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脑海马结构是抑郁障碍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部位之一,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关系,为抑郁障碍的治疗、预防提供新的途径。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BMDisc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抑郁症/抑郁障碍与海马结构”,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2—1/2004—12、OVID数据库2002-1/2005-12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depressivedisorder,hippocampalformation”,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查阅相关专著数部。 资料选择:对检出文章进行初审,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再查阅全文。纳入标准:①抑郁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与海马有关的原著;②抑郁障碍与海马结构病理生理方面的基础原著;③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与海马有关的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CBMDisc数据库检出23篇,Medline数据库检出23篇。OVID数据库检出45篇,选人23篇作为参考文献,其中神经病理神经生化方面的有13篇,神经内分泌相关有4篇,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有5篇,神经解剖专著1部。 资料综合:抑郁障碍与脑海马结构的关系现在是一研究热点,抑郁障碍患者以及抑郁模型鼠海马结构存在形态改变,但目前尚不能确定抑郁障碍与海马结构变化的因果关系;各种因素作用于实验动物或人体导致神经内分泌变化,影响神经递质释放及与其受体结合,蛋白构象等水平,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加速神经细胞调亡,而神经细胞调亡又可加速神经生化、内分泌等变化。 结论:脑海马结构与抑郁障碍的病因病机等各方面有密切联系,在联系的各环节通过深入研究都可找到抑郁障碍的治疗靶点,为抑郁障碍的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心理应激、脑海马损伤与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导致抑郁时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平衡状态及脑海马结构的变化。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2-05/2001-10的有关心理应激、抑郁症及脑海马损伤的文章,检索词“Depression,Stres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心理应激、抑郁基础分析及脑海马损伤相关的文章,并开始查找全文。重复课题中选择大样本的实验文章、排除Mata分析类文章及综述。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设计过程是否严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6篇有关心理应激、抑郁症及脑海马损伤的基础分析文献,排除重复或小样本的文章,23篇文献符合本课题要求。资料综合:①针对有关心理应激和抑郁症的基础分析,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重点介绍国内外的前沿观点,对抑郁症的病理基础作以较系统、深入的探索。②无论是人类或是其他生物,在面临不适于其生存的刺激即应激(而人类更要面临社会心理应激)时,必然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而长期、慢性的应激,则可能通过一系列的神经生化机制导致脑组织,特别是脑海马结构器质性损害,并影响依赖于脑海马的认知、情绪等功能,在一些其他因素,如遗传素质的基础上诱发抑郁症。结论:慢性应激时,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由于一系列的神经生化改变可导致大脑器质性损害,而与情绪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尤其是脑海马结构最易受到损害,海马损伤可能与抑郁情绪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心理应激、脑海马损伤与抑郁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庆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174-176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导致抑郁时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平衡状态及脑海马结构的变化。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2—05/2001-10的有关心理应激、抑郁症及脑海观损伤的文章,检索词“Depression,Stres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心理应激、抑郁基础分析及脑海马损伤相关的文章,并开始查找全文.重复课题中选择大样本的实验文章、排除Mata分析类文章及综述.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设计过程是否严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6篇有关心理应激、抑郁症及脑海马损伤的基础分析文献,排除重复或小样本的文章,23篇文献符合本课题要求。资料综合:①针对有关心理应激和抑郁症的基础分析,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重点介绍国内外的前沿观点,对抑郁症的病理基础作以较系统、深入的探索。②无论是人类或是其他生物,在面临不适于其生存的刺激即应激(而人类更要面临社会心理应激)时,必然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而长期、慢性的应激,则可能通过一系列的神经生化机制导致脑组织,特别是脑海马结构器质性损害,并影响依赖于脑海马的认知、情绪等功能,在一些其他因素,如遗传素质的基础上诱发抑郁症。结论:慢性应激时,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由于一系列的神经生化改变可导致大脑器质性损害,而与情绪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尤其是脑海马结构最易受到损害,海马损伤可能与抑郁情绪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慢性应激能明显抑制本代大鼠脑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产前应激对子代神经干细胞会产生何种影响?了解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分化,对脑海马神经干细胞在产前应激相关行为中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2-01与神经干细胞和应激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euralstemcell,Stress”为检索词,从1990-01/2004-12网址为http://lib.tsinghua.edu.cn/数据库中检索与神经干细胞和应激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应激”。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前后对照试验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及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15篇关于神经干细胞与脑海马应激损伤的随机和未随机的文章。26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89篇中301篇为未随机实验或重复性研究,88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纳入的26个实验包括511例患者和625只实验动物。说明了脑海马齿状回是成年哺乳动物不断产生新神经元的脑区之一,这些新神经元具有修复脑海马损伤的作用,但成年动物神经干细胞持续增殖的生理作用并不清楚。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调控受多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前应激可引起子代脑海马神经元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其损伤效应可能与产前应激引起的氧化物生成增加有关。结论:产前应激能调节脑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示神经干细胞可能参与脑功能调节和动物行为活动。将易培养的干细胞转入胎儿体内,通过一定的条件诱导其分化生成神经细胞修补脑海马损伤,对预防和治疗产前应激所致子代脑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慢性应激能明显抑制本代大鼠脑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产前应激对子代神经干细胞会产生何种影响?了解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分化,对脑海马神经干细胞在产前应激相关行为中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2—01与神经干细胞和应激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tress”为检索词,从1990—01/2004-12网址为http://lib.tsinghHa.edu.cn/数据库中检索与神经干细胞和应激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应激”。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前后对照试验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及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15篇关于神经干细胞与脑海马应激损伤的随机和未随机的文章。26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89篇中301篇为未随机实验或重复性研究,88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纳入的26个实验包括511例患者和625只实验动物。说明了脑海马齿状回是成年哺乳动物不断产生新神经元的脑区之一,这些新神经元具有修复脑海马损伤的作用,但成年动物神经干细胞持续增殖的生理作用并不清楚。