 1 5例 ,风心病32例 ( 1 6.75 % ) ,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2 3例 ( 1 2 .0  相似文献   

8.
王馥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11):688-688
<正> 本文报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dsclerotic encepholopathy,SAE)23例,并就其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CT检查等诸方面作初步探讨。 临床资料 23例SAE,男16例,女7例,年龄在40~83岁,其中40~60岁8例,61~70岁8例,71~80岁5例,82岁与83岁各1例。均系住院患者。入院前有高血压史者14例,糖尿病史者2例,高脂血症6例,冠心病7例。入院时检查:血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鼻出血常因出血剧烈,不易止住并具一定危险性而受到临床重视。1985年1月~1995年12月,我科收治老年人鼻出血109例,现作一分析,并着重对此症的止血方法和失血性并发症等问题谈点初浅认识,以供同行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109例老年人鼻出血皆因出血严重而住院,占我科同期鼻出血住院人数281例的38.8%。年龄60~84岁,平均69.4岁。男64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1.4:1,均为单侧出血,右侧51,左侧58。 1.2 出血原因 周身性原因93例(85.3%),其中高血压45例,高血压动脉硬化3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3例,冠心病5例;局部原因7例(6.4%),原因不明9例(8.3%)。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胺碘酮对68例房颤患者进行复律治疗,并对恢复窦律的5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8例均为我院慢性房颤的住院患者,房颤持续时间为4.2个月(0.5~14个月),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I级:16例;Ⅱ级:41例;Ⅲ~Ⅳ级:11例。左心房内径平均为36.22mm(30~44mm)。其中冠心病58例(占85%);风湿性心脏病2例(占2.94%);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占7.35%);特发性房颤3例(占4.41%);平均年龄66岁(52~78岁)。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胺碘酮复律治疗。  相似文献   

11.
吴希康  祁占春 《新疆医学》1995,25(4):226-227
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hematoma,CSH)临床多见,可因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我们10年间收治老年人CSH19例,均曾被误诊,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9例均为男性,年龄66~78岁,平均73岁。既往有高血压史者16例,有冠心病史者8例,有高血脂、动脉硬化史者10例,近期有头部外伤史者7例。病程6个月~13年,以6个月者为多。症状:精神障碍、反应迟钝、嗜睡11例:头痛、头晕、视力下降5  相似文献   

12.
麻疹是小儿常见传染病。麻疹疫苗问世后,小儿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而成人发病率相对增高。我院1980~1985年住院麻疹150例,其中成人麻疹30例(占20%),现就这30例成人麻疹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男22例,女18例。年龄15~25岁。成人与儿童发病季节均在2~5月份,4月为最高峰。出疹期入院25例。疹后期入院5例。有麻疹接触史者18例,无接触史者10例,接触史不详者2例。接受麻疹疫苗注射者4例,(均在幼年时接种过)未接受麻疹疫苗者22例,接种史不详者4例。临床表现:①发热:除2例不发热者外,其他28例均发热。体温在37~38℃6例;38.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海量真实世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了解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人口学分布、中医证候分布及合并疾病特征.方法 采集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HIS数据库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72,772例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出入院中医证候、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结果 72,7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多集中于45~89岁,共41,805例(57.45%);男女比例为1.41:1;有医疗保险的患者45,982例(64.31%);住院8~28 d的患者共25 691例,占35.30%;出院诊断中气阴两虚最多,占36.05%;合并疾病的前5位分别为高血压32,601例(19.0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6,912例(9.87%),脑梗死9,344例(5.45%),脂蛋白代谢紊乱8,940例(5.22%)和非酒精性脂肪肝5,096例(2.9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出院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引起老年人病死率和病残率高的主要心血管疾病。现将高血压病人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从1988~1991年我院干部病房1744例50岁以上住院和门诊患者中,选择资料较完整的高血压患者529例,由此可知特定对象中50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30.33%。按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21.3kPa或舒张压12.1kPa确立诊断;参照刘梓荣老年高血压类型可分为三型:典型高血压(CH);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还有221例高血压病人的家系作了调查,发现有明显家族聚集(家系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患者)及有家族聚集(家系中有二个患者)的家系计130个,占58.82%。对208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作了  相似文献   

