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梅毒的发病率从1990年的高峰急剧下降,到2 0 0 0年报告的病例数几乎下降了90 %。作者认为男性中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率可能影响了美国男性一期梅毒与二期梅毒的流行趋势,通过人群中获得和传播梅毒的高危人群的减少和(或)通过应对艾滋病的威胁,促进安全的性行为从而降低了梅毒的发病率。研究目的是为了解1984 - 1997年间美国男性艾滋病死亡率与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发病率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分析了1984 - 1997年间州水平的梅毒发病率以及艾滋病死亡率,一期梅毒与二期梅毒的发病率以及艾滋病相关的死亡率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保存的州监测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性伴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确诊的妊娠梅毒患者进行性伴通知,对就诊的性伴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eponema pallidum purtide assay,TPPA)检测,通过问卷收集性伴基本人口学及既往病史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伴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6年间,深圳市宝安区共确诊妊娠梅毒患者1 074例,788例(73.37%)性伴就诊并自愿进行了梅毒血清检测;其中TRUST和TPPA均阳性137例,既往规范治疗后仅TPPA阳性26例,性伴梅毒感染率为2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梅毒患者年龄≥40岁(OR=2.21,95%CI:1.26~3.88,P=0.006)、血清TRUST滴度1∶8(OR=2.81,95%CI:1.81~4.39,P=0.000)以及性伴为少数民族(OR=3.65,95%CI:1.39~9.60,P=0.009),性伴更趋向于感染梅毒。结论妊娠梅毒患者的性伴具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孕产妇年龄≥40岁、血清TRUST滴度水平≥1∶8、性伴为少数民族是性伴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早期梅毒误诊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早期梅毒表现的多样化和不典型性 ,极易造成误诊、漏诊 ,加之非正规诊所的增加及各类药物治疗的不规范 ,使梅毒的误诊有增多趋势。 1996年以来 ,我科共收治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梅毒 13例 ,占同期梅毒 (13 8例 )的 9.43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收治的早期梅毒误诊患者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18岁~ 70岁 ;已婚 8例 ,未婚 5例 ;病程 2周~ 3月。其中 3例为吸毒者。所有病例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阳性 (RPR滴度 1∶4~ 1∶64 ,TPHA滴度均超过 1∶80 )。2 临床表现2 .1 斑疹  6例首发为躯干、四肢的淡红斑疹 ,曾误诊为玫…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9,(11):133-136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各期不同滴度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7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确诊的649例首诊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滴度为1∶4~1∶128,所有患者均接受头孢曲松钠1g ivd qd×10天+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im qw×3治疗,记录治疗1年后患者RPR转归情况,比较不同梅毒分期以及不同滴度数之间血清RPR转阴率、总有效率。结果①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治疗1年后血清RPR转阴率分别为80.45%、76.25%、64.02%和12.33%;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100.00%、92.07%、和61.64%;②患者血清PRP滴度数1∶4、1∶8、1∶16、1∶32、1∶64和1∶128,治疗1年后血清RPR转阴率分别为35.43%、56.22%、68.59%、69.23%、73.68和75.78%;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87.03%、94.87%、97.80%、100.00%和100.00%。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显著,表现在转阴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晚期潜伏梅毒,血清RPR滴度数越高转阴率和总有效率越高,特别在血清RPR为1∶16以上时应用联合疗法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分析,提高对妊娠隐性梅毒的认识。本组妊娠梅毒病例RPR滴度都不高,在1∶1~1∶4的范围内占73.49%,大多数为病期不明的潜伏期感染,而且经过治疗后低滴度降低不理想。青霉素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目前仍是敏感药物。出现低滴度和治疗后滴度下降不理想的原因是否可能与妊娠免疫状态以及血清固定有关,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妊娠梅毒隐性情况的发生提示,加强婚、产前梅毒筛查的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滴度的妊娠梅毒治疗后对治疗结局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科治疗的120名妊娠梅毒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选取的120名妊娠梅毒患者根据妊娠梅毒确诊时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小于1∶4、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4~1∶8、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8以上。TRUST滴度小于1∶4组患者30例,TRUST滴度1∶4~1∶8组患者50例,TRUST滴度1∶8以上组患者40例。然后对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RUST滴度<1∶4组自然流产1例(3.3%)、宫内死胎1例(3.3%)、早产儿2例(6.7%)、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例(3.3%),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6.7%;TRUST滴度1∶4~1∶8组自然流产5例(10%)、宫内死胎3例(6%)、早产儿5例(10%)、新生儿先天性梅毒5例(10%),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6%;TRUST滴度>1∶8组自然流产5例(12.5%)、宫内死胎4例(10%)、早产儿8例(20%)、新生儿先天性梅毒7例(17.5%),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60%。结论:妊娠梅毒不同滴度的患者治疗结局不同,妊娠梅毒滴度越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潜伏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患者中被确诊为潜伏梅毒的2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潜伏梅毒278例,男∶女为1∶1.46;41~50岁为高发年龄段,占26.6%;以31~60岁年龄段居多;占67.2%。女性31~40岁患病率最高,占16.2%;男性41~50岁患病率最高,占12.2%。潜伏梅毒患者分布于妇产科、骨科和普外科等17个临床科室,但妇产科检出率最高,占25.2%。结论近年来潜伏梅毒增长速度较快,以女性为著;潜伏梅毒患者中,女性年龄偏小,男性年龄偏大;且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妇产科是梅毒监测的重点科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应进行常规筛检梅毒。  相似文献   

8.
