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心肌梗死合并房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近3 a来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颤(Af)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胺碘酮对OPCAB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2008-07以来共随机选取OPCAB术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胺碘酮A组20例,胺碘酮B组20例,单盲对照OPCAB术后相关研究指标.结果 胺碘酮明显降低了OPCAB术后心室率,减少术后Af的发生率,增加了Af的转复率.结论 胺碘酮的预防应用能明显降低OPCAB术后心室率,减少Af发生率,增加Af转复率,适合行OPCAB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2004-06~2006-04我院应用洛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疗效明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并发室速8例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科2003-02~2005-02共收治心肌梗死并发室速患8例,由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默契配合,全力抢救,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6例,女2例,年龄39~71岁.急性心肌梗死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均符合临床心血管病学诊断标准.同时合并心功能不全4例,心功能并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急性胆囊炎、冠状动脉搭桥术及永久型人工心脏起博器植入术后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过程中发作5例,用艾通立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发作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胆囊炎伴反复发作室速1例,常规保守治疗过程中发作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00例合并有Af的患者从年龄构成、Af的临床类型、病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了探讨.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有Af患者占17.54%,其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年龄分布于76~85岁者居多,89%为持续性Af,83%的脑梗死患者为颈内动脉系统,临床表现重,死亡率高达13%.结论 Af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应早发现、早诊断,同时早期给予相应的临床干预,能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院前急救护理组(41例)和院内接诊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院前急救护理组死亡率12.2%;院内接诊组死亡率3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巴曲酶(立止血)与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方法]5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立止血每次lku 静推,每天2次,与洛赛克每次40 mg静推,每天1次,连用3 d;对照组以常规止血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与40%,总有效率分别是84%与7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传导阻滞的分布、演变、近期转归并探讨其临床对策。方法:对1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传导阻滞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研究。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时AV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死(P〈0.01),进展为渐进性,且多在数日内自行恢复;前壁。心肌梗死时室内阻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下壁心肌梗死(P〈0.01),进展多为突发性,猝死率极高。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并发Ⅲ°AVB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双束支阻滞应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  相似文献   

9.
我院心内科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冠脉的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冠脉再通45例,再通率77.6%;9例(15.5%)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葛根素4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优于对照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个月,治疗组仅有1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3%,对照组有7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对控制心绞痛发作及防止心肌梗死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法安明+阿司匹林)及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治疗组1周后总有效率为87. 5%,对照组为69. 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观察4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7. 14%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法安明联用阿司匹林治疗UAP疗效显著,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咯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01-2010-03收住院的ACS患者51例.同时具备:(1)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有冠心病的客观依据:心电图ST段压低或暂时抬高、T波倒置;(3)血清心肌梗死标记物浓度的动态变化;(4)冠脉造影或血管超声或心肌显像证实有冠心病等条件符合ACS的诊断.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25例、26例.其中ST段性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4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特别监测血糖,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本组显效41例,占82%;有效7例,占14%;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48例,占96%.结论: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老年人急性脑卒中 (ACA)并发心肌梗死与假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例老年人急性脑卒中轻、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型组 84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例 ,占 2 8.6 % ,轻型组116例并发AMI 4例 ,占 3.4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重型组与轻型组假性AMI的心电图 (ECG)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AMI与假性AMI心电图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疾病,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2%,患者易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快速性心房纤颤(Af),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2005—01~2007—05发生快速性房颤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5~85岁。所有病例均经心电图证实为Af,其中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20例,特发性Af5例,糖尿病10例。排除标准:(1)心功能(NYHA)Ⅲ级以上者(含Ⅲ级);(2)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电解质紊乱未纠正;(4)洋地黄中毒引起者;(5)6个月前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6)合并癫痫及肝肾功能不全者;(7)合并脑血管意外者;(8)心脏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年龄、体重、平均动脉压、左房大小、基础病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8-09-26我科成功抢救术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猝死1例,现将抢救经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24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6例溶栓治疗均成功.7例死亡,其中3例发生泵衰竭而死亡,4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存活率为76.7%.结论 IABP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明显改善,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为PCI治疗赢得时间,有益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必可酮、喘乐宁气雾剂对矽肺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矽肺并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必可酮、喘乐宁气雾剂,疗程急性加重期后必可酮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必可酮、喘乐宁气雾剂治疗矽肺并发COPD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