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止血与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无论在基础医学或在临床应用均取得了巨大进展.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疾病的诊断方法,药物检测手段及血栓的防治措施层出不穷,如今止血与血栓的研究已远远超过以往出血疾病的范畴,涉及到临床各科,面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积极开展血栓止血试验检测,推广临床应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促进了医学基础学科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日趋增多。血栓与止血以及相关疾病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出、凝血的分子水平研究,不仅使人们对凝血和血栓形成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抗血栓形成和出、凝血药物的治疗监测及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等方面有了更广泛的应用,且涉及到  相似文献   

3.
临床凝血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止血与血栓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止血与血栓的检测技术与手段日趋先进和自动化.自动凝血仪器的广泛应用,使止血与血栓的检测日趋简便,结果愈加精密和准确.现就近年来临床凝血分析的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4.
凝血仪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止血与血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涉及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其临床治疗和预后有密切关系。临床实验室对于止血与血栓方面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出血、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抗凝药剂量监测及预后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基础医学研究的进步,人们对止血与血栓的发生、发展认识越来越深刻,其检测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其中一个显的特点是凝血仪的迅速发展和在血栓与止血检测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从传统的手工方法发展到全自动凝血仪,从单一的凝固法发展到免疫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止血与血栓的检测也因此而变得简便、准确、精确。  相似文献   

5.
血栓与止血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各个领域。血栓与止血不仅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许多非血液性疾病、外科各种手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等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检测病情及预后的评估相关联,其中的凝血因子检查在临床诊断上越来越被  相似文献   

6.
凝血4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栓与止血不仅涉及基础医学,还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开展凝血相关的实验项目检测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凝血4项作为主要的凝血相关检测项目。凝血4项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其衍生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4项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还可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的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PT延长;②先天性外源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对止血与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无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都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使人们对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的本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血栓与止血这一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其临床应用已远远超出了出血性疾病的范畴,而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旨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 ,对止血、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 ,无论从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 ,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使疾病的诊断方法、药物监测手段及血栓病的防治措施层出不穷。目前大中型医院普遍采用了全自动或半自动血凝仪来检测凝血、抗凝及纤溶异常 ,这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质控。本文探讨了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其质量控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自门诊的健康查体者 40例 ,…  相似文献   

9.
血栓与止血试验的进展及标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惠  黄俊 《血栓与止血学》2006,12(3):142-144
血栓与止血是研究止、凝血机制及其疾病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及其他领域。在生理条件下,机体的凝血系统、抗凝血和纤维蛋白降解系统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因此,即使血管局部有轻微损伤,既不会  相似文献   

10.
李云  李忠涛  夏正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902-1903
<正>随着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己成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也是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的重要过筛试验。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还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作用。凝血四项指标是一组凝血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血栓与止血实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应用。而操作简易、快速、费用低廉的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定量等项目已应用在日常的检测中。这些项目  相似文献   

12.
党京丹 《当代医学》2009,15(22):13-14
近年来,随着血栓性疾病与出血陛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技术的发展,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并在全国逐步普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阐述血栓与止血检测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肝脏疾病、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外科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以期对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发展,止血与血栓实验诊断将在血栓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血栓与止血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血栓与止血试验检测,推广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成河 《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355-1356
<正>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凝血仪,是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的仪器。止血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指标与临床各种疾患有着密切联系,使用凝血仪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成为必要[1]。我科于2011年底引进美国Beckman Coulter ACL Elite Pro型全自动凝血仪(ACL Elite Pro),共开展了6项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g)、D-二聚体(D-D)、抗凝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探讨血栓与止血检验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情况,通过目前临床针对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主要血凝项目的各种研究,从而得出各种凝血药剂与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广大凝血疾病患者增强有效治疗的同时,降低凝血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血栓 /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监测提供了许多富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欢迎 ,使血栓 /止血的检测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临床上都得了共识。德州市立医院自 2 0 0 1年购进一台 SYsmex CA- 5 0半自动凝血分析仪 ,在使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有如下体会。a)  SYsmex CA- 5 0 :它具有先进的方法学 ,使用于基层医院 ,它所采用的方法是凝固法 ,应用散射光比浊原理 ,将血液凝固过程的混浊变化转换成散射光的变化后进行检测。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试样后发出散射光 ,并被受光…  相似文献   

18.
白丽  孟艳秋  刘英淑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6):1634-1635
随着人们对血栓与止血的研究,凝血实验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血栓与止血的研究.凝血实验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慨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栓弹力图是一种通过在体外模拟人体的内环境,激活凝血系统,动态分析血凝块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的凝血检测。与传统的凝血检查相比,血栓弹力图更全面的反映凝血的状态。血栓弹力图最初用于肝脏移植的监测,现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的监测。近几十年,血栓弹力图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大量输血及成分输血和血液替代品。本文着重介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应用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