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调控受多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前应激可引起子代脑海马神经元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其损伤效应可能与产前应激引起的氧化物生成增加有关。结论:产前应激能调节脑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示神经干细胞可能参与脑功能调节和动物行为活动。将易培养的干细胞转入胎儿体内,通过一定的条件诱导其分化生成神经细胞修补脑海马损伤,对预防和治疗产前应激所致子代脑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国内外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发展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和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的与脑卒中后抑郁及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depression”,并限定文献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心理治疗,抑郁”,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11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脑卒中抑郁障碍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文献22多篇,排除综述类文献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筛选到17篇相关文献,包括112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6篇与神经解剖学因素和非神经因素相关,3篇与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相关,8篇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治疗相关。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发生除了有其神经解剖学基础外,还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和局部损伤因素相关,其生化基础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其中较为肯定的是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5-羟色胺系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抑郁症的发生。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脑卒中早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海马具有较高的研究潜力,但是目前移植后干细胞的成活率较低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目的:综述中药干预对创伤性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urviv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hippocampu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存活率,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文献109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篇。结果与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复杂疾病,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此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创伤后应激障碍所造成的海马损伤可以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行修复,运用调肝方药逍遥散干预,预期可有效提高移植干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国内外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发展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和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的与脑卒中后抑郁及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depression”,并限定文献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心理治疗,抑郁”,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11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脑卒中抑郁障碍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文献22多篇,排除综述类文献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筛选到17篇相关文献,包括112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6篇与神经解剖学因素和非神经因素相关,3篇与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相关,8篇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治疗相关。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发生除了有其神经解剖学基础外,还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和局部损伤因素相关,其生化基础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其中较为肯定的是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5-羟色胺系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抑郁症的发生。续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脑卒中早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内源性一氧化碳作为一种气体递质,研究它在神经系统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时空表达规律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有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PMC数据库1990-01/2005-12关于血红素氧合酶和一氧化碳在神经系统中作用的文章。检索词“hemeoxygenaseandinjuries,hemeoxygenaseandnervoussystem”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维普全文数据库1990-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血红素氧合酶、神经系统、脑外伤、脑损伤”。少数文章通过人工从中国科学院获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血红素氧合酶和内源性一氧化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②血红素氧合酶的生物学特性的文章。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和其他与神经系统无关的研究。资料提炼:总共查阅到符合上述要求的中英文文献107篇,排除58篇重复性和其他无关研究。49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5篇关于血红素氧合酶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34篇关于血红素氧合酶及内源性一氧化碳在神经系统的作用的研究。资料综合:血红素氧合酶是血红素代谢的一个关键酶及限速酶,它包括3种同工酶,由于各自的基因不同,导致它们的表达和作用也有很大差异。血红素氧合酶在机体中主要发挥了抵抗应激损伤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在神经系统通过分解血红素产生气体神经递质内源性一氧化碳、自由铁和胆绿素广泛地参与了神经血管调节、神经细胞的生存与凋亡、神经细胞的损伤和修复,同时也参与了神经内分泌调节、学习记忆等神经活动。研究它在神经系统不同疾病状态下特别是脑损伤的时空表达规律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有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结论: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在神经系统通过分解血红素产生内源性一氧化碳、自由铁和胆绿素广泛地参与了神经血管调节、神经细胞的生存与凋亡、神经细胞的损伤和修复,同时也参与了神经内分泌调节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海马具有较高的研究潜力,但是目前移植后干细胞的成活率较低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目的:综述中药干预对创伤性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urviv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hippocampu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存活率,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文献109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篇。结果与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复杂疾病,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此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创伤后应激障碍所造成的海马损伤可以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行修复,运用调肝方药逍遥散干预,预期可有效提高移植干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