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是一种表皮内腺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EMPD好发于50 ~ 80岁的老年人,在欧美的报道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 ∶ 2 ~ 1 ∶ 7)[2-3];然而在亚洲人群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4-7]。原发性EMPD发病部位常见于大汗腺丰富的区域[1,8],包括外阴和肛周部位,少见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耳道等[9-10]。继发性EMPD多来源于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肿瘤[11],诊断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系统检查。本文综述EMPD的病理学研究进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7~2011年珠海市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珠海市19个性病哨点医院2007~2011年全年上报的病例信息。结果:2007~2011年珠海市累计上报性病病例15 186例,年均发病率为203.5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种构成上,衣原体感染报告数最多,占28.32%,其次为梅毒,梅毒与衣原体感染率每年增幅最大;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1.45∶1,但有逐年缩小趋势;年龄分布上,20~34年龄段人群居多,占58.92%;职业分布上,工人、商业服务和家务待业者居多;香洲区为性病高发地区。结论:2007~2011年间,珠海市性病数逐年上升,尤其梅毒上升速度显著,应积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控制以梅毒为主的各种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60年代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甘肃五省(自治区)少数民族梅毒流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结合梅毒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原则的提出了防治对策。资料回顾一、梅毒患病率的逐年统计 从1951年~1960年,10年间梅毒患病率由57.2%下降到1.8%。总趋势自高而低,呈梯形下降。可以认为,经群防群治,10年间梅毒已得到了控制(见表1)。二、梅毒分期的逐年统计 一期梅毒最高患病年度是1958年为1.2%。1959、1960两年中仅发现1例。二期梅毒最高患病年度是1952年为36.9%。1960例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转归和治疗对未感染梅毒婴儿血清阴转时间的影响。 方法 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15例,出生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19S IgM-TPPA检测。在1、3、6、9、12、18、24月龄时进行TRUST和TPPA血清学监测和随访。当TRUST和TPPA均阴性时,终止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Kaplan-Meiter生存分析和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115例新生儿出生时TPPA均阳性;97例TRUST阳性,滴度从1 ∶ 1到1 ∶ 256不等;3例19S IgM-TPPA阳性。出生时确诊胎传梅毒3例,TRUST均在12 ~ 18月龄内转阴,2例24月龄时TPPA仍阳性,另1例20月龄时TPPA阳性,仍在随访中。112例疑似病例随访后均排除梅毒感染,90例TRUST在0 ~ 3、4 ~ 6、7 ~ 9月龄时的累计阴转率分别为82.2%、98.9%、100%。96例TPPA在0 ~ 3、4 ~ 6、7 ~ 9、10 ~ 12月龄时的累计阴转率分别为3.1%、30.2%、85.4%、100%。余16例缺部分复查,TRUST和TPPA在15月龄时均转阴。血清阳性未感染梅毒婴儿,出生后苄星青霉素G治疗组与未治疗组TRUST阴转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54,P > 0.05),TPPA阴转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 = 2.41,P > 0.05)。TRUST阴转时间显著早于TPPA阴转时间(Z = 10.45,P < 0.01)。 结论 梅毒孕妇分娩的未感染梅毒婴儿,大多数婴儿TRUST在6月龄内转阴,TPPA在12月龄内转阴;TRUST阴转时间早于TPPA,治疗对TRUST和TPPA阴转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期梅毒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均具有多样性,并且其诊断与临床体征、组织形态学又有密切联系[1]。为进一步探讨梅毒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和损伤机制以及协助诊断,我们对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临床资料 取材于1995年~1997年26例二期梅毒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20~58岁。皮疹类型:斑疹3例,斑丘疹5例,鳞屑性斑丘疹2例,豆状丘疹5例,肥厚丘疹4例,掌跖角化斑疹1例,扁平湿疣6例。患者血清RPR(平均滴度1∶19.79)及TPHA试验(滴度1∶80)均阳性,抗HIV初筛试验均阴性。方法 常规取冠状沟、包皮、大阴唇、会阴、腹股沟、肛周…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4个月。臀部、阴囊、股部红斑1个月。曾于多家医院诊断为尿布皮炎,治疗无效。患儿TPPA阳性,TRUST 1∶512,抗梅毒螺旋体IgM阳性。患儿父母均无皮疹,TPPA均阳性,母亲TRUST滴度1∶32;父亲TRUST滴度1∶64。患儿母亲孕期未进行围产期保健,否认梅毒诊治史,分娩时医院发现母亲血梅毒抗体阳性,未对患儿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早期先天性梅毒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医生应予以重视,对疑似梅毒患儿行梅毒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圣彼得堡巴甫洛夫医科大学皮肤性病科对1993- 1995年间10 5 2例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中男5 0 1例,女5 5 1例。