15.
杨纯玉  羊志辉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79-1680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初发病年龄。方法:1500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男820例,女680例。研究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的年龄、家族遗传史、工作性质、食盐程度。结果:1 500名研究对象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的平均年龄为(41.57±9.28)岁,集中在36~65岁之间。0~25岁的高血压初发病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χ~2=7.627;P<0.01)。26~35岁之间的高血压发病人数为100人,占100/1 500=6.7%。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发病率由36~45岁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472;P<0.05)到逐渐趋于相等(χ~2=1.76;P>0.05)。遗传所占比重为58.4%。遗传与高血压的相关系数r=3.14,P为0.008。从工作性质与高血压的初次发病年龄无关(P>0.05)。食盐多的易患高血压,相关系数r=2.34,P=0.017。结论:对于有家族遗传史者,从5岁左右就应该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对于无家族遗传史者,应该从35岁左右开始警惕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我院于1988年1~5月收治急性病毒性肝炎1226例,全部符合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1226例中,男性680例(55.5%),女性546例(44.5%)。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73岁,平均为28.9岁。其中26~35岁发病人数占63.9%。病前有食用毛蚶史者约占85%,未食用毛蚶而发生肝炎者约占15%。急性黄疸型肝炎1022例(83.4%),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04例(16.6%)。所有病例均作血清抗HAV-IgM检测,其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冠脉造影检查评估重复住院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决策、减少重复住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因心血管病初次住院并行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初次住院组),按照性别1:1匹配,连续收集同期因心血管病二次重返住院且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二次住院组),每组男性235例,女性81例,男女比2.9:1.2组平均年龄为(59.45±10.09)岁、(60.47±10.16)岁,二次住院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30±11.67)月,其中首次确诊冠心病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265例,占83.9%.结果 2次住院,2组患者LDL-C、TG、糖尿病史,抽烟史、饮酒史、首次发病临床诊断、各支血管(RCA、LAD、LCX)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各支血管放置支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住院组患糖尿病的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控制不达标,达标率低(13.6%、31.0%)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5,95%CI 1.506~2.617);RCA、LM/LAD、LCX放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保护因素[(OR=0.304,95%CI 0.144~0.642)、(OR=0.184,95%CI 0.099~0.343)、(OR=0.228,95%CI 0.123~0.424),P<0.05];相对于首次发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者,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为二次住院再次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再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0.071,95%CI 0.031~0.163)、(OR=0.294,95%CI 0.117~0.743)、(OR=0.323,95%CI 0.117~0.888),P<0.05];而年龄、TC、HDL-C、Cre、BUN、UA、FPG水平、高血压及各支冠脉血管病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LDL-C水平达标,有效防控糖尿病的进展,积极地对首次住院时严重病变的冠脉血管行有效的血运重建可减少二次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冠脉造影检查评估重复住院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决策、减少重复住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因心血管病初次住院并行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初次住院组),按照性别1:1匹配,连续收集同期因心血管病二次重返住院且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二次住院组),每组男性235例,女性81例,男女比2.9:1.2组平均年龄为(59.45±10.09)岁、(60.47±10.16)岁,二次住院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30±11.67)月,其中首次确诊冠心病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265例,占83.9%.结果 2次住院,2组患者LDL-C、TG、糖尿病史,抽烟史、饮酒史、首次发病临床诊断、各支血管(RCA、LAD、LCX)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各支血管放置支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住院组患糖尿病的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控制不达标,达标率低(13.6%、31.0%)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5,95%CI 1.506~2.617);RCA、LM/LAD、LCX放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保护因素[(OR=0.304,95%CI 0.144~0.642)、(OR=0.184,95%CI 0.099~0.343)、(OR=0.228,95%CI 0.123~0.424),P<0.05];相对于首次发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者,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为二次住院再次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再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0.071,95%CI 0.031~0.163)、(OR=0.294,95%CI 0.117~0.743)、(OR=0.323,95%CI 0.117~0.888),P<0.05];而年龄、TC、HDL-C、Cre、BUN、UA、FPG水平、高血压及各支冠脉血管病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LDL-C水平达标,有效防控糖尿病的进展,积极地对首次住院时严重病变的冠脉血管行有效的血运重建可减少二次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53例前置胎盘中央性8例(15%),部分性25例(47%),低置性20例(38%)。有人工流产史者21例(40%),胎盘异常12例(22.6%),经产妇45例(84.9%)。无痛性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出血时间在孕28周以下者5例,28~36周之间共30例,36周以上者18例。胎位异常15例(27.7%)。产后流血5例(9.5%)。围产儿死亡率为37%。53例中经阴分娩13例,剖宫产40例,其中下段式21例,宫体部19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便提高对本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81例本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活动状态下发病76例(93.8%),有高血压78例(96.3%),纯运动性轻偏瘫34例(41.2%),纯感觉性卒中14例(17.3%),感觉运动性卒中21例(26.0%),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7例(8.6%),脑干交叉性瘫3例(3.70%),丘脑性痴呆2例(2.5%)。出血量0.5~7mL,平均3.4mL。痊愈66例(81.5%)、好转15例(18.5%)。结论:高血压是本综合征的最主要病因。本综合征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早期易误诊为脑梗死,CT和MRI检查可助确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