二期显发有4 98例,90 2 %皆登记有一期梅毒或其残余表现;二期复发有5 5 4例。发现:和2 0世纪4 0~6 0年代相比,当前斑疹(玫瑰疹)是二期显发梅毒疹的主要表现占91 4 % ,其中单一斑疹占5 3 4 % ,合并丘疹型梅毒疹发生率降低占38% ;单一丘疹型梅毒疹占8 6 % ;脓疱疹减少占0 4 % ,而过去为2 4 %~8 7% ;掌跖部梅毒皮疹增加占4 9 1% ;未见梅毒白斑过去占0 3%~2 .2 % ,梅毒性脱发减少占2 % ,而过去为1 4 %~4 1% …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了前苏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俄罗斯地区近几年中梅毒和淋病大幅度增加,这与其它欧洲地区这些疾病发病率下降是相反的。这些地区诊断梅毒主要依靠临床,几乎不作血清学检测;淋病的诊断大多靠直接显微镜检查,很少作培养。 在1984年以来,这些地区梅毒的报告发病率呈稳步下降趋势。但从1990年起,发病率开始增加。1992~1993年间,爱沙尼亚的梅毒发病率增加了92%,拉脱维亚增加了201%,立陶  相似文献   

16.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61例疗效追踪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于1995年5月~1996年12月应用头孢曲松治愈梅毒61例,追踪观察2年6个月,无一例复发,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梅毒诊断标准[1]确诊,61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18~65岁,其中30岁以下38例,30~50岁20例,50~65岁3例;一期梅毒19例,二期梅毒37例,早期潜伏梅毒5例;病程2天~5个月。12 临床表现:一、二期梅毒均有皮损,表现为硬下疳、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及躯干部斑疹、斑丘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13 实验室检查:61例患者血清梅毒TP抗体检测(TPPA)均阳性及快速梅毒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大于1∶2。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8-2017年广东省云浮市性病的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为该地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2017年云浮市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运用Excel 2016和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的85.16/10万下降至2010年的48.81/10万,然后重新上升至2017年的112.38/10万,年均升幅2.72%,其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梅毒大幅上升,梅毒以隐性梅毒为主;性病疫情分布特点为经济较发达的云城区发病率高,新兴县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发病率由2013年的20.61/10万上升到2017年的68.83/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逐渐增高并赶超男性,女性从2008年的75.49/10万上升至2017年的138.50/10万,年均升幅6.3%,男女性别比例从2008年的1.33∶1下降到2017年的0.67∶1,其中淋病从5.21∶1下降到3.80∶1,尖锐湿疣从1.52∶1下降到0.71∶1;高发年龄段为30~39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逐渐减少,但≥60岁年龄段,报告发病人数又出现增加;职业以农民最多(26.47%),其次是家务和待业人群(8.61%)。结论:性病仍是云浮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根据疫情发展特点制定相应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满霉素治疗梅毒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3年9月~1994年11月应用美满霉素治疗早期梅毒53例,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53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梅毒血清USR和梅毒血清证实试验FTA-ABS均阳性的患者。男29例,女24例,年龄18~57岁。病期7~135天。一期梅毒16例,二期梅毒37例,其中丘疹鳞屑型15例,扁平湿疣型4例,斑疹型17例,蛎壳状型1例。治疗方法及结果 治疗方法:美满霉素0.1g,日2次,15天为1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3个月复查血清USR滴度仍在1∶8以上阳性者进行第2疗程,6个月后复查血清USR滴度仍在1∶8以上阳性者进行第3疗程。结果:经治疗多于3天后见效。16例一期梅…  相似文献   

19.
USR、RPR、TPHA试验均按试剂盒说明操作。前二者筛选阳性者,血清作原倍至1∶32稀释后再作USR或RPR试验。1∶4以上阳性者用TPHA做证实试验。结果:1989年~1994年我们对部分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梅毒抗体监测共12373人份,未发现梅毒抗体阳性者。1995年监测3188人份,阳性2人,阳性率0.63‰。1996年监测3399人份,阳性5人,阳性率1.47‰。本组梅毒抗体阳性者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职业除1名为炊事员外,其余都是服务员,有半年以上性乱史,其性伴较多。本次调查梅毒抗体阳性者均在小公司、合资企业、酒(饭)店、OK厅、招待所等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20.
2 968例早期梅毒治疗后随访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本院1994年~1998年间的296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2968例均来自本院性病门诊,其中男1815例,年龄15~67岁,平均34.28岁;女1153例,年龄14~56岁,平均29.66岁。男女比例1.58:1。方法对296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接诊医师的随访及失访例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1993年)的随访要求,对早期梅毒完成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临床及血清学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